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这本《李大钊的故事》(作者张先翱)的材料来源,主要是李大钊同志的著作,和解放前后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几十篇新闻、回忆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大钊的故事/小学生文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张先翱 |
出版社 |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这本《李大钊的故事》(作者张先翱)的材料来源,主要是李大钊同志的著作,和解放前后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几十篇新闻、回忆录。 内容推荐 这本《李大钊的故事》(作者张先翱)的材料来源,主要是李大钊同志的著作,和解放前后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几十篇新闻、回忆录。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同志,长期以来在整理和宣传李大钊同志光辉事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写了不少生动具体的回忆文章。没有她多年的辛勤劳动,这本《李大钊的故事》里的很多故事的编写是不可能的。李星华同志在世的时候,我多次向她作过请教,得到她十分诚恳的指教和帮助。 目录 从小爱学习 读下一张布告 有错就改 平生最大的志愿 永远不忘弥天的耻辱 “总有一天要拆除它” 敲响了早晨的钟声 俭朴的生活 绰号“老母鸡”的来历 “这里就是你的家” 豪杰之士,胆肝照人 伟大的播种者 他举起“五四”大旗 陶然亭里的会见 小钟华的死 在五峰山上 越过国境线 少先队名誉队长 禾捆收回家 “谁也不当寄生虫” 三月十八日 “这里的斗争需要我” 打尽天下豺狼 被捕 一篇宣言书 铁肩担道义 狱中写的一封信 保护了革命的根苗 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时候 奇异的葬礼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九二四年初,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李大钊和林伯渠、毛泽东等,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建立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的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北上讨伐军阀的战争。北洋军阀政府对李大钊恨之入骨。他一回到北京,北洋军阀政府的警察总监王怀庆就以“鼓动罢工”、“宣传赤化”的罪名要通缉逮捕他。李大钊只好被迫离开北京,再一次到河北乐亭老家附近的昌黎五峰山上去避难。他化了装,剃掉了两撇很精神的黝黑的八字胡,戴上一顶便帽,背上一个轻软包袱,打扮成一个商人模样。大儿子葆华也陪伴在他的身边,也背上一个小小的包袱,像是一个学徒。父子二人从北京搭乘京奉晚车,次日黎明时分到达了昌黎城。他们下车之后便奔五峰山去了。 五峰山上韩昌黎祠里,住着看祠人刘克顺夫妇。他们对李大钊一家是熟悉的,以往李大钊带着全家来过这里避暑休息,他自己也来这里避过难,这一次是第二次来避难。父子二人仍然住在韩昌黎祠里。刘克顺夫妇依然热情地招待他们。 李大钊这一次来五峰山避难,心情格外不好。一来,是他从广州回到北京,有许许多多工作等他去做,可是他不能去做,只得把工作重担给了别的同志;二来,是他最心爱的小女儿钟华刚刚死去不久,心里很难受。这些日子他独自一人看看书,写点东西,没有心思去游逛五峰胜景,也没有陪大儿子去山上眺望汹涌浩淼的蔚蓝色的大海。 一天,黄昏时分,他看书累了,走出房子散散步。他站在门外,透过两棵柏树前面的花墙,眺望着远处山中的景色,他发现远处丛林间的小路上,有两个人影时隐时现,向韩昌黎祠方向移动。他想,这么晚了,有谁还会到这深山祠庙里游玩呢?多年来对敌斗争的经验,锻炼得他十分机警,他把身子掩藏在一棵树后面,窥视着两个人的行踪。待那两个人走近了,他才认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外甥赵希增陪同着从北京来的于永滋。李大钊从柏树后面走出来,大步流星地迎上前去,把于永滋引进屋里,并对赵希增和大儿子说: “你们到外面台阶上去说话,如见有人来,你们使个声好了。” 李大钊握住于永滋的手说:“永滋,有什么事情吧?我走了之后北京的情况怎么样?你一定到我家去了吧?” “是的,我到了铜幌子胡同,家里没有人,就赶到乐亭的大黑坨。听李大嫂说,你走后的当天夜里,警察总监王怀庆派了便衣到铜幌子胡同去抓你,他们扑了一个空,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第二天,大嫂和孩子们便乘车到了乐亭老家。王怀庆派了狗腿子跟到乐亭,大嫂对他们说,你并没有回来。狗腿子们又扑个空。大黑坨村的会头们忙了一阵子,又打酒,又买肉,招待了他们一顿,才把他们支应走了。” “王怀庆他们没有到五峰山来,要是来了,我们往后山松树林里一转悠,也管叫他们扑个空。”李大钊幽默地说。“你这次来这里有什么要紧事?” “党中央从南方捎信来,叫您率领一个代表团到苏联去,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三天之内,请您赶回北京。” “好极了,到苏联去是我的愿望。我明天就动身返回北京。”李大钊十分高兴。虽然,他所崇拜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几个月之前已经逝世了。但是,列宁领导的苏联是他多年向往的地方。他将亲眼看到十月革命的故乡,和列宁创建的光辉业绩,他怎能不兴奋呢! 于永滋又从身边摸出一封信来,说: “这是大嫂托我给您捎来的信。我的任务完成了,今晚搭十一点钟的火车返回北京。” 李大钊送别了于永滋后,在油灯下读着夫人的信。信中夫人告诉他分别后的情形外,叫他给在军阀吴佩孚那里当政治处长的白坚武写信,让这个过去的老朋友、老同学托托人情,取消逮捕李大钊的命令。李大钊当晚给夫人复了一封信。信中他回忆了反动军阀政府对他的种种迫害:“流氓寻衅,疯狗叫门,盗贼施展恐吓手段”。李大钊在信中说:“这种无耻迫害是吓不倒我的,那一张不起任何作用的通缉逮捕的命令更不可怕。写信托白坚武,大可不必。过去同学的时候,我们虽是好朋友。但是去年‘二七’惨案发生以后,我们就断绝了交往。他在直系军阀那里当政治处长,为军阀出谋划策,而我却站在革命大众一边。就是亲兄胞弟,站在敌对战线上也是常有的,何况我与白坚武!”信中又说:“目前统治者的猖狂行为,只不过是一时的恐怖罢了,不出十年,红旗将会飘满北京,看那时的天下竟是谁家的天下。”李大钊还劝夫人不必为他担忧,希望她坚强起来,振作精神,抚养好子女。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他便把昨夜写好的信交给外甥赵希增,并嘱咐他和大孩子再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就返回乐亭大黑坨老家去,李大钊还是商人打扮,挎着那个轻软包袱,动身回京去了。 五峰山的景色本来就引人人胜,春天里,山路两旁的梨花、桃花盛开,散发着阵阵清香,烂漫的山花满地皆是,百花争妍。李大钊回北京去的心情是欣喜的,这山道两旁的鲜艳花朵也像是专为他开放的。P74-78 后记 每当我向少先队员讲述李大钊烈士故事的时候,我总发现孩子们是那样的激动,有的还流下了热泪,他们为烈士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所感动,这促使我编写这本故事。 这本书的材料来源,主要是李大钊同志的著作,和解放前后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几十篇新闻、回忆录。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同志,长期以来在整理和宣传李大钊同志光辉事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写了不少生动具体的回忆文章。没有她多年的辛勤劳动,这本书里的很多故事的编写是不可能的。李星华同志在世的时候,我多次向她作过请教,得到她十分诚恳的指教和帮助。 为使这本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在主要事实有依据的前提下,对其中一些故事作了程度不同的文字加工。 本书在编写中肯定存在缺点和错误,望读者批评、指正。 张先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