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坐牛--拉科塔族的悖论(第2版)/美国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加里·克莱顿·安德森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坐牛”(Sitting Bull)这个名字会让人联想到许多画面:1876年在小比格霍恩带领苏族和夏延族联盟横扫卡斯特的强悍战士;威廉·比尔·科迪的狂野西部秀中顽强、高尚的野蛮人;1890年由于拒捕而被射杀的“最后一个食古不化的印第安骚乱分子”。

然而,在《坐牛——拉科塔族的悖论(第2版)》中,加里·克莱顿·安德森却选取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讲述坐牛的故事。他详细地叙述了坐牛的成长经历,全面地分析了他率领印第安人抵抗白人的原因,对于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坐牛和乔治·卡斯特将军的小比格霍恩战役,他也提出了新观点,从而反思了美国主流文化的意义和诉求。安德森成功地发掘出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太一样的、更为真实的坐牛。

内容推荐

他是拉科塔人的勇士,他是印第安文化的守护者,他的奋斗体现了拉科塔族独立的困境!

坐牛可能是最为美国人所熟悉的印第安人了,他是1876年带领苏族和夏延族联盟横扫美国第七骑兵旅的强悍战士,是威廉·比尔·科迪“西部狂野秀”中的顽强、高尚的野蛮人,是1890年由于拒捕而被射杀的“最后一个冥顽不化的印第安骚乱分子”。

然而,在《坐牛——拉科塔族的悖论(第2版)》中,加里·克莱顿·安德森却选取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讲述坐牛的故事。他详细地叙述了坐牛的成长经历,全面地分析了他率领印第安人抵抗白人的原因,对于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坐牛和乔治·卡斯特将军的小比格霍恩战役,他也提出了新观点,从而反思了美国主流文化的意义和诉求。安德森成功地发掘出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太一样的、更为真实的坐牛。

《坐牛——拉科塔族的悖论(第2版)》是美国历史的高阶读物,也可作为大学历史系的课程教材。书后的“学习与讨论问题”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也可作为课堂讨论题。

目录

编者前言

作者前言

序幕

1 拉科塔人和瓦死仇入侵

2 坐牛的部落和苏族的酋长们

3 坐牛和拉科塔家园保卫战

4 逃亡加拿大

5 立岩和鬼舞教的复苏:拉科塔的终结(1881~1890)

尾声

学习与讨论问题

资料来源

试读章节

19世纪70年代中期,拉科塔人内部的分裂和对保留地的依赖成为了拉科塔人问题的焦点,那时,坐牛正在为振兴民族做着最后的努力。当他带领400个族人继续留地在高原上自由生活的时候,他已经证明他能够振兴民族并带领族人捍卫家园,但当时,他被所有人忽略了,包括美国的政府官员和印第安管理当局。联邦政府从未把坐牛的能力放在眼里,这是对拉科塔军事力量的重大低估,也直接导致了后来被派去剿灭坐牛的部队的惨败。

那时候,苏人之间的消息网络十分发达。白人,或者说瓦死仇,刚一踏人东苏人的土地,消息便通过印第安部族之间的会晤传到了西部的拉科塔。欧洲人早在17世纪就已经来到这里寻找皮货和贵金属,有些人留在了苏人的土地上,娶了拉科塔人或达科他人为妻,有些人留下了他们的孩子,孩子长大后也成为了印第安土著人。

1803年,美国人在梅里韦瑟·刘易斯(Meriwether Lewis)和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tk)的领导下,沿着密苏里河溯流而上,他们野心勃勃地想把这块他们称为“路易斯安那(Louisiana)”的土地据为己有。由于这些新的“主人”给了苏族人许多见面礼,并保证会为这些土著人寻求最大的利益,拉科塔人常常友善地接纳这些美国人,并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宗族系统。虽然并非所有的拉科塔人都会友好地帮助这些美国人,但有些部族领袖会将美国的总统称作“伟大的天父(Gteat Father)”并前往圣路易斯市(St.Louis)拜访总统发言人。在后来的20年里,这些美国人渐渐地将欧洲裔美国人排挤出了密苏里河沿岸,比如已经与拉科塔人建立起顺畅的贸易关系且和平共处的英国人。

1822年,美国人加快了对这块土地开发的脚步。一个名叫威廉·阿什利(William Ashley)的皮货商人在圣路易斯市的报纸上刊登广告征召“有勇气的年轻人”与他一起开拓密苏里河沿岸。当这支做皮货生意的商队逐渐深入苏人土地的时候,他们与一小群以务农为生的厄里克勒印第安人(Arikara Indian)发生了冲突。这次冲突直接导致了美国军队在密苏里州(Missouri)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亨利·莱文沃思(Henry Leavenworth)上校率领军队于1823年对厄里克勒人实施报复行动。最终,这次报复行动只取得了部分成功,还影响了贸易活动。

1825年,尽管继莱文沃思上校之后的又一次军事入侵一直深入到了蒙大拿州(Montana)东部的黄石地区,但这支美国军队发现他们在河流上游几乎无事可干,随即便将这块土地转交给了皮货商。19世纪20年代末,皮货贸易大增,一些贸易商开始在河畔建造起防御工事和分拣地点,以便新型船只停靠。

1827年和1832年之间,美国皮货公司为了巩固他们对皮货生意的控制,他们在黄石河口以及河下游建立起联合要塞。密苏里河上的第一艘蒸汽船“黄石号”在1832年抵达了联合要塞,这使沿河交通更加方便,也使苏人十分困扰。尽管这些船只和印第安人之间的许多贸易都平安无事,但是苏人有时也责怪他们带来了各种问题,并为此攻击这些吞吐着白色蒸汽的大怪物。最著名的事件是1837年爆发的天花。当时,一艘携带天花的蒸汽船将病毒散播到了沿河的各个印第安部落。这些以农业为生的印第安人,尤其是厄里克勒人、曼丹人(Mandan)和希多特萨人(Hidatsa),因瘟疫遭受了重创。

扬克顿、姆德乌坎顿、锡塞顿和沃珀顿等苏人部落从联邦政府得到了天花疫苗,控制住了瘟疫,但大部分部落则没有这么幸运。拉科塔西北地区的许多部族的死亡率达到了10%~20%。其实这并非皮货商们的初衷,他们只是在经商的时候无意间带来了疾病,他们也希望与印第安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至1850年,皮货商们每年都在密苏里河上游收获10万张兽皮。当然,繁荣的牛皮贸易导致了对水牛的过度猎杀。当时,每年的水牛捕杀数量达到了40万头。

正当皮货商们忙着巩固地位、发财致富的时候,其他瓦死仇也怀着各自的目的侵入了印第安人的土地。这些商人们一直到达了太平洋沿岸,并且带回了许多关于名为“俄勒冈(Oregon)”的富饶土地的传说。在这些传说里,那片位于威拉米特河谷(Willamette Valley)的新大陆土地肥沃,生长的农作物比任何地方都更加健壮,而且气候宜人,可使人病体安康。1841年,第一批拓荒者赶着货车,沿着俄勒冈小道(Oregon Trail),顺着普拉特河北岸,一路前行来到了怀俄明州(Wyoming),这条小道直通南关,越过了西部分水岭。

头几年里,居住在普拉特河沿岸的奥加拉拉人和布鲁尔人饶有兴致地关注着这些初来乍到者。与贸易商不同,这些拓荒者家庭并不携带容易使他们神经兴奋从而招惹麻烦的酒精饮料威士忌。更多时候,他们与印第安人一起吃饭,相互交换牲畜。拉科塔人作为他们经验丰富的导师,教会他们如何躲避危险、寻找肥美的草地以驯养牲畜。有些拉科塔人赶着牲畜蹬过涨水的河流,在怀俄明州东南部的拉勒米堡(Port Laramie)附近定居。这是一个逐渐繁荣起来的路站和皮货交易点,普拉特河和拉勒米河(Laramie River)也在这里交汇。瓦死仇们十分明白,拉科塔人的帮助在他们的拓荒事业中举足轻重,作为回报,他们给拉科塔人送了许多礼物。

走上俄勒冈小道的拓荒者日趋增多,这对水牛捕杀的影响也日渐显著。印第安事务官托马斯·H.哈维(Thomas H.Harvey)在1845年记录道:“苏人的部落正纷纷抱怨水牛被滥杀和吓跑。”年复一年,水牛数量日渐稀少,印第安人的生存越来越难以维持。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发现的金矿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许多淘金者怀揣着发财梦来到了普拉特河沿岸。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是成年男性,他们一心求财,基本没有耐性去安抚受到骚扰的印第安土著人。当拉科塔人和其他印第安人要求瓦死仇们补偿损失的时候,冲突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并在19世纪50年代不断激化。这些外来者偶尔也会退一步,赠与印第安人奶牛和毛毯作为补偿,但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自私地忽略这些土著人的诉求。

瓦死仇们和印第安人在俄勒冈小道上的摩擦越来越多,这很快变成了美国陆军部面I临的首要问题。1846年,军队在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中南部建立了卡尼堡(Fort Kearny)。三年后,陆军部在拉勒米堡派驻了常驻军队,维持俄勒冈小道的秩序。1851年,华盛顿派官员在拉勒米堡与印第安代表们展开谈判,就普拉特河的道路通行问题签订了一个重要的条约。条约规定,拉科塔人和其他印第安人同意让这条道路穿越印第安人的土地,而在未来的50年里(后来被参议院缩减到10年),拉科塔人每年将获得50000美金的补偿款作为回报。

很显然,出席拉勒米堡谈判的印第安代表们并不理解这个条约隐含的真正意义。条约中的一些条款允许军队在印第安土地上建立哨所和公路,而印第安人却误以为,这份条约可以阻止火车的建设,限制瓦死仇向西扩张,从而避免牲畜群受到骚扰和惊吓。很明显,这个奠定未来白人和印第安人关系基础的条约充满误解和瑕疵。荒谬的是,美国人居然对这份条约报以深深的期待,而当时只有6个拉科塔代表签署了初期协议,其中没有一个是奥加拉拉族和洪克帕帕族。P8-12

序言

“坐牛”(Sitting Bull)这个名字会让人联想到许多画面:1876年在小比格霍恩(Little Big Horn)带领苏族和夏延族联盟横扫卡斯特(Custer)的强悍战士;威廉·比尔·科迪(William Bill Cody)的狂野西部秀(Wild West Show)中顽强、高尚的野蛮人;1890年由于拒捕而被射杀的“最后一个食古不化的印第安骚乱分子”。

但所有这些有关坐牛的印象都是由瓦死仇(wasictm)——印第安人对白人侵略者的称呼——勾画出来的。

然而加里·C.安德森却从坐牛的角度来讲述他的故事。安德森展示了小坐牛在洪克帕帕部族的特权家庭中、在位高权重的父亲和两个叔叔的羽翼下的成长经历。这个男孩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考验,加入了各种男性团体和部落组织。他兑现了自己早年许下的承诺。第一次参加盗马偷袭的战役时,年仅14岁的坐牛一马当先,用自己的短柄小斧将一个克劳族骑士打翻在地。英勇的坐牛在男性组织、部落议事会及其他各种苏人组织中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权力。他也擅长与拉克塔女神灵力·坦卡(Wakantanka)进行交流。坐牛对瓦死仇始终保持着坚决的敌对立场。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随着苏人与瓦死仇关系的恶化,坐牛获得了更大的声望和影响力。

安德森巧妙地运用人类学材料,成功地还原了一些坐牛的历史原貌,但这是人类学,因为很少会有课本提及这些。安德森从多个方面论证了他的课题。安德森解释道,这个过程其实从他的孩提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他的母亲在北达科他州法戈市(Fargo,North Dakota)从事印第安孤儿领养的社会工作。安德森跟着他的母亲去过附近的几个印第安保留地,与印第安孩子们一起玩耍,了解他们的观念以及他们的“幽默感和对家人朋友的忠诚”。

安德森成功地抹去了坐牛身上的传奇性。“坐牛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安德森坚持道,“他的勇敢超乎想象,毕生都致力于保卫人民和民族独立的事业。”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把坐牛的故事放在“美国人物传记图书馆”系列丛书中有些怪异。也许,坐牛也不愿意与自己痛恨的白人归并在一起。他从没喜欢过联邦政府和瓦死仇的生活方式。

但是,从印第安人的角度出发,坐牛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坚定地维护着本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许这能给我们上一课。”安德森写道。他强调坐牛和他的追随者们十分维护自己的部族;甚至到了今天,他们也更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而不是民主和投票。“如果这是印第安人民在美国的真实生活状态,”安德森问道,“那么有什么理由相信伊拉克人民会在短短几年内就能拥抱民主了呢?”

马克·C.卡恩斯(Mark C.Cames)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