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精)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熊秉元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在每一个逗点上,他可以想想,自己的角色扮演得如何。

记得儿子刚考完大学联考时,玩得不见踪影。我要他以千字的篇幅,做阶段性的省察,就像他小学和初中毕业时一样。对我而言,也值得在这个时点上,略为回顾。毕竟,过去的十八年,不是短暂的岁月;而往后的日子,他将是脱缰之马,和我渐行渐远。我最好早为之计,做好心理准备。不过,在儿子眼中,我是父亲,也是经济学者。因此,我一直很好奇,父亲和经济学者这两种身份,对他的意义到底如何?

当父母的人都很清楚,随着子女年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评价会越来越低;我当然不例外,而且我还清楚记得,他崇拜仰慕我的那段美好旧时光。其中一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五六岁左右时,有次我们一起搭公交车,路程长,便玩起猜谜游戏。自己心里先想好一个谜底,然后由对方发问,借着一连串的问题,把谜底猜出来。来回了几次之后,轮到由他想谜底、我提问。我一眼看到他盯着我的眼镜,因此他才刚说想好谜底,我问都没问,直接说出谜底:眼镜!登时,他脸上露出惊喜仰慕的眼神和表情,那种模样前所未有,也只出现过那么一次。

当然,从小他就知道我是经济学者,他从我这儿听到的很多故事,都和经济学的思维有关。其中之一,是面包店的故事。大约在他读小学二三年级时,我问他:如果他开了家面包店,那么他会做十种或是一百种面包?“一百种”,他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作臧否,但是娓娓道来相关的考虑:对面包店的师傅而言,做一百种面包要花很多心思时间,做十种则要容易得多。对买面包的人来说,一百种面包当然大有吸引力;可是,要在一百种里选来选去,也得耗费很多时间。如果只有十种,可能反而容易选,虽然种类少了许多!也许,童话世界里满房间玩具、满桌子巧克力、满屋子各式面包的景象,从此由他的脑海里消失。经济思维是否就此萌芽,当然不得而知。

不过,即使不是大喇喇地援用经济学的专有名词,生活里的许多点滴,总是不经意反映了我的思维背景。他每周的零用钱,固定在周末收拾完房间之后才能开口。可是,他个性松散,又衣食无虞,从来没缺过钱,对零用钱也就满不在乎。数不清有多少次,他会哀怨地说,好像有好几周没拿零用钱了,我的回应总是千篇一律:自己的权益自己不照顾,要怪谁?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成本低;别人借箸代筹,成本高。

无论经济思维的浓淡如何,生活毕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子女眼中的父母,自然不会是四平八稳、光鲜亮丽。我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两桩小事可见其余。

小学六年级时,他班上同学的父母轮流在早自习时介绍自己的专长。有位小朋友的父亲是飞将军,穿着笔挺的制服,介绍各式战机的特性和外形。小朋友们目不转睛,无限神往。妈妈听完儿子的描述,问他为什么不请自己的爸爸到班上露面。“可是,他只是教授啊!”儿子的口气不胜惋惜悲切!这种心理似乎与日俱增,上高中后有次他住院,差遣我四处找漫画店,帮他租漫画。他明白表示,我的功能就剩下帮他租漫画!

还好,在他高二时,学校《公民》课本的经济学部分,是我所撰写,而他的某位女性同学是我的读者,对我的书颇有好评。由老师和朋友口中,他似乎才渐渐知道,自己的爸爸不是那么不堪,言谈举止之间,偶尔出现一点小小的客气。据他说,进了大学之后,大一就会修我的《经济学》。这倒是令我稍有期待,看看借由课堂上的论对,他对我的敬意是不是会慢慢增加,即使回不到他小时候全盛期的状态!

无论如何,对他和我来说,现在都只是逗点。当他有了专业技能、开始工作,当他娶妻生子、有自己的家小,将是陆续而来的逗点。在每一个逗点上,他可以想想,自己的角色扮演得如何;而我当然也可以陆续琢磨,自己一路走来表现又是如何——就一个经济学者、父亲的角色而言。P8-11

书评(媒体评论)

“有人说经济学家是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并让大家自觉得很笨的那种人,熊秉元正好相反,笔下常以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为发端,运用带有魔力的笔,把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享受阅读的趣味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经济学的奇妙世界。”

——《中国经济时报》

“熊秉元的心脏是在正常位置,他对经济学的兴趣是正确的趣味所在,而且观察力很有两手。”

——张五常

目录

推荐序 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第一部 经济学家的人生哲思:何不潇洒一些?

为人生目标做经济分析

生命的比拟

不同阶段,不同角色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道德情操小论

人比人气死人,是比错了方向!

选择记忆

牺牲谁比较好?

认识世界的过程形似指鹿为马

海绵、刺猬和傻瓜

人生里的两支鱼竿

伦常关系其实是种工具

为何父不父、子不子?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

面对死亡,何不潇洒一些?

艰涩道理浅中求

大师的招数

波斯纳的便士

第二部 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感性:悲剧是无解的吗?

“不讨喜”的经济学家

人为财死的逻辑

报应的逻辑

正义的逻辑

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亚当·斯密也叹息

纵贯法学

什么是好的理论?

冲突不一定都是坏事

智慧的点线面

蚂蚁和蜜蜂的经济思维

悲剧是无解的吗?

“多多”不一定“益善”

读法律以修水管

何谓“自由”?

我们都在给别人“贴标签”

生活给的启示

文章是为读者而写,为自己写的是日记

第三部 经济学家的社会观察:当多数人都是输家时

“半大人”和“二十仔”

重新界定“成年人”的涵意

可以聚众换偶吗?

“驼兽纪”

裁其跅弛,百年树人

一个拉拉队员之死

爱滋器官的价值

关键时刻的优雅“很贵”

仅靠道德无法建立可长可久之道

谁该承担歧视的重担?

市场经济启示录

“坐在金矿”上而不自知

尔爱其羊,就能求羊得羊?

请“文明的”善后

“商品的市场”和“言论的市场”

台湾地区选举,可能多数人都是输家

为何不投降?

“高墙”里外

寻找司法女神的真容

第四部 经济学家的两岸漫游:在历史的足迹里迷惘

包罗万象的中国大陆

北京见闻——经济基础决定尊严高低

武汉见闻——百废待兴

向前看,向钱看

海峡两岸的同与异

大陆法学院见闻——发现经济学中的“创造性破坏”

要怎么收获“两岸共赢”?

台湾有什么特别?

“吻”一下,值两百万

“序”中有“乱”

台北,停滞的宝岛风情画

“关系”在两岸三地的不同地位

化“古老”为神奇

层层审核中的“雁过拔毛”故事

国家需要多久才能成熟

序言

秉元“巨侠”的名头很早就听说过。十年前我们同在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相识,一见如故,成为好友。此后不断收到他发来的短文和寄来的著作,书房里他的文集就有十来本。他对波斯纳法官推崇备至:“对读者而言,即使阅读的速度追得上他下笔的速度,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令人望尘莫及,甘拜下风”。我看这句话也可用来形容他自己,至少对我这个读者是如此。

《优雅的理性》是“熊巨侠”的新作。一看书名,就知道是用他一贯优雅的文字向读者介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优雅,顾名思义,优美、精致、高雅,这一点,“熊巨侠”可谓文如其人。这位在台湾地区家喻户晓,在华人经济学界被誉为“四侠”之一的“熊老弟”(张五常语),在经济学领域的造诣,仅当年他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一项便可以管窥豹,只不过,为大陆读者所熟知,是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法律经济学家。而工作和生活中的“熊巨侠”,其睿智、博学、风趣以及举手投足之间的温文尔雅,更彰显大家风范。“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优雅的理性》中的“理性”,自然是经济学的代名词。但此处的经济学,有别于“经世济民”的“庙堂经济学”,而是如何用经济学思维方式观察真实世界的“百姓经济学”。优雅加上理性,所流淌出来的自然是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巨侠喜欢拿他们家“小犬”说事,本书中就时有提及,而“小犬”正好不会经济学思维方式,于是,在本书中,秉元教授领着小犬大犬、各路神仙、芸芸众生一起邀游大千世界,一路讲述有趣的故事,分析背后的经济学道理。71篇短文,分为人生哲思、理性与感性、社会观察、两岸漫游四个部分。抽象如人生目标、公平正义、道德伦常,具体如面包买卖、汽车擦碰都能施以经济分析,讲出个一二三四。遇到挑战亦毫不退缩。如《正义的刻度》中对质疑者的尖刻批评毫不客气,称其“经不起理论和事实的检验,……也许有益于宣浅自己的荷尔蒙,却于事无补。”

霸气来自于底气。秉元浸淫经济学几十年,两根钓鱼竿既钓大鱼,又钓小鱼。经济学学理研究的“大鱼”能钓着,应用分析的“小鱼”自不在话下。霸气、底气又源于经济学的底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被视为经济学的圭皋。过去经济学主要研究物质财富的生产与分配,通俗地讲是关于“发财”的学问。《国富论》讲一个国家如何发财,“投资组合理论”等教个人如何发财,《资本论》则是让没有希望发财的人变个法子发财——推翻私有制,剥夺剥削者!所以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后来人们发现,不光是经济行为,非经济行为也要耗费资源,也有个成本效益问题。于是各种各样非经济的经济学也出来了,如军事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生育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犯罪经济学……等等。再后来,发现动物的行为也要讲究成本与效益,由此又有了“动物经济学”。《优雅的理性》就有一篇讲蚂蚁和蜜蜂的经济思维。

我的经济学没秉元学得好,底气也没他足。总觉得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都是从不同层面解读人的行为,都是“人学”。经济学只是其中一种,不能包打天下。2002年,时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的金庸先生倡导经济与文化的“联姻”,主持召开了“新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环境与中华文化”国际研讨会。我在发言时调侃了一番“爱情经济学”,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经济学界的朋友找我探讨他应该找什么老婆,我主张他不要找太年轻、太漂亮的。他惊讶:为什么?我说,从经济学上分析,年轻漂亮老婆的边际收益急剧递减,不出两年就审美疲劳,但成本持续增加。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履约成本……都很高,骗到手后保管成本、维修成本、产权界定成本都高;万一不行了,重置成本更高,“曾经沧海难为水”……一番话讲得他连连称是。但没过多久,他就带了个年轻漂亮的老婆来见我。

我的本意是想吹捧一下在场的文学家,说他们雅,我们俗。同时想消减一下“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威胁:即使经济学的道理成立,人们的行为也不一定按经济逻辑做。没想到,有好事者把我这番话刊登在当地《浙江科技报》上,还加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大标题:“姚先国教授说:不能找漂亮女人做老婆!”让我大惊失色,叫苦不迭!作为一个男人,哪怕半点荷尔蒙都没了,也不愿被天下美女咒骂。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更不愿意美女们找不到老公,那可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学了爱情经济学,不一定找得到好老婆。学了金融经济学,也不一定能发财。有些著名经济学家,投资、炒股都赔得一塌糊涂。学经济学到底有什么用?各位看客,还是跟着“熊巨侠”在观察真实世界、解读社会现象中感悟吧!能否变得更加理性,更加聪明,就要看各自的悟性了。

如果读了此书,自以为掌握了“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真谛,时时处处锱铢必较,寸利必争,请女朋友吃顿饭回来也捶胸顿足:“花那么多钱,手都没拉一下,亏大了!”结果恐怕难免是孤家寡人,光棍一条。到那时候,如果抱怨说不该读《优雅的理性》,那我可得说句公道话:“要怪只能怪自己,怪不得秉元老弟!”

姚先国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院院长

写于2013年6月25日

内容推荐

熊秉元说,经济学的要义在于客观、正确、有趣,而非经世济民。《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的出发点正是“如何用经济学眼观看世界”。这里的“世界”包括经济学家的人生哲思、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感性、经济学家的社会观察、经济学家的两岸漫游,4辑,共71篇美文。

因为作者有一支能够将经济学写的妙趣横生的魔力之笔,因此读《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不需要太多的经济学基础;因为是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所以读本书可以颠覆很多我们过去深信不疑的常识。

编辑推荐

熊秉元教授是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早年因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而名扬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成为华人经济学界“四侠”。

在《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中,熊秉元教授用一支带有魔力的笔,把本来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看懂生活故事背后经济学逻辑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正如姚先国教授对本书的评价:这是一本“百姓经济学”,而要呈现的则是“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