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听到底是美国维持霸权的救命稻草,还是其慢性自杀的毒药?CIA到底是美国监视世界的“鹰眼”,还是其看清事实真相的绊脚石?蒂姆·韦纳编著的《监听大国(首度揭开中情局情报霸权的惊世内幕)》是首部详解中情局监听秘史的情报学经典巨著,一本让中情局震怒的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监听大国(首度揭开中情局情报霸权的惊世内幕)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美)蒂姆·韦纳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监听到底是美国维持霸权的救命稻草,还是其慢性自杀的毒药?CIA到底是美国监视世界的“鹰眼”,还是其看清事实真相的绊脚石?蒂姆·韦纳编著的《监听大国(首度揭开中情局情报霸权的惊世内幕)》是首部详解中情局监听秘史的情报学经典巨著,一本让中情局震怒的书。 内容推荐 蒂姆·韦纳编著的《监听大国(首度揭开中情局情报霸权的惊世内幕)》讲述了:区区一个中情局雇员,斯诺登为何敢与奥巴马死磕到底?“棱镜门”的背后上演了怎样的监听风云? 从“香烟炸弹”、“毒药手帕”到“钢笔注射器”……,为何中情局暗杀卡斯特罗的638 种办法都以失败告终?奥巴马和劳尔卡斯特罗在曼德拉葬礼上的握手,是否意味着“旧的监听时代”结束? CIA 特工如何靠一部假冒电影将美国人质带离德黑兰?从范登堡到帕内塔,为何一任接一任的局长只会将中情局管理得更糟? 作为实施监听窃取情报的“鼻祖”,中情局将监听的艺术发挥到极致。纵然它践踏民主、危害自由,但中情局仍然以秘密情报作为利器,在世界各个角落张牙舞爪。 《纽约时报》首席记者蒂姆韦纳经过缜密调查,参阅了一份最新解密的70 000 多页绝密文件,汇集300多份前中情局官员与退休特工的访谈,以最客观真实的角度描述了中情局的前世今生。大国监听的时代,中情局将何去何从,《监听大国(首度揭开中情局情报霸权的惊世内幕)》将为你一一揭开这些谜底。 目录 《监听大国》荣誉榜1 权威推荐2 推荐序Ⅰ 中情局——美国全球霸权的双刃剑1 推荐序Ⅱ 监听,保持超级大国地位的唯一选择?5 引言 超级大国从未停止监听世界1 中央情报局组织结构图1 第一部分 大国开始监听世界1 第1章 守护自由女神的“盖世太保”横空出世2 第2章 “明战”不好打,“暗战”走向前台8 第3章 先天不足的大国情报机关诞生了19 第4章 渗进“铁幕”,把苏联人赶回西伯利亚32 第5章 为什么不能用纳粹当导盲犬?38 第6章 只有上帝和斯大林才知道苏联机密48 第7章 不屑情报,何以成就情报霸权?60 第二部分 冷战硝烟中的情报怪才67 第8章 斯大林死后我们去监听谁?68 第9章 CIA改变了伊朗74 第10章 危地马拉已成苏联颠覆西半球的据点84 第11章 上天下地,搜集情报94 第12章 应对日本下豪注103 第13章 让苏军投诚是个幻想108 第14章 CIA一手导演的弱智政变119 第15章 策反苏加诺阴谋破产124 第16章 欺下瞒上入侵古巴135 第三部分 情报霸权功败垂成147 第17章 遗臭万年的猪湾登陆148 第18章 站在核战争的边缘——古巴导弹危机163 第19章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豪赌171 第20章 谁干掉了吴庭艳?180 第21章 肯尼迪遇刺案的惊天内幕190 第22章 中情局的假情报导致了越战?202 第23章 CIA不敢正视越南现实?208 第24章 谁来掌舵CIA这艘破船?212 第25章 攻打越南的性价比并不高226 第26章 美国总统坐在政治氢弹上230 第27章 美国为什么会在越南栽跟头?243 第四部分 以报制暴,根除群氓247 第28章 中情局已成尼克松的“禁卫团”248 第29章 拔掉“直指南极心脏的匕首”261 第30章 “水门事件”使得监听合法化?270 第31章 老特工的好日子结束了276 第32章 CIA被“希腊小将”给耍了280 第33章 监听不需要白宫授权284 第34章 “别了,西贡”288 第35章 情报政治化将会毁掉白宫293 第五部分 输不起的监听游戏301 第36章 “人权卫士”的监听困局302 第37章 逃离德黑兰311 第38章 执掌中情局的华尔街炒手316 第39章 中东情报网被撕得粉碎327 第40章 为什么被绑架的都是美国人?333 第41章 军火能不能换人质?338 第42章 陷入死局的大国反情报游戏348 第43章 苏联倒下了,CIA要怎么活?356 第六部分 遗落的灰烬367 第44章 克林顿在中情局点了一把火368 第45章 “棱镜门”早在20年前就已上演375 第46章 CIA情报霸权的失落380 第47章 总统放过了本拉登391 第48章 全球追捕“恐怖公敌”399 第49章 萨达姆的生化武器惹恼了中情局?406 第50章 CIA能否从灰烬中再起?416 试读章节 艾伦杜勒斯在普林斯顿饭店会议上请同僚想想,什么方法最有可能摧毁斯大林控制其卫星国家的能力。他相信秘密行动可以打倒共产主义。 中情局要让苏联人滚回自己的老家。 他说:“我们若要采取攻势,东欧就是着手开始的最佳地点。我不想要流血战争,但我希望事情有所进展。” 奇普波伦发言了。他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事,而在不久之后被任命为驻莫斯科大使。5 年前他就参加周日晚餐会,播下中情局政治作战的种子。他反问杜勒斯:“我们是要发动政治作战吗?我们从1946 年以来一直在做,也做了很多事情。至于是否有效,或是否以最佳方式做的,那是另一回事。”波伦说:“你提到‘我们是否该继续这一攻势?’我看到的是梦魇的深渊。”朝鲜战争仍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参联会主席命令威斯纳和中情局针对“苏共控制体系的心脏地带”,展开“反苏秘密大攻势”a。威斯纳勉强为之。马歇尔计划正转型成向盟国提供武器的条约,威斯纳认为万一发生战争,这是武装敌后秘密武力对付苏联的大好机会。他在全欧遍撒种子,他的手下在斯堪的纳维亚、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希腊的山林中,把金条丢进湖里,把一箱箱武器埋藏起来,以备来日战争之需。他们把工作人员空降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诸国的沼泽和山麓去送死。 在德国,千余名军官把传单偷运到东柏林,并伪造印有绞绳套在东德领导人沃尔特乌布里希脖子上的邮戳,更在波兰规划多项准军事行动。但这些都不足以探测到苏联威胁的本质。破坏苏联帝国行动的计划,绝大部分仍以监视为主。 由“朝鲜蓟计划”开始的人体实验 史密斯局长极为慎重地派出值得信赖、人脉极佳、战绩杰出的三星上将卢西恩特拉斯科特来接管中情局在德国的业务,并调查威斯纳的人马到底在干什么。特拉斯科特奉令把他认为有问题的计划一概中止。他一到任就选了中情局德国“基地”的波尔格当首席助理。 他们找到了几枚“定时炸弹”,其中一个是密不透风、被当时中情局的档案称做“海外侦讯”的计划。 中情局设置秘密监狱,对有嫌疑的双面间谍实施逼供,一个设在德国,另一个在日本,还有一个设在巴拿马运河区,这也是最大的监狱。“和关塔那摩监狱b 一样,什么勾当都干。”波尔格2005 年说道。 运河区自成一个世界,是美国在20 世纪初掌控巴拿马运河后,从周遭丛林里开辟出来的地区。区内的海军“基地”里,中情局安全官将平日用来关喝酒闹事和不守纪律的士兵的禁闭室,改建成以煤渣砖砌成的牢房。在这些牢房里,中情局利用酷刑、药物控制心灵和洗脑等手段,进行严厉侦讯的秘密实验。 这个计划可以回溯到1948 年,赫尔姆斯和手下情报官发觉自己被双面间谍耍得团团转的时候。刚开始它还只是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情局顿觉急迫而临时制订的紧急方案。那年夏末,巴拿马气温接近100 华氏度(约37.8℃),两名苏联流亡人士从德国被送到运河区,他们被注射药物后遭到残酷的审讯。在日本的美军“基地”内,4 名朝鲜双面间谍嫌犯也受到中情局同样的“款待”,而他们不过是代号为“朝鲜蓟计划”中已知的第一批人体实验罢了。事实上,这只是中情局千方百计想控制人类心灵的15 年计划中,极小却极为重要的一环c。 中情局在德国吸收苏联人和东德人当特工和情报员,却出了事故。他们将自己仅知的一点内情供出来后,往往靠欺骗和敲诈手段来延长短暂的间谍生涯,其中不少人涉嫌暗中替苏联工作。中情局官员发现共产主义国家的情报和安全机关比中情局更大也更高明之后,这个问题就变得很急迫了。 赫尔姆斯说过,美国情报官所受的训练是不要相信外籍特工,“除非你控制他身体和心灵”。控制人心的需求导致寻求控制心灵的药物,并在秘密监狱试验这类药物。杜勒斯、威斯纳和赫尔姆斯亲自负责这些业务。 1952 年5 月15 日,杜勒斯和威斯纳接到一份有关“朝鲜蓟计划”的报告,其中详列了中情局测试海洛因、安非他命、安眠药、新发明的迷幻药,以及其他“特殊侦讯法”的4 年方案。方案之一是设法找出一种强效侦讯法,“使得受它影响的人很难在侦讯时坚持相同的谎言”。几个月后,杜勒斯批准代号为“超激”的宏大新计划。在该计划赞助之下,肯塔基州某联邦监狱的7名犯人,连续77 天被施予高剂量的迷幻药。中情局以相同的药物注射进陆军文职雇员弗兰克奥尔森体内后,他从纽约某饭店窗口跳下。这些人和巴拿马秘密监狱里的双面间谍嫌犯一样,都是打击苏联战争中的牺牲品。赫尔姆斯等中情局高层官员唯恐这类计划会大白于世,因此将几乎所有记录销毁。不过,所剩的证据虽只是断简残篇,却强烈暗示着利用秘密监狱强制施药、审讯可疑特工的做法,在20 世纪50 年代行之不辍。这一机密设施的成员与中情局内部的安全官、科学家及医师,每个月集会讨论“朝鲜蓟计划”的进展,一直到1956 年才停止。中情局档案显示,“这些讨论包括规划海外侦讯事宜”,而“特殊侦讯法”此后数年仍持续使用。向铁幕渗透的动力使中情局开始采用敌人的手法。 不可能再像二战那样经营东欧 特拉斯科特将军所取消的中情局业务里,有一项是支持名为“德国青年”团体的计划。这个团体的领导人有很多是“希特勒青年团”的老成员,团员在1952 年增加到2 万多人。他们兴冲冲地接受中情局的武器、无线电、照相机和经费,再把它们埋藏在德国各地。此外,他们还自行拟出一份包罗很广的黑名单,打算在时机适宜的时候,暗杀民主西德的主流政治人物。“德国青年”太过明目张胆,致使他们的存在和黑名单激起一片非议。“秘密一曝光,顿时引起极大的关注和不安。”当时担任特拉斯科特幕僚,后来成为副局长的年轻情报官约翰麦克马洪说。 艾伦杜勒斯在普林斯顿饭店大发议论的当天,亨利赫克舍写了封感人的请愿书给中情局总部。即将成为柏林工作站站长的赫克舍,多年来已在东德培养出一位独一无二的特工名叫霍斯特厄尔德曼,他负责一个叫“自由法律人委员会”的出色团体。“自由法律人”是个挑战东柏林政权的地下组织,成员皆为年轻律师和律师助理。他们已将国家所犯下的罪行汇编成档。“国际法律人会议”预定1952 年7 月在西柏林召开,“自由法律人”可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 威斯纳想接管“自由法律人”,把他们变成地下武装团体。赫克舍却反对,他主张让这些人成为情报来源,若是硬要他们扮演准军事角色,肯定会变成炮灰。然而他的主张被驳回。威斯纳派驻柏林的情报官,挑了盖伦将军手下的一位军官,把“自由法律人”改编成以3 人为一组的战队。然而,他们所整编的小组却有个致命的安全漏洞,即每一个组员都知道另一组组员的身份。国际会议召开前夕,苏军绑架并囚禁该组织一位领导人,中情局的“自由法律人”便一一被捕。 到了1952 年底,在史密斯担任局长的最后几个月里,又有多项威斯纳临时开展的业务开始破裂。阵阵余波让刚到任的中情局军官特德沙克利留下持久的印象,此人从西维吉尼亚宪兵训练营被连哄带骗转进中情局,以少尉身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中情局生涯。他第一个任务是熟悉威斯纳手中一项业务,就是支持波兰解放军,即“自由独立运动”,简称WIN。 威斯纳和他的手下已空投价值大约500 万美元的金条、轻机枪、步枪、弹药及双向无线电到波兰。他们与流亡德国及伦敦的“国外WIN”建立可靠的联系之后,认为“国内WIN”是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在波兰境内有500 名士兵、2 万名武装游击队员和10 万名志同道合者,他们都准备与红军决一死战。 但这是个错觉。早在1947 年,苏联所扶植的波兰秘密警察就已将WIN扫荡一空。“国内WIN”只是个幻象,是苏联的计划。1950 年,有位来历不明的特使到伦敦找到波兰流亡人士,并带来WIN 仍然健在且在华沙日益壮大的消息。流亡人士马上联络威斯纳的人马,后者也立即把握这个建立敌后反抗组织的机会,空降许多爱国志士回波兰。中情局总部的领导无不认为,终于可以用共产党自己的手法打败他们了。史密斯在1952 年8 月与副手一起召开的会议上指出:“波兰乃是最被看好的发展地下反抗组织的地区之一。”威斯纳也告诉他:“WIN 士气高昂。” 苏联和波兰情报机关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设下这个圈套。麦克马洪说:“他们很清楚我们的空中任务,我们会空降工作人员进去,他们再和我们认定对我们有帮助的人联络。波兰秘密警察和苏联克格勃就跟在他们后头来个一网打尽。所以这是个思虑周详的计划,只可惜我们吸收的是苏联特工。结果变成大灾难,人都死了。”大概死了30 人,也许更多。 沙克利说,同胞们得知5 年规划和数百万经费尽付东流时的神情,他永远都忘不了。最无情的挖苦莫过于,他们发现波兰把一大笔中情局的钱转给意大利共产党。 后来出任“美国之音”主管的亨利卢米斯说:“中情局显然认为,可以像二战时战情局在西欧占领区的运作那样经营东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在华盛顿,主管东欧业务的林赛在极度苦恼中辞职。他告诉杜勒斯和威斯纳,中情局对付共产主义的策略,应该用以科技方法监视苏联来取代秘密行动,以堂吉诃德式的准军事任务去支持凭空想象的反抗运动,不可能把苏联人赶出欧洲d。 在德国,麦克马洪花了好几个月时间读了工作站所有往来电文后,得出一个赤裸裸的结论。他在几年之后说道:“我们没有在那里操盘的能力,我们对苏联的了解是零。” 中情局怎样才能讨得白宫欢心? 现在的中情局已是个全球势力,员工有1.5 万人,每年有5 亿美元秘密经费可以使用,海外又有50 多个工作站。史密斯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把中情局改造出随后50 年都基本保持的机构雏形。他将政策协调处和特别行动处合并成专门从事海外业务的单一秘密机关(即秘密行动处),又成立了一个整合国内情报的分析系统,为中情局赢得了白宫的尊重。 但他始终没办法把它变成专业的情报机关。“我们找不到合格的人才,他们根本就不存在。”他在担任局长的最后几天如此感叹道。此外,他也一直无法让艾伦杜勒斯和威斯纳向他低头。1952 年总统大选前一周,史密斯最后一次尝试压制他俩。 10 月27 日,他召集局内最资深的26 名官员开会,并宣称“在中情局尚未培养出训练精良的储备人才之前,必须将活动缩减为少数可以有很好表现的业务”,不要“训练不适当或素质低下的人员,试图涵盖广大范围,反倒会表现不佳”。史密斯在特拉斯科特调查的鼓舞之下,下令召开“(项目)谋杀会议”——可以取消中情局最不堪的秘密任务的陪审团。威斯纳立即予以还击。他表示关闭可疑的业务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史密斯的命令执行起来得花上好几个月,很可能会拖到下一任政府上台之后。局长败下阵来,“谋杀会议”解散。 艾森豪威尔赢得总统大选,凭借的是由最亲密的外交顾问约翰杜勒斯草拟的国家安全政策,亦即呼吁西方世界解放苏联卫星国家。他们的这项胜利计划主张中情局局长换人。于是,在史密斯反对,参院无异议通过和新闻界的欢呼声中,艾伦杜勒斯终于拿到觊觎已久的职位。赫尔姆斯和艾伦杜勒斯相识于8 年前,两人同住法国那间由史密斯将军接受第三帝国无条件投降的红瓦校舍,他对杜勒斯可说是相当了解。赫尔姆斯年方40,为人严谨,到夜里熄灯时,向后梳的头发仍然一丝不乱,办公桌也一尘不染。杜勒斯已经60 岁,私底下爱穿拖鞋缓解痛风的他,原本是个漫不经心的教授。艾森豪威尔当选后不久,杜勒斯拨通电话把赫尔姆斯叫进局长室,两人坐下聊天。 烟斗冒出阵阵烟云弥漫在空气中。杜勒斯开口道:“说说未来,中情局的未来。” “你可还记得1946 年我们出马收拾烂摊子时,那些阴谋诡计和血光四起的光景?中情局该负什么责?当时也没有这个机构?”杜勒斯要赫尔姆斯知道,只要他当一天局长,就会有个机关全心投入大胆、困难且危险的任务。 “我要绝对肯定地告诉你,当前的秘密业务是何等地重要,白宫和现任政府对秘密行动抱有强烈的兴趣。”杜勒斯说。在往后8 年里,由于他对秘密行动情有独钟,不屑从事情报分析,加上欺骗美国总统的危险做法,艾伦杜勒斯对自己所协助创立的中情局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 本章注释 a 参联会主席命令的目的是要促成“撤回及削弱苏联势力”,并“发展地下反抗组织,以利于在各战略地区展开秘密和游击行动”。命令出自参联会主席资深战争规划专家史蒂文斯上将,他曾任驻莫斯科海军武官。 b 关塔那摩监狱位于古巴南部,是美国海军“基地”所在地,“911”事件后成为关押反美“恐怖”分子的监狱,不断发生臭名昭著的虐囚案。 c 1952 年7 月14 日的中情局报告《成功应用麻药或催眠审讯术(朝鲜蓟)》指出,艾伦杜勒斯在1951 年4 月会晤军事情报机关首长,寻求他们协助“朝鲜蓟计划”,结果只有海军联络官提供协助,即巴拿马的舰上监狱。另一份呈交史密斯的后续备忘录则指出,已有两名苏联人在1952 年6 月遭海军与中情局联合小组侦讯两个星期,证明结合药物与催眠的侦讯方法十分有效。这一切都是因为朝鲜战争使国家进入紧急状况,并且中情局怀疑美国战俘在朝鲜已遭洗脑。参院调查曾在30 年前触及本计划,但文件痕迹多已被销毁。调查人员以简短的4句话陈述“朝鲜蓟计划”,其中包括以“结合麻醉药硫喷妥钠与催眠”及利用“吐真药”等“特殊审讯法”进行“海外侦讯”。至于海外侦讯的本质,国会并没有深究。 d 林赛1953 年3 月3 日提出预言性质的报告叫《发展冷战新工具方案》,2003 年7 月8 日才解密。艾伦杜勒斯全力压下这份报告。中情局各领导人既懒得花时间来评估秘密行动失败的后果,又担心一旦报告外泄,饭碗便不保,于是不接受任何批评。此外,他们也不理睬最优秀的谍报人员希契尔的警告:对抗敌人的唯一办法就是了解敌人。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在赫尔姆斯手下负责东欧谍报业务的希契尔说,他主张“一旦涉入意识形态,就再也不能取得可靠的情报。这样做无疑是把情报员置于险地。要当政治特工就免不了会使自己暴露在你想要破坏的体制之下,倘若你想破坏的是个政治体制,那你肯定会受到伤害”。 第12章 应对日本下豪注 中情局运用得最出神入化的武器是现钞。收买外国政治人物是中情局的专长,而它挑中的第一个未来世界领导者则是日本。 美国吸收到两位最具影响力的特工来帮中情局执行掌控日本政府的任务,这两人是狱友,也是战犯。他们在二战后美军占领下的东京坐了3 年监牢,1948 年底出狱时,很多狱友仍困在狱中。 岸信介在中情局的协助下成为日本首相和执政党总裁,儿玉誉义夫则因协助美国情报机关而重获自由,并成为全日本头号黑社会(即 “关东会”)首脑。两人共同塑造战后日本政治。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美国最憎恨的;在“反共战争”里,他们却是美国最需要的人。20 世纪30 年代,儿玉所操控的右翼青年团体企图暗杀首相(这里应指“天行会”刺杀斋藤实首相事件,儿玉因此被判刑3 年半。——译者注)。他被捕入狱后,日本政府任用他为情报特工以及未来战争的打手。随后5 年,他在中国占领区经营战时最大的黑市,从而取得海军少将官阶,获得大约1.75 亿美元的个人财富。儿玉出狱后捐出部分财产,投注于当时最保守的政治人物,他也成为中情局扶植日本政客工作的关键人物。朝鲜战争期间,他与美国商人、战情局老手和前外交官合作,完成了一次由中情局资助的大胆的秘密工作。美国军方需要造导弹的稀有战略金属钨金,儿玉就走私好几吨日本军品到美国。五角大楼出资1 000 万美元,中情局也资助280 万,钨金走私网总计捞了200 多万美元。 不过,这次行动也让儿玉在中情局东京工作站留下了坏名声。东京工作站1953 年9 月10 日的报告说:“儿玉是职业骗子、流氓、郎中和小偷。他完全没有情报运作能力,他对赚钱以外的任何事都没兴趣。”双方关系中断后,中情局将注意力转移到庇护和培养有为的政治人物,其中就包括岸信介,他赢得美国结束占领后日本的首次国会选举。 从甲级战犯到日本首相的大变身 岸信介成为方兴未艾的保守运动领导人。他凭着儿玉誉义夫提供的资金和自己的政治手腕当上了国会议员,1 年后便掌控民选代议士中的最大派系,建立起领导日本几乎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政党。 岸信介是1941 年日本对美宣战诏书的签署人,二战时领导军需省。战后岸信介虽身陷囹圄,却早已在美国有许多高官盟友,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驻东京的美国大使约瑟夫格鲁便是其中之一。 1942 年格鲁遭日方拘禁时,担任战争内阁大臣的岸信介放他出来打高尔夫球,两人因此交上朋友。岸信介出狱后,格鲁已是“自由欧洲”全国委员会首任主席,此乃中情局为支持自由欧洲电台和其他政战节目所设立的外围组织。 岸信介一出狱便直奔首相官邸,他的亲弟弟佐藤荣作担任占领时期的内阁长官,佐藤交给他一套西装让他换下牢衫。 岸信介对弟弟说道:“很奇怪吧?现在我们都是民主人士了。”岸信介耐心规划7 年,由战犯变成首相。他师从《新闻周刊》东京分社主任学英语,又经《新闻周刊》外交事务新闻主编哈里克恩介绍,得以结识许多美国政治人物。克恩是艾伦杜勒斯的至交,后来终身负责中情局在日本的情报通道。岸信介以栽培稀有兰花的方式,培养与美国大使馆官员之间的交情。他起先行动很小心,因为这时候他还恶名在外,经常有警察跟踪。 1954 年5 月,岸信介在“东京歌舞伎座”展开政治复出行动。他邀请在美国使馆担任新闻与宣传官的战情局老手比尔哈钦森看戏,并利用中场休息时间领他参观歌舞伎座,游走于各个包厢,向他引见自己在日本精英界的朋友。这在当年是很不寻常的举动,但也是纯粹的政治剧,岸信介以此方式公开宣告他在美国支持之下重返国际舞台。 一年来,他多次私下在哈钦森的客厅里会见中情局和国务院官员。哈钦森回忆道:“他显然是希望能获得暗中支持。”这些谈话奠定了以后40 年日美关系的基础。 岸信介告诉美国人,他的策略是破坏执政的“自由党”,加以改名、重整和管理,在他领导下的新“自由民主党”既不是自由党,也不是民主党,而是一个右翼俱乐部,由从帝制日本废墟中崛起的封建领主组成。他将先在幕后运作,由较资深的政治家先担任首相,然后再接手。他誓言会配合美国需要来变更日本外交政策。美国可以保留驻日美军“基地”,且可在“基地”贮存日本相当敏感的核武器。他所要求的回报只是美国暗中给予政治支持。1955 年8 月,国务卿福斯特杜勒斯在会见岸信介时当面告诉他,只要日本保守势力团结一致帮美国反共,他想要的支持就不会落空。人人都知道,美国所谓的支持是什么。 岸信介告诉美国使馆资深政治官萨姆伯杰,他与美国的初步联系最好是和年纪较轻、官阶较低、在日本还不为人知的人直接联络。这个差事落在中情局克莱德麦卡沃伊头上,此人是经历过冲绳岛战役的陆战队退役军人,当过一阵子新闻记者后加入中情局。麦卡沃伊抵日不久,伯杰便领他会晤岸信介,中情局由此开始培养和外国政治领袖的坚定关系。 序言 《监听大国》原书名的字面意思是“灰烬的遗产”,有“灰飞烟未灭”之意。作者通过采访中情局的高官,研究中情局的解密档案,把中情局历史上的各种无能和失误披露出来,可以帮助世人对中情局这个美国最神秘的政府机构有所了解。 人们都知道苏联时期克格勃与中情局之间斗智斗勇、风花雪月的一些故事,但关于美国中情局的来龙去脉却知之甚少。可以说,全面记录中情局60年历史的书,中文译本目前仅此一部。通过蒂姆·韦纳的书,读者可以更多地了解中情局的一些内幕和全貌。 没有中情局并不等于说以前美国就没有情报和秘密特工行动或有关机构。中情局的前身是二战时期成立的美国战略情报局(OSS)。二战后的1947年,由杜鲁门总统改组为中情局至今。著名小说《红岩》中提到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就是1943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军事情报机构合作建立的战时跨国情报特工机构。中美合作所为国民党政府培养了大批特务,其主任又是军统局头子戴笠和海军部情报署代表迈尔斯,因此必然沦为镇压中国人民的残暴工具和帮凶。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对此有这样的评论:“中美合作所确实曾经部署过骚扰日军后方的行动,并为美国海军的登陆做了准备。但中美合作所的弊端在于,当1945年国共内战爆发时,它把美援全用在了国民党一边。这为中国共产党所深恶痛绝,并完全有正当理由把它看做是美国帝国主义的不义行为。” 中情局主要职责是为美国总统及其他高官搜集国外情报,其主要对象不是美国公民。对美国公民的监控,需要美国司法部授权方可。美国是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标榜公民对政府的运作有知情权,但美国中情局的内幕美国人很少知情。中情局的经费以及人员情况都是高度机密,所以美国国会对中情局的监管也很有限。中情局在国外的秘密行动,名义上必须由美国总统授权,但即使美国总统这种监控有效,中情局几乎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说战时为了美国国家安全,有效打击对手,中情局还算是必要的原罪,而和平时中情局的罪恶就完全不可饶恕。 印裔加拿大籍教授哈利·夏尔马说过,我们这个世界上的90%灾难是由美国造成的。他的这个说法是不无道理的。其实美国在海外干的坏事相当一部分是由中情局的秘密行动造成的。美国政府在世界上大力标榜自己的民主政治,极力在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所谓的民主化,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主义。霸权主义的实质就是别国必须符合我美国的利益和意志,否则就通过公开或秘密的行动干掉你,或至少让你日子不好过。 美国中情局在中美洲以秘密行动的方式,推翻了11个民主投票选举出来的西方式民主政府,使资源丰富的中美洲内战不断、民不聊生。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情局贩卖毒品筹资,贩卖军火给伊朗,筹资支援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装在尼加拉瓜境内外进行暗杀和破坏活动,让该国成千上万的人家破人亡。此时,中情局的暗箱操作才受到美国国会的调查,并立法限制中情局在海外的暗杀行动等。中情局策划了巴西1964年的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导致军人执政至1958年。20世纪70年代,中情局以反共的名义,推翻了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智利民选总统阿连德,导致皮诺切特政权的暴政,成千上万的智利左翼人士被杀。中情局为了暗杀敢于抗拒美国的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尝试了上百种暗杀手段,包括臭名昭著的“猪湾登陆”。卡斯特罗可以说是大难不死,这在本书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1954年,中情局在中东与英国情报机构联合策划、导演了推翻伊朗摩萨台的民选政府,扶植巴列维国王的独裁政权,直到1978年该政权被伊朗人民的伊斯兰革命推翻。这是当前美伊关系陷于僵局的主要历史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中情局策划支持萨达姆的复兴党推翻伊拉克政府,萨达姆上台后,成为美国在中东的马前卒,他对内镇压异己,对外挑起对伊朗长达10年的战争,成为美国打击伊朗的一个工具。两伊战争中,中情局对伊朗和伊拉克双方出卖军火,大发战争财,100多万伊拉克和伊朗民众死于战火。最后,中情局又提供萨达姆有核武的假情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