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升著的《中国古代才女评传》是一本评述中国古代才女的文学专著。全书共包含了从春秋战国时代起的庄姜,到晚清时期的邱心如,共49位中国古代才女,另附录了民国时期秋瑾、吕碧成两人。每位才女独立成章节,从其身世、生平、文学艺术成就方面入手评价,传递出她们反抗封建精神桎梏、寻觅真情挚爱的呼声,感受其不同凡响的文学才能及内心世界的爱恨情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代才女评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孔令升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令升著的《中国古代才女评传》是一本评述中国古代才女的文学专著。全书共包含了从春秋战国时代起的庄姜,到晚清时期的邱心如,共49位中国古代才女,另附录了民国时期秋瑾、吕碧成两人。每位才女独立成章节,从其身世、生平、文学艺术成就方面入手评价,传递出她们反抗封建精神桎梏、寻觅真情挚爱的呼声,感受其不同凡响的文学才能及内心世界的爱恨情仇。 内容推荐 作者孔令升撷取信史资料,钩沉琢磨,著成《中国古代才女评传》,讲述了古代数十位女性的人生际遇与传奇。从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到千古第一女诗人李清照,从唯一一位女史学家班昭到唯一一位内宰相上官婉儿……总有生命在某个时段、某处水泽盛放。隔着岁月与书页,细看她们用才华与品德在时光深处谱就的一段段传奇,那么干净,那么明亮,那么动人。 目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庄姜 视而不臧,我思不闷·许穆夫人 愿得_人心,终老不相负·卓文君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刘细君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王昭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班婕妤 后先媲美,如出一手·班昭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蔡琰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左棻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卫夫人 长爱谢家能咏雪,今朝见雪亦狂歌·谢道韫 怜她苏惠子,枉嫁窦连波·苏惠 桂吐两三支,兰开四五叶·鲍令晖 墓前杨柳不堪折,春风自绾同心结·苏小小 智夫虽已丽,倾城未敢希·刘令娴 庭花方烂漫,无计奈春何·侯夫人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徐惠 聪明颖惠谁人比,巾帼宰相功难埋·上官婉儿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江采苹 孤灯才灭已三更,窗雨无声鸡又鸣·晁采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薛涛 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刘采春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李冶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关盼盼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 井溪素觅清心水,幕府空留袒腹床·黄崇嘏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 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萧观音 花落颜色改,花落复谁在·李清照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李师师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朱淑真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唐婉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管道升 惭余之不孝,心凄莫能已·郭爱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黄娥 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马湘兰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 伤离哭死贫兼病,写尽凄凉二十年·叶门风雅 三十一篇新尺牍,篇篇蕴藉更风流·柳如是 何时得化鹣鹣鸟,拂叶穿花一道飞·顾横波 满目河山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卞玉京 李树桃花艳秦淮,香风青楼满面来·李香君 雕栏已去红颜泪,画角从来素缟歌·陈圆圆 绮骨埋香十六年,春风坟草尚芊芊·董小宛 野菜自挑寒里洗,菊花虽艳奈何霜·贺双卿 冷雨幽窗不成眠,挑灯闲看再生缘·陈端生 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愁秋语·吴藻 俪然花木荫茅巷,一炷炉烟经半函·顾太清 时逢冬至风光少,人到贫时世味谙·邱心如 试读章节 聪明颖惠谁人比,巾帼宰相功难埋·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陕西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的孙女,又称上官昭荣。其聪慧善文,深得武则天倚重,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谓。 上官仪于麟德元年(664),因替高宗起草废黜武则天昭告,被武则天杀害,襁褓中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充入后宫为奴。上官婉儿自幼聪慧,喜读书,善诗能文。在仪凤二年(677),年仅十四岁的婉儿,被武后召见,她在应对中表现出超凡的才学,令武则天大为赏识,免去了她奴婢的身份,负责掌管宫中诏命。 唐中宗亲政以后,命上官婉儿负责起草诏令,拜为昭荣。她的母亲也被封为沛国夫人。中宗二年,依仗韦后和安乐公主支持的武三思,设计相继诛杀了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玮、袁恕己等五王。上官婉儿便依附武三思,排斥皇族,权倾一时。 到了景龙元年(707)七月,太子李重俊伙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率兵矫诏调遣羽林军,击杀武三思与武崇训,之后率兵攻打肃章门,欲搜捕上官婉儿。婉儿奔至唐中宗和韦后处,神色慌张地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中宗与韦后大怒,于是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避其兵锋,同时急令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调两千兵士屯于太极殿前,紧闭宫门。当叛军蜂拥至宣武门,中宗听从婉儿的建议,采用攻心战术,对着门下的士兵喊话,高声劝说士兵们投降。羽林军碍于皇帝的尊严,当场倒戈,最终李重俊兵败被杀。 中宗于公元710年5月驾崩,此时韦后欲独揽朝政大权,想由十六岁的李重茂继承皇统,遂命上官婉儿起草诏诰。然而婉儿并非韦后的亲信,她不接受韦后当政,于是便将实情通告给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对韦后存有异心,愿意拉拢婉儿共同对抗韦后。于是两人密谋,深夜起草了一份皇帝遗照,立李重茂为太子,韦后知政事,李旦参谋政事。 然而此时的韦后意欲独揽大权,对遗照并不接受。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商定先发制人。于是七月二十日,李隆基率兵起事,突然杀人内宫,守卫的羽林军临阵倒戈,韦后一党措手不及,悉数被杀。这就是历史上的“唐隆政变”。不过,上官婉儿因为与韦后关系密切,也被列为斩杀对象。 上官婉儿,为扭转被动局面,一反常态地率领宫中随从,秉烛列队相迎,希求李隆基赦免。她还出示了自己与太平公主深夜草拟的先皇遗照,以撇清与韦后的干系,但李隆基并不买账,他深知上官婉儿政见不稳,左右摇摆,于是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 据《新唐书》载,上官婉儿十四岁时,就因才华出众深得武后器重。她确实才思敏捷,能同时代替皇帝,皇后以及长宁、安乐两位公主作诗,且“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没有重复胶着之弊。上官婉儿的诗,在继承了‘‘上官体”形式技巧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在诗歌题材、抒情特征以及气度格调等方面,又有所超越,使得唐诗从初期的歌功颂德、绮靡柔媚向恢弘壮阔的盛唐气象迈进了一步。 《龙城录》以“绝丽”评价上官婉儿诗。她确实是一位创作丰赡的诗人,她的诗风超越了“上官体”,而注入了刚健开阔的意境,成为初唐以来弥漫了近百年的宫廷体诗歌的终结者,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也正是由于她对诗歌的特殊贡献,上官婉儿在死后的第二年,就被恢复了昭荣的身份,并被追封谥号“惠文”。李隆基还广征其作品,编成文集二十卷,这就使得一代旷世才女终未淹没于历史长河中。 上官婉儿不但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她还为后人留下了一些美丽传说。 相传婉儿母亲在临产时,梦见一个巨人,把一杆秤交给她,说:“持此称量天下士。”醒来后,郑氏据梦判断,腹中应该是个男儿,将来可成就一番事业,以考量天下人才。但结果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儿,这使郑氏略显失望。然而女儿慢慢出落得娇媚婉丽,容貌胜过其母,并且自幼聪慧异常。刚满月时,郑氏对怀抱中的婉儿戏谑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乎?”谁知,小婉儿竟然呀呀相应。后来婉儿辅佐朝政,代朝廷品议诗文,足可称得上“称量天下士”。(p091-09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