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编著的这本《张謇》是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遴选了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实业家张謇,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他的生平事迹,他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他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命运,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人物角度,阐述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功绩,揭示其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局限性,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謇/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章开沅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章开沅编著的这本《张謇》是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遴选了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实业家张謇,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他的生平事迹,他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他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命运,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人物角度,阐述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功绩,揭示其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局限性,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内容推荐 张謇,字季直,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张謇不是革命家,然而却与辛亥革命发生密切联系。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张謇选择了实业与教育,欲以实业与教育救国,把实业和教育称为“富强之大本”。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等多家企业,并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女红传习所等。他的所有与政治有关的活动,都从实业和教育救国的前提出发。辛亥革命前,他参与发起立宪运动,1906年成立预备立宪公会,1909年被推为江苏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他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出任袁世凯政府农商总长,袁世凯称帝后辞职南归。1926年病逝,给世人留下一个号称全国模范县的南通。张謇并不在意身后名,他曾自拟生圹墓门联语:“即此粗完一生事,会须身伴五山灵”。 《张謇》详尽描写了这位状元实业家、教育家艰难而不平凡的一生。 《张謇》由章开沅编著。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年少凌风霜 第一节 游幕生涯 一 少年时代 二 冒籍风波 三 客幕之始 四 投入庆军 第二节 经营乡里 一 场屋蹉跌 二 社会活动 三 教书与著述 第三节 夺魁幕后 一 状元及第 二 帝后党争 第二章 言商仍向儒 第一节 状元办厂 一 转变的契机 二 艰难的起步 三 大生和它的厂主 第二节 两个世纪之间 一 办理“认捐” 二 维新变法 三 政变前后 四 “东南互保” 第三节 实业与教育 一 《变法平议》 二 宏图初展 三 兴办学校 第三章 更张瑟改弦 第一节 倡导立宪 一 《东游日记》 二 投身立宪 三 预备立宪公会 第二节 咨议局与请愿 一 江苏咨议局 二 国会请愿 第三节 地方自治 一 “村落主义” 二 苏省铁路 三 劝业会与国民外交 第四章 人海战风雷 第一节 辛亥前后 一 “最后之忠告” 二 转向共和 三 沪鄂之争 四 调和南北 五 结束革命 第二节 农商总长 一 调停宋案 二 调虎离山 三 总长政绩 四 最后的决裂 第五章 既死愁不休 第一节 大生集团的兴衰 一 鼎盛春秋 二 好景不长 第二节 艰难的晚年 一 在夹缝中奋斗 二 开拓者的足迹 张謇年谱简编 试读章节 一、少年时代 清朝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一个富裕农民兼小商人的家庭。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以后竟会中了状元,并且投身实业、教育,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之一。 张謇的祖上是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原来是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到祖父辈因为“不治生计”和纵情赌博,才把家产败尽。张謇的祖父名朝彦,在穷困潦倒之余人赘于吴圣揆家。吴圣揆原在通州金沙开一爿小瓷货店,后来迁到海门常乐镇。朝彦除租种几亩田以外,也兼了瓷器贩运。据说,生意最好的时候,经常雇来挑运叫卖瓷器的工人有十几个之多,可见逐渐富裕起来。 张謇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十多年以后;而在此不过三个多月以前,太平军刚刚定都于金陵。由于僻处江北,通州、海门一带,在鸦片战争以后十多年当中,既未受到战争烽火的直接损害,也未受到外国商品倾销的直接侵袭,基本上保持着千百年来的古老滞缓状态。但是,自从太平军进逼江南以后,大批江浙、皖南的地主和商人,把邻近上海的通海地区看作世外桃源,他们的纷纷到来,增进了这个偏僻地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父亲张彭年的家庭经济正是在这些年月里获得明显的改善,据说他已能借些钱经由上海到宁波做生意了。 几个孩子当中以老四比较聪明,所以张謇自幼至长便得到读书的机会。起初是人邻塾从邱畏之先生学习,到十岁已经读完《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酒诗》、《鉴略》、《千家诗》、《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等书。乡村塾师无非是令学生死记硬背,教属对不特不讲究四声,连平仄声也不区分,可见相当平庸。彭年深知自己这样的小户人家若想提高社会地位,只有命子弟走科举入仕这条道路,所以在张謇十一岁时那年,他咬紧牙关,另请宋蓬山先生来家授读。这位宋先生已五十多岁,是个屡试不中的老秀才。他检查张謇弟兄学业,发现“音训句读多误”,命他们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开始,尽换新课本重读。有时结合《三字经》、《四字鉴》、《千家诗》为学生讲历史故事,教属对则授以四声。张謇的学业有所进步,又读了《诗经》、《尚书》、《易经》、《孝经》、《尔雅》、《礼记》等书,学习做五七言诗、诗帖诗,到十三岁那年居然能够“制艺成篇”了。 二、冒籍风波 同治七年(1868),张謇十五岁就开始进入科举试场。 通州旧俗,家庭三代均无人入学为生员者,称之为“冷籍”,子弟应试往往要受到学官与保人相互勾串的多方勒索。张謇的家庭自然属于“冷籍”,为避免入场前后的种种刁难敲诈,经他人介绍冒充如皋人张驹的孙子,并改名育才在如皋应试。这当然是需要报酬的,许院试录取,酬以钱二百串。此类事当时不足为怪,而且索取价值不高,所以彭年父子便一一照办。 P5-7 序言 整整一百年前,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统治的时代,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步的新纪元。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八年后,五四运动爆发;十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辛亥革命开启的革新开放之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开启思想闸门、传播先进思想、点燃革命火种、推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为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向反动势力宣战;他们不惜流血牺牲,站在斗争一线浴血奋战;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愈挫愈奋,在失败中不断汲取和凝聚新的力量;他们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和斗争的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才有了以此为开端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和最终胜利。当然,我们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到他们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性,又要看到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客观条件影响而具有的局限性与片面性,这是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时应当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也就是既不文过饰非,也不苛求前人。 几十年来,关于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也陆续出版了大量的图书、画册等,但仍然不十分系统和完整,有些出版物受到时代因素和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难免有失偏颇和疏漏。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刻,团结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本套《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并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的重视。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既可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填补空白和补充资料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立下丰功伟绩的仁人志士的纪念与缅怀。 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编辑质量,编辑委员会在民革中央的领导下,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组织工作,特别是邀请了著名专家金冲及先生、章开沅先生、李文海先生担任顾问,他们在百忙之中分别对本套丛书的编辑思想、人物范围、框架体例、写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成为本套丛书能够高质量出版的重要保证。此外,参与本套丛书写作的。都是在近代历史和人物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既有对辛亥革命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功底,又有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和较高的文字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本套丛书的出版,会对推动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对弘扬爱国主义,提高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积极的影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