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中篇卷第1辑)
分类
作者 吴义勤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当今时代,对经典的追怀和崇拜正在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行为,人们幻想着通过对经典的回忆与抚摸来抵抗日益世俗和商业化的物质潮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经典作为人类文学史和文明史的基石与本源,其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同与阐扬;另一方面,经典的神圣化与神秘化又构成了对于当下文学不自觉的遮蔽和否定。可以说,如何面对和正确理解“经典”,正是当代中国文学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本书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丛书的(中篇卷卷第1辑。收录了《声音低回》、《别雅山谷的父子》、《隐身衣》、《无鼠之家》、《高楼万丈平地起》等作品,并对每一篇入选小说进行了精短点评。本书由吴义勤主编。

内容推荐

在当今时代,对经典的追怀和崇拜正在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行为,人们幻想着通过对经典的回忆与抚摸来抵抗日益世俗和商业化的物质潮流。

一部被后代命名为“经典”的作品,在它所处的时代也一定会是被认可为“经典”的作品。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同步地再现21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化”的进程,充分展现21世纪中国文学的业绩,并真正把“经典”由“过去时”还原为“现在进行时”,切实地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书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丛书的(中篇卷卷第1辑。收录了《声音低回》、《别雅山谷的父子》、《隐身衣》、《无鼠之家》、《高楼万丈平地起》等作品,并对每一篇入选小说进行了精短点评。本书由吴义勤主编。

目录

声音低回/方方

隐身衣/格非

别雅山谷的父子/迟子建

白头吟/计文君

岁月有痕/尤凤伟

高楼万丈平地起/范小青

羞耻之乡/刘建东

无鼠之家/陈应松

试读章节

阿里这一觉睡得好久。

他一直在做梦。他的梦很简单,很多时候,就是吃东西。梦里一咀嚼,嘴巴跟着动,口水便一直滴到枕头上。醒来时,阿里也从不记得自己吃了什么。他甚至没有梦的概念。他只是在睡梦中,等着一个声音叫他。只要这个声音远远飘来落在耳根,他一秒钟都不耽搁睁开眼睛,张口就叫:“姆妈!”

此刻的母亲,就像他想着的一样,满脸带笑,只要母亲脸上有笑,阿里心里就很舒服。他也会呵呵地笑,仿佛梦里的享受一直在延续,一秒钟也未巾断。有一回,母亲满脸忧伤,眼眶含泪。阿里醒时,吓一大跳。他立即就难过,甚至哇哇大哭。一边哭一边伸出两只手,去拉扯母亲的嘴。母亲的嘴巴必须是张开着笑的。这样子阿里的心才会好受。

现在,这个声音还没有到来。阿里继续着他的美梦。这个梦真是太长了。所有的东西都已吃完,它还没响起。

把阿里摇醒的是隔壁罗爹爹。阿里醒来,揉揉眼睛,往罗爹爹背后望望,说:“我姆妈呢?罗爹爹。”

罗爹爹长叹一口气,拿起阿里放在椅背上的毛衣,递给他,说:“阿里,往后得靠自己了。”

阿里没有听清楚罗爹爹说的什么,还是问:“罗爹爹,我姆妈呢?”

罗爹爹想起阿里耳朵不是太灵,便放大了声音,说:“阿里,今天陪罗爹爹好不好?”

阿里还是不明白,继续问:“我姆妈呢?罗爹爹。”

罗爹爹帮着阿里把毛衣穿上身,想了一下,才说:“阿里,你要乖。不然你姆妈放不下心。你先跟爹爹去外头转转,等你爸爸和阿东回来再说。”

阿里很不高兴,但是罗爹爹的话他也是必须听的。因为母亲每天都会跟他说:“阿里,要听罗爹爹的话哦。罗爹爹有功夫,一个巴掌下去,能把肚皮打爆。那你什么东西都吃不成了。”今天虽然没有母亲说这番话,阿里似乎还是记得。他赶紧捂了一下肚皮。

穿好衣服,阿里脸都没洗,便跟罗爹爹出了门。他的情绪很是低落,因为罗爹爹没有叫他刷牙。虽然平常他最烦刷牙。可是母亲说了,不刷牙就不给吃东西。这样,他就记得每天必须刷牙。罗爹爹却一字不提刷牙的事。果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吃,就出了门。走出街上,风刮起来。风仿佛知道他的肚子很空,呼呼呼地全都朝里面灌,然后在肚子里四下撞击,咕咕乱叫,似在找出口。

阿里说:“罗爹爹,风蛮大。”

罗爹爹没理他。阿里又说:“罗爹爹,我打屁了。”罗爹爹还是没理他。

罗爹爹是老寒腿,天一凉就要拄拐棍,走路奇慢。阿里先是跟在他的身后,突然记起姆妈的话。姆妈说过,罗爹爹腿疼,要去搀他。阿里便嘟着嘴,上前了几步,把自己的胳膊递给罗爹爹。

阿里说:“姆妈说的,罗爹爹腿子疼,要搀。”

罗爹爹把自己的手搭在阿里胳膊上,长叹一口气,说:“你姆妈是个好人呀。”

阿里没有听进罗爹爹的话。他心里很不高兴。母亲没见着,牙也没有刷,什么东西都没吃,肚子咕咕地叫。他甚至有点想哭。可是母亲说过,不能在马路上哭,一哭就会遭人笑话。母亲带他出门,每次都会如此这般说一遍。阿里想着,不由自主抬头张望,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母亲。

路人匆忙地来去。不时有汽车从阿里身边呼啸擦过。马路前前后后都没母亲的身影。阿里到底忍不住了,又说:“罗爹爹,我姆妈呢?”

街边有个早点摊,罗爹爹停下来,从摊桌下拖了条板凳,一屁股坐下,然后大声叫:“细婆,给阿里来碗热干面。”

阿里站在罗爹爹身边,一副沮丧的神情。他还是没听进罗爹爹的话。他不明白何故今天的早上同平常的早上不一样。没有母亲的早晨,纵是阳光灿烂,于阿里,却仿佛仍是黑天。魔鬼潜伏在四周,随时可能飞扑过来。阿里心里很是恐惧。他需要母亲的声音赶走他们。

细婆把热干面端到阿里面前,见阿里发呆着,便一直伸到他的鼻下。正大口吸气的阿里,突然闻到芝麻酱的香味,精神为之一振。

阿里望了望细婆,伸手接过面,把整个碗都捧在脸边,闻了又闻。阿里平常都是在家里吃母亲买回的早点。有时是油条豆浆,有时是面窝稀饭,当然也有热干面。这是阿里的最爱。但母亲却不经常买。母亲说热干面要排队,哪有空等?

细婆说:“阿里,伢,看我的芝麻酱放得蛮多吧?”

阿里说:“嗯,蛮多。”

细婆又说:“香不香?”

阿里大声道:“蛮香!”  细婆说:“香就好。慢慢吃,莫着急呀。”说完,给罗爹爹也端过一碗,又说:“罗爹爹,今天没有去东湖打拳?”

罗爹爹说:“正出门,就碰到巴嫂子倒地。老巴慌得险些站不起身。我屋里四强搭帮他送人去了医院。老巴托我帮忙照看一下阿里。街里街坊的,相互关个心也是该的。少打一天拳,没得关系。”罗爹爹叹口气,转向阿里说:“阿里,好吃就多吃点。爹爹荷包有钱。”

阿里嘴里装满了面,咕噜道:“真的?罗爹爹,我还要一碗。”

罗爹爹忙说:“好,细婆再下一碗。”说罢又叹:“唉。刚才四强打电话来说,巴嫂子怕是没得救了。屋里出这么大的事,这伢将来怎么办呀?”

细婆一边烫面一边说:“我也才刚听说。怎么会突然倒地呢?”

罗爹爹说:“怕是累的。阿里姆妈心脏一向不太好,要帮老巴顾店子进货,又做几家的钟点工,还得顾阿里。白天忙到黑,能不累?”

细婆说:“她这辈子也是的!招呼老巴就蛮辛苦了,还加个阿里。叫我说,这样走也好,免得受罪。”

罗爹爹说:“话是这样说。但这屋里剩下人怎么办呢?特别是这个阿里。”

细婆说:“阿东还不晓得吧?”

罗爹爹说:“他从大学城赶过来,怎么也得一两个钟头,怕是看不到他姆妈了。”

细婆便摇着头,叹了又叹。

阿里全然不睬罗爹爹和细婆的对话。热干面真的很香。阿里大口地吞咽着,如果没人阻止,他能连吃五大碗。他的胃像是无底。罗爹爹和细婆长一声短一声地说着这世道,主题全是关于他的母亲和他的父亲。但阿里一概听不进。这世道上有很多东西,都不会进入他的脑子。他的大脑像一扇密闭的门,大多时候都关闭着。只在偶尔中透进一点光。比方母亲的声音。母亲的声音就像是一把小改锥,能轻轻将他那扇密封严实的门撬开一道窄缝。光线便从那缝中透过几缕,照亮他脑袋里一个小小的角落。P1-5

序言

当今时代,对经典的追怀和崇拜正在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行为,人们幻想着通过对经典的回忆与抚摸来抵抗日益世俗和商业化的物质潮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经典作为人类文学史和文明史的基石与本源,其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同与阐扬;另一方面,经典的神圣化与神秘化又构成了对于当下文学不自觉的遮蔽和否定。可以说,如何面对和正确理解“经典”,正是当代中国文学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经典呢?就人类的文学史而言,“经典”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它是人类历史上那些杰出、伟大、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的指称。但是,经典又是无法科学检验的主观性、相对性概念。经典并不是十全十美、所有人都认同的作品的代名词。人类文学史上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所有人都喜欢、没有缺点的所谓“经典”。那些把“经典”神圣化、神秘化、绝对化、乌托邦化的做法,其实只是拒绝当下文学的一种借口。通常的意义上,经典常常是后代“追认”的,它意味着后人对前代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经典的标准也不是僵化、固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历史、艺术、美学等等因素都可能在某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命名“经典”的原因或标准。但是,“经典”的这种产生方式又极容易让人形成一种错觉,即“经典”仿佛总是过去时、历时态的,它好像与当代没有什么关系,当代人不能代替后人命名当代“经典”,当代人所能做的就是对过去“经典”的缅怀和回忆。这种错觉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经典”问题上的厚古薄今,似乎没有人敢于理直气壮地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经典”的命名,甚至还有人认为当代人连写当代史的权利都没有。

然而,后人的命名就比同代人更可信吗?我当然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时间会把许多污垢和灰尘荡涤干净,相信时间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模糊的、被掩盖的真相,但我怀疑,时间同时也会使文学的现场感和鲜活性受到磨损与侵蚀,甚至时间本身也难逃意识形态的污染。我不相信后人对我们身处时代“考古”式的阐释会比我们亲历的“经验”更可靠,也不相信,后人对我们身处时代文学的理解会比我们亲历者更准确。我觉得,一部被后代命名为“经典”的作品,在它所处的时代也一定会是被认可为“经典”的作品,我不相信,在当代默默无闻的作品在后代会被“考古”挖掘为“经典”。也许有人会举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的例子,但我要说的是,他们的文学价值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就早已被认可了,只不过建国后很长时间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的文学史不允许谈及他们罢了。

这里其实就涉及了我们编选这套书的目的。我认为,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可以说,每一个阅读者都是一个命名者,他都有命名的“权力”。而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或一个文学出版者,参与当代文学的进程,参与当代文学经典的筛选、淘洗和确立过程,正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事实上,正是出于这种对“经典”的认识,我才决定策划和出版这套书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真实同步地再现21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化”的进程,充分展现21世纪中国文学的业绩,并真正把“经典”由“过去时”还原为“现在进行时”,切实地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时下各种版本的“小说选”或“小说排行榜”不同,我们不羞羞答答地使用“最佳小说”之类的字眼,而是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使用了“经典”这个范畴。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作家都首先应该有追求“经典”、成为“经典”的勇气。我承认,我们的选择标准难免个人化、主观化的局限,也不认为我们所选择的“经典”就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幻想我们的审美判断和“经典”命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由于阅读视野和版面等方面的原因,“遗珠之憾”更是不可避免,但我们至少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对美和艺术是虔诚的,我们是忠实于我们对艺术和美的感觉与判断的,我们对“经典”的择取是把审美和艺术放在第一位的。说到底,“经典”是主观的,“经典”的确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经典”的价值是逐步呈现的,对于一部经典作品来说,它的当代认可、当代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尽管这种认可和评价也许有偏颇,但是没有这种认可和评价,它就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本世界中突围而出,它就会永久地被埋没。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代任何一部能够被阅读、谈论的文本都是幸运的,这是它变成“经典”的必要洗礼和必然路径,本套书所提供的同样是这种路径,我们所选的作品就是我们所认可的“经典”,它们完全可以毫无愧色地进入“经典”的殿堂,接受当代人或者后来者的批评或朝拜。

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斯日,感谢她对我的经典观的认同以及对于这套书的大力支持,感谢她让这个文学工程可以在文化艺术出版社这个平台美丽绽放。我们的编选仍将坚持个人的纯文学标准,而为了更好地阐析我们的“经典观”,我们每本书将由一个青年学者对每一篇入选小说进行精短点评,希望此举能有助于读者朋友对本套书的阅读。

吴义勤  2012年冬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