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将物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结合这种发展环境,本书试图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等多个维度,探讨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机制的系统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论工具,建立了基于这种关联机制的物流规划模型,旨在为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提供较为完整的理论依据与科学的规划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中国现实经济重大课题成果系列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刘秉镰//王燕 |
出版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将物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结合这种发展环境,本书试图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等多个维度,探讨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机制的系统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论工具,建立了基于这种关联机制的物流规划模型,旨在为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提供较为完整的理论依据与科学的规划方法。 内容推荐 本书致力于创建一套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相融合的分析框架,从而为区域物流业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融入区域发展的,突出物流的组织、控制和管理特色的物流系统规划四个阶段的战略模式:一是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要素的关联机制分析;二是涵盖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要素和竞争要素五个方面的区域物流业竞争力评价:三是物流需求总量和分产业、分小区的物流需求量预测;四是以物流节点和通道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相耦合的优化模型。针对这四个阶段特点,本书还构建了大量实用性较强的模型。 目录 1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概述及分析框架 1.1 区域物流系统的构成 1.1.1 区域物流企业组织 1.1.2 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1.1.3 区域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1.1.4 区域物流政策环境 1.1.5 区域物流现代服务体系 1.2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基本方法 1.2.1 区域物流发展需求预测 1.2.2 区域物流节点规划 1.2.3 区域物流通道规划 1.2.4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 1.3 本书的分析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基本研究方法 1.3.3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步骤 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相关研究 2.1 经济增长理论及相关研究 2.1.1 古典、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 2.1.2 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 2.1.3 输出基础理论 2.1.4 经济地理学与区际贸易理论 2.1.5 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 2.2 产业关联理论及相关研究 2.2.1 以科林克拉克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形态理论 2.2.2 以列昂惕夫为创始人的产业关联理论 2.2.3 物流与产业结构关联机制的相关研究 2.3 空间结构理论及相关研究 2.3.1 经济学对空间结构的解释 2.3.2 区域空间结构要素理论 2.3.3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 2.3.4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制的研究 2.3.5 物流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中的作用 3 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 3.1 输出导向型区域增长理论 3.1.1 传统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3.1.2 输出导向型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卡尔多模型 3.1.3 输出导向型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 3.2 修正后的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 3.2.1 假设前提 3.2.2 模型的理论基础 3.2.3 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的修正 3.3 融人物流的区域经济增长累积模型 3.3.1 物流对技术变化率的影响路径 3.3.2 物流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路径 3.3.3 物流对交易成本的影响路径 3.3.4 物流对出口产品的配套服务的影响路径 3.3.5 由物流引致的输出增长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3.3.6 区域经济增长对物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3.4 天津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3.4.1 数据的选取与样本数据的处理 3.4.2 天津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检验 3.4.3 天津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一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 3.4.4 天津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 3.4.5 天津市物流业产值的规模预测 4 物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4.1 投入产出分析概述 4.1.1 产业关联的内涵 4.1.2 投入产出表及其基本假设 4.1.3 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4.2 投入产出基本模型 4.2.1 投入产出的关联效应模型 4.2.2 投入产出的波及效应模型 4.3 物流业与各产业的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4.3.1 行业归类 4.3.2 物流业与12个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分析 4.3.3 物流业与12个产业部门的波及效应分析 4.3.4 天津市物流业投入产出分析及其比较 5 物流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关联机制 5.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及路径 5.1.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 5.1.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路径 5.2 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研究 5.2.1 物流业的经济特性 5.2.2 物流业对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的影响 5.2.3 物流业发展对集聚和扩散的影响 5.3 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作用方式 5.3.1 物流网络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5.3.2 物流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中的作用 5.4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对物流业的影响 5.4.1 分工和专业化促进区域物流的演进 5.4.2 集聚与扩散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 5.4.3 基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物流布局规划 5.5 天津市物流业与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 5.5.1 天津市物流发展与布局现状 5.5.2 天津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5.5.3 天津市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 5.5.4 基于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6 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 6.1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建模方法 6.1.1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及研究进展 6.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6.1.3 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架构 6.1.4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6.1.5 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应用软件——Vensim PLE 6.1.6 系统动力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 6.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6.2.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构成与作用关系分析 6.2.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界定 6.2.3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间的因果关系 6.2.4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6.3 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实证分析 6.3.1 系统模型有效性检验 6.3.2 天津市滨海新区物流系统基本模拟结果分析 6.3.3 天津市滨海新区物流系统发展的政策模拟方案及结果分析 6.3.4 天津市滨海新区物流系统模型结果的综合分析 6.3.5 模型仿真结果对区域物流规划的启示 7 物流业竞争力的区域比较研究 7.1 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范式 7.1.1 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 7.1.2 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7.1.3 综合评述 7.2 物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7.2.1 物流业竞争力的五要素模型 7.2.2 物流业竞争力三级指标体系 7.3 物流业竞争力AHP评价方法 7.3.1 AHP评价方法简介 7.3.2 物流业竞争力AHP评价模型 7.4 天津市物流业竞争力区域比较实证分析 7.4.1 省级地区物流业综合竞争力比较 7.4.2 三大经济区域物流业竞争力比较 7.4.3 环渤海地区物流业竞争力比较 7.4.4 产业竞争力比较对天津物流规划的启示 8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方法框架 8.1 基于区域产业的物流需求预测方法 8.1.1 区域的物流总量预测 8.1.2 物流预测总量的产业分配 8.1.3 物流预测总量的物流小区分配 8.2 区域物流节点规模等级优化 8.2.1 区域物流节点层次结构 8.2.2 区域物流节点的规模结构 8.2.3 区域物流节点划分 8.3 区域物流网络布局规划 8.3.1 布局原则 8.3.2 物流规划小区划分 8.3.3 区域物流网络布局优化模型 8.4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方法 8.4.1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8.4.2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层次定位及结构模型 8.4.3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 8.4.4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模式 9 天津市物流系统规划总体方案设计 9.1 天津市物流系统发展现状 9.1.1 经济发展概况 9.1.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9.1.3 国际运输通道建设状况 9.2 天津市物流需求预测 9.2.1 区域物流需求的产业格局 9.2.2 区域物流需求的空间布局 9.2.3 区域物流需求预测 9.3 天津市物流网络布局优化 9.3.1 物流网络优化 9.3.2 物流园区布局方案 9.4 天津市空港国际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9.4.1 环境分析 9.4.2 规划目标 9.4.3 功能定位 9.4.4 功能规划 9.5 天津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9.5.1 目标与定位 9.5.2 需求分析 9.5.3 系统构架 9.5.4 实施要点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