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极,寻找的不一定是北极。有些事情如果我今天不想,明天不想,以后我可能便真的不敢想了。当我长大,为了工作而忙碌奔波,偶尔休一个年假,我是否还能有现在的满腔热情和企盼,到儿时向往的极地或是险滩?我希望我,无论经济困窘或是家境殷实,无论是否被岁月磨去棱角,都能带着一丝坚持和笃定,带着寻找北极的梦,不抛弃,不放弃,走下去。张树义的《带着学生去北极》将带您进入一次精彩的旅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带着学生去北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树义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寻找北极,寻找的不一定是北极。有些事情如果我今天不想,明天不想,以后我可能便真的不敢想了。当我长大,为了工作而忙碌奔波,偶尔休一个年假,我是否还能有现在的满腔热情和企盼,到儿时向往的极地或是险滩?我希望我,无论经济困窘或是家境殷实,无论是否被岁月磨去棱角,都能带着一丝坚持和笃定,带着寻找北极的梦,不抛弃,不放弃,走下去。张树义的《带着学生去北极》将带您进入一次精彩的旅途。 内容推荐 张树义的《带着学生去北极》主要内容: 带着希望和期盼,旅行一定是愉快的。但同时,这次旅行也是有任务和压力的:我还带着9位中学生,其中一位是杰夫——作者自己的儿子。现在的中国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所以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些中学生去北极,不是简单的旅游,而是要做一些科研课题。这是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最近几年做均一个非常成功和有特色的项目。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是国家一级协会,曾组织立可可西里、塔克拉玛干、三江源头、南北极、东非大裂谷等很多大型科学考察;页目的具体组织者刘丽是著名地质家刘东生先生的女儿,目前担任中国科学探佥协会国际合作部部长。她组织中学生到北极科考,这已经是第六个年头,前五年都只是北京一些顶尖的中学,例如北京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四中等名校参加这个项目。《带着学生去北极》一书记录了作者真格旅途。 目录 前言 第1天 出发 第2天 哥本哈根一日游 第3天 在朗伊尔宾登上0rtelius号考察船 第4天 抵达黄河站,参观捕鲸基地 第5天 相遇北极熊,穿越北纬80度 第6天 与鲸群相遇 第7天 观鸟与徒步 第8天 再看海象,访问巨大的冰川 第9天 二见北极熊,以及北极植物 第10天 在冰川上徒步 第ll天 在没有熊的“熊岛”观鸟 第12天 伯格的报告,以及船上的中国节 第13天 抵达希尔克内斯,再到奥斯陆 第14天 奥斯陆一日游 第15天 斯德哥尔摩半日游 第16天 抵达上海 后记 试读章节 哥本哈根一日游 十个多小时后,飞机平安降落在丹麦的哥本哈根机场。哥本哈根的英语是Copenhagen,在丹麦语中的意思是“商人的港口”。取了行李,出机场,已是当地的傍晚。在大巴车上,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两位领队老师以及20名同学汇合,直接到一个挂着SAXO招牌的中国餐馆吃了一顿中国晚餐,随后住进一个叫First Hotels的郊区宾馆。一切收拾停当,已经是当地的夜晚12点整。美美地洗了个澡,脑袋一沾枕头便进入梦乡。睡梦里,被一阵嘈杂的声音吵醒。懵懂中,听到吆五喝六的中国话,似乎是来自国内的另外一个旅行团也住进了同一个酒店。那声音实在是大,让人无法再入睡。我索性起来处理电子邮件,在QQ上跟国内的朋友聊天。不知不觉,再躺下入睡时已经距离叫早时间只剩下两个小时了。第二天一早,看到酒店门前的桌子上摆满了啤酒瓶;早餐时,发现餐厅里竟然大部分是中国同胞。 吃罢早餐,按计划乘大巴去参观著名的小美人鱼铜像。众所周知,小美人鱼是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主人公,她为了获得人的灵魂和王子的爱,放弃了自己的双腿和美人鱼的身份。可王子却娶了另一位公主,小美人鱼最终跳人海中,变成泡沫。1909年,丹麦雕塑家埃里克森将小美人鱼制作成高1.25米的雕塑。从那时起,她就坐在哥本哈根海港的岩石上,听潮涨潮落,看人来人往,成为丹麦的国宝和著名旅游景点。2010年,小美人鱼第一次离开她的家乡,到上海的世博园丹麦馆小住了一段时间。 美人鱼铜像前,有不少游人。同学们刚出国,有的甚至是第一次,都很兴奋。我一边为同学们拍照,一边又要照看他们别被小偷袭击。据说欧洲的各大首都小偷多,而且尤其愿意对亚洲人下手,因为亚洲人习惯出门随身携带现金。 随后,我们去了神牛喷泉,再到市政厅广场。广场上有不少人,尤其是孩子,被一男一女、也许是夫妻的两个草根艺人吸引住了。他们将很大的一个圈放到搅拌有肥皂粉的水桶里,随后拿出来在空中摆动,制造出一个个庞大的气泡。于是,孩子们就欢快地满场子追着气泡跑来跑去。 在广场一侧的皇宫入口处,有身着军服的皇家卫兵,手里还端着枪,在站岗。4个女生调皮地在哨兵旁边,行中国军礼。广场旁边,有一尊安徒生的铜像。不少人前来合影,铜像的很多地方都被手摩挲得铮亮。随后,我们去参观哥本哈根的另一张“名片”——新港。 新港是一条人工运河,完成于1673年,当时建造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将海上交通引进城市中心,促进哥本哈根的经济发展。新港运河两岸的大多数房子是300年前建造的,有世界海员所流连光顾的各种酒吧、餐馆,其中还有不少经典之所,留下了很多名人遗迹,包括童话大师安徙生的。1834至1838年,安徒生住在运河右侧20号的公寓,他在那里写出了他早期的童话。新港河道里停泊着很多木制的帆船,当地人坐在河边的木排上悠闲地聊天;运河两岸是彩色的房子,红黄蓝各色墙壁、白色的窗户、高高的烟囱、红色的屋顶,宛如安徒生童话中的世界。我们时间有限,不能坐下来慢慢品味,只好围着河绕了一圈,领略这古老建筑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北欧风情。 随后,旅游巴士把我们带到菲特列堡。这座城堡建于17世纪,原本是丹麦皇家宫殿,是北欧现存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城堡与一片园林和池塘相邻,显得既庄重又秀美。内部装潢豪华,有很多精美的皇室绘画和古董。我虽然在巴黎留过学,但对西方的古典艺术真的是近乎无知,只能走马观花地看看热闹,为大家拍拍照片。在一幅巨大的油画前,我为杰夫拍了一张照片,把他定格在画中。在朗伊尔宾登上0retius号考察船 挪威时间7月30日清晨5点钟,我们来自上海和北京的一行32人便启程了,去挪威首都奥斯陆;随即,转机去地球最北端的城市——朗伊尔宾(Longyear-byen)。飞机上,邻座的是一位看上去五六十岁的长者。我掏出汉语行程单的时候,他竟然根据纸上印着的动物图片猜到我们要去斯瓦尔巴德。攀谈中,得知他们一行60余人,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极地的学者,去北极点开展研究工作。 从哥本哈根到奥斯陆,只需要短短的一个小时。麻烦的是取行李、办转机手续。随即,再起飞。原以为从奥斯陆直飞朗伊尔宾,谁知中途又在挪威北部的Tromso小城下飞机、过安检,紧接着再上飞机。不理解为什么,经询问方得知,这是最近一年才实行的新规定,非申根国家的人去朗伊尔宾都要被核查身份。 终于,飞机抵达朗伊尔宾。机场取行李处,第一个迎接来访者的是一个巨大而又干净的北极熊标本。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这曾经活生生的庞然大物,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机拍照。在取行李处,我们跟此次科考活动的组织者、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国际合作部部长刘丽见面了。从她的装束不难看出,外面挺冷的。 随即,行李被装进一辆卡车,我们33人则乘坐一辆大巴来到朗伊尔宾城区。这里位于北纬78.13度,是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首府,1906年美国人朗伊尔宾率先来此开采煤矿,这座城市因此得名。这里不少房子的颜色是红红绿绿的,看起来很鲜艳,有特色。 在朗伊尔宾城的时问不多,刘丽老师带着来自北师大二附中的两位老师、杰夫和我到一家餐厅快速地吃了一顿匹萨。这家餐厅布置的格局饶有特色,桌椅板凳都是厚重的实木,墙上装饰着兽类的毛皮,应该是典型的北极风情吧! 出了餐厅,刘丽指了指地上的一片白花,告诉我们那是绒花。那些花絮是一丝丝的,像棉花一样洁白无瑕,的确很美。但我知道的雪绒花(Leontopodium)为菊科火绒草属的高山植物,主要分布在欧洲的高山上,因为一首名为Edelweiss的歌曲而闻名全球;而栖息在朗伊尔宾的这种白花看起来似乎更像羊胡子草属(Eriophomm)植物,俗称北极棉。羊胡子草为多年生草本,大多生长在寒温带和北极地区。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国内的关于朗伊尔宾的旅行资料也的确都称这种花为雪绒花。我虽然是生态学者,但主要研究动物,还是将这个问题交给植物学家来彻底搞清楚吧。 又走了两分钟,我和杰夫一回头,不见了另外3位。等了两分钟,还没有踪影,而马路上的风很大,吹得人瑟瑟发抖。再看不远处的海边,停靠着一艘大船。心想我们的考察船也只能停在海边,索性去看看,于是便带着杰夫直奔海边。走着走着,遇到一对三十多岁的男女,男的是西方人,女的是东方人,一询问,他们也是要上考察船0rlelins,于是便一路同行。上了船在接待处一询问,果然有我们的名字。想转身去接那些同学们,刚走出没多远便遇到了刘丽带着大部队抵达了。 上船的第一件事是安置房间,船舱就像宾馆一样,两人或四人一间。我和杰夫一个房间,在三层,一边的邻居是上海的4位男同学,另一边是刘老师和北师大二附中的申老师,4个上海女生则位于四层的一个房间。考察船上与我们最相关的有餐厅(位于四楼的船头)、酒吧(六楼的船尾)、会议室(三楼的船头),还有9个皮划艇,以及两只救生船,等等。酒吧里24小时提供咖啡等饮料、水果、小吃;还有一个书架,里面放的主要是关于南北极及其动植物内容的书。 刚收拾停当,广播里便传来通知:全体工作人员和乘客马上到六层的咖啡吧,召开考察船上的第一次会议。第一位出场的是瑞尼·凡·梅耶尔斯(Rinie van Meurs),是本次考察船的总领队。瑞尼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两极地区的船上工作,对斯瓦尔巴德群岛非常熟悉,在斯匹茨卑根做过一百多次航行。他介绍了考察船名字的由来、船的历史,以及未来几天旅行生活的各种注意事项。从他的介绍中得知,0rtelius这个名字来自著名的地图绘制师、地理学家、亚伯拉罕·奥特里斯(Abraham 0rtelius)(1527—1598),该船1989年建造于波兰,最初是用作苏联科学院的考察船。船上总共有45个客舱,最多能容纳106位乘客,每个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配……P13-19 序言 北极,是我人生最后一个特别希望去、但还没去过的地方。 此前,我去过亚马孙三次:第一次是20多岁的时候,在法国巴黎居里大学做博士论文,幸运地联系到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生态学实验室,在位于法属圭亚那的亚马孙原始森林度过19个月,完成了博士论文的野外工作部分;第二次是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期间,记不得具体是哪一年了,陪同路甬祥院长到巴西访问,顺便游了亚马孙河;第三次是2008年8月,万科公司出资,带领王石董事长一行造访我曾经工作过的生态站。 我也去过南极,那是2005年,作为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参与了南极的科考;当时的工作是记录各种企鹅的叫声,回来后还在《动物学报》上发表了一篇相关文章。随后不久,又去了位于东非大裂谷的埃塞俄比亚,我担任科考队的副队长。埃塞俄比亚是人类祖先的发源地,在那里我见到了很多化石和非洲野生动物。 除了亚马孙、南极、东非大裂谷,我还去过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与科研、科考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关,包括马达加斯加,参加国际灵长类大会;马来西亚,造访一个在沙巴(Sabah)自然保护区研究红猩猩的法国同事;澳大利亚,与一个顶尖的新发传染病专家开展合作研究;日本、英国、新西兰、美国等,合作开展蝙蝠方面的研究。细数一下,我已经跑遍了全世界各个大陆板块、30多个国家。迄今为止特别想去、但还没去的,当属北欧和北极了。于是,这次北极之旅,便成了我的希望之行。 带着希望和期盼,旅行一定是愉快的。但同时,这次旅行也是有任务和压力的:我还带着9位中学生,其中一位是杰夫——我自己的儿子。现在的中国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所以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些中学生去北极,不是简单的旅游,而是要做一些科研课题。这是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最近几年做均一个非常成功和有特色的项目。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是国家一级协会,曾组织立可可西里、塔克拉玛干、三江源头、南北极、东非大裂谷等很多大型科学考察;页目的具体组织者刘丽是著名地质家刘东生先生的女儿,目前担任中国科学探佥协会国际合作部部长。她组织中学生到北极科考,这已经是第六个年头,前五年都只是北京一些顶尖的中学,例如北京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四中等名校参加这个项目。 在我的建议下,刘丽把这个项目扩展到了上海。第一站选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一创新班,主要原因自然是跟我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有关。华东师大二附中是上海公认的最顶尖的中学之一。此次参加科考的7名同学,都是创新班的学生,可以说是尖子生中的尖子生。此外,我的一个同事听说此事,请我把他在上海延安中学读书的孩子带上;再加上我自己的儿子,一共9卜十六七岁的孩子,4女5男,他们是:丁宁、吴眉、刘玄义、茅嘉琳、郭懿、专奕玮、陈明泽、王道洪、张杰夫。 后记 在机场出口,同学们的家长都来了,从笑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幸福。分手前,我跟同学们说了如下几句话:第一,此次科考圆满结束,你们的优秀超乎我的想象;第二,总结整个科考的收获,思考一下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影响;第三,任何同学有任何关于科研的事情,都可随时联系我;第四,我计划把这次旅行的日记出版一本书,请大家在两周之内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写给我,希望这本书是我们的集体之作。 北极归来的第二天,我给伯格和《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的执行社长张波发了邮件,请伯格给杂志写篇文章,伯格给我发来了他们此次在冰川徒步的照片。我问他是否可以放在我的书中,他说“没问题”。 同一天,我给杰克发了邮件,请他帮我准备植物的部分,他答应,随后做到了。 北极归来的第7天,收到Rob发来的我在北极冰川上徒步的一张照片,很喜欢,放进书中。 北极归来的第10天,我收到丁宁写来的一篇题为“寻找北极”的文章,我把它作为本书最后的结尾,让大家静静地读,感受一个16岁的优秀高中女生,对北极之行的感悟: 结束了北极之旅好几天,陆陆续续地有同学、亲人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好奇地问我感受.每每都会问到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又或者最有趣的经历是什么,我也每每语塞,然后一边回忆一边讲一些零碎的片段,结果每次说的故事都不尽相同。回想一下,半个月的旅程中,每件或大或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得很清楚:第一次看见冰川,第一次体验在船上…天的生活,第一次看见海象、海豹、鲸、海鹦、北极熊,第一次顿顿吃西餐,第一次和外国友人们交流谈心……点点滴滴早已全都是我忘不了的有趣和深刻了。 我还记得刚刚踏上朗伊尔宾,踏上真正意义上的北极土地,我心里的喜悦和憧憬。看到我们的白色的船Ortelius,看到商店门口北极熊的塑像,甚至看到一所大学uNIs门口的一只小狗,都拿着相机拍个不停。和同学一路大声唱着《最炫民族风》奔来奔去,登上船后拿着相机先把整个船走一遍,趴在床上抬头看窗外不夜的蓝天,想着,我是真正来到乌托邦,很是激动。 第一天晚上的饭后散步,我们就邂逅了一群海象。阳光很好,所以它们成群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时不时慵懒地动两下,一排排的人拿着炮筒似的单反拍着,连呼吸也小心翼翼。想起后来看到北极熊那天也是,从睡梦中被广播惊醒,穿上衣服直奔甲板后,不断地调焦距、改模式,忙得都快出汗,生怕错过了远处它的一举一动。还有坐在小艇上去看乌儿,看占领了整个小岛的海鸠和三趾鸥,我们尽管冷得直打哆嗦,也不肯早回去,跪着、扭着,用各种角度拍摄,欣悦又执著。 当然,还有连续四五天每天都有的徒步长行,拖着酸痛的腿,迈着沉重的步伐,也要加入长途冲锋队,只是为了走得更远更高,看到更美的风景。山路泥泞,上山时是费尽全力,登上陡坡;下山时则是考验胆量,一步一步滑下来,同学老师甚至陌生人,互相搀扶、帮助行进。当站在高地时,望下去是一片蓝宝石般的水面,周围是看得出层理构造的崖壁,那种心胸一下子被拉扯得宽广的感觉难以忘怀,我笑着说,好想吟诗,是毛主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大气磅礴、胸怀天下,也是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自我渺小、汇于自然。 不仅是户外,船上的活动也是排得满满的。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高中生带来的Afternoon in China了,从一开始汇总节目单,到我和另一位主持人沈宇星写稿排练,到大家一起练唱歌曲《北京欢迎你》,同学介绍天坛、中国画、剪纸和太极拳,收集各种小礼物,我们都费尽心思去把它办得更好。真正开始的时候,来的外国友人比我们想象的多,我们不免有些紧张,又出现了麦克风不能用的问题,前几个节目只得清唱和大声介绍,我和沈宇星努力用英语开着略显蹩脚的玩笑调节气氛,中途加了使用筷子比赛的活动调动大家积极性,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天晚上不断地有外国朋友拍着我们的肩说:“Goodjob!Good presentation!”餐桌上、酒吧间外国朋友纷纷来“搭讪”,我们也感叹于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他们惊奇的探险故事,大家的距离一下子拉得更近了。除了我们的展示,也有着一场一场在科考船上精彩纷呈的讲座,关于浮冰、冰川、北极熊、鸟类还有探险家自己的故事。收获知识、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回馈以一阵阵笑声和掌声;还有船上的BBQ活动,放开肚子享受美食,跳绳、跳舞、抢椅子游戏,我们就这样大声地欢笑着……也许,这也是无忧无虑又怀抱天地的北极。 细细想来,从近一年前的报名参加这次旅行起,我就开始期待将感受到的桃花源似的北极,如今也正式从我一生的梦想清单中又划去了一项。我也曾经因为它高昂的费用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又或者以我现在的眼界和经历去那里是否能有最好的收获而犹豫过,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周围的人有的说:“北极,我都没有想象要去过的地方啊,你真有勇气!”又或者说:“好会花父母的钱啊,如果是自己挣的,应该就舍不得了吧!”对于这些,我都不置可否。父母鼓励我去增长阅历,为我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对此我是满心感谢,也会努力回报。而至于前者,北极真的很遥远吗?其实只要你想去,坐飞机10个多小时就到了。去北极真的很需要勇气吗?船上见过的一对外国夫妇和几位老奶奶,就只是去北极度假,或是享受生活而已。去北极,本就是容易实现的事啊。 寻找北极,寻找的不一定是北极。有些事情如果我今天不想,明天不想,以后我可能便真的不敢想了。当我长大,为了工作而忙碌奔波,偶尔休一个年假,我是否还能有现在的满腔热情和企盼,到儿时向往的极地或是险滩?我希望我,无论经济困窘或是家境殷实,无论是否被岁月磨去棱角,都能带着一丝坚持和笃定,带着寻找北极的梦,不抛弃,不放弃,走下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