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季羡林 著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全14册包括:《季羡林谈国学》《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季羡林谈佛》《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治学·写作》《赋得较为的悔》《红》《一生的远行》《彼岸印迹》《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象牙塔日记》《悼念忆:师友回忆录》《风风雨雨一百年》。
目录
《季羡林谈国学》: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第一辑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5
再谈东方文化/12
我与东方文化研究/18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24
“天人合一”新解/37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56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84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89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126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133
第二辑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141
议论东西方文化的意义/147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间的盛衰消长问题/153
西方不亮东方亮/158
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171
西化问题的侧面观/186
东学西渐与“东化”/194
拿来和送去/206
“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209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211
跋/215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第一辑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5
再谈东方文化/12
我与东方文化研究/18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24
“天人合一”新解/37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56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84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89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126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133
第二辑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141
议论东西方文化的意义/147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间的盛衰消长问题/153
西方不亮东方亮/158
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171
西化问题的侧面观/186
东学西渐与“东化”/194
拿来和送去/206
“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209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211
跋/215
《季羡林谈佛》: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我和佛教研究/3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10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25
释迦牟尼/37
印度佛教的发展与衍变/53
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76
浮屠与佛/118
再谈浮屠与佛/135
法显/154
佛教的传入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186
中国佛教目前的《六祖坛经》/200
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207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224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240
关于玄奘/249
关于《大唐西域记》/272
佛教的倒流/295
跋/344
《季羡林谈人生》: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第一辑人生漫谈
人生/5
再谈人生/7
三论人生/9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1
不完满才是人生/14
人生箴言/17
禅趣人生/20
人生漫谈/24
人生小品/30
缘分与命运/35
走运与倒霉/38
世态炎凉/40
爱情/42
成功/48
第二辑做人与处世
满招损,谦受益/53
谦虚与虚伪/56
做人与处世/58
牵就与适应/60
知足知不足/62
有为有不为/64
难得糊涂/67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70
三思而行/73
谈孝/75
谈礼貌/77
论朋友/80
论正义/83
漫谈伦理道德/90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100
漫谈撒谎/102
容忍/106
忘/108
毁誉/113
坏人/116
傻瓜/118
隔膜/120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123
公德(一)/132
公德(二)/134
公德(三)/136
公德(四)/139
第三辑我们面对的现实
论压力/143
论恐惧/145
我们面对的现实/148
论博士/152
论教授/155
衣着的款式/158
漫谈消费/160
论包装/165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168
论“据理力争”/171
论怪论/175
思想家与哲学家/177
真理愈辨愈明吗?/180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183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186
我的怀旧观/188
我的座右铭/192
座右铭(老年时期)/194
我的美人观/195
我害怕“天才”/201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204
一寸光阴不可轻/206
时间/209
目中无人/213
第四辑谈老年
谈老/219
老年/221
老年谈老/223
谈老年(一)/228
谈老年(二)/230
谈老年(三)/233
老年十忌/236
再谈老年/254
老年四“得”/256
赞“代沟”/259
老少之间/263
老马识途/266
谈所谓“老龄化社会”/268
养生无术是有术/270
长寿之道/272
长生不老/274
漫谈“再少”问题—向普天下老年人祝贺春节/276
第五辑希望在你们身上
新年述怀/281
八十述怀/283
新年抒怀/288
虎年抒怀/296
梦游21世纪/303
千禧感言/306
迎新怀旧—21世纪第一个元旦感怀/310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316
九十述怀/318
九三述怀/328
狗年元旦抒怀/334
九十五岁初度/336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340
希望21世纪家庭更美好/343
希望在你们身上/346
跋/349
《读书·治学·写作》: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第一辑读书
开卷有益/5
我最喜爱的书/8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12
对我影响优选的几本书/15
坐拥书城意未足/18
我的书斋/20
推荐十种书/23
藏书与读书/27
我和北大图书馆/30
我和外国文学/33
漫谈散文/41
我对散文的认识/49
散文的两大类/54
中国散文与世界散文/57
1994年我常读的一本书—《陈寅恪诗集》/62
读朱自清《背影》/63
我读《蒙田随笔》/66
我和东坡词/71
第二辑治学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77
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范围/80
我和外国语言/83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102
如何搜集资料/104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107
如何利用时间/109
才、学、识/111
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115
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122
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130
为考证辩诬/132
再谈考证/135
我的考证/138
我的义理/141
一些具体的想法/144
广通声气博采众长/154
“模糊”“分析”与“综合”/156
谈翻译/160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167
汉语与外语/170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194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197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199
胡适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227
第三辑写作
作文/243
写文章/249
写日记/251
文章的题目/255
我的处女作/257
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261
我在小学和中学的写作经历/265
文以载道/273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276
多读一点中外文学作品/280
多注意“身边琐事”/283
语言混乱数例/290
惨淡经营与信手拈来/292
怎样写散文/295
语言与文字/302
谈谈“炼话”/305
获奖有感/309
跋/313
《赋得较为的悔》: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第一辑难忘这些人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5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11
在兄弟们中间/20
爽朗的笑声/25
朵朵葵花向太阳/31
难忘的一家人/36
我和济南/42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45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48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54
吴雨僧(宓)先生/58
两个乞丐/61
哭冯至先生/65
赋得较为的悔/72
寸草心/79
忆念宁朝秀大叔/86
元旦思母/93
第二辑留得春光过四时
香?橼/97
春满燕园/100
马缨花/103
夹竹桃/108
一朵红色石竹花/112
处处花开夹竹桃/116
五色梅/119
槐?花/121
神奇的丝瓜/124
石榴花/127
喜鹊窝/131
老?猫/138
一条老狗/149
第三辑遥远的怀念
别稻香楼/159
重过仰光/165
忆日内瓦/170
歌唱塔什干/176
写作《春归燕园》的前前后后/188
遥远的怀念/197
怀念西府海棠/205
重返哥廷根/209
梦萦未名湖/217
梦萦水木清华/222
月是故乡明/226
野?火/229
幽径悲剧/233
园花寂寞红/238
人间自有真情在/24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244
天上人间/247
当时只道是寻常/249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252
跋/257
《红》: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第一辑物喜
海棠花/5
枸杞树/9
荷之韵/14
芝兰之室/15
从南极带来的植物/17
喜雨/22
听雨/26
听雨/30
火车上观日出/32
黄色的军衣/35
咪咪二世/40
兔子/42
第二辑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晨趣/51
黄昏/54
梦萦红楼/59
黎明前的北京/61
清塘荷韵/63
春色满寰中/68
汉城忆燕园/70
燕园盛夏/77
春归燕园/80
春城忆广田/83
大觉寺/92
星光的海洋/101
登蓬莱阁/105
回忆/111
寂寞/116
年/120
第三辑寻梦
母与子/129
寻梦/140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143
红/154
老人/162
三个小女孩/172
忆念荷姐/180
我的第一位老师/184
两个小孩子/189
医学士/196
Wala/202
第四辑同声相求
夜会(书评)/211
观剧/215
文明人的公理/222
同声相求—参加印度蚁垤国际诗歌节有感/229
海上世界/233
我看中国文化书院/237
我与《世界文学》/239
我和《大公报》/241
我和人民文学出版社/244
我与百花/250
第五辑忆旧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255
我爱北京/258
北京忆旧/262
一座精美绝伦的汉白玉雕像—一个幻影/266
兔年万福/268
故乡行/270
跋/311
《一生的远行》: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欧游散记
去故国/5
表的喜剧/10
听诗/16
忆日内瓦/22
重返哥廷根/29
非洲之行
科纳克里的红豆/41
马里的芒果城/46
巴马科之夜/50
战斗吧,非洲!/55
下瀛洲
游唐大招提寺/63
下瀛洲/69
日本人之心/73
尼泊尔随笔
飞越珠穆朗玛峰/87
加德满都的狗/89
乌鸦和鸽子/92
雾/96
神牛/100
游巴德冈故宫和哈奴曼多卡宫/104
游兽主(Pa?upati)大庙/108
望雪山——游图利凯尔/112
别加德满都/116
曼谷行
小引/123
初抵曼谷/124
报德善堂与大峰祖师/128
帕塔亚/134
一只小猴/138
奇石馆/141
延边行
小引/149
我在延吉吃的第一顿饭/151
延吉风情/157
美人松/162
观天池/167
台游随笔
楔子/177
初抵台北/178
台北街头小景/180
血浓于水/183
法鼓山/190
义工/194
佛山心影
楔子/199
暨南大学/201
到了佛山/205
佛山街头小景/208
佛山陶瓷厂/211
西樵山/215
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219
南国桃园/227
石景宜艺术馆/230
尾声/232
跋/233
《彼岸印迹》: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第一辑辗转出国路
楔子/5
留学热/9
天赐良机/14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17
满洲车上/21
在哈尔滨/25
过西伯利亚/30
在赤都/36
初抵柏林/41
第二辑哥廷根求学
哥廷根/53
道路终于找到了/56
怀念母亲/64
二年生活/67
汉学研究所/7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6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79
大轰炸/87
在饥饿地狱中/91
山中逸趣/96
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100
学习吐火罗文/105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111
盟国/120
优胜记略/123
第三辑异国的人们
章用一家/129
我的老师们/135
我的女房东/143
反希特勒的人们/151
伯恩克(Boehncke)一家/154
迈耶(Meyer)一家/158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161
第四辑漫漫归国路
别哥廷根/169
赴瑞士/176
在弗里堡(Fribourg)/180
同使馆的斗争/189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193
船上生活/196
西贡二月/201
从西贡到香港/207
回到祖国的怀抱/210
余音袅袅/214
第五辑印度风情
楔子/219
初抵德里/223
在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228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38
难忘的一家人/244
孟买,历史的见证/250
一个抱小孩子的印度人/256
佛教圣迹巡礼/262
回到历史中去/274
深夜来访的客人/280
海得拉巴/287
天雨曼陀罗——记加尔各答/294
国际大学/301
别印度/305
跋/311
《牛棚杂忆》: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缘起/3
从社教运动谈起/9
对号入座/23
快活半年/29
自己跳出来/39
抄家/51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62
千钧一发/73
劳改的初级阶段/83
大批斗/96
太平庄/104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112
牛棚生活(一)/117
牛棚生活(二)/132
牛棚生活(三)/148
牛棚转移/159
半解放/166
接近解放/172
我的恢复组织生活/181
余思或反思/184
牛棚杂忆后记/195
跋/197《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我写我/3
我的童年/6
我的小学和中学/14
报考大学/73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76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78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83
受用终生的两门课/90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92
师生之间/102
进入哥廷根大学/105
十年回顾/108
回到祖国/114
入党一年/265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268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272
我看北大/278
我和北大/282
我的家/287
二月兰/291
还乡记/296
临清县招待所/298
聊城师范学院/302
五样松抒情/306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310
自传/336
跋/340
《象牙塔日记》: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卷上清华园日记
引言/5
自序/8
第一册/9
第二册/54
第三册/156
卷下北大日记
1946年9月21日—1947年7月15日/241
1947年9月2日—1947年10月5日/356
跋/367
《悼念忆:师友回忆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第一辑我的先生们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5
西谛先生/9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18
为胡适说几句话/24
回忆吴宓先生/30
忆念胡也频先生/33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38
回忆陈寅恪先生/45
扫傅斯年先生墓/58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63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76
忆恩师董秋芳先生/80
寅恪先生二三事/83
追忆哈隆教授/92
第二辑同学少年
忆章用/101
怀念衍梁/113
怀念乔木/117
悼组缃/125
追忆李长之/131
悼念周一良/142
忆念张天麟/147
第三辑老友飘零
悼念曹老/157
悼念姜椿芳同志/161
悼许国璋先生/164
悼念邓广铭先生/172
悼念赵朴老/177
忆老友于道泉/181
痛悼钟敬文先生/183
痛悼克家/187
第四辑回首士林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193
回忆梁实秋先生/199
悼念沈从文先生/203
诗人兼学者的冯至(君培)先生/209
寿作人/216
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223
郎静山先生/228
我眼中的张中行/232
回忆汤用彤先生/239
赵元任先生/249
跋/263
《风风雨雨一百年》: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壹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4
我的中学时代13
报考大学22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26
1930—1932年的简略回顾28
寸草心32
我的家40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44
十年回顾
进入哥廷根大学56
学习吐火罗文59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65
十年回顾69
黎明之前75
遥远的怀念78
贰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和北大86
怀念西府海棠91
梦萦水木清华95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98
回忆陈寅恪先生102
忆恩师董秋芳先生113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115
叁我和书
我和书122
我的书斋124
对我影响优选的几本书127
我最喜爱的书130
推荐十种书134
《留德十年》楔子137
《牛棚杂忆》缘起141
《清华园日记》引言147
肆在病中
大放光明152
在病中159
回家198
三进宫203
笑着走210
伍我的学术总结
我是怎样研究起梵文来的214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223
我和外国文学226
我和外国语言234
我的学术总结251
我的人生感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292
做人与处世295
我们面对的现实297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301
我的座右铭308
老年谈老310
长寿之道315
我的人生感悟318
九十述怀323
九三述怀332
九十五岁初度338
封笔问题342
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上的书面发言344
跋3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