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凤岭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由郭凤岭编著,在无书可读的年代里,我们曾如饥似渴。如今有书可读,而且书越来越多,我们反倒不怎么读了。正如在禁欲的年代,爱情青涩但美好,到了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却怎么都爱不起来了。于是,不如怀念。就像怀念初恋一样,怀念那些年,我们与一本书的相遇,和相恋。

书缘与情缘本不相干,但好事又浪漫的读书人向来不忍心不替它们牵上红绳,尤其在那个多情梦幻的怀春年纪。……书缘如情缘,青涩也好,苦痛也罢,所有的记忆,终将上升为美好。

内容推荐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由郭凤岭编著,《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是一本关于阅读记忆的书。四十多位作者集体回忆与一本书相遇和相恋的故事,用他们真诚的文字,传达那些年读书的记忆和情绪:有书可读的年代,终究是幸福的。他们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最大程度地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在这个不怎么读书的年代,对那些曾经广泛影响了一个时代、承载了读书人青春与梦想的书,进行了一次盛大的回忆。

目录

001 揉碎在《诗经》里的爱情 文/海桐

004 谁人青春不曾二? 文/李婷晓

008 《红楼梦》与我的怀春时代 文/米心

012 第一本课外书:《爱的教育》 文/徐开垒

015 林中有许多鸟,我独爱你,丹麦夜莺 文/扭腰客

018 还读不读童话? 文/楠十

022 记忆城里的钉子户,贝克街221号 文/苏忆

027 青春遭遇那场美丽的误读 文/黑马

032 随风而逝 文/夏颦

037 我与《围城》 文/赵小斌

039 在晨光中涤荡尘怀——再读《瓦尔登湖》 文/苏文健

045 不朽父子情 文/卢十四

049 《三家巷》:放下拾起间三十年烟云飘过 文/黑马

052 我们这一代人的《金蔷薇》 文/思郁

055 在《十万个为什么》中长大 文/唐草

059 邂逅旧读:《战地红缨》 文/阿滢

061 十六岁读《天龙八部》 文/易木行

065 后知后觉爱三毛 文/正子

068 被读书 文/翟维纳

071 爱恨梁羽生 文/严锋

074 母女俩的阅读记忆 文/吴祯祯

076 谁偷走了我的未来 文/小米

079 “玉娇龙”和我的江湖梦 文/曾念长

085 那些年,我一直未读的书 文/西海固

088 阅读,是一场超现实主义的梦境 文/别处

093 《穆斯林的葬礼》:厚厚的一段情 文/谢惠

096 生命中重要的两次阅读 文/叶梓

099 如果回到一九六九,我是否也可以退出泥沼 文/李婧

103 乱我心者,可酣高楼 文/张冬

107 琼瑶,80后的美好记忆 文/方小丽

110 汪国真。青春。我的文学之路。 文/毕守拙

114 我阅读波普尔的经历 文/思郁

119 再见,龙珠世界 文/米新磊

126 沉浮如光。唯有夕阳斜。 文/子不语

129 我的绿色导火索——王小波 文/陆奕

133 关于SD的一切 文/朗基努斯

137 阅读的初恋 文/未名

142 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文/邹琪

145 那一夜,我们读几米 文/徐李佳

149 我放手离开的爱情 文/刁琳昊

152 久别的薇安 文/高红雨

155 大声朗读,生死朗读 文/王紫微

157 那个想要飞奔的年纪 文/唐潇

159 《空谷幽兰》:无寒暑处避寒暑 文/耿文玉

162 总得有一个精神的出口 文/朱晓剑

166 “第二眼”的朱天文 文/陈嫣婧

170 我,她,《查令十字街84号》。 文/machileyan

172 看了《明朝》就明白 文/毛力

180 不是一路人,不读一类书 文/扭腰客

183 《三体》:从这里到永恒 文/严锋

187 《1Q84》。村上。陡峭的时间。 文/小米

190 读书记 文/赵志明

195 碰上好时代 文/五度

198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竟是这么的巧,上午偶然得知半月后会有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十周年的聚会,因为遗憾赶不上,在微博上逛了半天,寻到许多大学同学的脚印。与其中一位聊了几句,居然说他刚好几天前在书店看到《编书记》中收了一篇我的小文,咱就发过这么一篇,还能被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看到,暗自窃喜。

这还没完,当天下午便又收到这本书的约稿,主题恰恰又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未知何为因、何为果,总之,此时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大学一年级时迷恋《源氏物语》的情状。

一时间,仿佛北师大中南楼宿舍窗前杨叶婆娑的光影之下,脂粉青春的热情荡漾,伴随着冒泡的傻气,如在眼前,却再也抓不住了。

来到北师大之前,我就是只标准的被填的鸭子,忽然卸了套,不自觉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没有足够的理性反思,只有本能的和盲目从众的抵触逆反,仿佛青春期此时才将将开始,仿佛好好读书好好上课都是愚蠢,整天逃课睡懒觉窝在宿舍看小说。

忘记是从哪儿听了一耳朵,说《源氏物语》是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是日本的《红楼梦》,碰巧在东门外的书店寻见了,人民文学丰子恺的版本,马兰花色的封面色调,浮世绘的日本女人,三十二开敦敦厚厚的上下两册,现在必然是懒得打开的,彼时竟是毫不畏难地读起来了。

这个版本是值得推荐的,我所见过的其他版本的翻译,我个人是觉得令此小说味同嚼蜡,仅剩下官二代采花无数笔录之,也许有更好的版本我没见过吧。

其实这个小说很难称得上有完善的长篇小说的技巧,故事性差,从任何一章开始读,基本套路都大差不差。偶遇,相思,得手,分离。只是分不出姑娘们谁是谁的谁,少了一份乱伦的刺激而已。

现在想起来,到底是什么点燃了我?

读中文的女生难免是喜欢些诗词歌赋的,对语言的韵律感有天生的偏好,但说自己喜欢唐诗宋词未免有些流俗,于是《源氏物语》中的汉诗俳句便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居然拿了一个小硬皮本子,一首首抄将下来,并延续了多年的所谓热爱。

除了附庸风雅,彼时大概也是暗恋着某个男人,诗言志,可诉衷情,愈觉得紫式部写出了女子心中无限缱绻,丰子恺的翻译更是恰到好处,古雅绰约,细腻温柔,言语之美几乎掩盖了那花心公子对情爱对女人毫无底线的占有……

然而你又有什么办法呢?因他如此之完美,仅仅清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即便从此再不得见,即便他转身便把你忘却,仍如飞蛾扑火般愿为他牺牲一切。何况,他还如此多情,任你身份处境如何,完美如他竟还都看得出你的好,不分贵贱老幼,都能那样体贴珍爱。印象中有个极瘦的姑娘爱他,他不像别人嘲笑她干瘪,还会隐忧:几日不见,竟是愈加清减了……其实写实一点,古代日本人那副矮小身板儿单眼皮儿,还一个个冲着各种美好的花草伤春悲秋,就等着这位不世出的美男子来临幸一把一生无悔,还真是挺喜感的。

高中高压环境后触底反弹却极端无知的人生观爱情观如我者,二到极限,居然把学期论文也写成了对光源氏的狂热追捧,花心如何?变态又如何?就是完美就是好就是好……也不知是夸的谁。

P4-5

序言

2012,是个回忆之年。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开始,各种怀念,风起云涌。围绕“那些年”,有好多东西值得回忆。比如书,比如电影,比如老物件。所以有了这本《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

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日益逼近,这个时候人们反倒气定神闲,丝毫没有了几年前的那种恐慌。又或许,回忆便是人们冥冥中应对世界末日的集体无意识?总之,必须赋予这本书一个意义。

那些年,我们都有读过的书。在无书可读的年代里,我们曾如饥似渴。如今有书可读,而且书越来越多,我们反倒不怎么读了。正如在禁欲的年代,爱情青涩但美好,到了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却怎么都爱不起来了。于是,不如怀念。就像怀念初恋一样,怀念那些年,我们与一本书的相遇,和相恋。

此生未完成,总有一本书或深或浅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这本书里的作者,他们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最大程度地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在这个不怎么读书的年代,对那些曾经广泛影响了一个时代、承载了读书人青春与梦想的书,进行了一次盛大的回忆。这种记忆里装的不是知识,而是情绪——对于过去、对于读书、对于青春的美好情绪。

作为一本跑题的书评,如果被当成高考作文,差不多都得打零分。但是我们看过多少零分作文,无不是才华横溢者的真知灼见。在这个书评泛滥的年代,大多数书评,都如叔本华所说,不过是书评作者“与作者和出版者结盟,助其抢夺读者的时间和金钱”。我们找不到“诚实、可靠的,无法被贿赂收买,兼备稀有的知识和更加稀有的判断力”的书评执笔者,但总能找到“诚实、可靠”的阅读记忆。不诚实的书评是欺骗读者,不诚实的记忆,欺骗的是自己。幸运的是,这本书的四十多位作者,都很诚实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这四十多位作者的文章在书中的排序,主要是根据他们“那些年”所读之书成书或初版(中文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因为记忆总要有个逻辑,时间之河缓缓流淌,我们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姑且顺流而下,一一尝透。

编者在约稿函中这样说过:我们采用您的文章的前提是,读完您关于一本书的阅读记忆,我们能有所触动,并且假如我们没读过您所提到的那本书,也能够对它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至于有没有触动和冲动,我们绝对不会触动了装没触动,冲动了装没冲动。

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触动了,也冲动了。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一种强烈的情绪所感染:阅读,原来可以如此美好。

编者

2012年8月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