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朽的生命画卷/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哈孜·艾买提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是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十二五”时期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收入作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母语翻译作品。这是第一部囊括了新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集。

哈孜·艾买提编著的《不朽的生命画卷》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总体成就。

内容推荐

哈孜·艾买提编著的《不朽的生命画卷》的出版能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推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译介,推动文学作品的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互译工作。对于读者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不朽的生命画卷》是第一次以新疆少数民族作品汉译本的形式出版,填补了新疆出版业的一个重要空白,也使少数民族作家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目录

1.我的家谱

2.我的母亲泰莱罕

3.继母古丽妮莎罕

4.被毁灭的幸福

5.牵驴送姐姐

6.给“姥姥”家送货

7.上学

8.浓厚的绘画兴趣

9.出天花

10.在喀力学堂学习

11.对书法的兴趣与爱好

12.去呼勒佳上学

13.父亲的朋友们

14.患伤寒以后

15.游园

16.继母的赌徒弟弟

17.洪水冲毁了古再尔的房屋

18.小神巫

19.“神仙”

20.“圣墓朝拜”时卖杏子

21.膜拜

22.说书人的场所

23.唱民谣的艺人

24.秃子穆罕麦提

25.赌博

26.算命先生

27.“圣墓游览”中的一些事

28.解放军到了

29.期待

30.父亲从伊宁回来了

31.麦场上的烦心事

32.离家出走

33.图尔迪阿訇师傅

34.白杨树下的赌场

35.学习做毡靴

36.当了三天轿夫

37.在巴楚打工

38.脚掌上的疮疤

39.赶到皮恰克松地

40.星期六的狩猎

41.灭杀野猪

42.月夜遇野猪

43.胡杨林里见尸骨

44.给屠夫当伙计

45.没有上假毛拉的当

46.给粮贩子赶驴

47.在新城里的七天

48.馕房里的痛苦

49.夜市里偷馕的贼

50.在阿克苏师范上学

51.离开馕房当小贩

52.我被骗了

53.命运依旧

54.在喀什噶尔师范读书

55.愿望实现了

56.格尔亚佐夫

57.罢课

58.格尔亚佐夫的命运

59.雕塑课

60.父亲和艾米拉伊玛目来看我

61.初见千佛洞壁画

62.读书是学习,体验生活也是学习

63.工作分配

64.结婚成家

65.成家过日子

66.喜得双胞胎

67.离开积极分子小组

68.突然召开的批斗会

69.向党交心

70.把父母接回乌鲁木齐

71.痛失儿子多里坤

72.招生

73.难忘的艰辛

74.专员出面

75.举办阶级斗争展览

76.徒步长征

77.焚书

78.为“九大”准备礼物

79.修饰画像

80.复课

81.拯救库木吐喇千佛洞石窟壁画

82.培养少数民族画家

83.与伊米尔·玉赛因喀孜阿訇共进盛宴

84.该死的咳嗽

85.难忘赛福鼎·艾则孜

86.国外印象

87.赛莱恰坎

88.《艾里甫与赛乃姆》

89.《不公正的判决》

90.《清算》

91.《阿曼尼莎罕》

92.两位学者的画像

93.屏风

94.《天山颂》

95.《木卡姆》

96.两幅木刻

97.《农民之魂》

98.我的家

尾声

试读章节

20.“圣墓朝拜”时卖杏子

喀什噶尔市东边的艾孜来提村里,屹立着一座中世纪伊斯兰式的建筑香妃墓。香妃墓穹窿型的墓顶是这里的主要建筑,它的旁边是古老的墓群,北边的一片大空地是举行主麻日(周五)聚礼的地方。前面是用砖瓦装饰的大门,大门旁边是亚斯达克清真寺,紧挨着的是地下礼拜堂以及经文学院,形成了一组建筑群。在大穹窿型墓顶的东边,是安葬当时的王公贵族以及有名望者的小穹窿坟墓,以及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墓群,墓群与香妃墓的大穹顶形成鲜明的对比,大穹顶显得更加雄伟华丽。大穹顶的四个角有四座高塔,塔上的弓形塔顶,是用最漂亮的民族式浮雕装饰的,弓形塔顶四边支柱上雕刻着几何图形。这些高塔和大穹顶组合在一起,显得庄严宏伟。华丽的大穹顶的下面是建筑的中心部位,所有穹顶的最上面高耸着月牙儿。香妃墓的墙壁、高塔都是用绿色和深蓝色砖瓦装饰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所有的穹顶都光彩夺目,闪闪发光,展示着一幅美丽的图画。华丽的清真寺外殿的支柱上,雕刻着图案完全不同的浮雕。。柱子的上面装饰着被称为“尖顶神龛”的各种复杂的雕饰图案。立柱上方的枕梁、枕梁上的大梁、墙顶的横梁以及大梁之间的顶板上,全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绮丽的雕刻图案,还有山水风光画。亚斯达克清真寺的墙壁和屋顶也全都是精美图案。

亚斯达克清真寺的前面是“谢尔拜提池塘”(甜水池之意),池塘周围生长着高耸的白杨树。池塘边的白杨树和白杨树后面的亚斯达克清真寺倒映在绿宝石般清澈的水面上。坐落在香妃墓西边的大清真寺以其古老、华丽和独特的构造吸引着人们。大清真寺的外殿有六十二根立柱。立柱上的浮雕不仅色彩鲜丽,而且没有重复的图案。顶棚上除了秀丽的图案之外,还有高山河流和花草果木图案。除此以外,屋顶的装饰图案里还有精美的书法体《古兰经》片段。清真寺的内殿更加独特,穹顶没有一根木料,是一个整体穹顶,因此内殿显得特别神秘而威严。香妃墓与周围的相关建筑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宏伟庄重的气势。

每年的五六月份,正是桑葚和杏子成熟的季节。麦子开始变黄,农民们从农活里稍稍清闲下来,开始朝拜香妃墓。这个季节,从南疆各地有数万人来到这里朝拜香妃墓。

朝拜的时候,香妃墓就会变得人山人海。每个星期五,那里还会发生一些踩踏事件,甚至还会死人。来香妃墓的不全都是前来朝拜的人,有一部分是来游玩的游客,他们称这是“圣墓朝拜”。他们到这里来也不仅是为了游玩,还要做一些小买卖。一年一度的朝拜,是卖馕的、开饭馆的、卖冷饮的、卖凉粉的、做小生意的小商贩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也是走达瓦孜的、耍杂技的、说书的、算命的和乞丐们揣满腰包的好时机。铜匠、金匠、做鞋的、织布的以及其他手工艺者,日夜不停地制作产品,准备拿到这里出售。

我们家在香妃墓的北边两三公里的地方。这个季节,我们家七亩果园里的杏子已经熟透了。我的手很巧,我剥开红柳的枝条,用红柳枝做骨架,编成各种小筐子。每个星期五,我小心翼翼地把杏子装在自己编织的小筐子里,上面盖上无花果的叶子,然后用毛驴驮到香妃墓。大池塘边住着我父亲的一位朋友,也是我的书法老师巴哈维丁喀力。我把毛驴拴在他家的驴圈里,把专门为老师带来的一筐杏子交给他后,其余的就拿去卖。池塘边有许多像我一样买杏子的人,如果遇到有人光顾,他们就会一窝蜂地跑过去推销自己的杏子。有的喊:“快来买呀,又大又甜的梨光杏!”有的叫:“又香又甜的杏子,快来尝一尝,不甜不要钱!”一时间叫卖声此起彼伏。

我到香妃墓卖杏子原本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每逢星期五在这里看热闹消遣。这段时间里,我父亲一直在伊犁,没有人给我钱花,继母一分钱都不想给我。我也想挣点钱,就把果园里熟透后落在地上的杏子拿到香妃墓去卖。卖杏子的市场正好在湖边,买杏子的人很多,却没有人光顾我的杏子。我也学着别人叫卖:“大哥、大姐,快来买呀,我的杏子很甜,是自家果园里的杏子,不买也可以尝一尝,便宜卖喽!”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的肚子有点饿了。对于我来讲,最重要的是赶快卖掉杏子,到香妃墓去玩耍一番,可是没有人来买我的杏子。我对旁边的白胡子老人说,想换个地方去卖,可老人对我说:“在大池塘边没有卖掉的杏子,到其他地方更卖不掉。买卖人的道行都一样,可天福和天分各不相同,听我的,你最好不要离开这儿。”就在这时,一个人领着俩孩子走过来,尝了尝我的杏子后买了一筐。他把盖杏子的叶子拿掉,然后来到池塘边,把筐子浸在池塘里左右涮了涮,便和孩子们一起坐下来吃杏子。另外一个人来到那个人的旁边问:“这个杏子怎么样?一筐卖多少钱?”我赶紧对那人说:“来,请坐,大伯,这是我的杏子,您开个价吧。”那个人也买了我一筐杏子,和前面那个人一样,他也拎着筐子来池塘边,把杏子洗了洗,坐在那里吃起杏子来。前面那个人让我帮他找一块砸杏核的石头,我赶忙站起来,在周围转了一圈,给他找了几块石头。坐在我旁边的那位白胡子老人慈祥地望着我说:“孩子,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然后,他就开始讲起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印度郎中,春天的时候来到了喀什噶尔。他看到到处都是盛开的杏花,周围的一切都被白色杏花所掩映。这个郎中说,‘这里的杏树太多了,如果在这里卖能治疗因吃杏子而腹泻的药,肯定能挣大钱’。他回到了印度,当杏子熟透的时节,他用四十峰骆驼驮着治腹泻的药来到了喀什噶尔。他看到人们坐在池塘边、水渠边吃杏子,有的还砸杏仁吃,有的在大口地喝凉水。看到这一切,郎中非常恼火,对雇佣们喊道:-陕回吧,他们已经知道了治疗腹泻的药方,根本不需要我的药。’说完,他连药都没有卸下来就离开了这里,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孩子,你看那些坐在池塘边吃杏子的人,他们先吃杏子,再吃杏仁,然后大口喝凉水,如果他们吃完杏子就喝热茶,马上就会闹肚子。”我终于明白了老人说的“在池塘边没有卖掉的杏子,在其他地方根本卖不掉。”这句话的含义了。那天,我卖了五筐杏子,我忍不住想去玩。但是杏子还没有卖完,于是我对身边的老人说:“爷爷,我把杏子便宜卖给您,行吗?”老人对我说:“我自己的杏子还没有卖掉,买你这么多杏子干吗?如果你把杏子和筐子一起留下还可以考虑。”老人开出了只够买一盘凉粉的价钱。那些是我亲手编织的筐子,我怎么也舍不得送给他。于是我把盖在杏子上面的无花果叶片铺在地上,把杏子倒在上面,堆在一起,然后拎着筐子离开了。

P65-68

序言

很多人对我的作品感兴趣,但对我的生平不甚了解,他们常常问我:

您的长辈或者亲戚当中有画家吗?如果有,您是不是得到了他们的遗传,秉承了他们的绘画风格?

有一些人问:

据我们了解,在伊斯兰教教规和圣人穆罕默德的圣训中明令禁止穆斯林画人物肖像,您的父亲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宗教人士,难道您的父亲容许您画人物肖像吗?可以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吗?

也有一些人问:

您是父亲的独子,为什么您不继续在宗教学校学习深造伊斯兰教的宗教知识,成为您父亲的继承者,而选择了绘画专业呢?

而更多的人则问我:

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绘画专业感兴趣的?原因又是什么?您在哪里学的绘画?……等等。

问我诸如此类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经常疲于回答他们的这些问题,说实话,讲的次数多了我都感到非常厌烦。但是一想到他们是因为喜欢我的作品,对我的创作经历感兴趣,并愿意把我的一些事迹讲给他人,所以才会不厌其烦地刨根问底,提出这些问题,我就又会耐心地,一遍一遍重复回答他们所提的问题。是啊,为人民做了一些举手之劳的工作,也能为后代留下一些自己的好名声,何尝不是件好事呀?!

我归属于一个千年来就有“画人物画像是罪过”这样思想的民族——维吾尔族。我的祖辈从没留下自己的肖像,更不会从事绘画。但是,我怎么就成了一名专门从事人物肖像画创作的画家呢?

我到底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7

我想了很久,最后决定自己应该认认真真地对上述问题做一番系统的回答,甚至应该用文字的形式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

我有这个想法已经很长时间了,遗憾的是因为自己工作繁忙始终没有时间实现自己的这个夙愿。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后来成了一名学生、教师、组织教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我在美术教学战线奋斗了40多年。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没有放弃我的毕生爱好——美术创作。因为这是我一生的兴趣所在,正如我已故的父亲所言:“这是胡达的旨意。”忙碌的工作之余,我总能挤出时间进行创作。最初我的作品非常不起眼,后来就慢慢地入流了,再后来就成了“好作品”。那是我最富有创作激情的时期。

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我的两部最具个人风格的作品的创作经历。

1964年,我创作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人物油画作品《不公正的判决》。这幅作品入选在北京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美术作品展。当时,这幅油画悬挂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油画作品下面只注明了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姓名,没有写明作者的简历。而那时候我还没有多少名气,几乎没人知晓我的作品。很多人围在《不公正的判决》前阐述自己对此幅画的看法,有人说:“这个画家可能在苏联留过学,他的表现手法很像俄罗斯巡回画派画家的代表性人物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和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有些人还说:“这个画家应该有45—50岁了吧。”……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杂志《美术》介绍了本次画展,并对我的这幅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本次画展期间,《人民日报》派记者全面报道了画展情况,并将我的《不公正的判决》这幅油画和《人民日报》美术编辑、美术评论家马克先生就这幅作品撰写的评论员文章一起发表在了头版。从此,全新疆乃至全国都开始知道“哈孜·艾买提”这个画家了。

1984年,我创作完成了多人物油画作品《木卡姆》,该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银奖。同时,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木卡姆》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又一次引起了轰动,很快该作品也蜚声海内外。业内人士和新闻界发表了许多针对此油画作品的评论文章和采访报道,使我又一次成了名人。《不公正的判决》和《木卡姆》这两幅作品都被编入了中国美术史册。

我在众人眼里成了一名“著名画家”,尽管我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在专业上取得成就的人都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应该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从此,我开始走上领导岗位,我认为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从没有间断美术创作。可是繁忙的工作占去了我的大量时间、精力。尽管如此,我还是在不停地创作。我的创作作品入选了国内外的各类画展。我从来就没有感觉美术创作是一种苦活、累活,这是我毕生钟爱的事业,它给予我美妙的精神享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嗜好,我从来就不喜好抽烟喝酒,我唯一的爱好就是美术创作。只要有条件,我总是喜欢一边听悠扬的木卡姆,一边进行创作。我总是渴望自己能够拥有进行创作所需的充足时间和良好环境。

后来,我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2003年5月6日,我的退休愿望得到了实现。当时,我的真实年龄是70岁。我是1933年出生的,1951年,当我考取喀什师院时,医生错将我的出生年月写成了1935年8月30日,我因此推迟两年退休。加上我服从组织上的安排,担任了自治区文联主席一职,使我的退休时间继续延长。

1982年,我患上了糖尿病。因早期治疗有效,加上我爱人严格按照医嘱调整我的饮食,控制血糖升高,因此病情比较稳定,使我一直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同时还能够继续我心爱的美术创作。退休以来,我创作的油画作品比较少,创作完成的中国画作品有200多幅。

2007年年初,我患上了肺炎,住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住院治疗。每天打7—8小时的吊针,备受煎熬。假如我的病情非常严重,失去了意识的话,可能还不会这么痛苦难耐。可是我的头脑却非常清醒,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些事情,应该做过去想做但是没有机会完成的事情。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不可能画画,那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那些关心和支持我的人们常问的那些有关我的生平和创作情况的问题。于是我就产生了写一部系统介绍我的生平和多年来工作、创作情况的回忆录式的一本书的想法。

当我正式拿起笔开始写作时,意识到自己本应该在15—20年前就写这本书,因为现在我年事已高,体力、精力都不够,写出来的书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但是我很清楚,我写的是一部回忆录,所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真实的往事,所以这部作品不需要虚构的文学描写。我不是一个作家,所以措词造句可能不太优美,文学表达不够完美,但是我懂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伟大的诗人、学者艾力西尔·那瓦伊曾经写道:“真实的语言,尽管朴实无华,但是它的真实性足以使其拥有很强的说服力,谎言越编越没有说服力,真实的语言容易被人认可,说服力将越来越强”。我要遵循大师的教诲。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如果因为我的写作水品有限,在本书中多有不值一提的琐碎往事,占用了读者宝贵时间的话,我谨向广大读者鞠躬致歉。

后记

我这部回忆录也写得差不多了。两年前,我左臂吊着液体,右手握笔,开始写这部回忆录。我从未写过这样大篇幅的东西,怎么开头怎样结尾对我也并非易事。写的过程往往免不了有几处重复,时间和事件之顺序可能也有颠倒,或没按写作规则写,写成了流水账,清淡如云。但我并未泄气,对有些篇章反复进行了修改,努力把话说得更明了、简要。对我们所处时代使用过而现在早已不被使用的词语,按照编辑的意见给予了详细注释。经不断修改,总算达到了出版要求。

我思考许久,最后决定给回忆录题名为《不朽的生命画卷》。因为该书记录的每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似的,历历在目。它们的确是在我走过的生命之路上留下的永不磨灭的画像,它们永驻我的脑海。

童年时,我家院子的抹灰墙被我用木炭画得满墙都是画,我现在住的房子里所有墙面上也都挂满了我毕生的创作。不过这些画不同于我儿时的那些画儿,现在的这些出自成熟的笔下,是油画,是国画……我童年时代画的那些个木炭画是在封建思想当道的时代所画的,除父亲一人外,再没有第二个人支持和肯定过,而现在,我的作品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肯定,得到了国内外同仁和艺术爱好者的赞赏和好评。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成功,也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现在,新疆又涌现出很多人物画画家,是我们的美术在古人创作了千佛洞壁画那样的宏伟巨作后,经历了漫长的断代后又再次复兴的璀璨象征。如果没有很多像我父亲那样进步人士的支持和鼓励,没有像我这样着迷于画“动物”画的无数“爱好”者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我们民族的美术事业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辉煌和灿烂。只有坚持先进文化之路,才能取胜于封建,只有坚持创新求新之路,才能取胜于保守主义。做到这一点,要有不怕被误解和打压,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我还不懂事的时候,慈母就离开了我,我是备受继母虐待,在旧社会的苦难中煎熬,没有机会上学受教育的苦命孩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得到了读自己喜欢专业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难得的。因此,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用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勤奋学习,刻苦磨炼,成为一名画家,进而为人民服务奠定了基础。

人生道路并不一帆风顺。我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曲折风浪,从未放弃歌颂人民这一宗旨。

当看到《不朽的生命画卷》这一书名时,许多人眼前也许会出现我一生创作的那些代表作。我想会是那样的,在我生命的无数坎坷经历中,很多人和事如果没有在我的记忆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我的作品里的人物就不可能那么生动感人。总而言之,创作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创作是只凭想象,脱离现实的创作,没有真正的价值。

乍一看,我出了不少作品,的确,我一生画了很多画。我这辈子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还培养了接班人,担当过行政领导工作,还兼任了许多社会团体的职务。说实话,除了我的专业外,其他社会工作并不是我心甘情愿去做的,但那也是时代的需要,不容我推辞。关键是社会工作占去了我多半的创作时间,我年富力强的时光主要花在了艺术教育和行政事务上去了。

俗语说得好——“苦尽甘来”,的确,不吃苦哪来的甜和福?我的人生经历证明了这一真理。知识会让众人认识你,也很可能把你捧上天,是知识让我当上了中国美协副主席(现在是顾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主席(现为名誉主席),新疆艺术学院院长、新疆美协主席(现任名誉主席)、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新疆老干部书画学会名誉会长、新疆油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及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自治区第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新疆艺术学院教授、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国务院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许多殊荣,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首届天山文艺“贡献”奖。最近,我又荣获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和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委员等殊荣。

在此,我衷心感谢赠予我灵感和力量的人民,感谢培养我成长的党和政府,感谢教育我、支持我、养育我的父母、恩师,还有给予我无微不至关怀的贤慧妻子,当然还有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同仁们。

时间如流水,时间又那么珍贵而无情,不知不觉这一晃,我就七十八岁了。身体每况愈下,因糖尿病视力急剧下降,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想一想我还有许多事要去做,不甘心“卸甲归田”之天命。虽然视力模糊,但我心里还很亮堂。美丽的人生和充满生机的生活时常在我眼前展现,我的激情、灵感仍像涌泉喷涌而出,我每次想躺下来好好睡一觉,但总是不能人眠,浮想联翩,心如鸟儿。真可惜,我未能珍惜我那如虎似狼的时期,那个黄金时光不知不觉地从我身旁溜掉了。唉!后悔无济,流逝的时间是不会回头的。

说到此,那今后我该怎么做呢?

最好不要再为过去悲伤,只能往前看,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有生之年尽力做好想做的事,尽好自己的义务,以减轻自己的愧疚感。

为了了却心愿,我拿起笔写了这本书。还好,书写得也差不多了。

写作之初,一边做点滴,一边写作,就像药液一点一点滴人我的血液一样,我的心血也一滴一滴渗入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说白了,我的回忆录凝聚了我的心血,同样出自我的肺腑。

我们的爷爷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这样写道:

不要把废话当话讲,

善恶之辨只有很白。

我在本书里写的都是自以为正确的话、实话,没有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万恶的旧社会,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灵涂炭,世道日衰。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有些地方旧社会之残毒仍未消除。新中国的诞生就像春天早已来到,但一些背坡冰雪还未消融一样,我童年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度过的。我将那个时代如实地记了下来。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继母也是人,本质不都坏。但我的第一任继母心肠恶毒,有关她的事我也照实写了下来。

有些人也许是形势所迫,或者是不知事情缘由黑白,糊里糊涂做了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儿,我在书中叙述的人和事都是真实的,有些事会涉及到很多人所了解和熟悉的人和事。为慎防有些反面事物会涉及有些人物,给他们造成不良效果,我在叙述中没有公开写他们的姓名,只写了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但事情本身是真实的。

已故慈父生前常教导我,要做诚实的人。还好,我总算实现了我对父亲的承诺,我的这本回忆录可以证明这一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