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科科·S.穆夫温所著的《语言演化生态学》以克里奥尔语为基点,以语言接触和演化为假设理论基础,推演了非洲语和目前全球流行的美式英语的发展及形成过程,其中重点讨论了发生语言学视野内的概念与方法论问题。这本著作采用人口基因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演化,引进“生态学”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语言的演化,其眼界横跨生物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纵深于克里奥尔语、美式英语等语言的历时发展演变,并对目前非洲等地动态的语言演化状态进行了宏观梳理,详尽地展示了作者自身的克里奥尔语观和语言演化生态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语言演化生态学/国外语言学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美)萨利科科·S.穆夫温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萨利科科·S.穆夫温所著的《语言演化生态学》以克里奥尔语为基点,以语言接触和演化为假设理论基础,推演了非洲语和目前全球流行的美式英语的发展及形成过程,其中重点讨论了发生语言学视野内的概念与方法论问题。这本著作采用人口基因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演化,引进“生态学”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语言的演化,其眼界横跨生物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纵深于克里奥尔语、美式英语等语言的历时发展演变,并对目前非洲等地动态的语言演化状态进行了宏观梳理,详尽地展示了作者自身的克里奥尔语观和语言演化生态观。 内容推荐 萨利科科·S.穆夫温的《语言演化生态学》熔语言发生与语言接触于一炉,以克里奥尔语的衍生与发展为线索,在复杂的人口与生态背景下深入探析语言演化的奥妙。 作者引进“生态学”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语言的演化,眼界极为宽广。全书横跨生物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采用各种克里奥尔语以及各种英语变体的丰富材料,对语言演化现象进行宏观梳理,详尽地展示了作者自身的克里奥尔语观和语言演化生态观。 《语言演化生态学》结合语言发生学、宏观生态学和人口发生学方面的理论和成果,穆夫温针对克里奥尔语和其他新语言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发生学模型,即竞争和选择机制,以此说明生态在竞争和选择中是如何进行抉择的,这不仅决定相互竞争的语言中哪一方占优势,而且还决定了哪些语言单位和规则被选择进入占优势地位的语言变体。 目录 前言 致谢 1 绪论 1.1 共同语即全体内化语 1.2 皮钦语、克里奥尔语和柯内因语 1.3 语言的演化 1.4 把语言看作物种 1.5 何为语言生态学? 2 克里奥尔语发展的创始人原则 2.1 引言 2.2 克里奥尔语的发展:各殖民地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2.2.1 克里奥尔语发展研究方法概览 2.2.2 克里奥尔语的柯内因词源语言 2.2.3 正常的、未中断的语言传递和克里奥尔语的发展 2.2.4 自耕农场后期及各种不同的下层方言化阶段 2.2.5 从词源语言到克里奥尔语的连续性 2.2.6 特征选择的多样性 2.2.7 小结 2.3 创始人原则的证据 2.3.1 人种的角度 2.3.2 结构的角度 2.4 结语 3 美式英语的发展:引入接触因素,摒弃社会偏见 3.1 引言 3.2 为什么美式白人本地英语不是克里奥尔语? 3.3 非洲裔美式英语的发展 3.3.1 对文献的评论 3.3.2 历史的启发:特征竞争假说 3.4 美式白人本地英语的发展:克里奥尔语的视角 3.5 结语 4 英语的正统与非正统分支 4.1 引言 4.2 带有欺骗性的命名传统 4.3 语言的接触是如何被忽视的 4.4 英格兰英语的发展历程:底层语影响何时起作用? 4.5 种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6 相互可懂度及英语的语言接触史 4.7 强调相互可懂度的代价 4.8 结语 5 克里奥尔语发展的研究对发生语言学的影响 5.1 前言 5.2 克里奥尔语的发展中值得注意的一些事实 5.2.1 克里奥尔语并不比其他语言发展更快 5.2.2 克里奥尔语并非由儿童创造 5.2.3 克里奥尔语并非源于标准变体 5.2.4 克里奥尔语及类似语言的一些特征源于底层语 5.2.5 词源语言在克里奥尔语的结构特征选择中并非唯一但十分重要的作用 5.2.6 克里奥尔语的发展无需特殊理论来阐释 5.2.7 克里奥尔语和其他本地语一样都历经竞争-选择过程 5.2.8 创始人原则阐释了克里奥尔语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5.3 生态和语言演化 5.4 “克里奥尔化”是一个社会过程 5.5 接触在英语和法语历史上的作用 5.6 语言作为物种:变化的意义 5.7 一些结语 6 语言的接触、演化以及消亡——生态学的影响 6.1 引言 6.2 作为物种的语言 6.3 语言的生态环境 6.3.1 生态学的物种外部的阐释:人种学观点 6.3.2 生态学的物种内部的阐释 6.3.3 生态学的另一种物种外部的解释:结构的观点 6.4 结语:历史是如何重演的 7 非洲古今人口迁移及其对语言学地貌的影响 7.1 前言 7.1.1 语言接触的多种结果 7.1.2 本章对现存文献的补充 7.1.3 在社会生态学中引入时间维度 7.1.4 源于克里奥尔语的方法 7.2 欧洲殖民主义的语言学影响 7.2.1 非洲的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 7.2.2 新的“地道”欧洲语言本地语 7.2.3 本土化的欧洲语言变体 7.2.4 为大多数人和殖民者服务的本土化交际语 7.2.5 其他本土化程度较低的接触语言 7.2.6 短暂的过渡 7.2.7 欧洲殖民化:语言学角度的评估 7.3 非洲前殖民地时期的人口迁移和语言接触 7.3.1 尼罗河流域人口的向南迁移 7.3.2 非洲的阿拉伯殖民化 7.4 前殖民时期黑人人口分布所带来的语言学影响 7.4.1 背景 7.4.2 非洲中部和南部的班图殖民化 7.4.3 地方自治主义和语言演化的相关性 7.5 结语:生态学的辨别作用 8 结论:整体蓝图 8.1 以人口发生观点从克里奥尔语考察语言演化 8.2 语言演化中的语言活力及语言濒危 8.3 语言演化中的关键生态因素:融合和隔离 8.4 殖民方式和语言演化 8.5 总结 参考文献 人名对照与索引 主题索引(兼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译后记 插图 将语言重构为柯内因语、克里奥尔语和其他语言变体(文本插图) 地图1 非洲:历史上的一些地区和主要的语言 地图2 20世纪50年代非洲的欧洲殖民语言 地图3 非洲殖民地的劳工迁移。出自卡罗琳·赖特(Carolinewright 1997),“劳工迁移”,摘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地图4 1750年前尼罗河流域的迁移 地图5 7世纪以来阿拉伯语在非洲的传播 地图6 班图人的迁徙。出自詹姆斯·L.纽曼(James L.Newman1995),《非洲住民:地理学的阐释》(The Peopling of Africa:a Geographic Interpretation) 地图7 班图人迁徙之前次撒哈拉人口分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