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有顺、雷平阳、朱零、段金华编著的《十二个人的十二版纳》是一本散文集。在同质化的现代旅游模式下,西双版纳的真实文化内涵有肤浅化、泡沫化趋势,正在被日益遮蔽。雷平阳、谢有顺等十二位优秀诗人、作家的版纳之行,行走路线精心策划,故意避开热门旅游景点,到达一般游客不能到达的地方,进行深度嵌入式体验,精心撰写各自心中的版纳。十二位优秀诗人、作家们对版纳的深度个性化书写将为读者呈现一个内涵深厚、迥异于一般旅游图书的“不一样的版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二个人的十二版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谢有顺//雷平阳//朱零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谢有顺、雷平阳、朱零、段金华编著的《十二个人的十二版纳》是一本散文集。在同质化的现代旅游模式下,西双版纳的真实文化内涵有肤浅化、泡沫化趋势,正在被日益遮蔽。雷平阳、谢有顺等十二位优秀诗人、作家的版纳之行,行走路线精心策划,故意避开热门旅游景点,到达一般游客不能到达的地方,进行深度嵌入式体验,精心撰写各自心中的版纳。十二位优秀诗人、作家们对版纳的深度个性化书写将为读者呈现一个内涵深厚、迥异于一般旅游图书的“不一样的版纳”。 内容推荐 段金华主编的《十二个人的十二版纳》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谢有顺、雷平阳、朱零共同感悟西双版纳。雷平阳、谢有顺、马小淘、金仁顺、沉河,在西双版纳的某个山村居住一周,体悟当地生活,记录所见,所感。附录收藏有100多年来的西双版纳影像:既有西方人的摄影,又有版画。 目录 基诺山记 西双版纳的味道 版纳二题 西双版纳——被抵押之地 含在嘴里的西双版纳 茶禅版纳 我的四个版纳 版纳的三个村寨和一个家园梦 背上包袱来版纳 版纳,另一个江南 自然的情致 一场关于水的对话 附录 1867年路易·德拉波特铜版画里的版纳 1935年周光倬先生莱卡相机里的版纳 佛寺旁边是家园 试读章节 世界上最容易识别的房子,都建在基诺山上。因为基诺族人总是把房屋男女主人的灵魂,分别用茅草扎成头颅形状的“耳环花”,以作护宅的神灵,安放在房顶最醒目的一侧。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云南,当众多的少数民族一致认定,自己乃是氐羌的后裔,祖先们来自遥远的中国北方,死了,也要按魂路图指引的方向,让灵魂归去,只有基诺族人坚信,祖先生活的地方,它叫“司杰卓密”,就在距自己生活的寨子不远处。当然,基诺族人也不例外,按照常规,人死了,灵魂也必须回到祖先的身边,但他们的灵魂回归图,根本不像其他民族那样——灵魂必须穿越千山万水,而且还得战胜因自己生前做孽而产生的无数妖魔鬼怪——他们的灵魂回归图,其实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与劳作的路线图。刘怡、白忠明著《基诺族文化大观》一书中采集了基诺山巴亚老寨的魂路图:“巴亚——巴亚寨寨门——沙加山的岔路口——野猫滑落处——沙堆——‘两兄妹’石头处——出响声处——洗下身的臭水潭——莫裴(祭师)休息处——水中有山包的地方——敲空树的地方——门普(基诺女始祖)——住过的寨子——门普的山色——分水岭——长妞普树的地方——酸叶子夹着路的地方——白腊泡(巫师)死后烧帽子的地方——烧坛坛处——白疯马在的地方——杰卓山的街道——杰卓山上——杰卓山的官在的地方——杰卓山寨子的寨门——死人与活人的分界处——杰卓寨的基地——牛帮休息处——有马脚印的石山——小黑江渡口——长马耳朵草的地方——长芦毛花的平路——绕过曼瓦寨——伸着手的大青树——中间断了又发权的麻老鹰树——歪屁股的麻树——毛竹蒙着的路——莫托(曼通)寨——黄竹林山——栗树林山顶——山塌方处——水倒流处——蚂蚁包夹着的路——鬼谈恋爱处——踢不死叶树处——九岔路口——笋壳当衣穿的寨子——白岩、黑岩夹道——听得见司杰卓密鸡鸣的地方——看得见司杰卓密黄牛场的牛脚印处——司杰卓密砍柴的地方——司杰卓密的猪打滚的地方——司杰卓密的寨门——各自的家庭……” 在这条路线图上,杰卓山、小黑江渡口、曼瓦寨(现称毛娥新寨)等地名均是真实而具体的,而且,我们发现,其归宿地,渐渐地向四周最高的孔明山(亦称龙谷崖)靠近。因此,有的民族学家认为,孔明山就是基诺族人的“司杰卓密”。 “司杰卓密”,司,木鼓;杰,潮水,洪水;卓密,寨子,意为 “潮退鼓落处建起的寨子”。基诺族人认为,创世之神是阿嫫杳孛。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何方,只知道天地之间洪水泛滥之时,是阿嫫杏孛让其祖先玛黑和玛妞躲入木鼓之中,方得以逃生。洪水退去,木鼓滋地,玛黑和玛妞,就在那儿建起了基诺人的第一个寨子,并取名“司杰卓密”。 类似的说法,证明基诺人乃是这一区域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但也有学者认为,基诺人是发祥于基诺山的土著民族与南迁的氐羌及汉人融合而形成的族群。而民间广泛流传的是,基诺人乃是诸葛亮伐滇时“丢落”在小黑江边的士兵部族。其实三种说法都不是虚飘悬浮的,也不对立,因为氐羌与士兵都系北来,而他们来到的地方都是 “司杰卓密”,即孔明山一带。无非是在口碑传述中,先来的氐羌退到了幕后,犹如墙上标语被盖了一层新的涂料之后,又写上了“诸葛亮士兵”几个字。诸葛亮没到过西双版纳,这是共识,但其兴茶之功,足以让这些种茶的民族将其奉为神灵。道光《普洱府志‘古迹》:“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基诺山),置于莽芝(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此名其山……”孔明是否为六山命名,谁都不知道,但人们却真的以其名为一座山峰命名。个中玄妙,都源于基诺人鬼魂所在的地方,乃是“司杰卓密”,即孔明山。 孔明山距巴亚老寨不远,它与巴亚老寨所依托的杰卓山,隔小黑江而对峙。魂路图曾路经小黑江渡口,后经的曼氏寨也在小黑江边,而小黑江在此有一极大的江湾,形成“水倒流”并非难事,至于线路上的“白岩、黑岩夹道”,极有可能就是与孔明山面对面的“大石头丫口”,过了这丫口,鬼魂们一定能听见孔明山上祖先们的鸡叫了…… 如此指认一条魂路图,我的风险在于我不是巫师白腊泡,我的嘴巴永远念不出这样的《送魂词》:“阿布啊阿布……/当您到达几勒河/送您的人们不上筏/大家请您筏去/您就划到对岸去……”但我很清楚,在大石头丫口与孔明山之间,流淌着小黑江,所谓分隔生者与死者的几勒河,谁敢说它就不是小黑江呢? 当一个民族如此确切地把生死的地图,等同于地理学上的地图,并把活着的父母的灵魂安放于屋顶作为护宅的神灵,我想,这一个民族,一定还是天地的组成部分,一切都尚未分开,他们的灵肉中依然激荡着创世之神的梦想和意志。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