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送支玫瑰给自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一娟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到这个季节时的小院了。想象不出小院的漠样,尽管我在回故乡的路上—遍又—遍地想象着小院的样子。

5月2日,当我回到这个曾经印满了我的足迹的小院时,盈盈的绿充满着我的世界,从眼里到心里。

芍药的墨绿色叶子在屋檐下伸展着,粉色的芍药花朵正低头开着。在我印象中,芍药是一种名贵的不好伺候的花,小时候只在同学家中的花盆里见到。而今,父亲把她栽在屋檐下,她兴高采烈地成长着。

月季花的花树长得比我还高,茂密的枝条沿着堂屋次第展开,一朵花苞刚刚露出一圈红色的尖尖角。母亲说,再过两天,花就全开了。

东墙边是一棵桃树,浓密的绿叶像一把大伞撑在那里。冬天回来的时候,桃树虽然光溜溜的,但树枝却是红色,让人联想到春天,联想到盛开的桃花。父亲拿把剪刀,剪掉一些桃枝,桃枝上裹些粉红色的纸,然后插在屋檐下。我没有问父亲这样做的寓意是什么,猜测应该是辟邪祈福的吧。母亲则用这桃枝与鸡蛋同煮,然后在年初一的早晨每人吃上一个,据说可保一年不受蚊虫叮咬。

五月的桃树枝繁叶茂,看不见红色的枝条。仰着头仔细寻找,能在树叶间看到毛茸茸的绿色小桃子。母亲说,去年这棵树也结了不少桃子,很甜呢。

压水井的旁边,是一棵有着数年历史的何首乌。何首乌的枝叶很浓密,父亲给它支了个架子,它的枝叶便顺势而上,长得很高。看到这棵何首乌,想起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知我家这棵何首乌的根茎能否长出人形的来。据说何首乌栽在井水边,可使井水更甘甜。

 何首乌的近邻是金银花。金银花为攀附性植物,它与何首乌一起,构成了井台旁边的一道绿色屏幕。等到金银花盛开的时候,采两朵放在新煮的水里,味道当是清香宜人的。

当然,香椿树不能不提。知道我要回来,母亲已把最嫩的香椿采下,放些盐腌着,等我来取。因为不断被采摘,眼前的香椿树有些秃,只在枝头有几片红色的芽。已经嗅到香椿的香味了,呵呵。

自从外出读书,就不曾回到过五月的小院。可不是么,母亲说,每年回家,不是最热的七月,就是最冷的腊月。现在不冷不热,是最适合回故乡的时候。

 青枝绿叶的五月小院,也在等着我回来。

 满打满算,我在家住了三天。走的时候,那朵粉色的月季花真的盛开了。

(2007年5月25日)

五月的鲁东南田野,浓郁的绿色铺满了整个大地。

麦子是田野里的主角,粗壮的茎、墨绿的叶、高举的穗。有经验的农人知道,这样的麦子最有希望籽粒饱满。俯身细看,麦粒排成两排,构成了一个美丽的麦穗。麦穗正在扬花,每一粒顶端,都悬着小小的、白白的花朵,好像微风吹来,它就会被吹落。麦芒齐心协力,将触角伸向天空,守护着这些麦粒。

在靠近村庄的田地里,土豆刚刚长出叶子来。故乡人称土豆为地蛋,起这个名字的人大概认为这是土地下出的蛋吧,也是十分地幽默呢。

田野里农人并不多。放眼望去,只有几个戴草帽的人,低头在地里做着什么。麦子挡住了他们的身躯,远远的,只能看见移动的脑袋。此时的麦子不需要管护,正是扬花的季节,给麦子们一个安静的环境就可以了。走近了看,这些农人是在花生地里为刚露头不久的花生们掀起白色的地膜盖头,也有人是在地里拔草。乡间地边的小路上,拔出的草被扔在一边,不一会儿,离开泥土的这些草就蔫了。P20-23

后记

这些被乡人称为草的东西,是我童年时的伙伴。每天放了学,我会挎一只篮子,到田地里寻找他们。今天,在小河的边沿,我再次见到了伙伴们。灰菜,直直的个头,嫩绿的叶子,背面是好看的红色,她的样子非常讨人喜欢,就像一朵花一样快乐地生长着。猪健草,匍匐在地上,细细的梗,小小的叶,而它的触角却很发达,拔下一棵,盘根错节满满一把,沉甸甸的,很有收获感。还有一种长在水边的,叫做水红,水红有两种,要拔那种叶子上有圆圆的黑点的,这种水红猪比较喜欢吃,而那种叶子上没有黑点的,据说味道有些辣,猪们不喜欢吃。所以,它们虽然好看,却不能进入我的篮子里。我拔下的这些草,全是我家猪们的美食呢。那时候的猪们,吃的是纯绿色无污染的野菜,想想他们的生活也是很环保的。现在,没有人再去地里为猪们剜野菜了,他们开始吃机器生产出来的饲料。

 这个季节的荠菜,已经开花了。开花的荠菜有着高高的梗儿,白白的小花围绕着梗的四周。荠菜开花结籽,便宣告衰老。这时的荠菜,根和茎都变得特别坚硬,拔一棵,颇费些力气。看着这些老去的荠菜,我常常想,让他们好好地成熟吧,这样,明年就会有更多的荠菜长出来。我会记住这些荠菜开花的地方,等来年春天的时候,再来看看这些荠菜的子孙们。

 这些我所熟悉的灰菜、车车菜、荠菜,我不在故乡的时候,依然生饥勃勃地成长着,一春又一春。我看到他们很亲切,不知他们见到我,心里怎么想。我为他们拍了些照片,可惜,记忆卡出了问题,我读不出池们了。但他们的模样,刻在脑海里,怎么会忘呢?的词汇对垒。而私人化的文字,则是能倚着躺着,花前月下,茶余饭后,以任何惬意的姿势和随性的方式阅读。

写作的过程也是兴之所至。一点思绪,一点感慨,一声叹息,几片欢笑,都是笔下的素材,也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回望这些文字,过往的心路便一一呈现。当初写下这些文字并无任何目的,只是与相知的和未曾谋面的朋友们一种交流的方式。

表达思绪记录时光,文字和图片各有所长。书中的图片,多是我在行走过程中所拍摄,庶几可以弥补文字的不足。

感谢我敬爱的导师姚奠中先生,这位令人尊敬的百岁国学大师,欣然为弟子题写了书名。我给姚先生打了电话之后,第二天先生便写好了字。这让我十分感动!有幸就读先生门下已历二十余载,先生的人格魅力一直在感召、温暖着我。令人痛心的是,这本书还未及付印,敬爱的导师便驾鹤西去!我甚至都未能来得及当面向先生表示感谢!这是先生留给我的最后的珍贵礼物!每每念及此,总禁不住泪水盈眶。敬爱的先生,愿您安息!

感谢我的师姐落馥香,在她的热诚鼓励和大力支持下,这些随意写下的文字和拍摄的图片如今结集出版,让我获得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感谢三晋出版社的编辑董润泽,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感谢我的老公,他很高兴地要为我的这本书写序言。他包容了我的一切,好的,不好的;可说的,不可说的。正如他所言,他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能做老公的人选了。今年恰逢银婚,仅以此书作为银婚纪念礼物,送给亲爱的老公,并感谢多年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们。

人生旅途漫漫,能够点亮我们、温暖我们的,只有那么几个人、几本书。博客“依宁的菜园”开设之初,我曾在标签栏写下这样的文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喜欢刘长卿创造的这份苍茫与高洁、孤独与温暖。在这个物质泛滥的年代,对古代寒士的淡泊情怀心向往之。于是便开辟一方菜园,希冀在这里撒播心意,种植理想,安顿灵魂。

时光在追忆中得以重现,所有逝去的岁月都在此时重新开花结果。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此时,我想说的是:记忆中最美的春天,可以再回首的昨天,都在这些文字里了。

2013年12月31日于北京

目录

读你(代序)

乡音乡情

 故乡新春的第一缕阳光

 故乡春雨

 年在故乡

 灶王爷述职去了也

 上年坟

 乡村赶集

 门开着,人未远

 赶年集

 五月的小院

 五月的田野

 故乡掠影

 少年往事

 故乡的天马岛

 春天来到我的校园

 胜日寻芳泗水滨

 故乡的雪

 醉酒故事

 闻声识故人

 乳山的鱼不是好吃的

屐痕处处

 天山观风景

 风景在别处

 西湖记游

 西湖苏小小墓

 风情万种瘦西湖

 瘦西湖的克隆亭台

 二十四桥犹在

 扬中印象

 扬中“农民”的幸福生活

 吃不吃河豚

 拼死吃河豚

 离大海最近的村庄

 星级酒店的奢华

 梦里乌镇,水枕江南

 喜欢上海的一个理由

 西峰寺之晨

 空山不见人

 初夏的菖蒲河公园

 关于菖蒲——答友人问

 色浓味美的成都小吃

 成都人的快活周末

 枇杷门巷寻薛涛

 夜的乌鲁木齐

 胡书记为什么不到我们阿勒泰来

 禾木——神的自留地

 来到福海

 福海鱼故事

 回到朦胧中的北京

 一路风静云涌

 中国最早的乡村图书馆

 旅途中的陌生人

 天堂的模样——南京图书馆

 崂山有九水清流洗凡心

 熟悉而陌生的那座山

 再拜孔庙

 寻找舞雩台

 来到澳门

 海上浮生

 意大利之夜

 邮轮还是游轮,这是一个问题

 台湾女导游

 台北故宫

 到基隆庙口吃小吃

 花莲印象

 太鲁阁古老的地层

 坝上草原之白云

 夜宿竹海

 去印度旅行需要带什么

 旅途中的禅意——莲花寺

 为什么要去印度旅行

 美艳泰姬陵

 拜谒圣雄甘地墓

家长里短

 真实的父子关系

 母子之争

 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那儿子呢

 儿子的孝心

 暖手的帽子

 病痛让我们体验放下

 不同的生活

 一封寄不出去的信

 不经磨,不成佛

 祝父亲生日快乐

 不看春晚

 大家都在家里

 别样的母亲

 出走与归来

 当有人告诉你“五七三十四”

 “我都多大了呀!”

 面粉实验室

 面粉实验室之面饼篇

 七日回望

 唯一的你,真实的心

 好吃莫过饺子

 粉豆花开夜来香

 时间过得太快了

 成长是一个过程

 嫁给你的一个理由

 在不在家都一样

 日记越写越薄

 “我着急了,你再着急也不迟!”

 试试新镜头

 不会夸人

 寒假欢乐来兮

 出差归来

 儿子初尝中医

 英伦来电

 在英国炖牛肉

 轻揉手心的汤圆

食色生香

 暖胃御风汤

 观音之美

 做一餐美味健康菜

 有多少美味可以重来

 安吉白片之舞

 豆腐青菜的幸福

 清炖牛肉

 出差归来一碗粥

 腊八养生粥

 翠花,上酸菜!

 豆花蹄冻

 日久生情的美味

 香煎牛排变身香煎牛粒

 遥控版黄鱼炖豆腐

 京城第一炸糕

 韭菜卷煎饼

书里书外

 昨日之死与今日之生

 张爱玲笔下的女子

 张爱玲笔下的男人

 辛酸的《小团圆》

 真心何在如何安心

 感动《花木兰》

 与爱有关

 周末去图书大厦

 忧伤周杰伦

 一本引人思考的书

 孔子和《孔子》

 孤云独去闲

 读胡兰成的《中国文学史话》

 怀念史铁生

 什么最重要

 我看《金陵十三钗》

 春天里的《桃姐》

 花繁叶茂亦曲园

 自有丹心照夕阳

 君子比德如玉

 四时感悟

 听银杏落地的声音

 北京天降大风

 养棵水仙过新年

 我的2006

 博友的窗口飞舞着快乐的雪

 新年新打算

 闲适的正午时光

 风信子花开

 北京首场春雨

 杨花漫飞如雪

 自然啊自然

 不同的光,不同的景

 秋雨

 秋声

 秋色

 秋草

 秋月

 踏花行

 河畔金柳

 玉碗盛来琥珀光

 落寞之美

 北京节前暴堵

 五月的味道

 初秋听雨

 寂静的夜

 雪落无声

 秋语

 秋光

 喀纳斯秋水

 春睡

 2011——那些人,那些事

 2012第一天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三沙神往

 友事凡情

 八大处白诗会

 燕子眼中的中国象

 大学生足底按摩师

 为别人而活

 我们就像捡破烂的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车越开越好,钱越挣越少

 谁是你最亲的人

 看“红旗”出租如何赚钱

 个体出租的福气和牛气

 想家的出租车司机

 已经累死好几个了

 我的目标是每月挣两千

 整天开车烦得慌

 能挣一千就知足

 想认识个大官不容易

 “世界无车日”一位司机的思考

 博友泉上客三秋

 柯达背后那双温柔的手

 约会之悦

 她和他

 花生米有了,牙齿却没了

 实现了一大心愿

 此生是否有遗憾

 没有那么腐败吧

 天堂,人家的天堂

 新婆媳关系

 天下盐

 幸甚至哉,博以咏志

 豪华版山林野餐

 南山景色看不够

 南山多草木,岁岁发华滋

 没有爱好的人生如同荒漠

 立山大叔

 我的老同学洛娥

 庆贺姚师国学基金会成立

 共襄盛举《永祚碑》

 喜听师兄一席话

 最难风雨故人来

幸福呓语

 什么样的女人是幸福的

 一语点醒梦中人

 心灵困惑哪里来

 阳光灿烂健身去

 谁不是家庭主妇

 “你买房了吗?”

 守住你的心

 诗意的流感与受伤的爱情

 送枝玫瑰给自己

 将爱捧在掌心

 男女之间有没有纯洁的友谊

 文明排队日有感

 博文百篇记

 关于“黛玉”出家

 三八节即景

 中年的那场病

 花开花谢终有时

 酸奶与情人

 人生十乐

 美丽的花粉困扰

 悠悠万事,健康为大

 减肥越来越困难

 庙堂与江湖

 节俭出自天性?

 活着的意义

 坚守与放弃

 幸福的N个理由

 离开的那一天,你想见到谁

 岁只岁只

 只是爱好

 我的三八节

 八天长假盘点

后记

序言

新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给人们的工作带来的影响实在可以用无远弗届来形容,而正在兴起的大数据又将在更深层次上带来新的变化和影响。

交流是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在进行的。我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眼神,可以通过说话和手势,可以通过文字、书信,可以通过传递电子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千差万别。

博客兴起后,开博,上博,写博,看博,人们一拥而上,于是博开遍网。

少年时读你的身影,外地求学、工作时读你的书信,结了婚,读你的言语和面容,而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君临,这些已经不够了。在我的撺掇或者说鼓励下,你开了博,有了“依宁的菜园”。你在园子里种菜种花种果,浇水施肥除草……

很多时候我是第一读者来读你,也就是可以享受那个“沙发”座位的,但是我都悄悄站着,让给别人。

有时候鉴赏之余会匿名赞一个,顶一次。上网的时候,总要转着来到菜园里,一如三十多年前,到镇上去有事没事总要转到那个熟悉的门庭里,找机会能跟你说上几句话。那时你在家里是服从者,如今你是一家之主、一园之主。

读了四十年,每每读到新的章节、新的段落、新的词句,还是怦然心动。

四十年前读你,是读你的身影。那时候,我们还处在懵懂、青葱岁月,只是互知其名,但是并没有多少了解,中学毕业之前,没有直接说过话,因为那时男生和女生是区隔很严的。

三十年前读你,经常是下课或者下班后在从大学班级取信的同学或者单位的传达室拿到你的信,而不马上读。放在衣兜里,游完冬泳,找个安静的地方,或在自习室或在办公室,一遍遍体味。

二十年前读你,初为父母,在忙碌的家庭生活中,在奔波的班车上,在爬格子后的成果里。忙乱但却充实的日子像一张张播放着的唱片,每一张都有不同的味道和内涵。

十年前读你,是在两地的牵挂中。那时我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西域,儿子渐渐长大,多了青春期的烦恼,家中诸事繁杂。而你要承担这“压力山大”的无奈与无助,信件、电话,匆匆的相聚与分离,都难以帮你消解些许。

团聚回京,还是各自埋头采编的忙碌,操心儿子,操心三餐,操心老人,许多事情在你的脸上,在你的心里刻下岁月的年轮。匆忙间不经意读你,心中歉然。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中不时有英雄略同的所见,我们经常会异口同声说出同一句话,同一个词。还记得20多年前写在故乡田野积雪上的手书“心心相印”,虽然早已随着温度上升而消融在泥土里,但这四个字却深深印在脑海、印在心田。

一字、一句、一标点,一行行,一页页,一篇篇,一本厚厚的无字的生活大书。我们在阅读中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彼此。在这本博客文章编成的书里不时还可以见到我的建言的痕迹,我的小小的灵感,还有我偶尔闪进来的身影。这让我会有微微的满足感。还记得小时的游戏吧,两个孩子对望中看见对方眸子里的自己,会装作惊讶地说“你眼里一个小人儿,我眼里一个小鳖儿”,自然引来一阵开心的坏笑。

今年是我们银婚之年。读你,还要继续认真读下去,一字一句地精读。不觉想起那首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

而眼下正是三月,正是莺飞草长的季节。再回读这些“菜园子”里出产的农产品,依然会沉醉其中。

读你,你还是你;读你,我心依旧。

2013年3月于京城新华园

内容推荐

《送支玫瑰给自己》的作者王一娟是国内知名报纸《参考消息》的编辑,内容是作者在工作之余的所想所感,涉及乡情、亲情、友情、爱情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送支玫瑰给自己》共分八个部分:乡音乡情、屐痕处处、家长里短、四时感悟、食色生香、书里书外、凡情友事,幸福呓语。整体上文笔流畅,文字隽永,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散文集。

编辑推荐

《送支玫瑰给自己》的作者王一娟是国内知名报纸《参考消息》的编辑,内容是作者在工作之余的所想所感,具体收录了《谁不是家庭主妇》;《“你买房了吗?”》;《守住你的心》;《诗意的流感与受伤的爱情》;《送枝玫瑰给自己》;《将爱捧在掌心》;《男女之间有没有纯洁的友谊》;《文明排队日有感》;《博文百篇记》;《关于“黛玉”出家》等作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