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飞侠彼得·潘/意林名著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詹姆斯·巴里
出版社 吉林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上最好看的故事+台湾原版名家插图!

内容精彩,主题向上+作者生平趣事、励志故事!精致装帧设计+同比市场单册低定价!

所有的孩子都将长大,只有一个人例外——举世闻名的童话人物小飞侠彼得·潘。彼得·潘是个淘气、会飞翔、勇敢并且有点儿傲气的小男孩,住在一个叫作“梦幻岛”的可爱小岛上……詹姆斯·巴里擅长以幽默和温情的笔调描述苏格兰农村的风土人情。他为孩子们写了许多童话故事和童话剧,而《彼得·潘》则是他的代表作,影响也最大。

内容推荐

《小飞侠彼得·潘》讲述:所有的孩子都将长大,只有一个人例外——举世闻名的童话人物小飞侠彼得·潘。彼得·潘是个淘气、会飞翔、勇敢并且有点儿傲气的小男孩,住在一个叫作“梦幻岛”的可爱小岛上。一天晚上,彼得·潘带着善良的温迪,还有她的两个弟弟飞向梦幻岛,开始了新奇刺激的冒险之旅。他们遇见了美丽的美人鱼小姐、英勇的印第安战士、阴险毒辣的海盗船长虎克……最后,彼得·潘和朋友们一起,与虎克展开了殊死决斗,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梦幻岛上的孩子们渴望得到母爱,跟着温迪回了家。而彼得·潘拒绝长大,独自返回梦幻岛,并和温迪的后代继续着这个美丽的童话。

詹姆斯·巴里擅长以幽默和温情的笔调描述苏格兰农村的风土人情。他为孩子们写了许多童话故事和童话剧,而《小飞侠彼得·潘》则是他的代表作,影响也最大。

目录

第1章 彼得·潘出现

第2章 影子

第3章 走吧,走吧

第4章 飞翔

第5章 真正的岛屿

第6章 小屋

第7章 地底之家

第8章 美人鱼的珊瑚湖

第9章 梦幻鸟

第10章 快乐的家

第11章 温迪的故事

第12章 孩子被捉走了

第13章 你相信仙子吗

第14章 海盗船

第15章 决一死战

第16章 回家

第17章 温迪长大后

前传 彼得·潘在肯辛顿公园

詹姆斯·巴里年谱

试读章节

所有的小孩都会长大,只有一个人例外。

孩子们很快就会了解,自己终有一天会长大成人。而温迪是这样知道的:两岁时的某一天,她在花园里玩耍,摘下一朵花儿跑向母亲,她的样子一定可爱极了,因为达林太太抚着胸口叹道:“唉,真希望你永远只是个孩子!”关于成长这个话题,她们没再多说什么,但温迪从此知道,自己是一定要长大的。人总是在两岁以后就懂事了——两岁,是结束,也是开始。

他们住在门牌14号的屋子里,在温迪出生之前,达林太太一直是家里最重要的人。她是位迷人的女子,有一颗浪漫的心及一张甜蜜却又爱嘲弄人的嘴。她浪漫的心宛若来自神秘东方的小匣子,打开一层,还有一层,无论你打开多少层,总是还有下一层;而那张甜蜜又爱嘲弄人的嘴上有一个吻,尽管就很明显地挂在嘴角右上方,却是温迪永远得不到的。

达林先生是这样赢得妻子芳心的:当达林太太还是个少女时,有很多年轻的小伙子同时爱上她,他们全都用跑的到她家去求婚;达林先生则雇了一辆车,率先抵达目的地,于是他娶回了达林太太。他得到全部的她,除了她心灵深处的心匣和嘴角上的那个吻。达林先生从来都不知道妻子的心匣,至于那个吻,日子久了他也就心灰意冷了。温迪觉得拿破仑应该可以得到那个吻,但我可以想象拿破仑试着求吻的样子,他一定气冲冲地放弃,然后“砰”的一声把门摔上。

达林先生常常向温迪吹嘘,说她的母亲不但爱他而且敬重他。他是个聪明的男人,懂得炒股票一类的事。当然,股票的事没有人真正搞得清楚,但他看来好像很懂,经常会以令女人肃然起敬的方式,谈论股票的涨跌。

达林太太穿着白衣出嫁。最初,她详细地记录家庭收支,开开心心地把记账当成一种游戏,连一棵小菜芽也不放过;但不久,她就连大棵的花椰菜都漏记了,取而代之出现在账簿上的,是许多没有面貌的小婴儿画像。达林太太后来猜想,这应该是她要计算总账目时画的。

温迪是头一胎,其次是约翰,最后是麦可。

温迪出生后的一两个星期,达林夫妇十分怀疑是否能够保住她,因为这个家又多出一个吃饭的人了。达林先生相当以温迪为傲,但他也很诚实,他坐在妻子的床沿,握着她的手,开始计算费用。达林太太以恳求的眼神望着他,想就这样冒个险,赌赌未来,但这不是达林先生的作风。他拿起笔和纸,开始精打细算,如果达林太太的提议不小心扰乱到他,他还得从头再计算一遍。

“现在先别插嘴,”达林先生要求道,“我这里有一镑十七先令,办公室里有两先令六便士;我可以省下工作时的咖啡钱,每杯十先令,一共可以省下两镑九先令六便士,加上你的十八先令三便士,总共有三镑九先令七便士,还有我支票簿上的五镑,就有八镑九先令七便士——谁在那边动来动去?——八百九十七点七——别吵,宝贝——还有你借给来到门前的那个人一镑——宝宝,安静——小数点加一个孩子—瞧,你搅乱我了!我说九镑九先令七便士吗?对,我是说九镑九先令七便士。问题是,只有九镑九先令七便士够我们活一年吗?”

“当然够,乔治。”达林太太说。但她的立场偏向温迪,达林先生则是较客观的一方。

“别忘了还有腮腺炎。”他几乎是语带威胁地警告她,之后又开始计算道,“腮腺炎要花一镑,我已经扣掉这项费用了,但我敢说一定会超过三十先令——别说话_麻疹一镑五先令,德国麻疹半基尼,加起来一共两镑十五先令六便士——别摇你的手指头——百日咳,算十五先令。”——达林先生就这样计算下去,每次算得的总数都不同。不过,温迪最后总算渡过了难关,腮腺炎的花费缩减到十二先令六便士,两种麻疹则当成一种医治。

约翰出生时也曾发生这种骚动,但是麦可引起的恐慌更甚于温迪和约翰;不过,他们两兄弟还是都保住了。你很快就可以看到他们姐弟三人排成一列,由保姆伴着到福尔森女士的幼儿园去上课。

达林太太对现状心满意足,但达林先生却渴望能跟邻居一样——这代表他们也得有一名保姆。孩子的牛奶开销惊人,造成他们生活贫困,所以他们找来的保姆是只干净的纽芬兰犬,名叫娜娜。在达林一家收留它之前,娜娜是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不过,它总是很重视孩子。达林一家人是在肯辛顿花园遇见娜娜的,它多半时间都待在那里,探头探脑地偷看婴儿车里的娃娃,那些偷懒的女佣都恨透它了,因为娜娜会尾随她们回家,向她们的主子打小报告。事实证明,它的确是个好保姆。它会细心周到地帮孩子洗澡;午夜时,只要孩子发出细微的哭声,它就会立刻起身察看。当然,它的狗窝就在育儿室里。它有一种天分,能够分辨哪种咳嗽声无须理会,哪种又代表你的脖子上得加条围巾。它始终相信古老的药方,如大黄叶疗法,对于那些讨论细菌等的新言论很不以为然。看它护送孩子们上学就等于在上礼仪课,孩子们守规矩时,它会沉静地走在一旁,一旦有孩子走偏了,它就会赶他们回队伍里。在约翰练习足球的日子里,它不忘带上他的毛衣,而且总是嘴里含把伞,以防下雨。在福尔森女士的学校里,保姆都坐在一间地下室里等候孩子下课,她们都坐在长板凳上,娜娜则趴在地上——这是她们之间唯一的差别。那些保姆都对娜娜视而不见,觉得它比她们来得低贱,但其实它还瞧不起她们愚蠢的谈话哩。她讨厌达林太太带朋友来参观育儿室,但假如她们真的莅临,她会迅速脱下麦可身上的衣服,改换上缀有蓝饰带的围兜,再将温迪打扮干净,帮约翰梳好头发。P1-4

序言

这套书都是经过时间洗礼和考验的经典。它们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出来的,是不同时代的产物。

经典应该是很少的,不可能是很多的。和“经典”这个概念相关的还有“名著”。如果谁认为经典有很多的话,我就不能认为那是经典了——它们很可能只是名著。在我的印象中,我在阅读经典时,觉得所谓经典就是一种有宗教色彩的东西。我把它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有些书,要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对它有一种仰视感,是困难的。我觉得它也许只能算是名著。它不能让我产生经典感——至少现在不能产生。阅读经典有一种宗教情绪在里面。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我只能这么想:它可能成为经典。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

它有如下一些基本品质——

道义

人要有道义,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必有道义的原则,必有道义的支持。而文学就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当初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形式,之所以被人类选择,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人类完全有理由尊敬那样一部文学史,完全有理由尊敬那些文学家。因为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深刻痕迹。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浑茫与灰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之世界,就没有今日之人类。人类当然应该像仰望星辰一样仰望那些曾为他们创造了伟大作品的文学家。

毫无疑问,文学从一开始,就是以道义为宗的。

必须承认,固有的人性远非那么可爱与美好。事实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恶劣成分。这些成分妨碍了人类走向文明和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须讲道义。文学从存在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高扬道义的旗帜,与其他精神形式(如哲学、伦理学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并不断使人性得到改善。徐志摩当年讲:“托尔斯泰的话,罗曼·罗兰的话,泰戈尔的话,罗素的话,不论他们各家的出发点怎样地悬殊,他们的结论是相调和、相呼应的,即使不是完全一致的。他们柔和的声音永远呼唤着人们天性里柔和的成分,要他们醒起来,凭着爱的力量,来扫除种种阻碍我们相爱的力量,来医治种种激荡我们恶性的疯狂,来消除种种束缚我们自由与污辱人道尊严的主义与宣传。这些宏大的声音好比是阳光一样散布在地面上,它给我们光,给我们热,给我们新鲜的生机,给我们健康的颜色……”

所谓经典,必有“道义”这一品质。

审美

一个完人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纬度组成的。这其中,审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纬度。而文学对这一纬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文学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么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了。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如此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具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元素。而在情调养成中间,文学有头等功劳。

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在这一境界之中,人类不再仅仅享受种种官能得以满足的原始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人类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的世界从此似乎变了,变得有说不尽或不可言传的妙处。人类领略到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天长日久,人类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一切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散淡、优雅、忧郁、肃穆、飞扬、升腾、圣洁、素朴、高贵、典雅、舒坦、柔和……。

文学似乎比其它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情调当属美学范畴。

所谓经典,必有“审美”这一品质。

悲悯。

当慈爱的主教借宿给冉阿让、而冉阿让却偷走了他的银烛台被警察抓住、主教却说这是他送给冉阿让的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简?爱得知一切,重回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身边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祥林嫂于寒风中拄着拐棍沿街乞讨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沈从文的《边城》中爷爷去世,只翠翠一个小人儿守着一片孤独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我们在一切古典形态的作品中,都体会到了这种悲悯。

在沉闷萧森、枯竭衰退的世纪里,文学曾是情感焦渴的人类的庇荫和走出情感荒漠的北斗。

悲悯情怀(或叫悲悯精神)是文学的一个古老的命题。我以为,任何一个古老的命题——如果的确能称得上古老的话,它肯定同时也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我甚至认定,文学正是因为它具有悲悯精神并把这一精神作为它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才被称为文学,也才能够成为一种必要的、人类几乎离不开的意识形态的。

所谓经典,必有“悲悯”这一品质。

还有就是经典是必讲艺术性的,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它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一些恒定的问题。

一部名著的确定,或一部经典的确定,我想主要就是看它们是否具有这样几点品质。这套书,正是具备了这些品质,我们才称它们为经典的。

我曾许多次说过,这是一个追求时尚的时代,阅读也是如此。

时尚成为一望无际的灿烂花田,人们犹如采蜜之蜂蝶,嗡嗡然飘飘然趋之如潮,唯恐那花田于瞬间烟消云散。即使少年儿童的阅读,也是沉浸在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热闹之中。某些光怪陆离的卡通,故作痞子的一些少年写作,铺天盖地、咋咋呼呼、一副反叛面孔、一口野蛮腔调、一股深秋凉风的网上文学,吸引了成千上万双纯情而又充满好奇的眼睛。这些图画与文字,最大的功能就在于让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陷于欢乐的疯狂。

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时代,一个平庸的时代。相比从前,人们虽然少了温饱之虞,但也失去了心灵的丰盈和目光的深沉。在一片毫无质量的傻笑之中,人的心灵变得苍白,目光变得浅薄。浮躁人生,从此开始。

此刻,我们谈论对经典的阅读,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有意义。只有回到对经典的阅读上、将阅读经典作为阅读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获得一个理想的阅读格局,也才有可能将我们从享乐主义的泥淖中解救出来。经典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我坚持为我的表述: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回到经典性的文字,长期沉沦在轻飘的、只有快乐而没有忧伤的时尚文字之中,那么,我对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则表示深深的怀疑;时尚阅读是必要的,但一种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该将对经典的阅读看成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一个孩子理想阅读,应从经典开始。

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智慧。智者,是幸福的人。智者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同样的生命长度,一个智者因为他的智慧,而实现了最丰富、最有质量的人生,比起非智者,他的生命长度换算下来大大延长了。

读书也有智慧。而最大的智慧就是阅读经典。

读这套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智慧的人。

书评(媒体评论)

《意林名著馆》这套书都是经过时间洗礼和考验的经典。它们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出来的,是不同时代的产物。

——曹文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