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温州精神(创业的温州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肖龙海//陈银娒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温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地区要想获得较快的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那种对当地资源的高度依赖,从自然资源导向型战略逐步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战略,即从“我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在许多情况下,还要积极引导消费市场。具体说来,温州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借鉴:一是以民为本,实行“商民政策”,放手发展个体专业户和民营企业。二是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发展块状经济,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联动。三是以市场为取向,尊重经济规律,在动态中把握发展机遇。肖龙海和陈银娒主编的《温州精神(创业的温州人)》试图另辟蹊径,通过走进温州知名企业家创业的真实生活世界,透过他们超越常人的吃苦、创新、冒险、合作、诚信及敬业精神,从深层次的文化层面去深入探索并力求形象、生动地向世人揭示温州人成功的精神奥秘。

内容推荐

《温州精神(创业的温州人)》试图另辟蹊径,通过走进温州知名企业家创业的真实生活世界,透过他们超越常人的吃苦、创新、冒险、合作、诚信及敬业精神,从深层次的文化层面去深入探索并力求形象、生动地向世人揭示温州人成功的精神奥秘。

大量事实表明,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现在的温州人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文化象征,一种品牌,一个特殊的群体。

总之,龙海和陈银娒主编的《温州精神(创业的温州人)》通过对当代温州人艰苦创业成功案例的解读,试图揭开李约瑟关于“产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开花结果”的谜底,这是一个有别于其他学说的解释。我们认为:产业革命之所以没有在中国发生,关键在于当时中国本土文化普遍缺乏一种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而这种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被埋没在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的封建文化之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诚然,从“温州模式”、“温州秘密”到“温州制造”、“温州奇迹”,再到“温州精神”,当代温州人在艰苦创业中所体现的温州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更值得每一个追求财富和美好生活的人所珍视和学习的。

目录

一、吃苦精神

(一)最重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

事例一:肯吃苦就能闯出一条路

事例二:睡地板才能做老板

事例三:吃过苦,所以就不怕苦

点评:创业,从吃苦开始

(二)踏踏实实地干

事例一:小纽扣也能成就大事业

事例二:打火机“打”遍天下无敌手

点评:创业,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三)勤劳才能致富

事例一:天道酬勤

事例二:小康由勤

事例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点评:创业,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四)俭朴是一种境界

事例一:有钱不怕土

事例二:俭朴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点评:创业,要学会积累

(五)创业难,坚持创业更难

事例一: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事例二:只有自己才能发展自己

事例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点评:创业,更要艰苦守业

总评:发扬温州创业者们的吃苦精神

二、冒险精神

(一)敢闯敢干的温州人

事例一:胆大包天的王均瑶

事例二:敢为人先的周大虎

事例三:该出手时就出手

点评:创业,要敢于冒险

(二)不断尝试抢先机

事例一:四海为家的温州人

事例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事例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点评:冒险,要善于把握先机

(三)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事例一: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事例二:不断突破自我

事例三:伴娘也有出嫁时

事例四: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点评:冒险,要有一颗平常心

(四)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事例一:把握自己的方向

事例二:自我决策

事例三:患难之际见英明

点评:冒险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总评:发扬温州创业者们的冒险精神

三、创新精神

(一)求新求变,企业创新的灵魂

事例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从模仿到创新

事例二:敢于创新,常创常新

事例三:不断创新,系统创新

点评:创新,要学会在市场中求新求变

(二)独立自主是创新的前提

事例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事例二:自己认定的,九头牛也拉不回

事例三:个体独立是最光荣的事情

点评:创新,离不开独立进取

(三)创新者需要远大抱负

事例一:为梦想而赚钱的人

事例二:自古英雄出少年

事例三:脚踏实地,边干边学

点评:创业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

(四)自信是创新的重要条件

事例一:天生我材必有用

事例二:我能行!我能做! 

事例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点评:如果连你都不相信自己,谁还会相信你呢?

(五)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事例一:站直了,别趴下

事例二:坚持就是胜利

事例三:屡败屡战,愈挫愈坚

事例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点评:“韧”,一种必不可少的创业品质

总评:发扬温州创业者的创新精神

四、合作精神

(一)合作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

事例一:让人才拥有公司,公司才能拥有人才

事例二:血缘地缘情缘

事例三:友情无价

事例四:一个好汉三个帮

点评:人人都需要合作

(二)股份制是合资,更是合力

事例一:股份合作的源头

事例二:小企业联合,由小变大

事例三:合作是一种眼光

事例四:扩展股份就等于扩展了资本

事例五:从合伙到股份合作

事例六:内扩外展实力增

点评:长久的合作需要制度保证

(三)市场竞争中的合作

事例一:合作成大业

事例二:共赢共进,优势互补 

事例三:对手是自己,同行是朋友

事例四:合作不是“卖身求荣”

事例五:合作不仅是为了自己

点评:合作不排斥竞争

(四)合作的路多姿多彩 

事例一:与大企业合作

事例二:与“英雄”握手 

事例三:品牌合作

事例四:挂户经营

事例五:借鸡生蛋 

点评:生活处处都有合作

总评:弘扬温州创业人的合作精神

五、敬业精神

(一)“业”无大小,都可以成就自身价值

事例一:收购兔毛,“收”出了一个万元户一

事例二:从厕所里掏出黄金的人

事例三:书店开到了北京天安门

点评:敬畏事业就是敬畏生命“

(二)敬业的根基——信念

事例一:lOl生发酊的诞生

事例二:亲手铸就一块响当当的民族品牌

事例三:把生命交给企业和员工

点评:信念可以征服一切

(三)创业维艰,日积月累,提升价值

事例一:千万富婆原来是补鞋匠

事例二:小摊主西进淘金

事例三:始终走在前头的人

点评:痛苦是敬业意志的磨刀石

(四)变化中的进取和生存

事例一:企业家也“跳槽”

事例二:创业的地域也是可变的

事例三:从小作坊到大企业

事例四:守成者必败,进攻者生存

点评:以业为重,以业为本 

(五)胆识过人,方能成就事业

事例一:在泪水中崛起

事例二:买断纪念品的专利权

事例三:拿邓小平的讲话给执法部门看

点评:敬业需要智慧

总评:弘扬温州创业人的敬业精神

六、诚信精神

(一)质量是建立信用的基石

事例一:12年后一把火,温州人烧假货

事例二:我们宁愿少做一个亿的产值

事例三:信用是企业的一种形象

事例四:这批产品是报废,还是低价出售?

事例五:信誉永远高于金钱

点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二)优质服务是信用的保证

事例一:客户就是订单

事例二:客户无大小

事例三:客户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

事例四:客户永远是正确的

事例五:陶陶的经营理念

点评:诚信需要别人来评价

(三)品牌是诚信的重要标志

事例一:“商标”不是虚名

事例二:品牌形象高于一切

事例三:铸造名牌需要适宜的土壤

事例四:让消费者给企业颁发合格证书

点评:个人有个人的形象,企业有企业的诚信形象

(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诚信内涵的提升

事例一:从鞋文化到企业文化

事例二:回报社会,奉献爱心

事例三:造福社会,精神回报更重要

事例四:义和利的统一

点评:人无信不立

(五)诚信做人是创业人的一种境界

事例一:以真诚换来帮助

事例二:真情换真心

事例三:情理交融的人本管理

点评:诚信的人是纯粹而又高尚的人

总评:弘扬温州创业人的诚信精神

结束语

试读章节

一、吃苦精神

温州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之所以能一鸣惊人并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与赞许,关键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广东模式、苏南模式或上海模式。温州模式是温州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经济模式,是中国典型的老百姓自己的经济模式。也就是说温州经济是温州“人文经济”。众所周知,“犹太人”一般是优秀商人的代名词,而中国浙江的温州人比起犹太人毫不逊色,尤其是近20年来,温州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走南闯北,出现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以善于经商创业留下良好的口碑,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江泽民总书记在《温州经济丛书》题词中一语中的地说到:“世界的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这种开放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

(一)最重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

谈起温州早期创业者们艰苦创业的故事,真是举不胜举,接下来,我们就讲述其中几个典型的事例,让大家从中能亲身感受一下那些成功人士背后的酸甜苦辣。

事例一:肯吃苦就能闯出一条路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刚进不惑之年的正泰集团掌门人南存辉出生在温州柳市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时代是与贫苦相伴而行的。在这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温州,农民靠土地吃饭,几乎无法生存。南存辉的父亲除了种田,幸好还有修鞋的好手艺,尽管这样,家庭生活始终处在贫困之中。南存辉从小聪明过人,从小学到初中曾三次跳级,凡是教过他的教师都夸他长大一定有出息。不幸的是,就在他初中毕业那年,父亲却在一次劳动中不慎被沉重的水泵砸碎了脚骨,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南存辉的肩上,看着身体单薄的母亲和年幼无知的弟妹,作为长子、长兄的南存辉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别无选择地放弃了学业,成了一名修鞋匠。那时,他只有13岁。

那是计划经济的年代,由于绝大多数国营工厂只生产销售整机,与之相应的零部件很难找到,修理行业更是凤毛麟角。如果谁家电器的某个零部件发生残损,整个一台电器就得放在废品仓库里长期“养伤”。清仓处理废旧物资,这给那些脑瓜灵活的柳市人提供了赚钱的良机,但柳市人并不满足,他们又发现一个更赚钱的窍门——自己批量生产零部件。一人起头,人人跟进,柳市开始热热闹闹地搞起了电器零部件生产。这家生产几种零件,那家生产几种零件,有人干脆将各家生产的零部件收集起来,搞起整机装配,“柳市电器”就这样出笼了。

见此情景,南存辉也拿出修鞋积攒的血汗钱,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小的电器门面,前店后坊,亦产亦销。第一个月,四个人一共才赚了30多元钱,朋友们有些泄气,认为这样来钱太慢。而这笔小小的收入却使南存辉进发出创业的火花,1984年8月,2l岁的南存辉与几个朋友合计,决定也办一个电器厂。他将想法告诉了父母,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家里的生活这样窘迫,到哪里筹措这笔钱?万一失败了,这笔债务怎么还?南存辉从小就有一股拧劲儿,认定了这个项目,九头牛也拉不回。家里人只好依了他,将房屋做抵押,帮他从银行贷了点款,再加上他修鞋、卖电器的积蓄,他们几个朋友集资5万元,在南存辉家里正正规规地办起了生产电器的小工厂。

“是挣今天的钱,还是挣明天的钱?”质朴憨厚的南存辉从创业之初就牢牢立起一条规则:做事如做人,信誉高过天。身边的一些人搞假冒伪劣电器产品尽管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大把大把地捞钱,但蒙骗只能一时得逞,赚亏心钱注定要葬送自己。为了激励自己,南存辉为自己的小厂取名为“求精开关厂”,他凭着特有的真诚和耐心,打造中国低压电器的国际品牌。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年,国内刚刚出现房地产投资热,柳市的一些电器老板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到海南、北京投资房地产,想一夜之间暴富。南存辉并没有为潮流所驱动,始终坚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他们七年没有分红,收益全部投入企业建设和再生产,一夯一夯地把基础打坚实。1993年,他又投资450万元率先建起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电器产品检测实验站——正泰企业集团。1994年,正泰集团在全国低压电器行业率先通过了IS090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正泰集团不断创造着奇迹,从5万元资产、8名员工、l万元产值起步,18年时间,资产增长近2万倍,员工增长1000多倍,产值增长了60万倍。到2000年,正泰资产已达1l亿元,综合实力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里排名第7位,继而在2001年前进至第5位。

功成名就的南存辉并不忌讳自己过去艰辛的创业经历,相反他把过去的那……

P1-2

序言

改革开放初期,当许多人对市场还十分陌生时,对走街串巷的小摊小贩不屑一顾时,具有创业精神的“中国犹太人”——温州人就抢占了大好的市场先机,他们走南闯北,用手中的菜刀、剪刀、皮刀、剃头刀、螺丝刀这五把刀子在天南海北闯出了一条条致富之路。他们从小本生意做起,渐渐壮大起来,他们在解决人们吃饭难、做衣难、修理难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为艰苦创业的典范、发家致富的样板。

在温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温州人凭什么能一鸣惊人?又凭什么被誉为“中国犹太人”?

二十年来,温州人始终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同当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温州特点的路子,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显著的变化,眼前的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从1978年到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翻了近6番;工业总产值从11.1亿元增加到2000多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翻了近8番。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温州总人口达700多万,竞有近200万在全国各地做生意。温州以较快的发展速度、灵活的市场机制、富有特色的经济格局和敢为人先的温州人而闻名海内外。

温州区域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人多地少、基础设施差、国家投入少、生产力水平低的条件下,温州人积极寻找最低有效启动点,从家庭工业起步,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创造了以“小商品、大市场”为特色的经济格局。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温州人在家庭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大胆进行对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和途径的探索,着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创造了温州经济格局新优势。第三阶段,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温州人实施以提高整体经济素质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集中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台阶。第四阶段,1998年10月温州召开第八次党代会后,温州人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东部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组织实施现代化导向战略,进行现代化新温州的建设。

温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地区要想获得较快的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那种对当地资源的高度依赖,从自然资源导向型战略逐步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战略,即从“我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在许多情况下,还要积极引导消费市场。具体说来,温州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借鉴:一是以民为本,实行“商民政策”,放手发展个体专业户和民营企业。二是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发展块状经济,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联动。三是以市场为取向,尊重经济规律,在动态中把握发展机遇。

尽管这样,要揭开温州成功之谜,也并非那么容易。温州一面临海,三面环山,由于历史原因,温州直到改革开放前,还是一穷二白,贫困落后。与其他沿海城市相比,这里人多地少、可利用资源少、国家投入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广东那样的开放气候,没有深圳那样的特区政策,没有上海那样的投资环境,更没有苏南那样的区域优势,那么究竟是什么促成了温州人创造出这些举世瞩目的奇迹?温州为什么会赢?

毫无疑问,是“温州精神”创造了“温州模式”的奇迹。有许多学者对“温州精神”作过解读,比如著名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三访温州后认为,温州精神“就是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的精神,“温州人从家庭作坊、摆摊叫卖、沿街推销、设店开厂到股份合作、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网络贸易,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从初期的萌芽到和国际经济接轨全过程的演示,并且觉得可以从中捉摸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内在逻辑和规律。”此外,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也曾将“温州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我们认为“温州精神”是温州人在艰苦仓业的历程中,体现出的特有的吃苦、创新、冒险、合作、诚信及敬业的创业精神——新温州人文精神。

不可讳言,仅仅了解以私营经济为特色的温州,还是不能深得“温州模式”之精髓,惟有深入了解历史和人文的温州,才能真正破解温州经济发展的谜团,才能切实把握“温州模式”的底蕴。本书试图另辟蹊径,通过走进温州知名企业家创业的真实生活世界,透过他们超越常人的吃苦、创新、冒险、合作、诚信及敬业精神,从深层次的文化层面去深入探索并力求形象、生动地向世人揭示温州人成功的精神奥秘。

大量事实表明,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现在的温州人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文化象征,一种品牌,一个特殊的群体。

总之,本书通过对当代温州人艰苦创业成功案例的解读,试图揭开李约瑟关于“产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开花结果”的谜底,这是一个有别于其他学说的解释。我们认为:产业革命之所以没有在中国发生,关键在于当时中国本土文化普遍缺乏一种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而这种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被埋没在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的封建文化之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诚然,从“温州模式”、“温州秘密”到“温州制造”、“温州奇迹”,再到“温州精神”,当代温州人在艰苦创业中所体现的温州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更值得每一个追求财富和美好生活的人所珍视和学习的。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对温州精神保持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进而唤醒我们的心灵深处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意识,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温州奇迹”。让世人全面地了解温州人,学习温州人,并从中获得创业的启迪和灵感,同时也让温州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大力弘扬温州精神,努力建设创业文化,与时俱进,在温州的二次创业中再造辉煌,这当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肖龙海陈银娒

二oo三年十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