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超编著的这本《诗评中国历史名人》以古典诗歌体裁对历史人物予以评述,生动刻画了以百位民族英杰为代表的中华历史人物群像,并对他们的贡献和影响辅以精要介绍。本书诗、文、图并茂,充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对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创新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诗评中国历史名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文超 |
出版社 |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文超编著的这本《诗评中国历史名人》以古典诗歌体裁对历史人物予以评述,生动刻画了以百位民族英杰为代表的中华历史人物群像,并对他们的贡献和影响辅以精要介绍。本书诗、文、图并茂,充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对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创新性。 内容推荐 黄帝、刘邦、墨翟、屈原、公输班、管仲、王充、刘向、孙武、伊尹、受辛……这本《诗评中国历史名人》以古典诗歌体裁评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封建帝王、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改革家、思想家、文献文史艺术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杰、昏暴奸佞人物。 《诗评中国历史名人》由刘文超编著。 目录 第一篇 中华民族的骄傲 黄帝——中华人文始祖 仓颉——创造中国文字的代表者 大禹——为家天下奠基的治水英雄 孔丘——儒家鼻祖万世师表 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赢政——千古一帝秦始皇 刘彻——晚年悔过的雄主汉武帝 成吉思汗——纵横欧亚大陆的一代天骄 第二篇 各领风骚的封建帝王 刘邦——开创大汉盛世的布衣皇帝 杨坚——“圣人可汗”隋文帝 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的圣明君主 元宏——促进民族融合的汉化改革者魏孝文帝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 忽必烈——建立多民族统一政权的元世祖 朱元璋——为子孙削棘的明太祖 玄烨——奠定中国疆域的康熙皇帝 第三篇 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墨翟——墨家学派的开创者 孟轲——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 庄周——齐同万物的哲理家 荀况——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 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董仲舒——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 朱熹——客观主义理学家 王守仁——创立心学的唯心思想家 康有为——维新运动的发起者 第四篇 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 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史界太祖 陶渊明——隐居田园固穷守节的大诗人 李白——横空出世的诗仙 杜甫——忧国忧民的中国诗圣 韩愈——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司马光——创编年通史以资鉴的历史学家 苏轼——诗词文皆绝的文坛领袖 梁启超——新史学的奠基人 第五篇 影响深远的科学巨匠 公输班——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 蔡伦——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造纸祖师 张衡——精天文通地学的科学家 张仲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国医圣 葛洪——“化腐朽为神奇”的炼丹家 祖冲之——享誉中外的通才科学家 贾思勰——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沈括——文武双全的北宋科学家 黄道婆——棉纺织推广者 李时珍——卓越的药物学家 徐霞客——明代伟大的旅行家 第六篇 勇于创新的改革者 管仲——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 子产——被誉为“春秋第一人”的政治家 商鞅——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家 田辟疆——一代雄主齐宣王 赵雍——雄才大略的改革家赵武灵王 松赞干布——结和唐朝的吐蕃赞普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杨炎——创立两税法的财政改革家 王安石——理财为先的政治改革家 李鸿章——办洋务创近代工业的北洋大臣 第七篇 引潮迪智的思想家宗教家 王充——第一个疑古问孔的思想家 玄奘——取经天竺的大唐高僧 慧能——中国佛教禅宗六祖 宗喀巴——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 徐光启——吸收西学的先驱者 顾炎武——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家 王夫之——中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 黄宗羲——明清之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严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思想家 第八篇 杰出的文献文史艺术家 刘向——整理古籍创立目录学的文献学家 王羲之——尽善尽美的中国书圣 顾恺之——才绝画绝痴绝的大画家 杜佑——奠基政典史体的历史家 刘知己——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奠基人 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 郑板桥——书画皆奇的扬州八怪之一 曹雪芹——杰出的文学大家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奠基人 纪昀——主修四库全书的文献学家 第九篇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外交家 孙武——百世兵家之师 孙膑——伟大的军事家 韩信——兴汉灭楚的杰出军事统帅 张骞——凿空西域的探险家 曹操——文武兼备的一代枭雄 孙权——立国江南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戚继光——杰出的军事改革家抗倭名将 郑成功——收复台湾岛的民族英雄 蔡锷——再造民国的护国英雄 第十篇 百姓崇拜的民族英杰 伊尹——古今第一名臣 姬旦——制作礼乐创一代典章的周公 陈胜——首倡大义的反暴英雄 范蠡——一代名臣华商始祖 张良——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关羽——忠义勇武的化身关帝君 诸葛亮——鞠躬尽瘁兴蜀汉的~代贤相 包拯——体察民情平反冤狱的包青天 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海瑞——廉洁刚毅敢骂皇帝的清官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禁烟英雄 谭嗣同——唤醒国人、舍身取义的思想家 张謇——提倡实业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者 蔡元培一兼容并包开一代新风的教育家 附篇 昏暴奸佞人物 受辛——荒淫暴虐的殷纣王 赵高——大奸大恶之乱秦祸首 董卓——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 杨广——步秦二世后尘的昏暴之主隋炀帝 秦桧——落下万代骂名的卖国贼 魏忠贤——祸国殃民的阉党罪魁 慈禧太后——三度垂帘听政独揽皇权的女人 袁世凯——背叛民国复辟帝制的窃国大盗 放歌百代唱风流 试读章节 张仲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国医圣 何□识人远近知,王粲非命悔当迟。 神妙方理临床试,博采众家判虚实。 传世医经伤寒论,拓拔境界辩证施。 救死扶伤贵博爱,春满人间颂宗师。 张仲景简介 【生平概述】 张仲景(150—219),名机(一作玑),字仲景,东汉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被称为医圣。他撰著的《伤寒杂病论》对我国医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张仲景出身于大族之家,少年时天资聪颖,好学博闻,醉心于寻阅各种医籍,探求医学的奥秘。父母希望他走仕途之路。16岁时,父亲带他去拜见归隐乡里的名士何颐。何□因识人有奇验而闻名。交谈后,何□根据仲景英俊谦和的气质和才思敏捷的灵性,认为张仲景将来必能成为良医。从此张仲景兼顾拜师问术,先拜同宗名医张伯祖为师,继而师承名医阳励公和外科医生王神仙。在建安初爆发疫患的十年问,张仲景全力投入救死扶伤之中,他不固步自封,不效俗人之见,把自己几十年的钻研和临床经验写成医书,广传后人。他先后著有《辨伤寒》十卷,《评疾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等。 【主要贡献】 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体现了张仲景在医学史上的巨大贡献。书中他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诊断、治疗伤寒(泛指包括急性传染病在内的一切热性病)和杂病(除内科各病外,还包括外科、妇科等病症)的理、法、方、药紧密结合的理论体系。由他确立的辨证施治的基本法则是中医学的灵魂,至今仍是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所应遵循的准绳。他继承扁鹊对患者从“四诊”(望色、闻声、问证、切脉)入手,创造性地进行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然后根据他创造的治疗八法配位成剂。其精心设计的配方具有极高的疗效,后世遂称《伤寒杂病论》所列方剂为“经方”,该书也被后人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理想崇高,医德高尚,能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晋代名医皇甫谧在《甲乙经》里记载,张仲景偶遇“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发现王粲有疠疾(类今麻风病)隐患,遂告诫他立即医治,否则二十年后将会发病,先脱落眉须发,再半年有生命危险。王粲未加理会,结果如仲景所言,王粲四十一岁时早夭于疠疾。如神之验,既显其医术之精,又见其为人之诚、医德之高。张仲景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孜孜不倦地向古医籍学,向老师学,向一切有经验的入学,并在临床实践中学。他勤学苦钻,博采众长的治学精神,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可靠阶梯,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历史影响】 张仲景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他在《伤寒杂病论》中说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他博采众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集内科、外科医道为一身,成为承先启后的医圣。后代继承发扬他的医道,形成“伤寒学派”。 葛洪——“化腐朽为神奇”的炼丹家 破敌功迁伏波将,释甲寻异归田园。 磨衍祖传炼丹术,修行躬卧罗浮山。 外道内儒抱朴子,拾集遗爱金匮篇。 化学医药养生法,腐朽神奇半相参。 葛洪简介 【生平概述】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县(今江苏句容)人,道教学者、医药学家和炼丹家。葛洪出身官宦世家,少时丧父,家境转贫,勤奋读书,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兼学刀戟楣杖射箭。葛洪向郑隐学得炼丹术,又师事南海太守鲍玄,学习神仙之术。葛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303年,葛洪受吴兴太守委命为将兵都尉,曾率所募之兵大破石冰别部,以功迁伏波将军。事平,葛洪释甲去兵,拟赴洛阳广寻异书,后辗转率子侄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遂止于罗浮山炼丹,积年而卒。葛洪著述甚丰,有《抱朴子》内外篇70卷,《玉函方》(又称《金匮药方》)100卷,《肘后救卒方》3卷,《神仙传》10卷,《关中记》1卷,《幞阜山记》1卷等。 【主要贡献】 葛洪的《抱朴子》在中国道教史和化学史上是很重要的著作。“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悸变化、养生延年、禳邪祛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间臧否,属儒家”。葛洪的思想以道家神仙养生之说为内,以儒家应世之说为外,把道家的术语附会到金丹、神仙的教理中,同时坚持儒家的纲常名教观,主张立言要有助教化,反对贵古贱今,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内篇中有关炼丹仙药的内容,反映了公元4世纪我国化学初期发展阶段的成就,有不少在当时很先进的化学发现和认识。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为红色,受热分解出水银,以水银和硫黄不断加热又变成硫化汞的结晶。葛洪精通医药学,他纵览各种医药书部头太大,“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夏九州之中,收拾奇异,捃拾遗逸,选而集之,使种类殊分,缓急易简”,而写成《玉函方》,又仿照各家“备急方”的体例,编写了《肘后救卒方》,“凡人览之,可了其所用”。反映了他在祖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历史影响】 炼丹术本属虚妄之事,但采药、制药、炼丹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对自然现象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的机会,实际上是一系列的物理认识和化学实验,从而葛洪在化学方面取得了当时世界上领先的成就,真可称为“化腐朽为神奇”!葛洪在化学、医药学、天文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对唐宋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P85-88 序言 不朽的名字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名字。他们,曾经在绵亘古今的中华文明之路上印下了自己光辉的足迹。是他们,为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华民族的后来者,开辟了奔向未来的通衢大道。 不朽的名字凝聚成缤纷灿烂的星河, 晶莹的智慧已化作照亮心灵的天火。 永恒的星辰辉映在历史的天空, 倾诉着神奇的故事、遥远的传说。 浩瀚中华仿佛海洋博大、深远辽阔, 百代青史锵然奏响不息的长歌。 时光曾镌刻下盛世的辉煌与骄傲, 岁月也曾在历尽磨难饱受屈辱中走过。 仁人永生,子孙的身躯荡激着龙的魂魄, 志士长存,祖先的热血澎湃着后人的脉搏。 芳林新叶,将催生绚美常春的花朵, 人杰辈出,欲待奋发九天潮头竞舸。 一株株蓬勃的小草随春风吐绿, 已铺满天涯,装点山河。 一簇簇划破长天的焰火伴生命燃烧, 正四射激情,发出光热。 回首来程,炎黄子孙世代开拓,踏破风霜,上下求索! 翘望征途,中华儿女风华无限,跨越未来,高奏凯歌! 刘文超 癸巳正月于北京 后记 放歌百代唱风流 时代演替,人世更迭。他们的身影,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里。但我一直认为:他们还活着。在黄河两岸,在长城内外,在雪域大漠,在北国南疆,在石碑上,在骨板简牍中,在书籍里……他们的形迹无处不在。他们——中华民族各个时代的智者、圣贤、精英,用灿烂无比的生命华章,书写了中国历史的百代风流,并伴随自己的思想、智慧和精彩人生,化作了养料丰富、取之不竭的精神沃土,时时涵养着这古老而年轻的国度,滋育着我们这生生不息的民族。 他们,像一盏盏明灯,灿燃照亮中华古国幽深的历史长廊。他们,不只是个体生命的简单存在,在每个人的身上,或凝聚着一段厚重、激荡的历史进程,或以杰出的贡献造福故土,泽被后世,或以一种独具魅力的品格和精神激励后人并昭示着希望和未来……总之,他们是创始者、开拓者、中国五千年文明和文化的优秀代表者。中华文明史里因为有了他们,而异彩纷呈,而博大精深,而令人自豪,而催人奋发! 在中国的各种文学形式中,我对以唐诗为代表的古典诗歌情有独钟。以中国诗的成熟诗体(五言、七言)摹写我所崇敬的古代先贤,是源于对他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对诗歌的深爱。每当深夜展卷,品读这些人物,我便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他们的世界。同时,他们也走进了我纵情驰骋的理性与诗性相参的神秘王国。解读一人,我便成为这人,解读千百人,我便有了千百化身。没有寂寞孤独,只有忘情兴奋;不曾无动于衷,时常击节感喟。与朋友促膝,只能偶尔相约,排遣一时烦忧。与古人神会,则可细细品味,思索无限人生。黄庭坚曾有诗说:“风情犹拍古人肩。”正是这般感受。为此,我常以生为一个中国人而倍感自豪和荣耀。能用诗歌概括、把评他们的精彩人生,不啻为对我一次次庄严、隆重的精神洗礼,实在是上天对我的奖励和厚爱! 用诗臧否人物早已有之,但有计划地系列评价百位历史人物,具有挑战和创新的诱惑,前无古人。就如秦陵兵马俑,单看一俑毫无气势,千俑列阵蔚为壮观。这过程不仅需要胆量,能否驾驭这一大规模的创作,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考验,更重要的是要付出辛劳和汗水。我深知诗歌是具有强烈个性的艺术创作,其中的见解、观点、取向和感情因人而各不相同,自是一家之言。但欣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这些诗作不妨当作争奇斗艳的诗坛百花园中的一簇花朵,期待它会散发一缕永久的清香。 如果说把诗作集于一卷,一半是出于上述的水到渠成,一半则是出于后来有意的创作与整理。20世纪90年代,曾购得一册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的书,以文献资料的形式介绍了历代名人的生平业绩。它给我以谋篇的启发,也为进一步搜集人物全面情况提供了蓝本和线索。另一个重要的契机是2011年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本书的尽快完成并出版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供了进一步的信心和动力。正如会议决定中所言:“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这,正是本书的立意所在。是的,诗作是个人的,更应是社会的,通过它,为弘扬光大中国历史文化贡献绵薄之力,是作为一个大学出版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龙的传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应为此感到生而逢时,无限光荣! 书中正篇收录诗评人物99人,附篇收录8人,即107人,上起黄帝时期,下迄清末民初,涉及五千年,分布于各朝代,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军事等各类杰出人物,辟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各领风骚的封建帝王、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影响深远的科学巨匠、勇于创新的改革者、引潮迪智的思想家宗教家、杰出的文献文史艺术家、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外交家、百姓崇拜的民族英杰等十个篇章及历史上八个昏暴奸佞人物。每首诗评之后,撰写集录了人物的简介(包括生平概述、主要贡献、历史影响),使阅读者能即时地诗、文互参。这样配合起来,内容丰富了,可读性增强了,既方便阅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对形式(诗歌)和内容(人物情况)的一体把握,也有利于实现作者让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加喜爱博大精深的祖国历史文化和中国优美华丽的古典诗歌的初衷和愿望。 古人,并同他们的业绩铸就了历史。观照他们,审视当今,可以知兴替、知得失、知荣辱,可以总结教训,汲取前进的力量。对一个志在发展的民族而言,牢记过去,是为了练就瞻望未来的高远眼光,是为了走向壮大、繁荣、富强的明天。中国的发展要靠一代又一代这样清醒、智慧而不断进取的龙的传人。 当书稿完成的时候,我眼前再次浮现那一幅幅鲜活的面容,耳畔再次响起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想起挑灯秉笔的每个夜晚,忆及遇到困难时的徘徊与彷徨,既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解脱,又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 出版在即,不能不让我由衷地表达诚挚的敬意——向那些曾给予我不竭的灵感、情思和创作力量的至爱亲朋,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将失去前行的方向。 刘文超 2013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