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登上美国畅销书榜的严肃之作!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联袂推荐!
经济与政治史诗般的经典之作!
连接过去、今日、未来的交叉点!
影响美国、欧洲、中国的大对决!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作者本·斯泰尔)是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居然席卷欧美,口碑销量俱佳,让人吃惊不已。作为早已“作古”的事件,布雷顿森林的往事有何魅力重新吸引当代人的视线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本·斯泰尔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罕见登上美国畅销书榜的严肃之作!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联袂推荐! 经济与政治史诗般的经典之作! 连接过去、今日、未来的交叉点! 影响美国、欧洲、中国的大对决!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作者本·斯泰尔)是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居然席卷欧美,口碑销量俱佳,让人吃惊不已。作为早已“作古”的事件,布雷顿森林的往事有何魅力重新吸引当代人的视线呢? 内容推荐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是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居然席卷欧美,口碑销量俱佳,让人吃惊不已。作为早已“作古”的事件,布雷顿森林的往事有何魅力重新吸引当代人的视线呢? 原来,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特殊时刻:世界如何重新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新秩序?人民币有能力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吗?这些问题,人们在回顾布雷顿森林的故事后,都能找到答案。 一方面,当时身为巨大债权国和贸易顺差国的美国,能以一场会议、一纸合约终结英国对世界贸易和金融的控制权,这背后的世界形势、外交风云、政治博弈颇值得探究。而作者把布雷顿森林会议作为连接点,将一战二战、马歇尔计划、国际金融体系、中美问题统统贯通起来,使整部作品相当有深度、有广度、有经济政治战略的高度。 另一方面,《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齐齐称道本书的历史细节扣人心弦、充满娱乐性的同时,又左右着历史的方向。代表英国谈判的凯恩斯,虽然思想光耀千古,却在决定性时刻难敌美国谈判代表怀特。更不为人所知的是,一手缔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怀特,竟然是苏联情报人员,于是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走向和结果都受到了不可思议的影响,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今日格局。 历史令人着迷又发人深省。今天,美国的许多论调与当年破产的英国如出一辙,而中国则采纳了当年美国人所持的观点。真实的货币战争远比想象得更为复杂、更不可思议。请让我们牢记1944年那次伟大尝试失败的原因。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的作者是本·斯泰尔。 目录 中文版序 是时候建立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了吗? 译者序 两个人的布雷顿森林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世界齐聚于白山 第3章 哈里怀特不可思议的崛起 第4章 梅纳德凯恩斯与货币威胁 第5章 “最圣洁的法案” 第6章 怀特与凯恩斯的完美计划 第7章 一败涂地 第8章 历史于此铸就 第9章 像法拉一样乞求 第10章 旧秩序退场,新秩序登台 第11章 尾声 附录A 附录B 人物表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怀特在著名的经济学家弗兰克-陶西格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陶西格认为怀特是他最有前途的学生之一。这篇论文赢得了哈佛大学经济系当年最佳论文奖大卫·威尔士奖,并于1933年出版成书,题为《法国1880~1913年的国际收支账户》。正是从这项研究开始,怀特对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与实体经济的表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涉政策性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虽然怀特研究的这段历史时期距他论文出版仅过了20年,但也可以说这段历史已经过去很久很久。1880~1913年是世界经济史上自由放任主义鼎盛之时,古典金本位统治着世界,全球各国政府史无前例地放开手脚,允许本国国内及国际间经济活动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接受由市场力量驱动的黄金追索权跨境转移行为的调控(而黄金本身仅仅是在各国央行的金库之间转移)。到了1933年,形势剧变,世界陷入大萧条之中,金本位支离破碎,贸易量大幅下滑,失业率之高超乎想象。然而,怀特对国际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著述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当时深得人心的想法仍然是要寻找重返“安全的黄金时代”之路,著名的犹太裔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用“安全的黄金时代”来形容一战之前的30年。 怀特的论文显示出他既不是旧时代的拥戴者,也不是新时代的预言家。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更像是个补锅匠和工程师。他既赞赏经济的内生机制,但也在寻找政府可以调节的按钮,使经济更好地运行。在论文开头,他首先描述了传统的、所谓新古典主义的理论,该理论阐述了资本的跨境流动如何反过来影响汇率、黄金流动、利率、信贷、价格和贸易,表明这个像钟表一样精准的体系如何令人叹服地持续不断回归平衡。正是这种不问断改变与系统性稳定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构成了战前金本位体系的基础。但是随后,怀特着手用数据来检验这个优雅简单的模型能否成立。他回到法国,这一次是作为一个平民而非士兵,并深入挖掘贸易数据。尽管怀特及其书籍的评审们均对他所使用的原始统计数据质量不甚满意,但怀特融数据与逻辑于一体,合情合理地陈述了法国经济与新古典等式并不十分同步的故事。 怀特的书读起来并不引人人胜。其中完全看不到他写给斗士鲍勃的信中那种标志性的激情。类似“关于资本出口对本国和世界总体有益的假设并非无懈可击”的语言,是典型的怀特式严肃结论。“对于外国投资的总量和方向进行某些理性的调控是可取的。……一国储蓄中很大一部分出口,所造成的影响过于复杂,后果过于严重,以至于如果不试图评估其对该国总体福利的影响,就不能允许资本的继续出口。””虽然这些观点完全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但是表达方式上却丝毫没有凯恩斯大师般的犀利和雄辩。 虽然在论文方面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但是在之后的6年中,怀特的教职每年一续,却始终未在获得终生教职方面取得任何进展。想要从哈佛内部晋职向来十分艰难,但是阻碍怀特的似乎是他留给别人的一种印象,即他在学术上普普通通而在个性上难以相处。一位学生说他是优秀的老师,但是他的一位教师同事则认为他郁郁寡欢,能力上“并不出众”。已经年逾四十的怀特对他所处的无着无落的不确定状态感到沮丧,转而接受了劳伦斯学院助理教授的职位,那是一个远离剑桥的规模较小的学院,位于威斯康辛州的阿普尔顿。1933年,在搬至阿普尔顿仅一年后,怀特被提升为教授,但是他仍然感到沮丧。他的同事认为他聪明,是个好老师,但是他态度粗鲁、固执己见。与在哈佛时一样,他的经济学被视为大路货。但是他进步的政治倾向使他自然而然地成为新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新政目标的拥趸。怀特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手放在调节按钮上。 一封怀特致其哈佛导师陶西格的未注明日期的书信草稿,显示出怀特显然无意留在阿普尔顿做一个学术工蜂,这封信很可能写于1933年。P21-22 序言 “我们要为我们的政客、我们的公众和我们的未来考虑”,美国财政部长提醒中国大使。“我们感到,对于两国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国元以美元的形式报价”,即按照固定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这是发生在1935年的一段对话。当时罗斯福政府决心要阻止中国以及欧洲列强的货币持续针对美元贬值。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正式将其货币与美元挂钩被视作是对维持美国产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就如同今天中国货币与美元脱钩对美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一样(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中国采取固定汇率的做法,2009年美国财长提名人蒂姆·盖特纳暗示称中国是货币“操纵者”;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美国财长罗伯特·鲁宾却公开称赞中国是“一片动荡区域中一根重要的定海神针”。美国评判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依据的就是:在任何一个给定时点,究竟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能够使美元更有竞争力。 停止“货币战争”,调和债权国与债务国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这些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会议的核心主题,并且它们至今仍然是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20国集团会议的重要议题。但是,布雷顿森林会议远不止如此。它是一场重要的国际聚会,是自1919年巴黎和会以来最重要的国际会议。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作为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美国试图借作为世界上最大债务国的英国濒临破产之机,按照美国的利益重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世界的经济和政冶秩序。 这使人们不禁要问,今天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和最大的债务国美国,是否愿意、是否能够或者是否应该被纳入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使货币秩序根据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现实重新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美国关于债权国需要进行调整的许多论调与20世纪40年代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破产的英国所持的观点如出一辙,而中国则采纳了哈里·德克斯特·怀特和美国人所持的观点,即债务国必须进行调整。 历史与今天的相似之处显然令人着迷,并且时常发人深省。尽管如此,也不应夸大这种相似之处。美国不是那个二战结束后四处乞讨的英国;她仍然在用自己印刷的钞票支付账单,美元占据了全球外汇储备的60%。而对于中国而言,她无意摧毁其积累的巨额美元资产的全球购买力,并且这么做毫无益处。因此,双方都不认为有迫切的必要性来解决各自对不公平以及对当前体制的抱怨。简而言之,如果世界在很短时间内将要走向一个新的全球货币体系,那么这一局面更有可能是各种磕磕碰碰和无所作为的结果,而非出于达成了某种协议。 货币事务当然只是中美关系之间变革时机看似已经成熟的一个领域。20世纪40年代,美国有一份雄心勃勃的议事日程,布雷顿森林体系只是其中一项,其他的一些目标或笨拙生硬、目光短浅(诸如使战后德国去工业化的摩根索计划),或初衷高尚、富有远见(诸如复兴战后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我希望,随着中国在世界强国之林中重新取得她应有的位置,本书的中国读者们会体会到布雷顿森林的这段故事既发人警醒、又鼓舞人心。 本·斯泰尔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在暴风雨的季节里,经济学家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当风暴过去之后海面会恢复平静,那么他们给自己布置的任务就是过于简单、毫无价值的。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英国谈判方 大部分政府问题是经济问题。 ——哈里德克斯特怀特 美国谈判方 20世纪40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本书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作品,货币问题、国际金融领域政治斗争全都浓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及其最终覆灭之中。在今天这个仍然抗拒国际货币改革的世界中,本书所记述的诸多历史教训值得世人借鉴。 ——保罗沃尔克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 本书以极为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关于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由来,以及两个意志坚定的人为了界定这一秩序而展开的竞争。《布雷顿森林货币战》是经济与外交史领域一本必读的书,对今天的世界依然很有意义。 ——艾伦格林斯潘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一书围绕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讲述了国际货币体系谈判中的内幕故事。大的舞台是美国和英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一个是崛起的世界领袖,一个是衰败的日暮帝国。在地缘政治角逐的背景下,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登场,一位是美国财政部高官怀特,另一位是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复杂的性格、奇特的命运,金钱与权力、阴谋与理想,处处是惊心动魄的情节。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20世纪以美国为轴心的国际金融市场的中流砥柱,英美金融权利的博弈与妥协过程正是我们今天塑造全球金融新体系的参照,历史的经验不可或缺。 ——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中国并购公会会长 我推荐大家带着批判的眼光好好读《布雷顿森林货币战》这本书。我读过。当然,我并非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但是,这是一本认真的好书,值得大家花点时间。 ——张化桥 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