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意义与解释
第一节 极端解释/15
第二节 语用学/27
第三节 意义的第三种含义?/32
第三章 德沃金的解释理论与法理学的本质
第一节 建构性解释模型/42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50
第三节 内部观点/55
第四节 法律的论证性特征/59
第五节 建构性解释和宽容原则/66
第四章 融贯性、整体论与解释:德沃金法律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第一节 反思均衡/71
第二节 同一性、适恰性与合理性/79
第三节 费什—德沃金之争/83
第四节 再论适恰性概念/93
第五章 语义学、实在论与自然法
第一节 “实在论”之含义与“法律”之含义/99
第二节 普特南的“自然类”理论与法律的概念/108
第三节 实在法?/112
第六章 建构性确认与拉兹式权威
第一节 建构性确认/120
第二节 建构性确认与艺术作品/124
第三节 拉兹式权威与法律中的建构性确认/131
第七章 无简易案件?
第一节 被称为稻草人的形式主义/143
第二节 哈特—富勒之争/149
第三节 可废止性论证/156
第四节 索引谓词与经验主义的可废止性/159
第五节 维特根斯坦论规则遵循/169
第八章 立法意图与法律权威
第一节 问题是什么?/180
第二节 谁的意图?/183
第三节 何种意图?/190
第四节 为何应该考虑意图?/198
第九章 宪法解释
第一节 两个基本问题/209
第一部分 道德合法性/214
第二节 宪法的道德合法性/214
第三节 司法审查的合法性/221
第二部分 解释/230
第四节 存在合理的原旨主义吗?/230
第五节 替代方法?/237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