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欢喜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唐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也只有那个年代和年纪,才有真正的欢喜。”搬家时在旧书堆中发现的17岁少年习作,结构和故事都极其完整的长篇小说。作者冯唐自我评价“比我现在的东西更像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对少年的描写细腻嚣张,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见过的,我现在肯定写不出”。《欢喜》鲜活重现1980年代的少年往事。

内容推荐

《欢喜》由冯唐编著。

《欢喜》讲述了:

酷爱读书的秋水,有着普通孩子对社会、人生以及异性的好奇,有着青春期少年的乖张和叛逆,在80年代末的高中校园里,他和同学们一起议武侠、论诗歌、谈理想。那个时候没名没利,却有人生真正的欢喜。

试读章节

合上书,暂且合上硌得眼眶生疼的铅字和惨黄的劣等纸色,我掸了掸耳朵,幻想掸掉挤满耳朵的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习惯地把脸转向左边。左边是窗子。窗子下的暖气烧得“兹兹”地响,听谙于校人校事的人透露,这套暖气是用十几个位子换来的,价值十几万。一个个有关头头脑脑的儿子们的人头,平均能摊上一万多,想当初地主乡绅们给贺龙富有传奇色彩的头颅开的价儿,也不过如此而已。

冬天被紧紧闭合的窗子关在了外边,我也仅能从蒙在窗子下层浓浓的水雾推想,外边一定很冷。这水雾和唐寅画中女士掩面的团扇有相同的功用,不同的只是团扇掩盖了美人淡洗梅妆下微呈的瑕斑,平添了一抹撩人的羞韵,水雾模糊了棺材样遍身死相儿的楼房,食道堵塞似的胀在街上的车辆、行人,宕开一块可供我想象的空间。

暖气的热力涨过水雾,直透到窗户的中段,被加热的空气像极清的溪水一样,在那里悬着空缓缓地起浮。窗外的景物透着它涌进眼里,有一股缥缈虚幻的感觉,让我联想到书上说的海市蜃楼。

涌进眼来的,主要是树。也不知怎的,我一看见它们,尤其是像现在,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仿佛小时候,那帮坏孩子抢走了我扎的风筝,我掩着被扯破的衣服,一个人低着头回家,抬眼看见了哥哥。又仿佛离开家,第一次在被人们叫做学校的地方,手背后,脚并齐,看完了一天“毛主席”,再次见到了似曾永别了的妈妈。这时间的树,美在简洁。郑板桥的诗里说“去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我看来,深秋的树,枝上、杈上难免吊着几片枯黄的叶子,风一过来,无力地摆几下,让人不免想起“挣扎”、“垂死”、“惨淡”之类不洒脱的词汇来。而现在,只是疏疏的几枝蹙成爽爽的一束,只是疏疏的几束缀成爽爽的一列,只是疏疏的几列连成爽爽的一小片。树是淡青的,天是淡青的,勉强能感觉到的极远的山也是淡青的。在林子的身后再添一层软嫩如蛋黄,红润如女孩子面色,几乎放出一点光线而影响周围色调的,冬天那种圆圆的落日,在天上再疏疏地抹上几片还是那种淡青调子的云,或是再添上一行疏疏的飞鸟,还像是缺了点什么,我取来碳素钢笔,仿着丰子恺的笔法,在幻想“河边”的窗玻璃上勾了个代表自己的蓑衣老者,持一柄三尺的钓竿——十二岁上,学着古人的样子,根据屋子的特点和自身的癖好,我曾给自己起过一个可笑的号——鸽楼寝翁。

这时候,伴着气喘病人脖管里轰隆隆的痰声,林子那边拱过来一股沉沉的烟。于是树没了,云飞了,鸟散了。接着从死死封闭的窗缝里,渗进来那股甜臭甜臭的饴糖厂特有的味道。这让人求生不成、求死不得的味道,顺着鼻孔钻进脑子,很快干掉了像小鸟一样吱喳蹦跳的想象。我绕着脖子让脑袋转了两转,好叫那味道均匀地散开,略定一定,就看见了黑板。满黑板的数字、公式叫喊着向我的眼睛杀将过来,撞得它一花。

数学张老师正在讲课。像往常一样,她尽忠尽职地尽可能多说,而说得越多,你能得到的就越少。好在认真听的几位,在我看来,是每个字都听得见,一句话也不懂的。

张老师是个女的,四五十岁,很平凡,很随和。清汤挂面的短发,微福的身子。货次的小贩吼不出吓人的价钱,三针扎不着静脉的实习护士态度最好,张老师也从不多跟我们发脾气。课听也可,不听也可,自己看书也可,小憩也可,只是不许大声说话、提怪问题。双方都清楚,彼此只不过是在履行各自亳不相干的义务,你是你,我是我,大家凑在一起或是巧合,或是谬误。

与众不同的只是她那颗大得夸张的头,形色暗合ENIA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产地美国,重130吨,占地170平方米,每秒钟加法运算5000次),里面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如果要到对街小铺打瓶酱油,根据地球呈球形的事实,它总会作出判断,命令身子向后转,开步走。

“四的平方十六,三9口四是七,对不对?我没错吧?”

虽说上一次听她的课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但这一句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就足以证明一切还是老样子。

我迅速扫了眼黑板,知道结果也还是老样子一黑眼镜向上推推,露出鼻梁两端一左一右暗红色的压痕,透过眼镜的底部再看一遍“三八十四”之类的结论,然后怀疑地问:“不对吧?是不是错了?”接着就是没有同情心的“根号2”(简称“根2”)扣下铅笔盒盖儿。

根2个子很小,所以得了这个绰号。胆子和个子也般配,当众答话的时候,脸会像小姑娘一样变红,嗓子里像含了个热茄子,说不出一句清楚的整话。再加上和我一样瘦,弱弱的身子弯腰时生怕“咯吧”一声折了,所以性子顺和的女生有时打趣说“看在眼里,硌在心上”。

张老师的家里很困难,上有老下有小,丈夫是知识分子,在中国也就是“小姐身子,丫环命”的那种人。忙里忙外,却从不迟到早退,所以上课出些错误也是难免的。而每每像现在这样,根2手抬得高高的,等错一出,就将敞开的铁铅笔盒盖扣下去,扣出吓人的响声。

说实在的,我虽然不赞成这种举动,但我能够理解。很多时候,我们(至少是我)能忍耐一个人凶残、卑劣,甚至下贱,但是不能忍耐一个人的平庸。

“数学课,饴糖厂,God save me。”

我本应该埋下头来看自己的书,做自己的题,可今天我已经把书合上,不想看了。一个月总会有一两天,不想看书,不想听课,不想说话,不想吃饭,只是一味地厌厌的烦。而且今天和以前又有不同,以前想的是几个人踢一场球,碎块玻璃,出身臭汗,烦也就会和着汗流出去了,可现在想到的却是,女孩子。

我把椅子向前挪了挪,只用椅子两条后腿着地,微微地一前一后,把自己摇起来,心神渐渐摇到俱散,眼光渐渐摇到朦胧灵动,开始偷偷潜游向它想去的地方。

P2-5

序言

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

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正因此,冯唐小说写了十几年,、粉丝遍江湖,传言此人是一高手,但是,没人说得清他是哪门哪派,也没哪个批评家愿意招他惹他——我不记得有哪位成名批评家拿他试过招,我也不想惹这个麻烦,这只会暴露文学之树之绿和理论之灰。中药铺里,每一味药都有一个抽屉,但冯唐这味药装不进任何抽屉,只好放在柜台底下,知道他在,权当他不在。

不能纳入现成阐释系统的小说家当然是不幸的,至少是当不成大师,他注定是癫和尚癞道人,破履烂袈裟,度牒也没有,游戏红尘,不干不净。而大师,需要被阐释、被放进药罐子里熬成济世利人的汤。正如有的和尚注定当方丈,宝相庄严,看着就像,注定受十方香火,有巍峨庙宇、金珠玉帛配他。

癫和尚若是做了小说家,大约就是冯唐这样。他无差别心,他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分成爹妈儿子,分成领导、知识分子和群众。正如医生眼里,人在产房一样,推进炉子时也一样;在搓澡师傅眼里,人在澡堂里一样。深知众生平等,做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方做得成癫和尚,酒肉穿肠、呵佛骂祖。

冯唐的小说不是现实。冯唐的小说不是梦想。冯唐的小说也不是梦想照见现实或现实侵蚀梦想。小说家冯唐不活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他不活在人力图主宰自己或HOLD住世界的任何时候。所以,据说,冯唐的小说语言好,叙述也好,读之令人津津有味或勃然而怒,但据说他的故事不行,这就对了,所谓故事,不外乎是人千难万险千回百转力图主宰自己或HOLD住世界而成或不成的事。

冯唐的世界无故事,冯唐的世界甚至无人物,没有人会想象自己是冯唐小说中人,想进去也找不到门,冯唐的世界在人的自我想象自我意识之外封闭自足,他的小说永远拍不成电影电视剧,因为他的世界没有权力和意志甚至竟然没有爱欲。这不是乌托邦或黄托邦,不是麦肯锡规划的人间或天堂,这是无托邦是大荒山青埂峰是空空道人拍手唱——冯唐的小说里有的只是声音:空空中回荡着的、玩味着掉弄着这平等这寂静的花腔。遥遥传来,便是红尘游戏,众生倾听,然后各忙各的去。

正是:

满纸荒唐言,不关你我事。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李敬泽

书评(媒体评论)

“京派的文人里,语言好的,要数老舍,接下来是王朔(王是语言好,不是文字好)。再接下来是王小波,再接下来是涂鸦,现在是轮到了北京人冯唐横空出世。冯是语言好,文字亦好。”

——何立伟

“一个二十岁的少年向我伸来他细瘦的、敏感的手指——他叫做秋水或者不是,他的肋骨也是细瘦的,眼神也是,味道也是;他的意识还没有跟肉身分离,他不懂什么意淫,一旦拥抱,他的手臂是要将人勒出血肉的;将来,他可能会长成社会栋梁,也可能会长成市井流氓;他可能会长成目无焦点的庸俗人,也可能会长成滴水不漏的精明人。可是在那之前,在那之前,岁月的潮水已经没顶。在记忆的骨灰里我恍惚。用文字打败时间,真的不可能吗?真的可能吗?”

——叶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