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分类
作者 李学斌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选取了一定数量的中国现当代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并由专家进行了导读,通过阅读,指导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鉴赏方法,培育一种经由儿童文学阅读理解童年、认识童年、把握童年的良好意识,适合小教、学前、中文等专业学生使用。本书由李学斌担任主编。

内容推荐

《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选取了一定数量的中国现当代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并由专家进行了导读。

《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能在现实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引导教育或中文专业大学生在掌握儿童文学鉴赏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大量阅读各种体裁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由此,进一步加深对儿童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此同时,通过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熏染,不断提高未来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让学前、小教或中文专业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渐培养经由儿童文学阅读理解童年、认识童年、把握童年的良好意识。本书由李学斌担任主编。

目录

儿歌

 一个小小子

 大年初一扭一扭

 什么上山吱扭扭

 颠倒歌

 连念七遍就聪明

 一对蝈蝈吹牛皮

 摇篮

 我给小鸡起名字

 排好

 小猫养鱼

 雪地里的小画家

 狐狸考小鸡

儿童诗

 神奇的窗子

 妈妈下班回了家

 小猪奴尼

 流萤

 春雨

 小娃娃的歌

 我想

 美丽的愿望

 小猫走路没有声音

 男子汉的绝交——一分钟

 我是男子汉

 一声鸟鸣

 寄给小城(外一首)

 村小:生字课

 春天的小花

 骑扁马的扁人

 煎饼弟弟写给米糕哥哥的信

 春天这条小路,太短

 不能飞翔的鸟儿

童话

 聪明的乌龟

 萝卜回来了

 小猫做饭

 雪孩子

 变成小虫子,也要在一起

 一百只蜗牛去旅行

 青蛙卖泥塘

 吃黑夜的大象

 长腿七和短腿八【存目】

 桃树下的小白兔

 门铃和梯子

 老蜘蛛的一百张床

 蜗牛的森林

 你好,萤火虫

 古代英雄的石像【存目】

 国王的法律

 小溪流的歌【存目】

 狐狸打猎人

 神笔马良【存目】

 特别法庭【存目】

 红雨伞·红木屐

 红鞋子

 寻找快活林【存目】

 鱼缸里的生物课

 风的名字叫后来

儿童故事

 一匹出色的马【存目】

 六个矮儿子

 野猫真的来过了

 风的握手

 方脸和圆脸

 暗语

 画苹果

寓言

 画鸟的猎人

 乌鸦兄弟(外一则)

 猩猩开店

 战胜命运的孩子

 脚和手

 云雀明白了

 水泡

儿童散文

 雨荷(外一篇)

 风筝

 华瞻的日记

 大枫树的童话

 麦哨

 歌溪

 森林笔记

 珍珠泪【存目】

 大漠散记【存目】

 谁不喜欢玩

 喊月亮

 永远的风景【存目】

 一只蝈蝈的老去

 飞越黄花地

 包庇

 橘黄色的学校

 女孩丹尼莎

 和我一起长大的两只狗

儿童小说

 小哥儿俩

 三个铜板豆腐

 掇夜人的孩子【存目】

 海滨的孩子【存目】

 第十一根红布条

 在长长的跑道上

 孩子、老人和雕塑

 四弟的绿庄园

 长夜难眠

 林东的故事

 灾难的礼物【存目】

 再被狐狸骗一次

 三点半放学【存目】

 柿子【存目】

 夜道【存目】

 北宋浮桥

 回归

 空屋

 走出麦地

 点点的一棵树【存目】

 玫瑰方

儿童纪实文学

 春城的一场暴风雪

 夏令营中的较量

 迷恋【存目】

 孤旅【存目】

 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存目】

儿童戏剧

 葡萄仙子

 小熊请客

 “他”是谁呢?【存目】

 马兰花【存目】

 小雁齐飞【存目】

儿童科学文艺

 大自然的语言

 小蝌蚪找妈妈【存目】

 “小伞兵”和“小刺猬”

 从地球到火星

 鼠标垫【存目】

 永恒的生命【存目】

 附: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篇目

试读章节

小狗方方和小猫圆圆种了一棵苹果树。等到满树的绿苹果都变红的时候,小猫圆圆对方方说:“你到街上卖苹果,我在家里给你做好吃的!”

小狗方方说:“好吧!”

小狗挑着担子走了,小猫在家里给他做饭。小猫煮好饭,又烧了一条鱼,装在盘子里,等小狗回来吃。

鱼烧得真香!小猫圆圆看着盘子说:“也不知道咸不咸,我应该尝一尝——就尝尝尾巴!”

把尾巴吃光了,圆圆也没弄清到底咸不咸。她说:“吃尾巴尝不出来,要尝尝肉才行!”

她夹了一小块儿肉尝了尝,不淡也不成,正合适!

过了一会儿,圆圆又看着盘子说:“方方一定不喜欢吃鱼头,我把鱼头吃了吧,肉留给他!”

吃完鱼头,圆圆看着盘子说:“这条鱼,我让方方吃一大半,我就吃一小半,因为方方出去卖苹果很辛苦!现在,我把我的一小半吃掉,等他回来,我就不吃了。”

可是,圆圆一不小心,把鱼一下子都吃光了。这有多糟糕啊!圆圆心里很难过。

等小狗方方回来后,小猫圆圆老老实实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方方。方方说:“没关系!你煮的饭好香好香,我只吃米饭就很好了!”

第二天,方方又挑着担子去卖苹果了。小猫烧了一条更大的鱼,等他回来吃。

鱼盘子摆在餐桌上,小猫圆圆看着盘里的鱼说:“这条鱼大,应该多放一些盐,可是我放的好像跟昨天一样,会不会淡了?我尝尝吧!”

刚要尝,她就丢下筷子,跳起来喵喵叫:“不行!再一尝,又得跟昨天一样。方方没有菜,光吃饭,多可怜啊!”

圆圆离开餐桌远远的,可眼睛还是往桌子那儿看。她又用手蒙住眼睛,可鼻子还是闻到一阵阵香味儿。圆圆想:眼睛、鼻子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管住嘴巴!

她从抽屉里取出橡皮膏,剪下两条儿,把自己的嘴巴粘住。

本以为粘住嘴巴就安全了。可是圆圆没想到,她刚刚走到餐桌旁,就把嘴上的橡皮膏撕下去了。

“这可不行!”圆圆又叫起来,“手也得粘住!”

“没错儿!”一只小老鼠走过来说,“先粘住嘴巴,再粘住手,这样,方方回来就不会没菜吃了!”

“你也知道昨天的事儿啊?”圆圆有些不好意思了。

小老鼠笑嘻嘻地说:“咱们是邻居,你们家的事儿我全知道。”

圆圆想:方方太可怜了,一定要让他今天有鱼吃!她央求小老鼠说:“你来帮我个忙吧!”

小老鼠好像不大愿意,他犹豫了一会儿才说道:“那好吧,谁让咱们是邻居呢!”

小老鼠真热心,他不但把圆圆的嘴和手粘住,连脚也用橡皮膏条牢牢地捆住了。

圆圆问小老鼠:“唔唔唔唔唔?”因为她的嘴被粘住了,说不了话。

小老鼠哈哈大笑:“你是问我,怎么连你的脚也捆住了吧?哈哈,不捆住,我们怎么吃鱼呀?”

说着,小老鼠把手放在嘴里,吹了一声很响的口哨。好几只大老鼠立刻出现了,他们跳上椅子,接着又跳上餐桌。

圆圆非常生气,可是她除了在地板上打滚儿和唔唔叫以外,别的什么办法也没有。

就在这时,小狗方方回来了。  那群老鼠吓得纷纷跳下桌子,逃得无影无踪了。

这天,方方吃到了香喷喷的红烧鱼。他一边吃,一边高兴地说:“啊,真好吃!啊,真好吃!”

圆圆也快活地说:“好吃你就多吃一些!”

出处、作者:

选自《追心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版。孙幼军(193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当代著名童话作家。著有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儿》、《小贝流浪记》等。

作品评析:

这是一则低幼童话。故事中的小猫圆圆有着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因为篇幅的局限,加之幼儿接受能力的限制,很难表现人物复杂的情感。因此在很多幼儿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人物形象都个性特征明显,能在简单的故事中完整体现性格特点。在这个故事中,小猫圆圆为了管住自己不把鱼吃光,竞然让小老鼠用橡皮膏把自己捆住。幸而方方及时回来,赶走了想要吃鱼的老鼠,圆圆终于让方方吃到了香喷喷的红烧鱼,故事结局才皆大欢喜。这个故事轻松诙谐,几个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小猫圆圆勤快、善良但却管不住自己;小狗方方忠厚、宽容;小老鼠机灵、狡猾。人物的性格用妙趣横生的对话和具体形象的行动描写表现出来,给读者带来了许多阅读的趣味和快乐。P75-76

序言

在多年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国内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重”文体理论而“轻”作品阅读的倾向相当普遍。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一方面固然能从文体层面为大学生的儿童文学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但另一方面,这种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课程结构久而久之却也将大学生儿童文学课程学习引入了一个“误区”——对语言鲜活、形象生动、情节新奇、蕴涵丰厚的儿童文学诸多体裁只会“纸上谈兵”,而缺少感性的文体鉴赏及创作能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以为,这固然和传统的儿童文学课程观、教学模式不无关系,但其中也有不容忽视的原因——相对匮缺精要的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类教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当前儿童图书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儿童文学作品选名目繁多,但它们大多是动辄八本、十本一套的丛书或系列,根本无法在课程中为我所用。而且,即使偶有单本的“作品选”,也大多是编者个体所为,选目为个人视野、观念、喜好所限,颇多偏狭之处,以典范、全面、精粹计,也并不特别适宜教学应用。

鉴于此,经过周密筹划,我们集中编写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和《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两本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教材,并计划在国内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相关专业内逐渐推广使用。

我们深切期望,通过这样两本“导读”,能在现实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引导教育或中文专业大学生在掌握儿童文学鉴赏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大量阅读各种体裁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由此,进一步加深对儿童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此同时,通过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熏染,不断提高未来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让学前、小教或中文专业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渐培养经由儿童文学阅读理解童年、认识童年、把握童年的良好意识。我们相信,一旦这种意识养成,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不断超越“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的局限,自觉将儿童文学审美纳入语文教育范畴,由此进入教育技能提升、教育实践展开的更大空间、更高境界,从而为现实中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丰厚的精神滋养。

源于上述思虑,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力图解决以下问题:第一、规避以往“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侧重讲述儿童文学理论,而缺少文体、文类阅读实践的“空对空”课程教学弊端;第二、通过教材形式,呈现大量经典、精粹、优秀儿童文学文本,为大学生儿童文学课程学习提供优质自主阅读资源;第三、通过理论融合与文本导读,让大学生课程学习落到实处,最终切实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文本鉴赏及创作能力;第四、以大量生动有趣、深沉隽永、意味悠长的优秀作品激发大学生儿童文学的学习兴趣,增进他们对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作为资源和方法的认同感,由此培育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文学教育实践技能。

实际上,相比较国内目前已有的几种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类教材,《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将呈现以下特色:一、吸收中国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最新研究及出版成果,以开阔的视野统揽儿童文学文体现状,以此呈现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应有的审美范式、艺术品格;二、结合当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及语文教育趋向,力图将儿童文学文体知识和语文能力培育融合起来,在选文标准、导读示例等方面加强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联系,以期直接或间接成为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三、立足当下,突出教材的“当代性”及“未来意识”。具体说来,就是在尊重中外儿童文学历史变迁的同时,倾向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外儿童文学创作、研究成果,力求将儿童文学作品的“历史感”与“当代性”有机结合起来,以避免以往一些教材不同程度存在的“新瓶旧酒”面貌。

而在编写理念上,我们倡导“理论与文本相结合”,强化阅读导引和自学的可操作性,故本教材采取了“作品+精短评论+作家介绍+思考练习题”的体例,以便于高师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应用,以及大学生课下自学和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外推荐、指导阅读使用。

为此,在选编中,我们本着“精中选优”的原则先形成了大约1000篇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备选篇目;经过讨论、补充、删减,最终整合为500篇初选篇目发送国内资深的儿童文学专家听取意见;之后,我们在专家意见基础上,进行初步遴选,形成了300篇复选篇目;两轮筛选之后,我们通过编委投票,又从300篇复选篇目中选出各150篇作品入围教材篇目。进入出版流程后,在各个出版环节充分保障的情况下,最终确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入选篇目110篇;《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入选篇目120篇。

在两本“导读”作品入选标准的拟订上,我们一方面以各个时期、国别的优秀儿童文学短篇作品为“经”,力求扩大涵盖面;另一方面又以“文体特色”、“文本品质”为“纬”,注重选篇的经典性、代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篇目的遴选中,颇多踌躇。这不仅在于一些当代儿童文学作品还正处于时间的淘洗、检验中,还在于一些作品题材、结构、形象、情节、语言、题旨等诸多方面各有千秋、风采各异,很难评定孰高孰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致拟订了以下《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入选标准:第一、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肇始、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如鲁迅《风筝》、冰心《再寄小读者》、林叔华《小哥儿俩》等;第二、上世纪50、60年代诞生的代表性儿童文学作品,如任大星《三个铜板豆腐》、任大霖《掇夜人的孩子》等;第三、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这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选目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两部分。一是1980年代一2000年代,作为中国儿童文学中坚力量的作家如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常新港、梅子涵、沈石溪、董宏猷、吴然、薛卫民等的代表性作品;二是1990年代至今,已经逐渐成长起来的作家作品。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作家作品,多以获得全国性大奖或普遍认可作为入选依据。

而在外国儿童文学导读篇目的确定上,我们基本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既考虑国别的涵盖面,文体的多样性,同时又注重篇章的经典性、代表性。不仅如此,针对同一作家不同译本的名篇佳作,我们基本倾向选择名家的译本。比如,苏联作家巴尔托的儿童诗《第一堂课》,选择的是韦苇先生的译本;英国作家A·A·米尔恩的《如果我是国王》选择的是任溶溶先生的译本;美国作家西尔沃斯坦的《爱心树》则选择的是朱自强教授的译本等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出于篇幅考虑,一些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采取了存目形式;此外,当一个作家有多种篇目入选,最终以该作家篇幅短小的优秀篇目为主。

基于这样的教材体例、内容结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和《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既可以单独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赏析”、“儿童文学名著选读”等课程的主导教材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儿童文学概论”、“文童文学史”、“儿童文学文体论”等课程及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配套运用。

参与本教材编写的人员主要由全国师范院校中文或教育专业从事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构成。他们当中,既有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也有在儿童文学研究中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其中,李学斌担任主编,全面负责教材的策划、组织、协调、统编、统稿工作。余雷、李芳担任副主编,分别参与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的统稿工作。其他编委则分别担任了不同文类从“出处、作者”、“作品评析”到“研习与思考”等附件的撰写工作。具体分工如下:《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教材——儿歌:于树漫;儿童诗:王晶;儿童生活故事:杜传坤;童话:余雷;儿童散文:陈冬兰、张国龙;寓言:王冰;儿童小说:李学斌、郑利萍;儿童纪实文学:徐丽鹃;儿童科学文艺:王晶;儿童戏剧:徐丽鹃。《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教材_儿童诗:李芳;外国民间故事;李芳;儿童生活故事:杜传坤、王冰;寓言:王冰、周英;童话:王蕾、陈蕊、李芳、李学斌;儿童小说:李利芳;纪实文学:余雷。

本教材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先后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韦苇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朱自强教授、《文汇报》“笔会”主编刘绪源先生等多位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学者的支持和鼓励,这充分体现了学术前辈们对于儿童文学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的殷殷关切之情。本教材的编撰还得到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与改革项目”的资助。全国小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惠中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初教系主任蔡宝来教授对教材的进展一直给予支持和关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朱建宝主任和责任编辑方学毅先生为教材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教材的编写选取了中外大量优秀儿童文学篇目,参考了诸多精粹的中外儿童文学选本,在此,谨向授权选用这些优秀文本的作家、翻译家表示衷心感谢。当然,和诸多选编类教材一样,尽管我们在选目甄别上力求客观、公允,但是,出于种种主、客观局限,还是难免挂一漏万、沧海遗珠,甚至有疏漏、错讹之处。在此,还恳请读者、同行、专家谅解并不吝指教。

本教材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优质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与改革”项目之一,教材既可供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初等教育系、学前教育系大学生作为“儿童文学”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以供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家长、儿童阅读推广工作者从事或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指导作参考用书。与此同时,这两本教材也献给所有乐于引导孩子“爱上文学阅读”的年轻父母们。“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惠特曼语)文学阅读的滋养和浸润,可以让一个孩子心灵如同生长的花园,诗意葱茏、阳光明媚;可以让他以优雅、宽厚、清新、细腻的仪容一路蓬勃、走向未来。毋宁说,这是文学阅读的美好愿景、理想彼岸。

让我们共同努力!

李学斌

2012年7月30日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苑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