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食恶果(欧洲即将沦为第三世界)(精)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迈克尔·刘易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时代》、《出版人周刊》2011年度最佳畅销书!

无力抵挡欧债危机,欧洲国家为什么纷纷破产?

迈克尔·刘易斯是个天才作家,他于1989年出版的《说谎者的扑克牌》、2010年的《大空头》皆为畅销书排行榜上介绍华尔街历史和内幕的首选佳作。《自食恶果(欧洲即将沦为第三世界)》承袭过去数本畅销之作的拿手绝活,透过许多个性鲜明、行事乖张的角色,来述说意味深长却复杂难解的故事。他首次将视角转向欧洲这片土地,对欧债危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解读。如果你是刘易斯的追随者,那这本书你也不应该错过;如果你之前没有读过他的书,那这本书你更应该读一读。

内容推荐

迈克尔·刘易斯是个天才作家,他于1989年出版的《说谎者的扑克牌》、2010年的《大空头》皆为畅销书排行榜上介绍华尔街历史和内幕的首选佳作。《自食恶果(欧洲即将沦为第三世界)》承袭过去数本畅销之作的拿手绝活,透过许多个性鲜明、行事乖张的角色,来述说意味深长却复杂难解的故事。他首次将视角转向欧洲这片土地,对欧债危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解读。如果你是刘易斯的追随者,那么这本书你也不应该错过;如果你之前没有读过他的书,那么这本书你更应该读一读。

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基本上是我们自己贪婪和放纵所致。从冰岛到爱尔兰,从希腊到德国,席卷整个欧洲并危及全球的债务危机,其中因果值得深刻反思。《自食恶果(欧洲即将沦为第三世界)》让我们跟随作者脚步,深入危机发生地一探究竟。

目录

序言 最大的空头

第一章 冰岛:冰原上的华尔街

第二章 希腊人居然还曾发明数学

第三章 爱尔兰的原罪

第四章 德国人的私密生活

第五章 债务缠身的美国

致谢

试读章节

2008年10月6日,冰岛破产的命运已无可挽回。此后不久,我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名工作人员交流:向一个破产规模如此之大的国家提供贷款,是否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他此次飞赴雷克雅未克,正是要对此进行考察。此前,他从未去过冰岛,对此地也一无所知。他说,若要找到这个国家,他需要一张地图。他处理过的濒临破产的国家案例都无比惨痛,这些国家常常是一些处于各种财政困境中的非洲国家。对他丰富的阅历而言,冰岛则有些与众不同:这个国家的人民极其富裕(在联合国发布的《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中排名第一),都曾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又有颇具理性的头脑。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度,居然犯下了金融史上最为荒谬的错误。“您必须理解的一点是,”他告诉我说,“冰岛已不再是一个国家。它成为了一只对冲基金。”

对于高级而复杂的融资,冰岛全国上下无一人有直接经验,人们甚至对此毫无概念。尽管如此,某些人依然在见证了华尔街的金融创新模式之后说:“我们也能做到。”乍一看,他们似乎能够如愿以偿。2003年,冰岛三大银行的资产总额仅为数十亿美元,约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0%。在接下来的三年半时间里,银行业资产的增长超过了1400亿美元,与冰岛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数额如此之大,以至于计算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这一举动变得毫无意义。诚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冰岛银行业系统“扩展速度之快,堪为人类历史之最”。

与此同时,银行也在不停地把资金借贷给购买股票和房地产的人们,故而冰岛的股价和房价迅速跃升。2003~2007年,美国股票市场的价值增加了1倍,但冰岛股票市场的价值却增加了9倍,雷克雅未克的房地产价格则增加了2倍。2006年,冰岛普通家庭的财富积累比2003年增加了2倍,而且,几乎所有的新增财富都与新兴的投资银行业有关。“每个人都在学习黑斯科尔斯模型(期权定价模型),”冰岛大学渔业经济学教授拉格纳·奥德纳松说道,他曾眼睁睁地看着大批学生抛弃渔业经济学,转而学习货币经济学,“工程与数学学院也开设了金融工程学课程。这里有成百上千的人在攻读金融专业。”试想一下,这种现象居然发生在一个面积与肯塔基州同样大小、人口却比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市还要少的一个国家里。然而,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市没有国际性的金融机构,没有一所致力于培养数百名金融家的大学,也没有自己的货币。但即便如此,冰岛的问题还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国际性的金融抱负遭遇了不测风云。当刚刚成立的三家全球规模的银行倒闭之后,冰岛的30万民众发现,对于1000亿美元的银行亏损—分摊至冰岛每个人头上,约合33万美元—他们难辞其咎。此外,他们还从事隐秘的私人外汇投机买卖,由此而遭受的个人损失达数百亿美元。而且,85%的冰岛股票市场已经崩溃,可见,他们的个人损失相当惨重。但是,人们却无法按美元价值计算出冰岛财政亏空的数字,因为它取决于冰岛克朗在总体稳定状态下的币值。如今,冰岛克朗已经崩溃,并被冰岛政府从市场中剔除。人们只知道,损失的数额巨大。

冰岛立刻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国家,美国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指着这个国家说:“看,我们至少还未达到如此地步。”冰岛人最终的债务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50%(债务累累的美国仅为350%)。尽管华尔街在美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规模却从未超越民众自救的范围。对于冰岛的三大银行而言,任何一家的损失都令这个国家无力承担。与其国力相比,银行的损失相当惨重,以至于在该产业崩溃的数周之内,有三分之一的冰岛人告诉民意调查者说,他们正在考虑移民。

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中,一种全新的经济生活模式被移植到了这个稳定的集体主义社会中来,并完全征服了这个国家。“他们仅仅是一群年轻的孩子,”这位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男士说道,“在这个崇尚平等的社会中,他们身着老成持重的黑色服装走了进来,开始经营业务。”

距苏格兰西北500英里处,冰岛航空公司的航班在机场陆续起飞、降落,而机场的外墙上依然涂刷着冰岛国民银行的标志—冰岛国民银行是冰岛倒闭的三大银行之一,其余两家银行是Kaupthing银行和Glitnir银行。世界上倒闭的金融公司越来越多,外界对这些公司的大量资助让我试图想出一个合适的比喻—当你关掉水龙头之后,花园灌溉软管中残留的水—但是,在我思绪未定之时,我身后座位上的那个男士便起身去拿头顶行李仓中的包,结果不小心撞到了我。不久之后,我就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在冰岛男士看来,这种碰撞,恰似麋鹿、公羊及其他长角的哺乳动物一样,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搏杀。我也了解到,这位冰岛男士居然是冰岛股票交易所的一名高级官员。然而此刻,我只知道,一位身着高档西服的中年男人,不小心撞到了别人,居然毫无道歉之意或尝试作出任何解释。我对这种蛮横行为满怀敌意,径直来到了入境护照检查处。P3-6

序言

提起《大空头》、《说谎者的扑克牌》等书籍,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这几本书的作者都是迈克尔·刘易斯,而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自食恶果》,则是他的另外一本饶有趣味的新作。

在阅读本书书稿并着手撰写序言时,超级飓风“桑迪”正肆虐国际金融中心纽约。看到一些分析说,纽约最早期的地标性建筑,如纽约证交所、纽约银行大厦等都建于曼哈顿地势最高的位置,而且离海较远,可以远离风暴潮的影响。后来随着科技进步,保险产品“无微不至”,大厦越建越高,而且越来越“科学”,建筑师有建筑师测算,精算师有精算师为财物承保筹谋,纽约这个城市形成早期的避险意识渐趋薄弱,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建于非常近海的位置。在“桑迪”飓风吹袭纽约期间,这些近海区域一片汪洋,那些凝聚高科技技术的现代摩天大楼比上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更加危险。这个评论角度十分独特,正好与正在阅读的《自食恶果》一书想要传达的理念异曲同工。

在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之后,主权债务危机又继续肆虐,恰如“桑迪”飓风,这让金融市场深刻意识到,虽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飓风的移动路径、风力、风速等作出准确性较高的预测,但是当飓风真正来临时,涌进城区的潮水到底高1米、3米还是4米就未可知了,而且往往是这些没有预见到的意外因素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金融危机期间,不同资产之间急剧提高的相关性就让大量金融机构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预测技术相形见绌,大幅低估金融危机产生的损失,并且让众多的老牌机构深陷困境甚至倒闭。这些坐拥先进技术和顶尖人才的金融机构恰如临近海岸修建的摩天楼,虽然自以为已经全副武装,但是在真正大规模的金融风险来临之时,又是那么的脆弱不堪。所以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防范金融危机,关键并不在于仅仅强调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技术,而是应当尽可能控制所承担风险的水平并远离有巨大风险的领域,不要让灾难那么容易找上你。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飓风带来的超大潮水袭击了大量的临海而建的摩天高楼,而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发现持有了太多的问题资产。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可以精确实验的自然科学领域还是无法准确模拟的社会科学领域,虽然人们都知道存在风险,但是金融机构往往还是在过度乐观倾向的影响下,承担了过多的风险。这已经为数百年来的历次金融危机所不断证实。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版物已经很多,大部分内容都在尝试告诉读者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而这些背后的理论和逻辑早已被历次金融危机反复证明,正如谚语所说,“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历史悠久的英国“南海泡沫”、荷兰“郁金香泡沫”与现在的次贷危机在危机的形成机理上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以说是市场过度乐观,期望通过高杠杆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回报,在资产价格出现回落时引发大幅亏损,最终债务累累。但是泡沫形成的过程和目标每次都不一样,对于投资者来说,只是知道危机产生的机理,除了能够对历史进行分析之外,往往难以帮助他们识别下一次泡沫。他们不光要知道为什么,而且要知道危机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正常的价格上涨是如何演变为泡沫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此书在序言部分借助美国的对冲基金经理之口就已经告诉读者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机理,在随后的五个章节中,作者充分发挥自己当过记者的优势,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分别对冰岛、希腊、爱尔兰、德国和美国这五个主权债务危机主角国家中的微观参与主体形象和行为进行了刻画,分析了危机在这些国家中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路径。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国民性格等不可量化的因素,在作者的眼中对于危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危机演变路径,甚至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现象。这一观点似乎与全球一体化、同步化的趋势判断不太一致,不过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资本可以全球自由流动,但是各国的文化、民族差异客观存在,这使得过剩的资本在不同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兴风作浪。具体来说:

冰岛这个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就已经破产的国家,之所以会有如此疯狂的泡沫,在作者看来,与他们的大男子主义盛行密不可分,而且自然环境恶劣压抑了他们的欲望,所以在泡沫中,冰岛人想急于告别捕鱼的生活,成为投资银行家;冰岛人社交圈子狭窄、任人唯亲的生活习惯也使得泡沫借助群体的力量得以快速膨胀。

希腊的银行虽然没有在次贷危机中受到太大损失,但是希腊政府体系收支的混乱使得政府出现巨额赤字,并且把银行拖垮。作者分析说,希腊民众已经习惯于以牺牲公共利益来追寻自己的利益,这才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真正根源。相比之下,引发希腊政党更迭的修道院行贿丑闻只是揭开了希腊政府隐藏的巨额赤字,但是却往往容易被作为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替罪羊。

虽然爱尔兰的银行并没有过多投资美国次贷资产,但是他们集中涉足爱尔兰国内的房地产泡沫,在美国次贷泡沫破裂后引发的连锁反应中受损严重。债权人基本是外国投资者,本来不太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不过爱尔兰政府并没有让银行债务违约,而是选择国家承担债务,进而使得爱尔兰也加入到了主权债务危机国家之列。作者认为,爱尔兰政府的此种行为或许可以从其隐忍的国民性格上找到答案。

德国在此次主权债务危机中始终有意无意地被期望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欧元的命运在很多时候实际上掌握在德国人手中,作者认为,这一地位来自于德国人的谨慎和克制。或许德国人由于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恶性通货膨胀留下的惨痛经历过于深刻,使得他们在面对信贷扩张时保持警惕,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房地产价格暴涨和过度消费信贷。但是作者的描述为我们揭开了德国人的另一面,德国人外表光鲜,但内里却未必像表面看起来的那样,他们虽然在国内保持克制,但是商业银行在海外的次贷和主权债务投资中也是近乎疯狂的,在危机中也受伤惨重。而且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德国人对于市场交易规则过度迷恋使他们受到华尔街投行的愚弄,在不少场合成为了接盘的傻瓜。这一特性也使得欧元诞生的基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存在根本性缺陷,当时的德国之所以会接受该条约,也是认为其他成员国会严格遵守条约中的规定。

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经过4年多的恢复性发展,似乎已经开始走出危机的阴影,主权债务危机在2011年只是在国债上限上调之前让美国市场虚惊一场,之后美债反而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避风港,伴随着欧债危机的愈演愈烈,美债利率不断走低。尽管美国政府在主权债务危机中看似平安无事,但是美国各州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并不比欧洲诸国好到哪儿去。作者分析说,美国民众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使得政府开支居高不下,赤字规模难以缩减,债务不断积累,如果不进行改变,终将再次导致危机。

通过本书,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面放大镜,也可以说是一面哈哈镜,使我们了解到身处金融危机的各国民众以及金融人士等微观主体如何从切身利益出发来进行决策,更加丰富了我们对于金融危机的立体性、多角度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通常对于危机理论的枯燥注解上。同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传统在金融危机中产生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这也值得我们在分析时借鉴。

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信贷并非仅仅意味着金钱,它本身就是一种诱惑。信贷给整个社会群体提供了一次全面展露其品性的机会,但是,人们根本不能承受这种放纵的代价。信贷向举国上下的人们发出的信息是:‘现在熄灯了,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没有人会发现你的所作所为。’在黑暗中,人们想利用金钱达成的事情各不相同。”通过本书,读者能够对危机中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社会体系的运行和文化传统等建立更加丰满和多层次的认识。虽然作者的观点在某些地方可能失之偏颇,但是至少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有助于拓展我们的分析视野。

2012年11月6日于北京

后记

在我写完每一部书之后,我都觉得总有些人,单单在书尾致谢页中向他们表示感谢是远远不够的。写完这本书之后,这种感觉依然如故。这场金融危机第二幕的发生地我从未想过要亲自前往,所以在此我要向《名利场》杂志社的格雷顿·卡特和道格·斯顿夫表示感谢,因为正是他们鼓励了我飞赴希腊;还要感谢雅伊梅·拉林德,他帮助我对经济危机的相关地点进行了周密的调查,以至于有时我甚至觉得,执笔者应该是雅伊梅而不是我。从始至终,西奥·费诺斯不但给予了我友谊和支持,还与我分享了其作为一名见解独到的对冲资金经理人的聪明睿智。诺顿出版公司的珍妮特·伯恩后来又帮助我润色文字,可以说,她已经将编辑工作的职责发挥到了极致。作为本书质量的检验者,斯塔林·劳伦斯可谓是我的“试金石”,直至本书的完成。

书评(媒体评论)

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基本上是我们自己贪婪和放纵所致。从冰岛到爱尔兰,从希腊到德国,席卷整个欧洲并危及全球的债务危机,其中因果值得深刻反思。《自食恶果》让我们跟随作者脚步,深入危机发生地一探究竟。刘易斯以饶有趣味的故事,与平民、官员、基金经理展开有趣对话,真实再现各国的利益和权谋百态。嬉笑怒骂背后,是对人性黑洞的冷酷解剖。

——何刚,《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

没有人能像迈克尔刘易斯那样将金融圈内那些深奥、复杂的那些事儿讲得如此形象、生动了!欧洲正在经历的这次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究其根源,每个国家都有各自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曲折和考验。希望了解欧债危机的读者,刘易斯的这本《自食恶果》应该是首选的图书作品了。

——《经济观察报》

刘易斯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福布斯》

迈克尔·刘易斯在本书中将其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发到了极致。他用寥寥几十页文字便将深受欧债危机严重打击的欧洲列国的现状描写得淋漓尽致,并借此书告诉读者欧债危机的真相。

——《纽约时报》

刘易斯极富挖掘全球信贷危机幕后故事的天赋,这种能力不仅来源于他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刻认知,更是由于他对人性中贪婪、自负和自欺的独到解读。

——《波士顿环球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7: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