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别忙(老舍小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老舍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舍:现代著名文学家、京派文学领袖、“人民艺术家”、一位准诺贝尔实力的伟大作家,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度。

《别忙》是老舍小品集。这些作品因为对人性的深刻描摹而成为20世纪华语经典文本,并籍此赢得了读者们的跨越时空的有增无减的喜爱,为我们回眸世纪、重温大师提供了典型而精致的版本。

内容推荐

老舍的小品有漫画的活泼,有玻璃的透明,有手指的喜悦,最重要的,他的小品,构筑了老舍这个名字的风格:幽默。他还有经典的小说和戏剧留在读者的心里,比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再比如《茶馆》、《龙须沟》……他很像老北京的一条深深的胡同,你踩着时光的痕迹接近,会被那四合院里飘出的京味儿感染,再往里走,来了,来了,他们都来了,二姐、小猫、尾檐上的雨滴、满院的菊花、小济、小忆、姑和白石老人的画……他们热热闹闹的,全带着铃铛一样的快乐,他们构成了作家老舍宝贵的生命感受,这一切对他太重要了。

《别忙》就是老舍先生的经典小品集萃。

《别忙》第一次作为老舍作品的书名出现,体现老舍热爱生活的态度,也符合当下人的心理需求。

目录

画像

《天书代存》序

观画记

考而不死是为神

落花生

小病

神的游戏

避暑

暑中杂谈二则

《赶集》序

老舍的创作

又是一年芳草绿

歇夏(也可以叫作“放青”)

“完了”

今年的希望

大智若愚

入城

闲谈

文艺学徒

乍看舞剑忙提笔

春联

可喜的寂寞

答客问

文艺与木匠

我是“听用”!

筷子

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

割盲肠记

我呢?

别忙

成绩欠佳,收入更欠佳

文牛

英国人

小型的复活

话剧中的表情

生日

独白

在民国卅年元旦写出我自己的希望

诗人

归自北平

搬家

在青岛青年会的演讲

AB与C

旅行

一些印象

济南的药集

夏之一周间

耍猴

广智院

致黎烈文

一天

估衣

真正的学校日刊

路与车

不远千里而来

吃莲花的

辞工

买彩票

致友人书

写信

有声电影

打倒近视

科学救命

特大的新年

新年的二重性格

个人计划

自传难写

抬头见喜

大发议论

写字

读书

有钱最好

西红柿

暑避

檀香扇

青岛与我

立秋后

钢笔与粉笔

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

相片

婆婆话

番表

我的理想家庭

有了小孩以后

文艺副产品

理想的文学月刊

英国人与猫狗

四位先生

“住”的梦

多鼠斋杂谈

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

梦想的文艺

谈幽默

试读章节

画像

前些日子,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

据我看,方二哥的字确是不坏,因为墨色很黑,而且缺着笔画的字也还不算多。可是方二哥自己偏说他的画好。在“个展”中,中画的杰作——他自己规定的——是一张人物。松树底下坐着俩老头儿。确是松树,因为他题的是“松声琴韵”。他题的是松,我要是说像榆树,不是找着打架吗?所以我一看见标题就承认了那是松树: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对于那俩老头儿,我可是没法不言语了。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这是怎么个讲究?”我问他。

“这?俩老头儿鼓琴!”他毫不迟疑地回答。

“为什么一模一样?”我问的是。

“怎么?不许一模一样吗?”他的眼里已然冒着点火。

“那么你不会画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讲究画成一样!这是艺术!”他冷笑着。

我不敢再问了,他这是艺术。

又去看西画。他还跟着我。虽然他不很满意我刚才的质问,可究竟是老朋友,不好登时大发脾气。再说,我已承认了他这是艺术。

西画的杰作,他指给我,是油画的几棵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不知为什么标签上只写了鸡冠花,而没管那些黑球。要不是先看了标签,要命我也想不起鸡冠花来——一些红道子夹着蓝道子,我最初以为是阴丹士林布衫上洒了狗血,后来才悟过来那是我永不能承认的鸡冠花。那些黑球是什么呢?不能也是鸡冠花吧?我不能不问了,不问太憋得慌。“那些黑玩艺是什么?”

“黑玩艺?!!!”他气得直瞪眼,“那是鸡!你站远点看!”

我退了十几步,歪着头来回的端详,还是黑球。可是为保全我的性命,我改了嘴:“可不是鸡!一边儿大,一样的黑;这是艺术!”

方二哥天真的笑了:“这是艺术。好了,这张送给你了!”

我可怪不好意思接受,他这张标价是一千五百元呢。送点小礼物,我们俩的交情确是过得着;一千五,这可不敢当!况且拿回家去,再把老人们气死一两位,也不合算。我不敢要。

我正谦谢,方二哥得了灵感:“不要这张也好,另给你画一张,我得给你画像;你的脸艺术!”

我心里凉了!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要不然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我设尽方法拦阻他:没工夫;不够被画的资格;坐定了就抽风……他不听这一套,非画不可;第二天还就得开始,灵感一到,机关枪也挡不住;不画就非疯了不可!我没了办法。为避免自己的脸变成黑蛋,而叫方二哥入疯人院,我不忍。画就画吧。我可是绕着弯儿递了个口语:“二哥,可画细致一点。家里的人不懂艺术,他们专看像不像。我自己倒没什么,你就画个黑球而说是我,我也能欣赏。”

“艺术是艺术,管他们呢!”方二哥说,“明天早晨八点,一准!”

我没说出什么来,一天没吃饭。

第二天,还没到八点,方二哥就来了;灵感催的。喝,拿着的东西多了,都挂着颜色。把东西堆在桌上,他开始惩治我。叫我坐定不动,脸儿偏着,脖子扭着,手放在膝上,别动,连眼珠都别动。我吓开了神。他进三步,退两步,向左歪头,抓抓头发,又向右看,挤挤眼睛。闹腾了半点多钟,他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对。得换个方向,给鼻子点光。我换过方向来,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然后告诉我不要再动。我不敢动。他又退后细看,头上出了汗。还不行,我的眼不对。得换个方向,给眼睛点光。我忍不住了,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我给你画吧!”我说。

为艺术,他不能跟我赌气。他央告我再坐下:“就画,就画!”

我又坐好,他真动了笔。一劲嘱咐我别动。瞪我一眼,回过头去抹了一黑蛋;又瞪我一眼,在黑蛋上戳上几个绿点;又回过头来,向我的鼻子咧嘴,好像我的鼻子有毒似的。画了一点多钟,他累得不行了,非休息不可,仿佛我歪着头倒使他脖子酸了。我一边揉着脖子,一边去细看他画了什么。很简单,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

“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我问。

“别忙啊,还得画十天呢。”他看着大煤球出神。

“十天?我还得坐十天?”

“啊!”

当天下午,我上了天津。两天后,家中来信说:方二哥疯了。疯了就疯了吧,我有什么办法呢?

P1-3

序言

他的小品有漫画般的活泼,有玻璃样的透明,有手指间的喜悦,有屋檐下的温暖。最重要的,他的小品,构筑了老舍这个名字的风格:幽默、深刻。他还有经典的小说和戏剧留在读者的心里,比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月牙儿》;再比如《茶馆》、《龙须沟》……他很像老北京的一条深深的胡同,你踩着时光的痕迹去接近,一会儿的工夫吧,就被那四合院里飘出的京味儿人情昧儿感染了,再往里走,来了,来了,他们都来了!二姐、小猫、满院的菊花、丹柿小院、小济、小乙、妈和白石老人的画……他们热热闹闹的,全带着铃铛一样的快乐和真实,这样的时刻构成了作家老舍宝贵的创作经验和生命感受。这一切的一切对他太重要了。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他要用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心怀去创作他的经典作品哩,过程中怎么能没有来自身边的亲人、朋友的精神支撑?!他们不经意间就走进了他的小品里了。那份生动和自然的默契,他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的提醒,也不需要什么名利的迎合。他是人民的作家,他的文字里透着爱,无论是对悲剧的,讽刺的,衰弱的,绝断的,苦涩的各种小人物,他都知道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岁月影影绰绰,如果和小说的相守让他放大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这诙谐幽默的小品文则让他释放掉了生活本身的沉重。

在小说《断魂枪》里,他写: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了。而在小品文《读书》里他写: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爱念书。

在小说《大悲寺外》,他写:我知道,我早就知道了,凡是我要成功的时候,他老借着笑脸来报仇,假冒伪善的鬼会拿柔软的方法来毁人。而在小品文《抬头见喜》里,他说:在爆竹稍静下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地躺着,多咱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那就快睡去了。

可以想见,他写小品,是用着抖擞的生命的律动在撩拨着自己和读者的快乐情绪;而写小说则完全沉静在对人生和现实的反思中。那一刻,他像大海,要给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蟹螺,留一个位置。至于风浪和曲折,他笔下的主人公全背在了身上哩,祥子、沙子龙……他们要构成作家老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怎么能不悲壮?他就像一个参加百米决赛的竞赛者,在文学的跑道上,他给自己定下了若干冲刺的目标。如果说写小品文是他为写小说做的冲刺前的放松准备,那么小说,这个在他的精神领域里占据重要位置的东西,更像一柄利剑,他把它插向人性的深处,让鸟成为天空的语言,让树成为大地的眼睛,让云带着经年的尘埃慢慢渗透无边的岁月。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老舍,本名舒庆春,1899年生于北京,1966年去世。他写了近千万字的文学作品,在20世纪华语天地里最终赢得了一个永远的“人民艺术家”的称谓。本书是老舍先生的经典小品文集萃,幽默,诙谐,趣味盎然,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笑意,把中国文字的乐儿写到了极致。

编者

二○一二年八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