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什么烦?脱什么俗?嘎玛仁波切说:“我们的心好比野马,正念就像将马儿绑在柱子上的绳索,将心牢牢绑在善法上。”这是我们圆满生活的途径和办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嘎玛仁波切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了什么烦?脱什么俗?嘎玛仁波切说:“我们的心好比野马,正念就像将马儿绑在柱子上的绳索,将心牢牢绑在善法上。”这是我们圆满生活的途径和办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 内容推荐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在《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一书中,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卷一 想想这辈子值不值 你有安全感吗 从乔布斯看人生的真价值 我们究竟获得了什么 我们真的需要这些吗 马车理论 可贪的福德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求福报的方法 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希望与奢望 海市蜃楼的障眼法 为众生而求 “愿”与“贪”的一念之差 “就只有这一点点要求” 增长正面的力量 怕因不怕果 近朱者赤 去种自己的地 卷二 我们都有的疑心病 庸人何自扰 有烦没恼 越聪明,越烦恼 我们都有的疑心病 傲慢与猜疑的可怕 傲慢的人身上留不住优点 面子的虚荣 莫要中毒 人生充满了未知数 自我捆绑是痛苦的根源 无常的变化让人所求不得 卷三 保护我们的方法 被锯掉的脚还在痛 在乎者多伤害 借刀伤己 保护我们的方法 假伏藏师的故事 龙树菩萨之舍生 为什么要忏悔 用正知正念改过 难陀的出离 能治病的佛陀 卷四 尊重生命 从让人崩溃的科学实验说起 不只是人类的平等 一个亿万富豪的遭遇 由放生得到的…… 鹿野苑: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 什么时候会哭 安宁地离去和快乐地活着一样重要 人和人的相聚都是短暂的 谁也躲不过的生老病死 佛陀表演的人生 卷五 心若得了自在 是毒还是药 心贼伺机而动 安心与安家(一) 安心与安家(二) 我这辈子什么都不缺 学佛不消极 修行的诱饵 人最不容易了解的是自己 心若得了自在 佛像和寺庙本身并不是佛法 一日三省吾身 莲花的能量 咖啡酥油茶不能混着喝 建造自己的住所 为明天做准备 卷六 对众生应有的态度 人的多面 富贵在心 爱财不恋财 假设角色替换 不要去接他的茬 恶语伤人 善巧的两舌 亲仇之间 狗儿子与真儿子 照顾好父母就是大供养 百善孝为先(一) 百善孝为先(二) “老小孩” 怎么会对最亲的人说最难听的话 人不自私脾气好 爱有多难 爱的承担 从水里救人要先会游泳 卷七 完满的境界 随缘是让缘分成熟 心念的过滤 还是现在不自在点好 如果欲望本身是一件好事 “你是好样的” 感恩所有人 吃亏是福 己所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洗心革面 加持是心愿力量的汇集 清净的信仰 观世音菩萨的手 价值是在往外奉献时得到的 卷八 快乐不仅仅是心情 快乐的人是向善的 什么时候最快乐 为别人高兴 助人为快乐之本 知足者常乐(一) 知足者常乐(二) 有钱了为什么也不快乐(一) 有钱了为什么也不快乐(二) 获得永恒的快乐 为尽力付出而高兴 附录 慈之悲悯,善之智慧——专访嘎玛仁波切 试读章节 一日三省吾身 在当代社会,常常有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遇到挫折障碍不如意之事就将责任怪罪到他人身上:上司怪下属事情没做好,员工怪老板领导力不足;孩子成绩不好怪父母、老师,父母、老师则认为孩子不够用功;赌博输了,只怪别人骗了自己的钱财,却想一想,如果不是自己的贪念,别人如何能将自己口袋中的钱财骗走。更有甚者,找不到活生生的人可以推卸责任,就怪祖先不加以庇佑,祖坟风水不好。这种推卸责任的身教,对未来一代是非常不好的教育;在佛法上,也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造业方式。 将责任都推给别人,认为自己永远都没有错的偏差想法,是现代人不容易了解自己的最大根源。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除了佛陀完全清净,菩萨、罗汉有时还有不及的地方。所以,凡夫俗子当然会犯错,重点是犯了错要知道反省,反省后要能改过。若是不自省向善,便会推诿过失而伤害别人,到最后连自己都不放过。有人产生强烈的嗔恨心,自认为一走了之可以解决一切,而不顾亲人好友的感受,以跳楼、割腕、吸毒等自暴自弃的行为来自伤伤人,带给社会和家庭非常多的困扰和痛苦。 一个人没学会反观自己,哪怕年纪再大、身份地位再高也是枉然;因为没有智能,不会观察当下的言行,常常会为了利益自己而伤害别人。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到底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仔细观察,人是非常容易受外在诱惑的。 老师、父母也是如此,教育孩子时先要观察自己的心,看看自己当下对孩子的教育是建立在自己执著、主观意识或自私的心态,还是真的为了对方好。这个一定要省思,要了解。我们希望儿女好、能考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好的工作,“如果你不去拼命,你就不会有成果;如果不努力,就不会有任何的胜利”,这些“为他好”的想法里牵扯了太多自私的心态。我们没有教导他们“要多替别人着想,不要去伤害别人;当你没有伤害别人,才会过得快乐幸福。”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全心全力给予他们学问的增长、外在物质的满足,可这些能让他们分辨心灵善恶而加以取舍吗?如果我们只认为,他没有知识,我们给他知识,他需要钱财,我们给他钱财,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对儿女只讲好话,而不纠正其错误,以为这就是爱儿女,就是“爱的教育”,那是完全错误的。很多父母舍不得骂孩子,也舍不得别人骂,平日也不教导他:“骂人是不对的,因为当别人骂你时,你会不高兴,所以你也不能去骂人。”这些小朋友做错事,父母就做他的后盾,孩子不知道分辨善恶;对他而言,以此类推,伤害他人变成快乐的事。像这样的父母,自认为爱孩子,却伤害到孩子及更多的人。此外,我们常看到很多父母在做负面的事,却教导小朋友不可以这样做,没有以身作则,如何教育孩子? 我们在心灵层面上应该“一日三省吾身”,反观自己的言行思想,而不是一味地向外投射,检视、批评别人。不伤害众生,自己才能快乐。有些人发心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却仍会有退转的时候,这是因为内在观察自我的时间少了。要保持心的良好品质,就要长时间地自省。 莲花的能量 我们都知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莲花本身有一种能量,能自我清洁。可以用这个来形容我们纯洁无瑕的“心”,或者叫“本性”“潜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没什么差别;所以我们双手合十,是告诉自己,“我们是有能力完全开放潜能的人,只是现在还没有开花,还没有结果,还不是觉悟者”。 怎么知道自己坚持不懈地清净内心而福报增长了呢?从以前有什么事情想不开,到你越来越想得开,你的生命越来越快乐,你和周边人的关系越来越好;你在世间的权力和财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像磁铁和铁一样,自然被吸过来。 很多时候就是看我们的虔诚心够不够。谁有虔诚心,光明就会展现在他的前面。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倒映在水里,我们的心就是那一潭水,要让它倒映在你的心间,就要让自己的心透彻;心里是乱糟糟的,如同水是肮脏的,怎么让月亮投影到里面? 当一个人平静时,做任何事情,大脑是清晰的,思维逻辑是清楚的,智商和情商都是很显然的高,但是你心一乱,哪怕是小孩可以想到的,你也不会想到。我们要让心中产生真正的能量,必须让心沉淀下来。因此,很多人想通过修行来净化心灵,通过心的禅定力产生心的爆发力。 心净了,就会有一些特别的力量,得到更高力量的加持。 P129-133 序言 时下,科技进步带动了社会进步,浓缩起来,就是速度与时间的交换,一切都“快”字当头。如果不符合这一规则,就会被疏远、淘汰。于是由城市引领着乡村,城市生活成为了社会生活的标杆。 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生存环境充满了竞争和挤迫,困于种种压力,人们的生活变得机械化,许多人在忙碌和疲惫中日渐丢魂失魄,心里空落落的,孤独成了大家的口头禅,亲情和友情等原本平常的情感已在生活大提速中变成了奢侈品。贪嗔痴慢疑的不良情绪日益加重,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我们,让人烦恼,难以逃脱。 想改变这种局面,唯一的答案就是:用信仰来安顿我们失落的心灵,用信仰让我们生命的能量变得强大。信仰是我们正确理解和丈量生活的必需品、定心丸。 有了信仰,就可以让我们的言语和身体随着善心走。即便如此,仍不可避免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那么事到临头又如何应对呢?这就需要我们修“忍”,佛陀说过最难修行的就是“忍”。能忍则忍,忍不了就暂时让一让,冷处理比趁热打铁更经得起检验。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心态,是改善自我情绪的有效方法。 修行就是要不断剪除我们本身的各种习气,“了烦脱俗”是我们修行进阶的一项目标。人生有了大目标、大方向,那些小障碍、小挫折就不算什么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