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姝编著的《海油故事启示》是一本故事书,故事的主人公是普通海油人,但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海油人创造了中国海油不平凡的历史。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催人振奋,更让人思绪难平。难忘海上第一井的艰辛,难忘渤海湾的滔天巨浪,难忘巴士海峡的生死搏斗,难忘那些经历艰难抉择不平静的日日夜夜,难忘那历经风雨终见彩虹的激动时刻,还有那些平凡岗位上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不平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油故事启示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鲁姝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鲁姝编著的《海油故事启示》是一本故事书,故事的主人公是普通海油人,但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海油人创造了中国海油不平凡的历史。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催人振奋,更让人思绪难平。难忘海上第一井的艰辛,难忘渤海湾的滔天巨浪,难忘巴士海峡的生死搏斗,难忘那些经历艰难抉择不平静的日日夜夜,难忘那历经风雨终见彩虹的激动时刻,还有那些平凡岗位上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不平凡…… 内容推荐 鲁姝编著的《海油故事启示》是一个颇具意义的发展范本,这是一个文化制胜的经典案例。 《海油故事启示》通过漫画和故事的形式,将中国海油的成功实践和企业理念故事化、直观化、通俗化、简单化,使之更便于理解和接受,更利于理念的有效传承和传播,从而给管理者带来启发。 目录 第一篇 创业篇 中国海上第一井 曹妃甸:一次失败的挑战 “海1井”:渤海湾的报春燕 舍命保平台! 海上新愚公 海中玫瑰 关键时刻 一次死里逃生的航行 战天斗地建船坞 渤中斗井喷 驯服海上烈马 巴士海峡的生死搏斗 钻井船,中国造 不该发生的故事 腾飞的翅膀 创造奇迹的女焊工 一个工程师的选择 魂系将军柱 渤八的“老九”们 为了第一条管线登陆 第二篇 开放篇 不平静的夏夜 湛江的“道达尔村” 观念的碰撞 第一轮国际招标 办公室之“争” 恩平18-1-1井开钻与哈丁的巴厘岛之行 一封来自BP公司的电报 “白龙九号”受训记 “No!” 一个徒手队员的转变 操作者与执行者 难懂的中国人 涠10-3:接过指挥棒 一首蓝色变奏曲 当180万美元审计异议发生的时候 王彦与法国骑士勋章 绥中36-1油田如期投产 “十”年越“三”“崖” “你手中的刹把早晚是我的!” 老外帮我们打官司 第三篇 改革篇 渤海湾的“滔天巨浪” 第一批国企雇员, 来自斯塔万格的午夜电话 重组之路 一次牵动万名职工心弦的会议 伤心“四季” 如愿以偿 为了共同的目标 一宗“秘密”收购 饭桌上达成的共识 明智的撤退 登陆莱州湾 倒班酿蜜 左师右徒 老国企重生之路 南堡的油井“新”主人 从“主角”到“配角” 第四篇 创新篇 逼出来的优快钻井 《惠炼之歌》响彻伊斯坦布尔 北部湾钻井界的一场革命 一网情深 阀门保卫战 连续获奖的背后 从泥浆小班到泥浆大师 4厘米=1船水 “你们是真正的专家!” 浙江LNG创新记 “懒人”的新发明 柴油机“退烧” “三个臭皮匠” 世界海洋石油工程的奇迹 “鸟枪”赢“大炮” 幸运的找油人 一条“管”走到底 ELIS的前世今生 “亚洲纪录”是如何炼成的? 巧解卡,克难题 “压裂之花”绽放海上 第五篇 发展篇 来之不易的千万吨 真金不惧火炼 一个心眼保甲方 从渤海走向世界 难忘的“三旅油田”会战 台风到来之前 “我是中海油的” 南太平洋上的一面旗 意外收获 You are right!(你们是对的) 挺进撒哈拉 “既然在中国,那就听Mr.Yang的” 宝良手中两件“宝” 行不行试试就知道了! 紧急任务 与时间赛跑 13年零差错 “查缺大王”的故事 重压之下 不会享福的王从善 张建华:守船36年 以心换心的交融 一个大公司和22户小农 加油站夜话 被写入教科书的电工 不平常的一天 “神秘访客” 第六篇 跨越篇 闯关“五千万” “海洋石油981”巨轮启航 中海油服的跨国姻缘 孟加拉的No.1! 敢于超越的人生 中国,Mr.周,耶! 快乐的海油蛙人 猛将战台风 在“一碗面条”里抛锚 风雨之后见彩虹 过年谁出海? 不负重望 3分钟拯救千万元装置 谁是安全监督? 泉 为了总理的嘱托 一百九十天的海上“漂泊” 三十七年磨一针 进退之间 老电工“福尔摩斯” 每个细节都不能出差错! 守望300天 决战72小时 巧计擒“龙” 因为“我是党员” 警音响起 老兵新传 “迎娶”尼克森 第200个合同 多交所 一次信用大考 后记 时代的英雄 试读章节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初期的艰苦创业留下了可观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基础,但海洋石油工业仍面临着发展瓶颈。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特点,要求海洋石油工业必须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对外合作,吸收资金、引进技术、分散风险。 1978年3月26日,中央决策海洋石油对外开放。1982年2月16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向11个国家的41家物探参与公司,发布第一批关于南黄海北部物探区、珠江口物探区的第1号和第2号招标通知书,中国海油正式进入对外合作阶段。 开放之初,中国海油就确立了合作与自营并举的思路。利用为外国公司提供专业服务的反承包收入,发展自营油田,壮大海洋石油民族工业。 从1982年到1989年,中国海油通过多种形式为外国公司承包服务,共收入9.36亿美元,既锻炼提高了自己的专业队伍,又用这宝贵的对外承包收入发展自营勘探开发。1984年勘探发现的锦州20_2凝析气田,是我国海上第一个自营勘探、开发、建设的现代化海上油气田。1987年,勘探发现了中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1993年,涠11-4油田建成投产…… 中国海油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推动企业发展进入正确轨道,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框架和制度体系,改造出能适应国外作业者要求的专业承包队伍。通过反承包作业,获取了宝贵的自营勘探开发资金,建立了精干高效的机制,形成了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十大配套技术。在学习、融合、升华、超越的过程中,中国海油的海外业务快速扩展,资源获取能力不断增加,海外总投资、海外勘探面积、权益可采储量、权益产量等指标逐年增长,业务范围逐步扩大,海外资产逐年增加,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对外合作中中方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海洋石油人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到,在国际合作中,片面强调维护国家利益,有时甚至是十分有害的。而“双赢”观念与信念、信任及信誉“三信”精神结合,才是真正成熟的理念。除此之外,在开放阶段,海油精神的鲜明特点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和敢闯新路。 不平静的夏夜 北京,交道口,秦老胡同,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里。 刚刚从北京饭店谈判桌边回来的秦文彩正在向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汇报谈判情况。作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外事局长的秦文彩,是中法海洋石油合作合同双边谈判的中方首席代表。 “谈判不顺利吧!”一看到秦文彩那焦灼的神色,康世恩就意识到,谈判肯定出了问题。 “我觉得,与法国人合作谈判的工业合作模式,必须重新进行思考。我同谈判班子的韦布仁、唐昌旭等同志交换了一下看法,觉得这种工业合作方式,对我们不利。” “为什么?” 康世恩知道,同法国人进行“工业合作”的谈判,差不多历时一年了。应该说,双方的观点正在接近。秦文彩的突然造访,还有他带来的全新信息、概念,确实让康世恩感到非常意外。 “今天,我在谈判桌上,反复看了他们起草的工业合作合同里的经济条款,依据这些条款,他们的投入没有任何风险可以承担,不管勘探效果和前景如何,他们都没有任何损失。而我们还必须按合同规定付给法方贷款和利息,以及装备、技术、服务的全部费用……” “文彩,日本的总承包合同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康世恩问。 “我也看了日本的协议文本,与法国的大同小异,无论是法国人还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旱涝保收。让人最担心的是,他们把投资完成之后,合同期一满,专家一撤,我们会不会什么也干不成,什么也得不到?” 康世恩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步。良久,他用力地挥了一下手:“中止谈判!” 当晚,康世恩主持召开了一次特别紧急会议,作出了海洋对外合作过程中一个关键决策:中止正在进行的合作模式的谈判,选择最佳合作模式。 启示 战略决策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国有企业,肩负着国家主体产业、主体经济的重大命运,在决策环节更是马虎不得。关键时刻的坚持与拒绝,彰显决策者的远见和魄力。有时,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P43-45 序言 众所周知,企业在当代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整个社会、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海油的历史深刻证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海油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心中始终怀有对国家、对人民的使命、对社会的责任。这种使命和责任转化成为我们快速发展的动力,转化成为我们矢志不移开发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的精神源泉。 过去的几十年,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海油人南征北战、披荆斩棘,用大气磅礴的奋斗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用辛勤汗水和才华智慧,将中国海油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中国海油的跨越式发展,成功建成“海上大庆油田”。 这些成就与传奇,既是海油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对海油价值观的完美诠释。 如今,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背景下,海洋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人类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主要领域。海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还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地位,已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许多国家把海洋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和支持政策。 我国是海洋大国,但还不是海洋强国,海洋经济还不发达,海洋资源开发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海洋权益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建设海洋强国的任务重要而紧迫。中国海油的使命就是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设海洋强国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贡献更多海洋油气资源的同时,积极寻找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新途径,使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成为国家探索海洋、利用海洋、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平台。 兴海强国,这是海油人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是我们企业的品格和担当。而一个企业的品格和担当,正是分解并具体体现在了一个又一个普通员工的身上。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脚踏实地、求实求新,用心践行着央企员工的责任。 为了实现兴海强国的梦想,2011年,中国海油提出了催人奋进的“二次跨越”发展纲要,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再创辉煌。 要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首先要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文化,并让一流的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和传承。讲故事是传播和传承企业文化最好的方式。生动的故事能打动人,真实的故事则能说服人。 这是一本故事书,故事的主人公是普通海油人,但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海油人创造了中国海油不平凡的历史。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催人振奋,更让人思绪难平。难忘海上第一井的艰辛,难忘渤海湾的滔天巨浪,难忘巴士海峡的生死搏斗,难忘那些经历艰难抉择不平静的日日夜夜,难忘那历经风雨终见彩虹的激动时刻,还有那些平凡岗位上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不平凡……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海油人胸怀大局、勇担责任,以开拓蓝色国土、贡献绿色能源为己任的爱国奉献精神;是攻坚克难、不懈努力,以献身海洋石油事业、弘扬大庆精神为动力的奋斗拼搏精神;是立足岗位、严细认真,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责任感为基础的勤勉敬业精神;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以核心竞争力和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为战略重点的科学求实精神;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以强化资本运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特色的开拓进取精神;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为标志的改革创新精神。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平凡中的精彩。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颗颗奉献的心。 我相信,不仅是海油人,不仅是肩负使命与责任的央企人,只要是有梦想、有信心、有勇气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开辟未来,梦想成真。 责任在心重千钧,使命在肩当奋进。让我们直面挑战,凭着我们的智慧与胆略,战胜前进路上各种困难,继续演绎平凡中的精彩!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 后记 一段时期以来,每当人们提到央企,就会联想到垄断、与民争利、效率低……种种指责与质疑从来没有消散过。 没有几家企业像中国海油一样,承载着这么多的责任和使命。 与陆地石油工业相比,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晚、起点低,是一代代肩负“兴海强国”的使命的海油人,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推动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从零到5000万吨,中国海油人付出的何止是汗水和泪水?从“两个桶桶”起家、坐着渔船找油,到拥有“海洋石油981”这样世界先进水平的深水装备,海油人经历的又何止是艰难和困苦? 曾经,我们要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求外援”,在工业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我们靠人拉肩杠,靠着不怕牺牲的精神,“向大海要油气”。老一辈铁人钻井工人李纪扎用手扒冰,给破冰船开路,用血肉之躯保护刚刚建成的“海一”和“海二”平台;“海洋石油298”被裹进10级的大风圈,船上68名船员做出“让群众先下,党员干部后下,谁官大谁最后下”近乎生与死的抉择;流花油田被百年一遇的“珍珠”台风破坏,为切断相互缠绕在水下两三百米深处的系泊钢缆,两名员工如“敢死队员”,以肉身走向海底。 全国劳模刘桂芝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发愤图强、苦练焊接技术,成为我国第一个荣获五种最高焊接技术国际合格证书的电焊工人。新一代“海上铁人”郝振山凭着“你手中的刹把早晚是我的”的信念,成了“南海6号”上顶替外方司钻的第一人;更靠着“到了海外,我们就代表中国”的信念,指挥“南海2号”远征缅甸和印尼作业,创下了钻井时效和服务质量多项新纪录,被誉为“孟加拉NO.1”。 没有几家企业像中国海油一样,经历过如此深入的对外开放进程。 2013年7月16日,正当这本书即将完稿之际,中国海油与英国石油公司(BP)在北京成功签署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54/11合同区块石油合同,至此,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进程中已累计完成了200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 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确定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基本合作模式。此后的31年,中国海油与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78家国际石油公司相继签订200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累计引进外资337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近海总勘探投资的43%。 海洋石油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之一,中国海油也成为世界上签署对外合作石油合同最多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 当一纸合同把具有两种绝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倏然聚集在那一个海天茫茫、孤独而狭小的钻井船上,注定要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开放的市场更需要有开放的心态,这是对外合作中的必修课。对外开放与合作,如果摆脱不了原有的思维,如果没有宽大的胸怀、海纳百川的肚量,就难以实现共创、共赢。开放、合作、共赢,海油人做到了。 没有几家企业像中国海油一样,最大限度达到了改革目的。又使改革成本最小化。 作为央企改革的试点,海油人经历了一次双一次观念的碰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海外上市与并购,从只有单纯上游业务到创建综合型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改革掀起了海油人心中的“滔天巨浪”。 这是一场触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而职工的思想情绪往往与现实利益紧密相关。在维护职工利益的同时,海油管理者重视结合国企改革中的职工权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立足现在、看清未来,从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2008年全集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员工是改革的主体,不是被改革的对象”、“改革发展的成果由全体员工共享”等理念。 正是在不断改革开放中,中国海油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持续稳定地贡献油气资源,建成了“海上大庆油田”;带动了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海洋工程制造产业链提升;开始开发深水油气资源,深耕蓝色国土。 2007年,公司开始进入世界500强,并且每年都大幅向前提升,油公司跻身“全球最佳企业40强”,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获此殊荣。2010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堂上,中国海油的发展经历成为全球经济管理精英学习的课堂案例。 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做到中国海油这样。敢闯新路。敢为天下先。 从组建合营公司、反承包、平行作业,积累自身发展的资金和技术,到以绥中36-1为代表的一批自营油田在海上巍然屹立;从借鉴外国同行的技术,到自主创新向高端技术发起冲击,并拥有了海上稠油开发、ELIS等核心技术;从跟着外国人做学徒,到创造让外国人赞叹不已的优快钻井奇迹;从国际招标以资源换取对方的合作,到自己跨海越洋进行油气资产收购;从接受外方的管理,到自己担任作业者甚至“走出去”担当管理者,创造性地实践集约化等新型管理模式;从在外国公司那里赚取劳务费、向国际机构贷款,到将股票发行到华尔街,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融资…… 回首中国海油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给一个企业这样宽松的环境,让她大胆地去闯,去实践。对海油人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站在潮头,用自己智慧的翅膀搏击大风大浪,海油人最终成为时代的英雄。 人们常说“爱之深,责之切”。央企是共和国的长子,是中国企业的排头兵,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民众对央企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拥有海的力量,拥有国际大公司的胸怀,中国海油必将令溪流、江河自四方奔来,共同完成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公司的伟业,共同履行“兴海强国”的使命。 书评(媒体评论) 往事的记忆是一种精神的积聚,它让人寻找到一种信仰和意志的归宿与出发点。该书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大众提供一个观察窗口,一家企业如何一步步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如何在一次次解放思想过程中涅槃。同时,它又是一而心灵的镜子,使得同时代人和未来人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新的力量与新的创造。海油人的故事引发我们的思考,思考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思考优秀企业的行动线路,思考在其中的每一位员工如何为她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何建明 每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段艰辛的创业史,中国海油也不例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中国海油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经验。我们不但要学习她的成功之道,还应该了解她的文化。该书的价值在于通过故事和漫面的形式,将中国海油的成功实践和企业理念故事化、直观化、通俗化、简单化,使之更便于理解和接受,从而给管理者带来启发。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 韩天 文化的力量在于传承,优秀的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能够从心灵深处塑造人。对于企业来讲,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在于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能够在无形中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本书所记录的正是发生在一个个平凡人身上的故事,从这一个个历史的碎片中,我们读到的是平凡中的精彩。而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正是用平凡与坚守,实现我们的海洋强国梦。 中央电视台经济新闻主任 肖振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