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远编著的《最新实用对联大全(大字版)》以三篇的篇幅,介绍了包括:对联的起源及发展、对联的分类、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用字方法、对联的逻辑关系、对联的修辞手法、对联的作法、对联趣事、对联荟萃等在内的内容。其中,对联荟萃篇又包含了春联、嫁娶联、寿诞联、挽联、宅第乔迁联、励志修养联、妙趣联、名家楹联、名胜古迹联等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最新实用对联大全(大字版) |
分类 | |
作者 | 辛远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辛远编著的《最新实用对联大全(大字版)》以三篇的篇幅,介绍了包括:对联的起源及发展、对联的分类、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用字方法、对联的逻辑关系、对联的修辞手法、对联的作法、对联趣事、对联荟萃等在内的内容。其中,对联荟萃篇又包含了春联、嫁娶联、寿诞联、挽联、宅第乔迁联、励志修养联、妙趣联、名家楹联、名胜古迹联等内容。 内容推荐 辛远编著的《最新实用对联大全(大字版)》分为三篇:对联基本知识、对联趣事和对联荟萃。第一篇主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发展、基本特点和词法、句法规则等;第二篇是关于对联的趣味故事;第三篇则为百姓感兴趣和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对联大集合,包括历代名家联、名胜古迹联、春联、嫁娶联、挽联、宅第乔迁联、行业庆典联、励志修养联、妙趣联等。《最新实用对联大全(大字版)》内容全面,兼顾实用性和文学性。 目录 第一篇 对联基本知识 一、对联的起源及发展 二、对联的分类 三、对联的特点 四、对联的用字方法 五、对联的逻辑关系 六、对联的修辞手法 七、对联的作法 第二篇 对联趣事 河上骨与东坡诗 苏小妹母女对联诉衷情 老农难住唐伯虎 唐伯虎妙对陈白阳 于谦智对僧人 戴大宾妙对 乾隆点探花 粗毛野兽石先生 原来如此 纪晓岚妙对乾隆 侍郎是狗?尚书是狗? 智斗群魔 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鲁迅巧对老师 华罗庚妙联 “贼二爷”对县官 郎中巧对 赎当头 本色不改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春满乾坤爹满门 芦苇和竹笋 魏源巧对举人 文武相争 母狗和公羊 阉猪人岭春联 孙中山智见张之洞 郭沫若免罚 文徵明巧对结连理 祝枝山巧对戏财主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第三篇 对联荟萃 一、名家楹联 二、名胜古迹联 三、节日四时联 通用春联 十二生肖春联 社会各界春联 通用春联横批 节日联 四、嫁娶联 通用嫁娶联 贺四时嫁娶联 贺月份嫁娶联 社会各界嫁娶联 各类嫁娶联 通用嫁娶联横批 五、寿诞联 通用寿联 男女双寿联 贺男寿联 贺女寿联 社会各界寿联 通用寿联横批 寿幛 通用诞联 各类诞联 六、挽联 通用挽联 挽男联 挽女联 社会各界挽联 各类挽联 通用挽联横批 挽幛 七、宅第乔迁联 通用宅第乔迁联 各类宅第乔迁联 通用宅第乔迁联横批 新居大门横额 新房贺幛 八、行业庆典联 祝贺庆典联 行业联 店堂联 九、励志修养联 修养联 治学联 治家联 处世联 勤政联 励志修养联横批 十、妙趣联 析字联 偏旁部首联 叠字联 回文联 歇后语联 谜语联 人物名联 顶针联 成语俗语联 试读章节 一、对联的起源及发展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这一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学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枝精致夺目的奇葩。 对联的起源可以远溯到桃符。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除妖的神荼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荼”、“郁垒”的名字。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指此事,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但这种桃符只是为了求神灭祸、祈求吉祥,没有独立使用对仗句子的意识,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对联。五代时,符咒和“神茶”、“郁垒”的名字逐渐被联语替代。据说这源于后蜀国君孟昶的一个突发奇想的旨意。后蜀广政二十七年(964年)孟昶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群臣写来写去,孟昶都不满意。最后孟昶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人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虽然这副五言联并不一定是我国的第一副对联,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来考察,对联的形成是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的。《诗经》、《楚辞》、诸子百家著作、汉赋、唐诗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对偶句,是对联的原始形式。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诗经》中已出现了一些对偶句,如《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再如《大雅·旱麓》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诗经》中的对偶句排列整齐,且字数相等,对后世的唐诗和对联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启迪作用。 春秋末年,各国封建统治者纷纷搜罗一些文人志士,为巩固他们的政权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中逐渐涌现出了不同学派,各流派互相辩难,争芳斗艳。我国思想领域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了像孔子、墨子、老子、荀子、庄子等名人,并产生了儒家、墨家、道家等学派的一系列学术体系。诸子学说论述精辟,特别讲究语言的精练,文章中大量的对偶句可以看做是对联的早期形式,如:“情欲信,辞欲巧”,又如《尚书·益陈谟》中提到的“满招损,谦受益”,《论语·雍也》中“乘肥马,衣轻裘”,《论语·述而》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等。 《楚辞》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离骚》是辞赋之祖,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骚”体对后来“赋”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其朴素的对仗形式,又为对联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汉代是我国古代文化昌盛的时期,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班固等一大批文学家的赋,对仗工整,较之单行散句有着更为独特的美感形态。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对语言工整华丽的进一步追求,又形成了新文体——骈文。骈文中对句很多,较之汉赋中的对句,在句式的对仗工整及音韵的和谐方面又进了一大步。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将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风”的时风,涌现出了大批著名文学家及传世佳作。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