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明代潮人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段战江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作为皇帝,朕有一个奇怪的嗜好,那就是贪财,有守财奴的毛病。

按道理讲,皇帝富有四海,本是不应该对钱财这种俗物持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但是朕偏偏喜欢钱,而且喜欢通过非常手段来多搞钱、搞大钱。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受朕的老师张居正的刺激。

根据明朝的财政制度,宫里一般不能随便动用国库的钱,而是设专项资金,称作“金花银”。万历初年,每年皇室专项资金达一百万两,貌似很多(当时每年国库收入也仅仅四百多万两),其实一点都不多,毕竟皇家是真正的家大业大。当时单是宫里的宦官总数已逾两万,宫女三千以上,单是为这些人的死亡所准备的棺木,一次即达两干口之多,由此可以想象宫里的开销何其庞大,区区一百万两的银子,自然有些紧张。到了万历六年(1578),朕强令增加金花银二十万两。第二年,又觉得吃得不够好,想改善一下伙食,所以又要求追加十万两。这一次,身为首辅和帝师的张居正不答应了。他以一个道德教化的引导者自居,苦口婆心地劝导朕要“节用爱民”,勒紧腰带过苦日子,“以保国本”。同时建议朕节省“一切无益之费”,无论皇宫装修费、御用服装费,还是节庆演出费、宫里发放的小费等,能省都省。当时朕年纪还小,本想搞个元宵灯火晚会,可张居正却劝阻说挂几个灯笼在殿上,意思一下就行了,不必搞什么灯棚烟火;甚至夸张到为了节省一点灯烛钱,还特地将朕晚上的课改成白天上。

当时的朕还未成年,内心纯真,也很听话,觉得老师讲的和做的都有道理,因此心悦诚服地勒紧了裤腰带。当时朕甚至无力给宫女发赏钱,而只能打白条记账。想来也真是尴尬,身为九五之尊的朕,高兴了喊一声“赏”,满心欢喜的宫女拜谢完,却发现端来的不是白花花的银子或金灿灿的金子,而只是一张小白条,会是多么失望呀!而年轻的朕,面子上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如果张居正做得再好一点,对朕要求再严一点,那么朕或许真的会成为一个好的皇帝,至少会是一个对花钱有正确态度的皇帝。可惜的是,和许多优秀的中国成功人士一样,张居正无法怀有一颗平常心,觉得自己劳苦功高,自己特珠点、腐化些好像就理所应当。于是乎,他一方面满口道德文章,时时要求别人节俭,另一方面自己的私生活却极其腐化。据当时陪他吃过饭的官员回忆,他吃一顿饭要换三套衣服,而且每套衣服都极其华美。他吃的喝的穿的,可都是公款消费呀,因为那顿饭就是在内阁办公场所请的。几年后,朕下令查抄张居正的家,共发现“金二千四百余两,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此外,“在京房产等物折银一万零六百两”,全部折合起来共二十余万两。当然,和今天情形一样,若按大明的俸禄(工资)计算,张居正的资产肯定显得有点多,受贿是铁定的事实,至少可以扣一顶“巨额资产来源不明”的帽子。但平心而论,与前朝地位相似的大奸臣严嵩相比,与同代势力相当的大太监冯保相比,张居正积累的这点家产,又实在算不了什么。公正地讲,张居正还是颇有操守的。

但当时年仅二十岁,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心智远未成熟的朕却无法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朕只是愤怒地发现自己被一直尊重的“先生”深深地欺骗了,并因此受到莫大的刺激。自万历十二年查抄张居正家以后,朕便严禁官员和宫人在朕面前提及张居正,由此可猜出朕受伤有多深。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张居正“小节”不保,使得朕“恨乌及屋”,张居正十年来苦心为朕构建的节俭、勤勉、克己奉公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全部轰然坍塌。朕毅然决然抛弃那些突然看起来来虚伪可笑的“自我约束”,开始有些偏激、有些变态地补偿起自己来。

说偏激,是因为朕在钱财这件事上,既小气,又大方。朕小气,那是在对待大臣上,近乎到了吝啬的地步。以对阁臣们的赏赐为例,逢年过节,朕最爱送的便是招贴字画,譬如春节时送“大门神、招财利市、福禄狮子、笺纸葫芦”等吉祥贴,万寿圣节(宫里仅次于过年和冬至的第三大节日),赏“金万寿字、银万寿字、金篆字、金书黄符、银书红符”等字贴。朕从小练得一手好书法,这样赏赐起来,除了费点纸墨,近乎零成本。除此之外,朕还会夏天赐几把扇子,中秋赏两块月饼,或应节令赏些鲫鱼、嫩笋、鲜藕、枇杷、杨梅什么的,而且量非常小,一两尾、两三枝、十来根、一小篓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也赏银钱,但每次最多不超过五十两;也赐彩缎,但每次最多四表里(即衣料面子、里子各四套)。能得到朕赏赐的,其实也就区区几位内阁大臣,外加几位侍讲官。以赏赐最多、级别最高的首辅大臣为例,一年下来,总共得到的赏赐也不过二百两银子。朕大方,那是在对待自己和家人上,花起钱来毫不含糊,说朕肆意挥霍也不为过。譬如,朕为爱女庆生赏银十五万两、为爱妃过寿赏银二十万两,为弟弟潞王就国赏银三十万两,为儿子福王结婚用银三十万两,而为朕自己营建的寿寝定陵则用银八百万两。

P13-P15

书评(媒体评论)

因为朕是帝王,所以朕的好,一旦被放大,便好得一蹋糊涂;朕的坏,一旦被利用,也会坏得不成体统。这便是“人治”的最大坏处。然而我们中国的政治传统却偏偏是依赖和重视“人治”。

——明神宗朱翊钧

老夫只愿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寄情与诗画,用“墨谑”、“戏抹”的手法,直白地记录我这不堪的一生,或是赤裸裸的不公,或是血淋淋的无情,或是孤单单的寂寞,或是光灿灿的愤怒。

——大才子徐渭

在我这个老外眼里,南京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城市登记人口就已超过百万户,近四百万人。上帝呀,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在欧洲,城市人口超过10万就算超级城市。南京仅一座城市的人口,就已超过欧洲许多国家的整体人口。

——神学家利玛塞

旅游是多么鲜活,多么愉快的事情呀,请不要把我,把我的游记当作一种僵化的学问,埋在书斋里搞研究。天空海阔,山高水美,体验造化的无穷,探求自然的奥秘,方是旅游和探险的真谛,这一点古今应该无不同吧?

——旅行家徐霞害

目录

第一章 皇家恩怨

 紫禁城里的爱恨传奇

 朱翊钧 宅男皇帝的非主流生活

 好心的皇帝 温柔是一种施政美德

 放纵的皇帝 青春期的轻狂和愤怒

 贪则的皇帝 金钱是最值得信赖的奴才

 好色的皇帝 青春的失控和纵欲的惩罚

 可怜的皇帝 难言之隐下的傲慢与偏见

 痴情的皇帝 后宫之爱的寂寞和遗憾

 李彩凤 慈圣太后的家道和佛缘

 幸运的民家女 从婢女到太后的华丽蜕变

 虔诚的佛教徒 念佛的痴和造寺的狂

 人造的假菩萨 孝心催发下的政治造神运动

第二章 宦海沉浮

 士大夫的官宦生涯和情趣生活

 徐显卿 官宦生涯三部曲

 科举 从生到士,从民到官

 做官 从翰林院编修到帝王师

 致仕 从吏部右侍郎到田园真名士

 王锡爵 赏心乐事谁家院

 谈心 禽鸟之音何时休

 听戏 曲尽其妙水磨调

 说人 天生他材必有用

 伤怀 酸酸楚楚无人怨

 徐泰时 诗意栖居人地间

 造园意趣 让布局充满诗情画意

 雅陈清供 让艺术成为生活本色

 雅集文会 让聚会分享美景快乐

第三章 文人风骨

 一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突围

 李贽 一个时代狂人的自自

 性格巨星 超级畅销书的作家

 思想暴徒 时代囚笼的呐喊者

 异端圣徒 收女弟子的老和尚

 徐渭 愤怒的疯子

 一个怪老头 桃花大水滨,茅屋老畸人

 悲催生活史 被命运捉弄的天才

 疯子的尊严 本来真而目,由我主张

 徐霞客 超越时代的背包客

 楔子 从徐霞客的出游说起

 家的传奇 官N代和富二代的出游梦想

 娘的传奇 成就传奇的伟大母亲

 我的传奇 一个超越时代的背包客

 后世神话 被夸大的旅程,被曲解的精神

第四章 市井生活

 利玛窦的双城记

 南都繁会的世俗传奇

 伟大城池 世界上最雄伟壮丽的城市

 热闹街市 无所不有的集市贸易

 茶酒风情 泡茶有茶道,饮酒讲情调

 流行时尚 时尚男士的标新立异和争奇斗艳

 狂欢娱乐 元宵节的狂欢和民间奢靡之风

 皇都积胜的别样风情

 皇城气派 京城空气差,人员四类多

 繁华闹市 朝前街摆地摊,公务消费是主流

 热闹节庆 元宵最热闹,女性爱狂欢

 剽悍民风 秀才耍流氓,女比男人强

第五章 科技魅影

 当理想照不进现实时

 李时珍 野郎中也有存人

 民间郎中 一个老老实实的人

 《木草纲目》 一本认认真真的书

 刻印出版 一段坎坎坷坷的路

 徐光启 科学也是一种信仰

 我是淘气鬼 我的慈父,我的虎妈

 我是落榜生 在科举挫折中寻求生命的真谛

 我是翰林官 幸福敲门时的冷思考

 我是洋弟子 恩师利玛窦的个人传奇

 我是先行者 翻译《几何原本》的心路历程

 赵士祯 爱国者的神器

 新式武器 掣电锐、迅雷锐、鹰扬炮的威力

 痴迷神器 爱国者的理想和追求

 研制心得 造不出好武器的国家不配谈富强

第六章 军事风云

 一个家族的军事传奇

 李成梁 辽东大帅谁铸就

 发迹秘史 从穷秀才到辽东总兵官

 制胜法宝 辽东铁骑、火器和主动进攻的战术

 潜行规则 贪污腐化是官场通行的护身符

 努尔哈赤 养虎为患恨难除

 李如松 梦中常忆跨征鞍

 一个性情人 军二代的霸气和温情

 一次大远征 平壤攻坚战的奇胜之术

 鏖战碧蹄馆 扬名立万的世纪遭遇战

 李如柏 百年一叹萨尔浒

 京城大恶少 爱招惹是非的小衙内

 风水轮流转 时代风云下的官运和敌情

 魂断萨尔浒 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赌博

 附录

 一个时代的文明碎片

 万历朝大事记

 万历朝怀占一地图

 万历朝名人穿越采访录

序言

如果我们真的穿越回到大明万历朝(1573—1620),或许你真的会爱上那位皇帝、那个时代。万历皇帝朱翊钧不但帅气、有品位,而且爱民、有亲和力。一旦看到他,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成为他的“粉丝”。朱翊钧是那个时代的SuperStar(超级明星)。

如果你有幸在万历十一年(1583)的春天,穿越来到北京的天寿山一带(今“十三陵”地区),会看到一幕壮观的场面——年仅二十一岁的皇帝朱翊钧,穿着一套华贵的军装,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英姿飒爽,在鲜衣怒马的锦衣卫簇拥下,正到郊外来谒陵玩耍。近万人的扈从部队中,如果你看到由顶盔贯甲的大汉将军组成的皇家羽林军,便会觉得大英帝国戴熊皮帽子的卫兵也好,美国全副武装的特种兵也好,都是“神马浮云”;如果你看到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个个帅气得要命的大内保镖锦衣卫,便会觉得白宫里那些戴墨镜耍酷的FBI特工,也会“稍逊风骚”;如果你再看到皇家的豪华车队,有四头大象拉的“元首车”,有几十匹白马拉的“公务车”,有几十人抬的“休闲车”,甚至有专供换衣服的“房车”等,便会觉得当今这世界,无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行,还是流行巨星LadyGaga游街,与此相比都显得弱爆了,逊毙了。

自然,当你看到众星捧月的天皇巨星——朱翊钧,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尖叫起来,就如我们看到迈克尔·杰克逊一样疯狂。有意思的是,朱翊钧和迈克尔·杰克逊一样,也喜欢给脸上打一层厚厚的白粉。如果从现代人偏好的视角来看,这个队伍最令人眼热的,便是那些豪华却不俗气,华丽又不张扬的服饰。无论护卫的军士侍从,还是随驾的文武百官,身着的服饰都色彩丰富、精美异常,远比现在高官显贵喜欢定制的所谓国际高级时装,漂亮和大气一千倍。是的,这就是所谓的“万历范儿”。

如果身在历史现场,面对这梦幻般的豪华游行场面,你也许真H0ld(把持)不住,会激动地大喊大叫。请不要担心,皇帝陛下不会砍你的头,也不会打你的屁屁,最多可能只是被护驾的锦衣卫喝斥一声“莫惊驾”罢了。这就是朱翊钧的魅力——人帅,心肠好,性格还温柔,正是我们喜欢的“土豪菜”。

万历皇帝的魅力表现,还有一个事例为证。万历十三年(1585),各地旱情严重,为向上天和百姓表示他的诚意,朱翊钧脱下华丽的龙装,穿了一身布衣青袍,从紫禁城出发,一路步行到天坛去祈雨。当时很多京城老百姓都去围观,最后连老天爷也被他的诚意和帅气所震撼,终是激动地下了一场及时雨。

还有一个故事能让你增加对他的好感。《北游录》记述,万历皇帝很喜欢插花艺术。有一次想做一个牡丹插花,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花瓶相配,后来得知江阴一户百姓有一个均窑的瓷瓶刚好相配,便命人过去购买。人家要二百两银子,他嫌贵,便讨价还价,最后以一百五十两银子购得。如你所知,身为皇帝,他本是有更省事或更直接的手段得到这个花瓶,但他没有那样做。

无论哪一个时代,国家领袖的喜好和品位,必然极大影响着时代的潮流和文化的品位。那个时代的讲究,或者讲万历范儿,也就顺势渗透到各个层面、各个群体。本书共分六章,分别从皇家、官员、文人、市井、科技、军事等六个层面,选取了十六个重点历史人物,以穿越的方式,借他们的眼,让我们观察那个时代的雅致风貌和别样繁华;同时也借他们嘴,让我们聆听一个时代的复杂心声和悲欢故事。

以官员的故事为例。本书除了讲述以皇帝为主角的宫里的故事外,还着重讲述了徐显卿、徐泰时、王锡爵三个官员的官场生活、园林生活和文艺(昆曲)生活。徐显卿是万历朝一个典型的文官代表,虽说在正史上并无多少记载,但描述他个人仕途生涯的《徐显卿宦迹图》却留存下来,成为那个时代官场细节的历史图证。我们也因此有幸可以在生动的图画中,细致观察那个时代的官场风雅和文化情趣。是的,那个时代的官当得有趣,而且真的很舒服。

徐泰时,许多人或许不太了解,可他留下的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东园(留园)鼎鼎有名。身为当时工部的一名技术派官僚,他的专业造诣和艺术品位实在令人赞叹,正如现如今的艺术家一样,非常懂得如何夺人眼球。他在生活细节上的艺术讲究和八卦故事,完全可以上时尚杂志的封面。正如现在的时尚人士一样,他最忌讳“撞衫”。若有客来访,他都会让仆人先去打探客人如何穿戴,然后再用心搭配自己的服饰,每次都是“两人宛然合璧,无少参错,班行艳之”。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有品位、讲情趣,所以才能设计出令我们后世惊艳了几百年的千古名园吧。

王锡爵曾担任过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官居一品,自然见识广、眼界高,他和艺术、艺术家的故事,远比我们现在要有内涵、有水平得多。我们着重讲述的是他和昆曲,以及《牡丹亭》的关联情感和因缘故事。那个时代,官场和文坛或许也有交融的部分,但至少文人可以保持独立风骨和创作自由。官员们,无论在职的,还是退休的,也都有自知之明,知道官大不等于艺术水平就高。他们从不指手画脚,瞎指导艺术创作,他们只是欣赏,带着尊重的心态去欣赏。而如汤显祖这样的文人,也从不会在乎领导的评论,他们的共鸣只建立在艺术和情感的基础上,和官场升迁无关,也和利益得失无关。也正因如此,那个时代的艺术,才被“滋润”得灵动而张扬。

当然,和任何时代一样,这个时代也有不美好的一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怠政。不仅是皇帝消极怠政,官员们也是,集体不作为和集体腐败的现象非常普遍。用当时的话评论,就是国家从来没亏欠过士大夫(文官利益集团),倒是士大夫欠国家的。他们和讨债似的,除了和皇帝死磕较劲外,除了拉帮结伙搞内斗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个人生活的享受上。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官场上很“下流”,生活上很“风流”。

如今,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你若批评皇帝,皇帝会很委屈,因为他觉得自己消极怠政,只是借此对抗或报复庞大文官利益集团的“扯淡”;何况,这种不作为的怠政,总比“勤政”起来,琢磨如何杀官员和文人的头好吧?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过后,许多在万历朝生活过的“旧人”,都非常怀念那一段“盛世”的原因。你若批评官员或者所谓士大夫这样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会更委屈,甚至会以文化僵尸的姿态集体示威,摆出自己上过的奏折,拿出自己写过的诗词,证明自己曾是多么激烈地骂过皇帝,又有多少次悲叹、暗讽过时政。可是,除了骂、恨和叹气之外,就不能做些更有意义的事么?

正如圣贤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这面历史的哈哈镜反照过来时,我们猝然发现,那个时代的制度设计也好,社会问题也好,文化使命也罢,人生困惑也罢,与现在的某些方面竟是何其相似!几百年社会变革的反反复复,甚至民族文明的停滞不前,使得我们现代人真是没有理由评判好坏,更没有资格嘲笑历史。我们只能期望,当历史这根鞭子狠狠地抽在自己身上时,能让我们有所警醒,有所反思。

是为序。

内容推荐

《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明代潮人志)》编著者段战江。

《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明代潮人志)》共分六章,分别从皇家、官员、文人、市井、科技、军事等六个层面,选取了十六个重点历史人物:万历皇帝朱翊钧,慈圣太后李彩凤,官员徐显卿、王锡爵、徐泰时,戏剧家汤显祖,文人李贽、徐渭、徐霞客,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李时珍,徐光启,赵士祯,将领李成梁和两个儿子李如松、李如柏,以穿越的方式,讲述了那个时代的雅致风貌和别样繁华,以及一个时代的复杂心声和悲欢故事。

编辑推荐

《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明代潮人志)》编著者段战江。

万历朝是盛世还是明亡的起点?

  皇帝为何28年不上朝?

  张居正为万历皇帝的“宅男”枚奖章有何贡献?

  太后李彩凤如何由一个婢女完成了到太后的华丽蜕变?

  《徐显卿宦迹图》中的考场、官场、皇帝办公室、服饰、礼仪有何玄机?

  王锡爵、汤显祖、《牡丹亭》,他们是怎样的梦幻组合?

  园林艺术在何时达到顶峰,千古名园留园倾注了徐泰时多少心血?

  国民偶像李贽为何选择自杀?

  泼墨画家徐渭是个愤怒的疯子?

  徐霞客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背包客还是严谨的地理学家?

  在利玛窦眼中,南京与北京谁更具皇城风范?

  李时珍、徐光启、赵士桢的理想能否照进现实?

  李成梁、李如松、李如柏,一门三父子,个个都是英雄?

  努尔哈赤被谁养虎为患?

  …… ……

  《万历范儿》将为你解开所有谜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