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话本小说体制演化与诗词的引入
第一节 话本小说体制前源的诗词引入
第二节 宋元话本体制确立与“有诗为证”的程式化
第三节 明末拟话本体制完善与引诗的成熟
第四节 明末清初拟话本体制变异与引诗的失范
第二章 话本小说编创方式与诗词的引入
第一节 程式化:据事改编宋元话本的诗词引入
第二节 整饬化:改编向独创过渡拟话本的诗词引入
第三节 个性化:独创话本小说的诗词引入
第三章 话本小说叙事方式与诗词的引入
第一节 抒情性诗赋如何融入叙事性小说
第二节 多赋赞:用于描写、抒情
第三节 多近体诗:用于评论
第四节 多签词偈语:用于情节设置
第四章 话本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与诗词的引入
第一节 叙事模式转型时诗词引入的趋势
第二节 内引诗词增加与模式化情节
第三节 外引诗词缺失与叙事笔记化回归
第五章 话本小说文本变易与诗词的引入
第一节 随意删削:选本的诗词引入
第二节 各行其是:同题改编的诗词引入
第三节 不可复制的“有诗为证”:海外翻案的诗词引入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明代话本、拟话本小说
附录2 清代拟话本小说
附录3 话本小说诗词体裁、数量
后记
中国古典小说有许多不被西方小说文体兼容的民族特质,如“有诗为证”,这是中国古典小说“诗骚”传统的标志性特征,需要认真研究以正本清源。梁冬丽所著的《话本小说与诗词关系研究》选择“有诗为证”代表性文体——话本小说作为切入点,立足于话本小说文体的本身,研究“话本小说”与所引入“诗词”的“关系”,而非话本小说中的“诗词”。《话本小说与诗词关系研究》力图全面、多角度地分析话本小说与引入诗词的纵向发展脉络和内部关系,说明二者之间的独特性所在。话本小说与所引入之诗词,确实在体制、编创方式、叙事方式变更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经历了“离—合—离”之轨迹。
梁冬丽所著的《话本小说与诗词关系研究》立足于话本小说文体的本身,研究“话本小说”与所“引入诗词”的“关系”,而非话本小说中的“诗词”。话本小说诗词带有唐诗、宋词等文人诗词的形貌与外壳,但不是独立文体,它是从属于小说情节需要的俗化、简化了的诗词,不能用文人诗词来衡量与评价。鉴于此,本文选取适合本课题的研究方法、视角如下:一、首先采用统计学方法,统计话本小说诗词的相关数据,作为理论阐释的基础和依据。二、分别从文体特征、编创方式、叙事方式、流传方式四个角度探讨二者关系,二者关系有三种形态:促进、促退与无联系。三、无联系成为本文的第三种方法,就是要考察一下少用或不用诗词对话本小说造成的影响。其中每一章均以话本小说发展各阶段的演进过程、特点为中心考察,尽量在“进入过程”中考察话本小说与所引入诗词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