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白与江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左红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今安徽境内,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与江南》(作者左红)讲述了李白的故事。

内容推荐

《李白与江南》内容介绍:李白热爱江南山水,江南秀丽的山水哺育了李白的才情,壮阔了李白的心胸,也给了李白的心灵以巨大的慰藉,成就了李白山水诗的辉煌。李白深深沉醉于江南山水之中,长江、庐山、洞庭、镜湖、剡溪、天姥、天台及永嘉山水给李白留下美好印象,他最钟爱的地方是金陵、宣城、清溪。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一代诗仙李白病逝于当涂,埋葬在青山脚下。

《李白与江南》的作者是左红。

目录

第一章 出蜀远游

第二章 追慕屈原

第三章 面见司马承祯

第四章 洞庭葬友

第五章 拜谒李邕

第六章 庐山胜迹

第七章 金陵胜地

第八章 茅山问道

第九章 广陵名胜

第十章 吴中览古

第十一章 杭州美景

第十二章 越中览古

第十三章 上虞山川

第十四章 畅游剡中

第十五章 西子故乡

第十六章 卧病思乡

第十七章 结识孟浩然

第十八章 相会元丹丘

第十九章 结亲名门

第二十章 隐居修学

第二十一章 京城求仕

第二十二章 京城游览

第二十三章 酒隐安陆

第二十四章 塞外风光

第二十五章 游历齐鲁

第二十六章 再游吴越

第二十七章 庐山抒怀

第二十八章 痛失爱妻

第二十九章 三游吴越

第三十章 结识杜甫

第三十一章 梁园之约

第三十二章 再结姻缘

第三十三章 宣城之约

第三十四章 黄山奇景

第三十五章 汪伦情

第三十六章 一心报国

第三十七章 山雨欲来

第三十八章 报国无门

第三十九章 随从永王

第四十章 流放夜郎

第四十一章 壮志未酬

第四十二章 病逝当涂

结语

试读章节

“太白兄,前面就是夔门了。一人夔门,我们便真正的离开故乡了。——不知何时我们才能重返故乡?”吴指南的话语兴奋中带着一丝伤感。小舟离开江岸,缓缓划向江心,不久,前方隐约可见从江的北岸延伸出一座小山横向江心,将江面完全遮住了,那便是白帝城。

“是啊,指南兄。你看,这融融的江水正是从故乡远道而来,她特意来送别故乡的游子,真可谓情深义重呵!”李白伫立船头,略回首深情地凝视着江水,矫健的身躯挺拔着,江风将他的长发和衣摆吹向身后。他身着一套藏青色竹布长袍,腰间斜插一柄长剑,头戴一顶儒生帽,两道浓眉高耸着,眼含两汪碧波,眸子像宝石般闪耀着。

李白和吴指南于开元十二年十月离开渝州,经涪州、忠州、万州、云安。年底抵达夔州,沿途饱览景色,遍访名胜,参拜州县官员,结交文人儒士和英雄豪杰,抵达夔州时已值年关。夔州也是李白向往的地方,这里不仅地势险要,也是人文荟萃之所。白帝城见证了东汉初期公孙述割据巴蜀的这段历史,永安宫承载了刘玄德壮志难酬的遗恨,那王溶的楼船、杨素的巨舰在这里扬帆待发。特别这里在远古时代是巴人重要的繁衍生息之地。巴人的远祖在巫山以南、清江一带。夔州是巴人与楚相对抗,扼制楚向西发展的重要屏障,巴国因此顽强地生存下来,且地域向西扩展到渝州、嘉州,向北扩展到汉中,直到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方被蒸蒸日上的秦国吞并。巴人创造了优秀的巴文化,至今仍顽强地保存了他们的民族特色和独特文化。巴人重祭祀、善歌舞,那悠扬缠绵的巴曲和优美的竹枝词诉说着巴人古老而沉重的历史,寄托着巴人对爱情、对生活、对理想的无限向往,也因此折服了无数的骚人墨客。李白从渝州到夔州近半年多时间里饱听了巴曲,深受感动和熏陶,不禁创作了许多首巴歌。《巴女词》便是其中一首: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这是李白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首巴曲。《巴女词》委婉地表达了巴女对爱情的坚贞和巴人生活的艰辛。

李白到达夔州后首先是投刺拜谒府州县官员,他们多为官宦世家或是进士出身,对李白的文章多加赞赏,特别是李白十八岁时写的《明堂赋》和二十岁时写的《大猎赋》,曾深得当朝老宰相许国公(“燕许大手笔”之一,时任礼部尚书)苏颞的赏识,海内已有些名声。李白虚心聆听这些前辈先贤的教诲,攀谈中了解了许多时事和见闻,他少年的心澎湃着、激荡着,不因官高而有所畏惧,不因冷遇而降低热忱,总想从他们那里获取教益,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李白又去拜访府州县的学馆,请教学官,与学子切磋交流。大家对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赞赏不已,认为是诗中极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李白在去年金桂飘香的八月下峨眉,人平羌江,在嘉州的清溪驿夜晚放舟往渝州时吟唱出来的。峨眉山是蜀中第一仙山,山势雄伟、壮阔,方圆有几百里长,山峰与白云、蓝天相接。它坐落在蜀国南部,平羌江似一条玉带从它的北面蜿蜒而过。山上峰峦竞秀,飞瀑纵横,白云缭绕,真是万千气象。李白爱峨眉山,他在二十岁那次登峨眉山时曾写下一首赞美诗《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在李目的心中,峨眉山就是蜀国的象征、家乡的象征。峨眉山钟灵毓秀,它高耸的雄姿仿佛向宇宙告示:这片广阔的沃土是神圣的,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它承载着光荣的历史,永不会屈服和磨灭的。李白热爱家乡,热爱蜀国的历史和文化,他曾游遍蜀国的名山大川,南抵渝州,北达剑阁,也曾数度登览峨眉,并在此修道和读书。现在他就要离开故乡、离开峨眉去实现自己“书剑报明时”的宏伟志愿,他怎能不柔肠百转,感慨万端?但李白是决然的,他少年的心向往着更广阔的天地,向往着大唐帝国盛世的华章。这代表故乡的峨眉山月怎不深沉地印在他的心里?无论前途如何,这峨眉山月他是永不会忘记的。

李白在新朋的陪伴下游览了夔州城内的永安宫和武侯祠,又渡过滚水骑马游览了白帝城。白帝城是三面环水伸向长江的一座孤山,像一只猛虎扼守着夔门。东汉世祖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在成都称帝,为了显示自己为真命天子,正遇驻守白帝的兵士发现山上井里时有白气冒出,便称自己是白龙降世。公孙述称帝后便改此山为白帝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公孙述灭亡。但是,在公孙述统治期间,巴蜀之地的人民生活安康,这与中原地区军阀混战、盗贼横行、民不聊生、十室九空的惨状有天渊之别。后世巴蜀人民仍缅怀这位天子,人们在白帝城兴修建了白帝庙,祭奉这位白帝,歌颂他的美德,祈求他保佑这一方水土平安。

李白于白帝城望夔门,只见白盐、赤甲两山锁住了滚滚东流的大江,两岸陡峭如壁立,山峰有百仞之高。而在夔门人口处的江心又赫然卧伏着一巨大礁石,这便是令商旅和船工魂丧魄散的滟灏堆。李白目视夔门,思绪却飘落到已经作古的蜀之骄子陈子昂那里。陈子昂曾登览过白帝城,作有《白帝城怀古》一诗: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这该是陈子昂在武后圣历元年(698年)因父死解官回乡奔丧途中经白帝而作的吧?诗中充满忧思,该是为大唐的前途和命运而深深忧患吧?他的一曲《登幽州台歌》可谓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是诗坛的最高峰。李白十分景仰陈子昂,为他铮铮铁骨直言敢谏的精神而倾倒,为他豪侠好施而感动,为他敢于得罪武氏集团而身陷囹圄而悲愤,更仰慕他为大唐文坛、为历史文化所做的杰出贡献。

舟入夔门,水流顿时迅急起来,如万马奔腾,在宽不过百米的峡谷间咆哮,猛烈冲击着两岸峭壁,激起冲天的浪花。扁舟随急流向下游急速驰去,在波涛中上下颠簸,惊险万状。李白被这壮美的景象迷住了,他向两岸望去,只见两边的峭壁如刀削,石灰质山岩经长久风化而脱落,形成大的照壁。江南岸的白盐山照壁长达一公里以上,上I临峰顶下插江底,上面寸草不生,委实是大自然的造化!而在山势稍缓的地方,碧树和灌木丛将岩体遮没,猿猱在树丛中翻腾跳跃,发出凄厉的啸吼,在空谷中久久回荡,令人毛骨悚然。虎豹糜鹿在丛林间不时出没。山顶岚气缭绕,飞泉从悬崖飘落下来,如丝如练如雾。

舟出近八公里长的瞿塘峡谷,江面豁然开朗,水流平缓起来,江面宽度猛增到三百米以上,两岸临江的山势也比峡谷平缓得多,但两岸的山峰向外绵延开去,高耸入云,如折叠流动的翠屏。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