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数据来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北京市国有林场概况
3.2 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历程
3.3 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目标和内容
4.1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目标
4.2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主体和客体
4.3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原则
4.4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内容
4.5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概念模型的构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标准与指标设置依据分析
5.2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指标设置
5.3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及结果分析
6.1 国有林场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6.2 国有林场绩效的EVA评价
6.3 国有林场绩效的灰色关联分析
6.4 国有林场绩效的数据包络分析
6.5 国有林场绩效的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6.6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影响因素的Tbbit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提升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的对策
7.1 充分利用绩效评价信息
7.2 完善绩效评价活动
7.3 改进会计核算
7.4 改善国有林场的组织管理
7.5 改进和完善激励机制
7.6 注重产业发展规划
7.7 拓宽林场资金来源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本书创新点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1 北京市国有林场状况问卷调查表
附录2 灰色关联分析的MATLAB代码
参考文献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市国有林场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北京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200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国有林场划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承担;2008年举办奥运会后,北京市更将生态文明放在发展首位;2011年下半年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启动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展开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问题研究》(作者蔡炯)围绕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这一主题,通过对绩效评价、国有林场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回顾和对西山林场等单位的问卷调查,梳理了北京市国有林场的发展现状;运用相关理论,确立了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的内容与原则,设计出基于BSC(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概念模型、评价指标及权重等,并构建了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际调查数据,对北京西山等四个国有林场进行了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的对策建议,包括充分利用绩效评价信息、完善绩效评价活动、改善国有林场会计核算工作、改善国有林场组织管理、改进和完善激励机制、注重产业发展规划、拓宽林场资金来源等。《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问题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1)通过对北京市国有林场发展状况的梳理,明确了北京市国有林场的发展由量的积累已逐步转向质的提升,成效显著,但并不均衡;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相关林业工程的参与等构成了林场的主要经营业务。
(2)根据北京市国有林场建设目的,确定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的目标,即评价林场在生态公益服务方面的效果和效率及林场自身发展状况等。绩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此,设计了基于BSC的绩效评价概念模型。
(3)在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上,依据BSC模型,从四个维度分别进行了指标设置;考虑到主观确权的不足和数学确权的难以实现等,采用二又树期权定价模型确定指标的序数权数,构建了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选择西山林场、十三陵林场、八哒岭林场、松山林场四个林场进行了具体的绩效评价分析——通过运用“EVA(经济增加值)”、灰色关联分析法和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等,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维度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场在经济效益方面的经营是有效的,在生态效益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林场的发展趋势是向好的,但发展不均衡、不稳定,相互间差异变化不大,经济投入与生态资源间的匹配性有待改善等。
《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问题研究》(作者蔡炯)围绕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这一主题,通过对绩效评价、国有林场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回顾和对西山林场等单位的问卷调查,梳理了北京市国有林场的发展现状;运用相关理论,确立了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的内容与原则,设计出基于BSC(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概念模型、评价指标及权重等,并构建了北京市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际调查数据,对北京西山等四个国有林场进行了绩效评价,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