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敦基所著的《好书总会复活》共分五辑:寸铁杀人、谈文论艺、知故识新、序和跋、其他。所收的小文,多数刊于报刊,内容广泛,知识满目,书评涉及人文社科各领域好书,不啻为一读书指南。读书有所思,所论纵横捭阖,联系实际,具有问题意识,颇具启发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书总会复活 |
分类 | |
作者 | 卢敦基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卢敦基所著的《好书总会复活》共分五辑:寸铁杀人、谈文论艺、知故识新、序和跋、其他。所收的小文,多数刊于报刊,内容广泛,知识满目,书评涉及人文社科各领域好书,不啻为一读书指南。读书有所思,所论纵横捭阖,联系实际,具有问题意识,颇具启发性。 内容推荐 卢敦基所著的《好书总会复活》是作者近十年来作品的汇集,按照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辑《寸铁杀人》,为读书笔记,所涉书目多关乎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第二辑《谈文论艺》,亦为读书笔记,涵盖中外古今热点或经典文学作品;第三辑《知故识新》,此辑既提书也谈人,更显得血肉丰满;《好书总会复活》的第四辑《序和跋》,包括作者自己所编所著的书,以及为他人所作的序文;第五辑《其他》包含有作者的写作感言、读书目录、访谈录和一些回忆性文字等。 目录 第一辑 寸铁杀人 寸铁杀人 希望市场的逻辑 能战胜强盗的逻辑 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暴力的衰落 什么是资本主义? 大富豪的科学理论 我们的黑天鹅 世界就是一个沙滩 世纪的知识发展图景 可恶的电视时代 当代青年:最愚蠢的一代? 势利无处不在 不死的中国人 如何成为一位名记者 乌合之众 好书总会复活 八月炮火 往上两三代都是农民祖宗 沐浴于学问的水流 “上半个世纪人吃人” 冰雪下的俄罗斯 《论语》本多解 甲午海战中方惨败原因新解 文化名人你别抱怨 优秀传统 学人自述 东欧漫步 一部好日记 最后的旗人女性记忆 一个村庄的故事 已穷千里目,何用再登楼? 江山不幸诗家幸 走进美国大报 理解自杀 幕僚真意 卢士希和他的《小抱经堂集》 现代理念,经典文章 瑞典人看中国文化 少数派可以怎样生活 追寻失落的历史 如对传统有兴趣一定要读齐如山 纪念张中行 从来毁誉不由人 清华国学研究院为何夭折? 喜看小豆豆 第二辑 谈文论艺 新文学经典已经诞生 王鼎钧:当代中文散文第一人 好书。不读 文学的前途 一个天真的老年人 国家干部 文学回忆录 《水浒》真意 生生死死总堪哀 《耻》和我的邻舍大伯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围城》西方老年版 好工作 在太空阅读的书 风景也是翻译时失去的东西 狄更斯:英国人的《三国》 为艺术而艺术 长日留痕 诡异而仁厚的张大春 且将他今生今世一书藏 乐说蔡澜 才子读金庸 第三辑 知故识新 悼陈乐民先生 姜亮夫先生纪念会亲历记 大家大书 钱钟书先生的一封信 观察中国 文化生命四十年 新读《论语》 名门之后的忧思 一代儒宗马一浮 科学全才 伟大的中国企业史 看浙商故事,为的什么? 创业经验 我自己昔日的村庄 一个名主持人的记忆 第四辑 序和跋 《歧路彷徨——晚清名士李慈铭》后记 《永康旧景》卷首语 关于陈亮的个人阅读史——《陈亮传》跋 《风起云扬——汉书随笔》后记 郑骁锋《逆旅千秋》序 石三夫遗作序 周庆捷《红楼那些人那些事》序 周维强《史思与文心》序 李利忠《是什么让我们嚎啕大哭》序 朱维安《荷塘夜雨》序 第五辑 其他 他有两双眼睛 阅读书目 关于书 批评一本很差的书意义不大 我成了金庸的博士生 《杭州日报》与我 从古典到现代:《读书》三十年 后记 试读章节 寸铁杀人 十多年前,我的一个朋友拿到硕士学位上班工作,一天偶然说到他自己不懂经济学,管他的副处长大喜,道:“我懂,我在党校学过政治经济学。” 我的情形,跟这位朋友相似。由于专业,更由于天性愚鲁,数字过目基本上记不住,说得坦率一点,是点钞票点到十后就必须从头来:“一、二、三、四……”所以至今我收到的稿费不多,这都是为了便利本人盘点。经济学的书,我历来也看不懂,法律、教育等等,也是敬而远之。拉得远一点,这简直有点像林语堂。当然,林语堂岂是随便可比的?只是在此,可见出中国传统读书人的软肋。 不过,经济学的书,我还是从头到尾读过一本的。那便是香港张五常教授的《卖桔者言》。 读《卖桔者言》,转眼已过十来年,往事依稀,不必再提。但是最近逛书店,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下推出张五常随笔集三种。当时怕不懂,只买了一种:《学术上的老人与海》,回家丢在床头。夜入子时,为催眠用,随手拣出一读,结果是越读越警醒。半个时辰,大功告成,徘徊室内,深感一失足成千古恨:当时为何不把三册一起购齐? 半夜无眠。 近年来,我对中国杂文界完全失望,对随笔界三分之二失望。中国杂文,由鲁迅开创,创始即是高峰,而后马上风光不再。究其原因,作者有无直面现实的勇气是一个问题,但是更关键的,是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一个文人如果只读过一点文学哪怕再加上一点古书,又有何能力透视当今世界之风起云扬?如果再没受过说理的现代科学训练,“也许”“大概”一大堆,诛心是够了,但结论有何证据?推理有何途径?至于随笔,有段时间流行女人的,这有关女权,不好乱说,但在当今社会,文学已经退隐到人心深处,随笔如果不面对现实种种错综复杂,基于学识,出以快刀,一剑封喉,那又有什么意思? 所以,我读张五常先生之随笔,脑袋里只剩四个字一一寸铁杀人。 张五常是中国罕见的可与世界最高水准社科学者对话之人。他有不少厉害的师友。雅伦老师曾跟他说:世界很复杂;后来老友弗里德曼跟他说:世界很简单。张五常说:“这两者看来是各走极端的看法,其实是同一回事。雅老是说复杂的世事,不容易解释;弗老是说若有可取的解释,必定是简单不过。这两者加起来是说,复杂的世界以复杂的理论解释,其成功机会近于零;复杂的世界是要以简单的理论才有机会解释的。”我没学经济学,不敢妄议张先生的经济观点,但是这两句话,一下廓清理论界千里迷雾,一切玄而又玄、故作高深的借以蒙人兼作秀的学术,可以休矣。 张五常另有一篇随笔,是谈毛润之的词的。因为我上大学中文系的第一堂课就是“毛主席诗词”,跟朋友的那个副处长一样,也算是学过这门课的,所以有时不免谈谈:毛词好,毛诗就差得多了。张五常则说:毛词好,但有一点不好,没感情。这也是寸铁杀人。尽管毛是大政治家,本不必效小儿女辈哭哭啼啼,但指出没感情这个特点,也没关系。尽管张不弄文学,但凭这一点,也已是锦心绣口了。 张纵论古今经济学,以为亚当·斯密的《原富》为经济学第一好书。没有办法,我找出前两年买的《原富》(今译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字一句读读看。奇怪,读了前三十页,居然很好懂。这也再一次证明,好的理论确实常是简单的。 (《学术上的老人与海》,张五常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P3-5 后记 就在本书在出版社编辑期间,我跟一些各行各业的专家一起去了一趟西北。早上上大巴后,我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瞥了一下微信: 浙江温岭医生被杀! 刚向大家念出,一个医生马上发声:“肯定是干我这一行的,泌尿科。要不就是五官科的。” “为什么?”众人的眼光齐刷刷看牢他。 “全国各地有36名医生被杀,都属这两科。” 他向大家解释了原因,文长不引。如若有兴趣,建议随便找个医生去问问。 西北行车,长而寂寥。主事者笃实深思,想了个新招:让众人中的随便哪一位专家谈谈自己的专业。第一个便是这位医生,主攻前列腺的。在座基本上老男人,不用忌讳,于是从病名、病理、治疗方法、药效等等系统介绍了一番,时间尚不足一小时,简明扼要,人人听得明白且满意。 轮到我,只能说:自然科学规范且实效,正确的答案,不少情况下有唯一,且可在新形势下更新替换。古希腊的几何教材,尽管也对,但尽可扔进垃圾堆。文科这一行,可麻烦。不仅《论语》《孟子》丢不得,朱熹、王阳明也岂能丢?像文学,唐诗能丢还是宋词能丢?莎士比亚能丢还是《静静的顿河》能丢?但是它没有标准流程,没有像对付疾病一般有一固定框架,将最新的成果填人即可。如果行外的人来问,读哪一本可以得其大略?又永远找不到。所以弄得家中的书越来越多,多得成患,多得让老婆恼怒,恨不得统统扫地出门。 书多,显然读不过来,但仍在读。我硕士时的导师雪克先生,1962年的讲师,到20世纪末已70来岁,当时仍买书不已。我的年龄与他比尚有差距,只有继续读。 人各有长,自己长处肯定不在情,所以情上的书亦不甚看重,读的多为理的书。又中国人不擅纯理论,《史记·太史公自序》记孔子云:“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前四五天葛剑雄先生应邀来讲课,也说到说事要举例。这就是中国文化。我也不敢读尼采、胡塞尔,只能就自己还读得懂的,每天读一点。读了要说点想法,就有了这些小文章。 将自己结集的文章看了一遍,有两点比较清楚:一是读了几本书,悟到了一两点原先没有悟到的理。二是重在学习,不搞批判。有质疑,也多数在文字以外的思想中进行。这是因为论争性的文字,篇幅必大,非这些小文所能容纳。而且我在集中也说了:“批评一本很差的书意义不大。” 有朋友说:你发在报上的文章,有意思,能否集起来让我集中看看。就因为这一句话,才有了编书的念头。而且他还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本书所收的小文,多数刊于报刊,所以在这里先感谢吴蒂、屠晨昕、徐晓杭、李玲芝、赵健雄等诸位先生。此书得以问世,首先感谢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提供的资助,其次是我的同乡好友徐小飞先生,他承担了其余的支持。在周维强先生的协助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了出版方面的帮助。今年农历正月初一,就是该社出版的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伴我度过的,正是那一天让我产生了在这个出版社出一本书的念头。现在此愿成真,我很高兴。 2013年11月30日于南昌观园楼607室 时窗外老动物园旧址正盖新楼一片喧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