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书五经(插图本增订版)/家藏四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春秋)孔子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由《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九部儒家经典组成,这些经典蕴含了华夏先贤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涵盖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各个方面。自西汉“独尊儒术”开始,这些经典即受到推重,至南宋以后更成为历代科举选拔人才的必读书,足见其对于历史的深远影响。

为了使读者对于“四书五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并对其中的精华有突出的了解,我们选取了这九部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汇辑成了这部《四书五经(插图本增订版)》。本书由李克主编。

内容推荐

《四书五经》是中国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典籍,由九部儒家经典组成,这些经典蕴含了华夏先贤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涵盖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各个方面。自西汉“独尊儒术”开始,这些经典即受到推重,至南宋以后更成为历代科举选拔人才的必读书,足见其对于历史的深远影响。

为了使读者对于“四书五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并对其中的精华有突出的了解,我们选取了这九部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汇辑成了这部《四书五经(插图本增订版)》。

《四书五经(插图本增订版)》在注重文字质量的同时,通过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性项目,为读者扫除了生僻字、难解字词、古今异义字等阅读障碍,使两千年前的经典诗文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为了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我们精心挑选了与正文相契合的珍贵古版画作为插图。本书的插图,是我们翻阅了大量古代刊刻资料,从出处繁多的古版画中精心选出的,并配以图说,将插图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图文的合理搭配,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本书由李克主编。

目录

总序

前言

大学

中庸

论语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周易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说卦

 序卦

 杂卦

尚书

虞书

 尧典

 舜典

夏书

 禹贡

 甘誓

商书

 汤誓

 高宗肜日

 微子

周书

 牧誓

 洪范

 召诰

 康王之诰

诗经

 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螽斯

 桃夭

 芣苢

 麟之趾

 召南

 鹊巢

 采蘩

 “坑忻

 有汜

 邶风

 燕燕

 雄雉

 谷风

 鄘风

 君子偕老

 载驰

 卫风

 淇奥

 硕人

 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郑风

 缁衣

 女曰鸡鸣

 有女同车

 风雨

 子衿

 齐风

 鸡鸣

 南山

 猗嗟

 魏风

 葛屦

 伐檀

 硕鼠

 唐风

 蟋蟀

 无衣

 葛生

 采苓

 秦风

 车邻

 蒹葭

 终南

 陈风

 东门之枌

 月出

 泽陂

 桧风

 羔裘

 匪风

 曹风

 蜉蝣

 候人

 豳风

 七月

 鸱鸮

 小雅

 鹿鸣

 常棣

 采薇

 鹤鸣

 白驹

 黄鸟

 节南山

 正月

 雨无正

 大雅

 文王

 文王有声

 生民

 公刘

 周颂

 清庙

 维天之命

 丰年

 雍

 武

 访落

 鲁颂

 宫

 商颂

 烈祖

 玄鸟

 长发

 殷武

礼记

 月令

 礼器

 学记

 冠义

 昏义

 聘义

 丧服四制

春秋左传

 隐公(元年—十一年)

 桓公(元年—十八年)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闵公(元年—二年)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文公(元年—十八年)

 宣公(元年—十八年)

 成公(元年—十八年)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定公(元年—十五年)

 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试读章节

【原文】“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①,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奠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②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①镃基:农具,类似锄头的工具。②置邮:驿站。

【译文】齐国人有句俗话说:‘纵然有才智,不如顺应形势;纵然有锄头,不如等待农时。’现在就是容易行王政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夏、商、周三代最盛的时期,政令所直接达到的区域从没有超过见方千里的,而齐国却有了它们那么宽广的辖地了;三代极盛时期,人烟稠密,鸡犬呜叫的声音,从首都一直到四方国境,互相可以听到,而齐国也有了那么多的人民了;在齐国目前这样的条件下,土地不必再改变扩张了,人民也不必再变动增多了,如果推行仁政以统一天下,那是没有谁能抵挡得住的。况且统一天下的贤圣之君的期盼,没有比现在更久的了;老百姓对暴政迫害的担心,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一个饥饿的人对食物是不加挑剔的,一个口渴的人对饮料也是很少选择的。孔子说过:‘仁政的推行,比驿站邮亭传递上级的政令还要迅速。’现在这个时候,如果一个万乘大国出来实行德政,那老百姓心里的高兴,就会跟一个倒挂着的人被解救下来差不多。因此只要做古人一半多的事,就可以获得比古人多一倍的成功,这也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做得到。”

【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③恻隐④之心,非所以内交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⑥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⑦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⑧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⑨,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⑩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②乍:突然、忽然。③怵惕:惊惧。④恻隐:哀痛,同情。⑤内交:指结交。内同“纳”。⑥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⑦端:开端,起源,源头。⑧我:同“己”。⑨然:同“燃”。⑩保:定,安定。

【译文】孟子说:“人们都有一颗怜悯的心。古代帝王由于有这种怜悯别人的心,这样才有了怜悯下面百姓的仁政。拿这种怜悯别人的好心,去施行怜悯下面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翻转那么容易了。我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怜悯的心的缘故,譬如人们突然看见无知的小孩将要跌到井里去,都会立即产生一种惊恐、伤痛不忍的心情——这不是为了想跟这孩子的爹娘攀交情,不是为了要在邻里朋友中获得个好名声,也不是由于不喜欢孩子的啼哭声才这样做的。从这件事看起来,任何一个人,要是没有同情别人的心,就称不上是人;没有羞耻的心,也算不了人;没有礼让的心,算不了人;没有是非之心,也算不了人。同情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耻的心,是义的开端;礼让的心,是礼的开端: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一个人有这四端,就好像他的身体有四肢一样,这是他本身固有的。有这四个开端却自认无所作为的人,是自家害自家的人;说他的君主无所作为的人,是陷害他的君主的人。凡是在自己本身具有这四个开端的人,要是知道把它们都扩大开去,那就会像火刚开始点着,泉水刚开始流出,它的前景是无可限量的。一个从事政治的人,假使能够扩大这四端,就可以保护天下的人民,使他们安居乐业;假使不去扩大的话,那就连自己的爹娘也无法奉养了。”

【原文】孟子日:“子路,人告之以有①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②,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③。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注释】①有:同“又”。②善与人同:与人共同做善事。与,帮助、赞许。③与人为善:与,偕同。

【译文】孟子说:“子路这个人,一听到人家说他有过错,便表示高兴。夏禹王听了有益的话,便向人拜谢。大舜比他两个更伟大,他愿意跟别人一同行善,抛弃自己不对的,听从人家对的,乐意吸取别人的好处来行善,一点也不勉强。从他在下面种田、烧制陶瓦器、打鱼到被推举为领袖,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许多优点,没有不是从别人那里虚心学习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其实,这也是帮助、鼓励别人行善的好作风。所以君子的所作所为没有比跟别人一同行善更伟大的了。”P111-112

序言

《四书五经》是中国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典籍,由九部儒家经典组成,这些经典蕴含了华夏先贤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涵盖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各个方面。自西汉“独尊儒术”开始,这些经典即受到推重,至南宋以后更成为历代科举选拔人才的必读书,足见其对于历史的深远影响。

“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的合称。《论语》和《孟子》分别记录了孔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北宋时的程颢、程颐兄弟对这两篇十分重视,他们认为,《大学》是由孔子的学生整理的孔子关于“初学入德之门”的讲解;《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到了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编在一起,因为这四部书分别出自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将其命名为“四子书”,简称为“四书”,并称“《四子》,《六经》之阶梯”,对其评价极高。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五经”逐步成为儒家经典。《易》又称《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包括经、传两部分,体现了先贤对自然与社会变化关系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及社会生活,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史料。《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分为夏、商、周书,记录了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一些史事。现在见到的《尚书》版本是秦博士伏生藏于壁中躲过秦末战火保存下来的,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今已失传。《诗》,又称《诗经》,保存了周初至春秋时期诗歌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民间歌谣和上层社会的诗歌,被称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楚辞”并称“风骚”,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礼》指《礼记》,是西汉编定的对于儒家之礼的阐释文章,有戴圣编定的《小戴礼记》和戴德编定的《大戴礼记》两种,是儒家博大精深的礼学思想的汇编。《小戴礼记》后由郑玄作注,遂广泛流行,成为经典。“五经”中的“春秋”指《左氏春秋》,又名《春秋左传》。《春秋》是一部编年史,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间的史事。后人为解释《春秋》,作有“春秋三传”,即《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觳梁传》。这九部经典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曾经受到各个时期学者文人的推崇,在当今的社会,这些儒家经典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为了使读者对于“四书五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并对其中的精华有突出的了解,我们选取了这九部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汇辑成了这部《四书五经》:比如,我们对《论语》和《孟子》中所有的篇目和章句的内容进行了筛选,挑出了其中最闪光的思想和名篇名句;《周易》的六十四卦是一个有机而完整的体系,所以全部保留下来;《尚书》以今文《尚书》为本,选择了与尧、舜、禹、汤、武王、召公等著名历史人物有关的重要篇章;《诗经》“风”、“雅”、“颂”各类不同主题风格的名篇都有所选取;《礼记》选取了与礼制仪式及礼器有关的重点章节;《左传》按鲁国十二公次序编年,每位国君在位时周朝所发生的事件都有节选。

本书在注重文字质量的同时,通过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性项目,为读者扫除了生僻字、难解字词、古今异义字等阅读障碍,使两千年前的经典诗文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为了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我们精心挑选了与正文相契合的珍贵古版画作为插图。本书的插图,是我们翻阅了大量古代刊刻资料,从出处繁多的古版画中精心选出的,并配以图说,将插图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图文的合理搭配,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希望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能够使读者在积累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同时,对《四书五经》中所蕴含的优秀国学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书评(媒体评论)

经典就是那些能够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质的历史典籍。“家藏四库”丛书兼及大众收藏与通俗阅读,这种形式可以使中国历史文化经典得到普及并薪火相传。

——汤一介

“家藏四库”丛书遴选了清代《四库全书》的精华,而且每一种书在注释、译文、解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扎实的工作。——傅璇琮

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家藏四库”是一套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经典丛书。国学的传承和发展迫切需要好的大众读本。

——毛佩琦

《四库全书》浩如烟海,真正的必读经典就这百余部。

——任德山

国学是相互融通的,切忌断章或是割裂。今人只有从《周易》等原始经典入手,才能真正找到进入国学的门径。

——刘君祖

先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如果我们参读西方同时代的经典,不难发现两种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诸多相似处。希望“家藏四库”选目中可以多收录一些先秦经典。

——余世存

“家藏四库”丛书遴选了清代《四库全书》的精华,而且每一种书在注释、译文、解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扎实的工作。

——傅璇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