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义务摄影师孙立新
——为社区百姓留下精彩瞬间
采制关晓松
解说:听众朋友,如果某天早晨您和平时一样,到公园去锻炼身体,突然有个陌生人走过来,告诉您他给您拍了一段视频短片,把您锻炼身体的情景都摄入了镜头,这张视频光盘就送给您做个纪念,您会是什么反应?是惊喜还是怀疑?每天早晨都在北海公园打柔力球的段立功(音)老人就遇上了这样的事。
段立功:我每天早晨在北海公园打球,一天,他告诉我们说给我们一个片子,告诉我们把我们刚才跳的都拍下来了,我们打球是跟着音乐,很自然在那儿打,特别开心,特别高兴。我说我们俩素不相识,也从来没见过……
记者:有一天他突然就跟您说,要送您一个光盘。
段立功:当时我先是一愣,你照怎么没告诉我们?但是回去一看,哎呦,好激动啊。
记者:他都给您拍的什么画面?
段立功:就是我在那儿打球,跟着音乐来回打球翩翩起舞的录像,他就全记录下来了,给我。我看了特别惊奇,自己玩的很高兴,但是自己欣赏自己那个快乐,那可又是一个心情了,我也被摄像机里面照的那个老头的快乐给感染了,不一样。
记者:您都没想到自己在镜头里是那样。
段立功:看了特有意思,你看,这老头儿还真是挺快乐的,确实有这种感觉。
我突然就感觉到,孙立新做的这些太有意义了,但是他告诉我,他是业余的,哎呀,我就觉得他是发现快乐的人,而且能够捕捉住快乐,把这个快乐留下来,能传播快乐,同时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享受快乐了。
解说:段立功讲到的这位为他拍摄视频短片,再把片子免费赠送给他的人,就是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新鲜社区居民孙立新。孙立新今年64岁,原本开设了一家图文制作公司,前几年因为工作劳累大病了一场,病好了以后,就背起心爱的摄影包到北京各大公园转悠,寻找快乐和美,摄入自己的镜头,再刻录成光盘,送给画面里的人们。他还给为段老先生拍的片子起了个名字——“一位快乐的老人”。
(歌曲)
段立功:这个录像配的音乐特别好听,都是咱们喜欢的一些老歌,他能把音乐、舞蹈、技巧结合在一起。看我们大伙儿挺高兴的吧,又打又唱又跳的,所以这个题目就是“一位快乐的老人”,你听这笑声,多开心啊。
解说:从画面上看段老先生玩的如此快活,听段老先生笑的如此爽朗,让人很难想象,他是一位重度残疾人,他的右眼仅存光感,左眼的视野也很狭窄。正因为如此,他更加珍惜眼前的快乐时光。格外感激孙立新把这份快乐时光永远定格。
段立功:我是视网膜色素变性,现在右眼就有点光感。左眼的视野很窄,是个管状视野。像你们一看能看一片,我这一看就这么一小条。
我觉得通过孙立新他的这个爱好,给我们带来的不光是打球的快乐,打完球以后我仍然能够快乐,我欣赏自己这个打球的感觉,非常好。同时呢,我让我的父母看了之后,大家都很高兴,我在公园,这么高兴地玩,他们也都特别高兴。
解说:在段立功眼里,孙立新就是不折不扣的发现快乐、捕捉快乐、定格快乐、收藏快乐的人,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孙立新那不算宽敞的家里,摄像机、电脑、刻录机、电视机等与拍摄制作视频光盘相关的设备,占据了显著位置。制作好的光盘更是数都数不清,除了给段立功拍摄的视频,他还拿出许多在其他公园为素不相识的人拍摄的他们健身娱乐的画面。他拍摄和保存这些东西,只为记录老百姓的快乐生活。而他自己也从别人的笑脸中找到了快乐。
孙立新:这是景山的,这北海的,天坛的……
这是人家教快板的,都是我给他们摄的。景山这个柔力球队吧,有男的,女的,还都是岁数比较大的,身体不一定灵活,人家玩的还挺好。这是跳舞的,老百姓特别爱看,这都是80多岁的老头了。拍完了以后也都送给他们了,我觉得他们也给我传递了快乐。
解说:孙立新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从小就生活在朝阳门附近,1965年到山西插队,1978年回城以后,还是住在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里,一直住到现在。他从小就喜欢文艺,跟文艺沾边的事他都感兴趣,再加上老北京人那种古道热肠的劲头,让他从义务给人家拍片子这事上获得了不少乐趣。别人拿到他送的片子时,那份惊喜让他高兴,逢年过节接到这些素不相识的朋友发来的问候短信,他就心满意足了。给人家拍片子拍了没多久,新鲜社区贴出了一张召集令引起了他的注意。
孙立新:社区里组织了一次老知青活动,我是个老知青,就参谋参谋,我就把老照片拿出来。因为我们这批老知青从调回北京来,每年都有活动,都是我做摄像,每年都是我做片子。我就到社区,说我有好多资料,他们看了一遍,也受感动了,就请我去摄的像。尽管不是我组织的,人家组织的我进去参与的,结果我成了主力了。完了我就让大伙儿对着我的镜头喊一声“我是老知青”,然后我就给大家拍。上山下乡大家都吃过苦,今天我们活的还这么高兴,这社会对我们还这么好,大家都深受感动。就这么样,从此我就经常性的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了。
解说:孙立新基本上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共同经历过辉煌,也一起体验过艰难。但他从来不怨天尤人,老是那么热情,乐观,有责任感。这不,通过组织知青活动这件事,他和社区活动联系上了,这一联系还就特别频繁,特别紧密。2010年新鲜社区搞了个“邻里节”,孙立新自告奋勇帮着摄像,剪辑好之后,又精心挑了一首歌曲配上。
P1-5
当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是否也感到了温暖和力量。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文章我们没有一一登载,因为篇幅有限,只挑选了些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特色故事呈现给您。
我们的记者在做相关采访之后经常会提到,心里最软的一块被触碰,为什么这些普通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所做之事也并不惊天动地,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将您打动。因为他们朴实,纯美。
这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也是非凡的,故事广播的每一员都想向他们一样,为需要帮助的朋友做点什么。当我们得知西城区残联德胜职康站多名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学员,在工作人员与义工的帮助下,由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锻炼成可以半自理的正常人,他们希望参加一场自己的运动会,故事广播的同志们精心挑选,为他们带去了鲜艳的运动服。当我们得知,他们希望自己动手做一餐饭、证明自己的能力时,我们联系“希望之光”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一同教他们包水饺。当穿上新衣、吃上自己做的水饺时,他们哭了,激动、感激,百感交集。体现“帮助的力量”并不难,关键是有心、用心。
当搜狐微博推荐了“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的线索,通过采访我们得知,这个民间组织无偿救助了数万患者。每当家属拿着可观的现金想感谢他们时,他们总是悄悄地离开。这些来自于五湖四海的献血者、被救助者大多数都是从未谋面的,联盟中的朋友多么渴望见见这些一呼百应、支持着生命、支持着彼此的同道中人。为了成全这些无私的献血者的愿望,我们举全台之力,筹办了“爱在春天里”中国稀有血型联盟见面会。
传播爱的方式有很多,传承“帮助的力量”将会成为我们的责任。为他人奉献,互相帮助,也是人生的一种莫大的快乐和幸福!
北京故事广播
2012年6月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也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敬佩的榜样:倾尽所能帮助了无数人的“好人”郭明义、徒手勇接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靠蹬三轮赚钱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的白芳礼……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温暖着被一些冰冷现象刺痛的心灵。
社会的繁荣兴旺,少不了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帮助、温暖他人,不仅能让被助者从困难中走出,能使施助者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更是北京精神中“厚德”的重要体现。
北京故事广播举办的“帮助的力量”大型故事征集活动,正是为了深入宣传和引导践行“北京精神”,切实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转为生动具体的实践内容。因此。我们不满足于刻板的说教,而是根据广大群众喜欢故事的特点,通过一线体验深入访谈,树立起一个个“帮助他人”的鲜活形象,将奉献他人、互助互爱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诠释。为了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故事广播还举办了多场落地推广活动,比如向雷锋同志学习系列落地活动,慰问残疾人、义务工作者及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等;比如“爱在春天里”中国稀有血型联盟见面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之前认识还是第一次见面,无论是助人者还是被救助者,大家丝毫没有陌生感,感觉就像是熟识已久的老友的一次寻常聚会,问候彼此的健康,谈谈共同的话题,聊聊各自的兴趣。帮助别人成了大家生命中一件极平常的事情,这种助人为乐奉献自己的情愫,已经融入了这些新时代最可爱人们的血液和生活中。
本书集结了这些最可爱的人的故事,分为征文与专题两部分:征文联合知名媒体、有影响力的期刊杂志、知名门户网站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九套频率发出倡议,征集百姓关于助人为乐的作品,评选出优秀文章角逐奖项并收录出版;专题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各区县委宣传部推荐、提供故事线索,故事广播深入采访报道,并汇聚成文字稿。故事广播品牌活动“帮助的力量”大型故事征集活动在走基层的过程中采访到了很多生动、感人的先进典型:杨德永23年坚持义务陪伴照顾已故战友的父母;刘卫红自己出钱、出技术帮助村民种植优质草莓致富;芙蓉家政的9名市级孝星义务为社区老人服务;退休老夫妇董岳东和程淑芹18年义务为孩子补课的;音乐老师刘普义务帮村民成立合唱队;孙立新用DV义务记录社区生活……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是由千万个杨德永、刘卫红、董岳东、程淑芹、刘普义、孙立新这些普通百姓的优秀品德汇集而成。不管是生活多年的“老北京”,还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市民”,北京精神用“厚德”引导培育他们,从而唱响和谐的主旋律,为这座城市的繁荣贡献道德的力量。
北京故事广播“帮助的力量”活动及本书的出版,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了解了基层百姓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对和谐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蕴藏在其中的质朴价值观,这些对我们今后的宣传报道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在此也对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力量”的单位、领导表示感谢。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 席伟航
2012年6月
《帮助的力量》集结了这些最可爱的人的故事,分为征文与专题两部分:征文联合知名媒体、有影响力的期刊杂志、知名门户网站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九套频率发出倡议,征集百姓关于助人为乐的作品,评选出优秀文章角逐奖项并收录出版;专题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各区县委宣传部推荐、提供故事线索,故事广播深入采访报道,并汇聚成文字稿。故事广播品牌活动“帮助的力量”大型故事征集活动在走基层的过程中采访到了很多生动、感人的先进典型:杨德永23年坚持义务陪伴照顾已故战友的父母;刘卫红自己出钱、出技术帮助村民种植优质草莓致富;芙蓉家政的9名市级孝星义务为社区老人服务;退休老夫妇董岳东和程淑芹18年义务为孩子补课的;音乐老师刘普义务帮村民成立合唱队;孙立新用DV义务记录社区生活……
《帮助的力量》由汪良编著。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是由千万个杨德永、刘卫红、董岳东、程淑芹、刘普义、孙立新这些普通百姓的优秀品德汇集而成。不管是生活多年的“老北京”,还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市民”,北京精神用“厚德”引导培育他们,从而唱响和谐的主旋律,为这座城市的繁荣贡献道德的力量。
汪良编著的《帮助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了解了基层百姓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对和谐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蕴藏在其中的质朴价值观,这些对我们今后的宣传报道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