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了的激情(我的新闻人生)
分类
作者 窦芒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不了的激情:我的新闻人生》是一本新闻随笔集。上篇“记录历史”汇集了1977年至2006年从事军队新闻宣传工作时期在《解放军报》等发表的300余篇、23万多字的新闻言论及散文、报告文学作品。下篇“岁月回眸”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资料,回顾了军地新闻人生中各个阶段经历的事件和活动。有着多年军地新闻生涯的作者窦芒,从采写的新闻和对岁月的回顾中感悟: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历史的瞬间;岁月是人生的财富,财富是岁月的积累。书中文字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启迪。

内容推荐

《不了的激情:我的新闻人生》是作者窦芒对新闻人生的回顾与思考。上篇“记录历史”汇集了1977年至2006年在《解放军报》发表的300余篇、23万多字的新闻、言论及散文、报告文学作品。下篇“岁月回顾”用珍贵的图片和资料,再现了激情似火的人生岁月。

《不了的激情:我的新闻人生》作者从采写的新闻和对岁月的嘲顾中感悟: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历史的瞬间;岁月是人生的财富,财富是岁月的积累。

目录

序言:让激情照亮人生

上篇 记录历史

第一部分:在“百将团”(1977—1982)

两种“角”与“刺”的界限在哪里?

当年“渡江第一船”今日水上练硬功

团长郭锡章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帮助连队解决问题

掌握解放思想加强连队建设的“金钥匙”

某红军团因地制宜建成平原战术训练场

不计名利尽义务副厂长当“伙头军”

某团在预战区组织红蓝军对抗演习

无线电“土专家”杨友梅张榜收徒通信连出现“学科学热”

无后座力炮连连续三年无人超假

某团党委运用报纸批评推动部队工作

后勤处长朱树旺勤奋自学卓有成效

第二部分:在集团军(1983—1989)

“维B@”之谜是怎样解开的?

一营为群众办扫盲班

某部举办指挥改革成果展览

天降大雪赐良机野营拉练练硬功

歌咏接力赛

某师办起合成指挥训练中心

病房里的“菊花”

寻常故事蕴深情

勇于揭自己的“疮疤”

徐运新河通徐州市长感谢子弟兵

某团重视解决超期服役战士婚姻问题

丹阳妇联满腔热情当“红娘”老战士投书江苏省长致谢意

某军支持农民发展商品生产

拓宽军民共建路子,某团与驻地群众合资办厂

某军各级纪委适应新的形势做好纪检工作

某师集训跳舞骨干普及舞蹈

某军党委既报喜又报忧勇于揭短求实

“贤内助”挂奖章

女硕士张南征科研获新成果

徐海地区驻军支援江苏经济建设

徐州市智力拥军顾问组誉满军营

某军采取开办专业研究班,帮助大专文凭干部更新知识

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

前线,亿万青少年关注的地方

云南边防某部“老基层”前线又立功

白首犹怀育苗心

她在硝烟中歌唱

“金牌上有你们的精神在闪光”

国家民委希望军队为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繁荣作出新贡献

驻华使馆区的卫士们

瞧,他俩配合多默契

某集团军举办美术大专班

某集团军战士报考军校录取率高

某集团军气象卫星接收站落成

警卫战士机智灵活擒获盗枪罪犯

某集团军把宣扬军队改革成果作为改革开放教育重要内容

南京军区某团训练改革沿着理论阶梯上升

一个“老宣传”的心里话

某红军团从俭纪念团庆

不可忽视时事政策教育

坂本寅杰的事迹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展出

两名殴打军人的罪犯受到法律制裁

某集团军改变春节宴请惯例

泛滥数百年今朝变新河徐州黄河故道疏通

徐州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军人权益

奔流吧,故黄河

生命的第一行动是创造

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员应联系群众

争当一对好主官

不管不该管的事才能管好该管的事

把难懂的课讲活了

肖学刚等流窜军营行窃受到法律制裁

一个月干60天的事怎么受得了

某集团军改变闭门自教孤军作战局面,军队地方家庭三方协同实施政治教育

请慎用“王牌”

区分层次对口培训,某集团军调整育才计划

某集团军四级纪委书记专题研讨提出

在困境中求发展

“猪司令”考上了研究生

500余件军品追回记

考官先被考,某集团军组织团长参谋长比武竞技

南京军区某师抓基层不图虚名

离休干部王荣禄自办“家庭婚姻服务处”

尊老敬贤改善服务

徐州维护军人权益,保障军队建设有章可循

他,没有等到授勋

某团机关形成合力抓训练

“淮海杯”影视十佳歌手评选揭晓

步人管理新境界

某师96%的连队训练成绩良好

步人管理新境界

严格管理出战斗力

部队冬训要上去领导干部要下去

军营环境好管理效益高

自我扬鞭自奋蹄不断创造新业绩

扑下身子抓训练成绩突出,某集团军14名团级主官立功

徐州军民互相支持爱护依法处理纠纷

不一哄而上,不一哄而散,某集团军学科学文化持之以恒

领导热心解难题战士忧虑迎刃解

他追求的是奋斗与奉献

某集团军开展“一对好主官”活动

梁修科送儿女参军传佳话

新形势下该不该宣扬学雷锋典型

配合默契三年间带出一个先进团

素质有提高教育须加强

解放军送来了“及时雨”

“双拥城”徐州市七百万人民表示

部队长余学胜带病组织运粮队,两天半运粮400吨

党员在关键时刻要起关键作用

某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首都戒严部队分批参观天安门广场等景点

帐篷“九姐妹”

某部下功夫抓好基层全面建设

某部“帐篷寨”军容严整

“避实击虚”防“滑坡”

戒严部队某部严格管理部队,条件差照样要抓正规化

来自“双拥城”的戒严部队某部用行动赢得人民理解和支持

既精文韬又通武略

“头头”抓抓“头头”,某集团军团以上党委建设新气象

跃上基层建设新台阶

开展党内批评敢于动真碰硬

雪里行军情更迫古战场上演攻防

第三部分:在军区联勤部(1990—1995)

驻苏北某部切实抓好“菜篮子”冬季吃菜不再难

97医院领导为知识分子创造好环境

某集团军重返当年淮海战役战场

不靠王牌拿人不靠突击得彩不靠材料出名

净化军营环境 陶冶高尚情操某通信团业余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军队发展农副业生产是长期方针

既严格管理又体贴关心

南京军区后勤训练纳入合同训练轨道

华东地区国防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夫子庙前话繁荣

南后军代处百名大学生科研一线挑大梁

某集团军注重培养基层后勤管理队伍

理性的升华

南京军区后勤服务队进深山上海岛解决基层问题

某军代处给院校毕业干部上好马列基础课

一个士兵和一座码头

某分部油库收益增加艰苦本色不变

184医院3年获科研成果奖15项

南京军区所属企业深入部队提供优质服务

迷人的周末演唱会

全军肾脏病中心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饮誉海内外

四千元伙食费“倒挂”的背后

南后所属部队岗位学雷锋

驻闽部队与群众共建万亩果园

百名新兵家长寄语军中儿女:挑工作的口不能开

三界的奇迹

改变单纯“看摊守垛”状况,南京军区后方仓库自补功能增强

175医院优先保障军事训练,医药送到练兵场

南京军区卫校党委为知识分子排忧解难

一种新型雷达模拟训练器设计定型

南后表彰百名“老基层老山沟老典型”

南京军区医疗队为灾民送医送药

中尉夫妻抗洪记

“菜篮子”装满了党的关怀人民的爱

注意抓苗头掌握主动权

南京军区举行非实兵铁路输送演练

山里那棵向阳树

“正面压力”悄悄进人军营

南后系统一批中青年科技干部挑大梁

战士伤病员住院期间教育管理亟待加强

南后在城市建立50多个家属点

南京军区表彰一批好当家红管家小行家

多给基层几把开锁的“钥匙”,南后对经常性思想工作实施分类指导

南后医研所八十多项成果获奖

某师现场实行“三不”

某分部5年奋斗面貌一新

南京军区灾后农田水利建设告捷

“虎口拔牙”万无一失某仓库拆卸销毁弹药5000余吨无事故

一个典型引出一个先进群体

“凤凰”落户山旮旯,某仓库靠艰苦奋斗改善条件

罗氏三兄弟的悲喜剧

以“与死神打交道”为事业

我国心功能衰竭防治研究获重大突破

确立“大后勤”观念尝试“无库存”供应

扎根山沟为兵服务军医汪金陵一片爱心献基层

华东6省市港航系统形成立体军事运输网络

某汽车团积极指导战士看好电视

某仓库营院美引来10万白鹭安家

南京军区试行连队节余经费集中管理

南后文职干部着制式服装受阅

南京军区派医疗队为老干部送医送药

我军医疗器械工业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中外千余“病船”在修船所“康复”

南后军代处切实加强财务管理

抓好车辆科学管理汽车营行驶600万公里无事故

装运机械化 电脑进库房某仓库抓住机遇加快质量建设

南后注意消除个体店站增多带来的消极影响

南京军区所属农场夏粮喜获丰收

南京港水上军人服务中心誉满金陵

南后将应急保障纳入部队应急训练轨道

南后军械维修服务队坚持服务部队

南京总医院归国人员有用武之地

南京市优先安置军人家属子女就业

“四百旋”上报平安

盐城副食品基地6年创汇450万美元

南后组织“科技之星”巡回报告

仓库主任胡述杰勤俭建库有门道

南后卫生部门抵制假劣药品保证官兵健康

南后坚持建管并重管用结合充分发挥文化设施效益

高柏良坚持为患者义务“信诊”十载“鸿雁”凝深情

南后某仓库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南京军区首家招商市场开业

全军农场19万亩水田实现机械化

全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研讨会提出把军队农场推向市场

某部生产基地对虾产量创全国之最

南京军区药品购销会深受厂家医院欢迎

南后核减部队工程费一千六百多万元

军代表徐家作勇于进取

抓住机遇提高保障效益南后采取措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新华日报》开辟“国防园”专版

徐州物资站与地方企业共建钢材销售点

南京总医院增强整体功能提高医疗水平

电脑进库房装运机械化南后军械系统自力更生增强保障力

专业军士秦华成十一年准确检测导弹千余枚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修复

依托军内市场面向军外市场,南后参与地方经济循环效益显著

一加一大于二说明什么

南后军械系统五年四十一项革新项目获奖

“洁利33”获亚洲新技术展览金奖

收拢“五指”集中保障,某师试建综合性农副业生产基地

新街口上“雷锋哨”

南后军械系统销毁万吨废弹药报平安

南后改革物资筹措方式效益显著

某仓库加油站走向市场提高保障能力

南后系统依托社会办后勤见成效

某军械库拆毁6000余吨弹药无事故

新街口上“雷锋”哨

某师司政后机关齐心办后勤

南后某分部数百名专业军士乐在军营献绝技

某弹药仓库回收铜弹壳千吨不私自处理一个

依托市场办后勤

军旅青年画家陈其中国画展在上海展出

人生观教育要常抓不懈

闽赣地区三军卫勤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123医院运用激励机制取得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20多项

南后物资油料部发挥整体优势集团筹措物资

无悔人生路

汪金陵情系深山无怨无悔党组织倍加关怀情暖人心

南京军区后勤专业兵训练改革见成效

周末育才贵在经常重在质量

南京军区立足现有财力搞保障标准经费使用效益大提高

“兵团作战”创规模效益

南后3000余名干部获函授大专文凭

为了实现保障有力

南后提出适应市场经济实现“保障有力”的思路

大海不会忘记

粮油价格放开军供如何保证?

白求恩精神在这里闪光

张建华获“93中国书画大展”二等奖

从死亡线到共和国领奖台

南京军区要求各级机关防止年终突击花钱

1+1为何大于2

某军械修理所人才个个当宝贝

某仓库想方设法为“学雷锋标兵”项贤龙的女儿治病

一个“先行官”的现代意识

南京军区后勤部送戏到基层官兵乐开怀

春节将至,某工程大队领导少应酬下基层

学会少花钱多办事

将军·虎图·士兵

堵财路

南后闯出军民兼容后勤保障体制新路

赣北山中崛起我军第一座现代化弹药销毁中心

南后研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

优秀共产党员、我军著名精神医学专家高柏良用信念书写人生

仓库里的“革命”

演身边事唱身边人

克服形式主义减少基层忙乱

管线队架设“油龙”显神威

铁路军用专线在延伸

第四部分:在福州总医院(1996—2002)

某综合仓库换岗训练育出多能人才

某分部把炊事员培养成等级厨师

某分部机关财务部门对口育才人财两旺

某分部完善干部函授网络

某军械仓库依托驻地优势“借鸡下蛋”

某油料仓库荧屏里的“老师”有请必到

福州总医院侨宾楼优质服务享誉海内外

这里是一方热土

割不断的挚爱深情

正气国魂回归

福州总医院技术职务任期不搞终身制

福州总院建成三军卫勤联合保障体系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建立医生下连当兵制度

福州总院强化科技干部理论学习

选准自己的坐标

福州总医院新干部考核从见习期抓起

福州总医院科室主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福州总医院走开科室领导“能上能下”路子

福州总医院谭建明博士8载拼搏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

福建省为高学历军人家属安置工作

敢跟自己说“不”

直面未来战场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盯着战场搞科研成果迭出

455医院利用地理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五部分:在联勤十三分部(2003—2006)

黄浦路上双拥曲

浦江潮涌扬帆时

“老山沟”出山“老机关”下连

南京军区某分部靠机制严管工程建设

思路一变难题不难

高速发展这样实现

无名峰下质量歌

在“结合”上下功夫

南京军区某分部党委用整风精神学习两个条例

自觉克服享乐主义思想

学习上不能“欠账”

“远程医学”从这里起步

念好“当家理财经”

供得上救得下衔接好,某分部野战兵站与部队支援保障成功对接

远程医学挺进未来战场

站台上的老兵

竹林深处

下篇 岁月回眸

第一部分:入伍前后

第二部分:笔耕感悟

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多作贡献

对焦距的启示

用眼睛采访

前线采访追记

割不断的情

自传

“军中焦裕禄”采访追忆

难忘“报道员精神”

“第一时间”出新闻

第三部分:同行印象

乐干苦差使

光荣的职责

“快攻手”

莫道风尘苦

记录军旅风貌展现成才足迹

笔耕不止诲人不倦

一位“老新闻”的不了情

可爱的“大校新闻干事”

感受不一样的风风火火

第四部分:荣誉奖励

报纸一版头条目录

立功、受奖及新闻作品获奖情况

第五部分:转业之后

山里的“拆弹兵”

贺年卡中的战友情

笔醮深情颂“先锋”

军中酒歌分外醇

烈士陵园前的缅怀

最美旋律是军歌

清凉山下故地寻

第六部分:亲情无限

母恩难忘

永远的父亲

试读章节

夫子庙前话繁荣

坐落在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是古代供奉和祭祀孑L丘的一组古建筑群。“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朝诗人杜牧的名诗,生动地描绘了当年夫子庙市面的繁华情景。如今,修复后的夫子庙已成了中外闻名的商业文化中心。

“新旧社会两重天,可夫子庙不是同样的繁荣吗?”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中,南京军区后勤所属某通信营党委针对战士们提出的疑问,组织大家重游夫子庙,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

年逾古稀的秦淮区文史办公室主任朱平、副主任仇良矩,曾目睹夫子庙的沧桑巨变。应通信营的邀请,两位老人向干部战士讲述夫子庙的昨天和今天。

“六朝以来,夫子庙就是文人荟萃、商贾云集的地方。特别是近代,这里楼台毗邻,歌场林立,每到华灯初上,便箫鼓盈耳,歌吹彻夜。但这是畸形的繁荣。在‘繁荣’的背后,隐含了多少罪恶和辛酸。仅以南面的那条石坝街为例,据公安部门1950年清查材料表明,这条街解放前妓院达183家,妓女450人,简直是个人肉市场。直到解放后,秦淮妓女才得到新生。党和政府收容妓女,拨专款为她们诊治疾病,帮助她们择偶成家。她们不少人还成了先进生产者。”说到这里,仇老无限感慨。

曾任秦淮区文化局局长多年的朱平老人介绍说:解放前,夫子庙地区黄色文化泛滥,淫书淫画充斥街头,赌博贩毒、相面算卦的成群结伙。建国后,经过党和政府的整顿清理,夫子庙旧貌换新颜。目前,夫子庙地区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有31个(处),经常开展的文化活动项目达上百种,具有夫子庙特色的文化活动网络正初步形成。“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正像夫子庙思乐亭石柱上的楹联写的那样,昔日这里只是少数达官贵人、地痞流氓寻欢作乐的地方,如今才真正成为劳动人民文化娱乐的场所。

走出大成殿、石坝街,干部战士来到开业不久的夫子庙地下商场。嗬,好气派17个大单元和相应通首组成的市场,营业面积达1.05万平方米,设有国营、联营、个体经营柜台800节,各具特色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流连忘返。

“朱老,据说历史上夫子庙的经济也很繁荣,它与现在有什么区别?”话务分队女战士王文捷的提问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完全是两回事。”朱平老人打开话匣子:旧社会,夫子庙完全是个消费地区,是江湖艺人演杂耍、摆测字摊、卖狗皮膏的市场,除了几家手工作坊,基本上无工业可谈。如今,这里共有市属企业89个、区属企业291个,去年仅出口旅游商品就达851万美元。夫子庙的小商品市场发展更快,以国营为主导,集体、个体为补充的各类商业网点已达2800多个,上市品种4000多个,其中的风味小吃、花鸟虫鱼市场独具特色。去年的商品销售额达3亿多元。

“再说夫子庙地区的社会治安吧,那更是两个样。”老人介绍说,解放前,夫子庙地痞流氓横行,帮会头子、散兵游勇到处欺凌百姓,西侧的瞻园就是有名的“杀人魔窟”——国民党宪兵司令部和中统特务机关。解放前,这里聚集着号称四大金刚、十三太保、十八罗汉、三十六友、一百零八将的地痞流氓组织,还有青红帮头子160多人,成员900多人,这些人欺行霸市,为非作歹。现在,这里市场管理有序,治安秩序稳定,已连续两年被省、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

“看来,夫子庙新旧社会的两种繁荣,完全不是一回事。”听着干部战士的议论,教导员方志军说:“夫子庙解放前的所谓繁荣,只是一种畸形的、虚假的繁荣。只有共产党的领导,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给夫子庙带来新生,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真正的昌盛和繁荣。”从昔日的夫子庙,大家又联系到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更加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营长尹晋宜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些国家,表面上看来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但在这种“繁荣”掩盖下的许多丑恶现象是难以消除的。

谈笑声中,大家已漫步来到夫子庙西南侧的文德桥上。举目远望,只见正在修建的秦淮风光带烟笼翠柳,轻舟荡漾,两岸起伏跌宕的古建筑倒映水中,给夫子庙增添了幽静的美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连指导员胡保东触景生情,脱口吟诗。干部战士深信:在社会主义的春色里,夫子庙的明天将更加美丽。

(窦芒,经盛志,1990年8月6日)

南后军代处

百名大学生科研一线挑大梁

本报讯窦芒、邹芳根报道: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代表办事处近5年毕业的112名大学生,扎根基层干事业,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到目前,他们研制的科研成果中已鉴定定型45项。其中12项获科技成果奖,4项填补了国家空白。

这些大学生中有51人主动放弃留校和进科研单位的机会,有6人谢绝回城市工作。他们志愿扎根在艰苦的基层,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奉献给国防现代化。江西上饶军事代表处军代表胡自伟,从石家庄军械学院毕业后,放弃留校和调北京某研究所的两次机会,在赣东北大茅山下三线工厂的五六年时间里,完整求出105D抽样系统复合OC函数的科学理论,为国家抽样系统填补了一项空白,获得军队科研进步奖,他荣立了二等功。

(1990年7月6日)

P181-183

序言

让激情照亮人生

黄国柱

认识窦芒很有些年头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到解放军报社任编辑的时候。他的新闻作品,部队生活气息浓郁,内容丰富、质朴清新,政治敏感、充满激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先后在连队、团、集团军、军区后勤部机关担任过排长、干事、处长,总医院政治部主任、联勤分部副政委等职,是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学员,参加过老山作战和北京戒严的新闻报道,在军区乃至全军的新闻队伍里颇有影响。尽管30年来他一直仅有“通讯员”“新闻干事”的头衔,却始终笔耕不缀,从未影响过新闻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本书收入的300余篇新闻报道及文学作品,彰显了其执着、坚韧的精神,令人钦佩。

窦芒入伍的年代,上山下乡为潮、没有大学可考、招工就业艰难,“参军入伍”几乎是绝大多数适龄青年的最佳选择。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怀揣着所有的梦想和期待,进入了军队这一所大学校和大熔炉。他所在的部队是一个红军团,也是闻名全军的“百将团”。他很快就从一名普通的社会青年变成一名严守纪律的合格军人,并迅速地成了部队的新闻骨干。没有部队生活经历的人,很难体会到我们这支军队传统精神塑造人感召人的神奇魔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许多人或迟或早会离开这支军队,犹如窦芒同志一样,即使转业了,仍然深深地始终如一地热爱着这支军队。从他早期的新闻作品中,不难看出,红军团的精神风采是作者引以为自豪的思想内核;而红军传人的自觉定位,带来了无论思想解放的步伐有多大,也不会影响其本质的强大自信。这种精神的气质,始终贯穿了他后来所有的新闻和文学的写作过程。

尽管窦芒同志始终也没有成为一名职业的新闻记者,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他的身上却同样体现得相当出色。美国学者普利策指出:“如果说国家是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和桅杆上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窦芒的不少作品,描写了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给部队带来的观念冲击:从真理标准讨论,到科学文化热;从商品经济发展,到三军联勤探索;从学习雷锋再认识,到艰苦奋斗新倡导……他不仅状写了军队生活的图景,更记录了改革时代的变迁。其中不变的,恰恰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恩格斯认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新闻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像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始终受到新闻工作者本人的道德人格、道德意识的支配和制约。”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所有这些,在他的新闻作品中,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一系列的生动故事和鲜活人物,以及这支军队所特有的战友情,同志爱。他在走上领导者的岗位后,自觉地以培养年轻人为己任,带出一批新闻骨干和人才,成为他引以为豪的业绩。

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无法战胜敌人的。窦芒的新闻作品中,不难看出我们这支军队所独有的军事文化的浸润。尤其是在他转业之后的作品里,更是处处可见对军旅生活之美的深深回味。如《贺年卡中的战友情》《军中酒歌分外醇》《烈士陵园前的缅怀》《最美旋律是军歌》等等。其中描写他对父母孝敬和怀念的作品(《母恩难忘》《永远的父亲》),则表现了军人所特有的情感角度和难得的深度,博人一读,令人嘘唏。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的一些他的同行、同学、战友们所写的“窦芒印象”。反映了他重事业、重情义,吃苦耐劳,古道衷肠的人品和行事风采。文如其人:热情内敛,求真务实,质朴无华……成为他新闻作品的基本特色和风格。那一长串的获奖作品的名单也表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真理在窦芒身上又一次得到了生动的印证。

纵观窦芒同志几十年的人生道路,新闻写作是他“割不断的情”,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奉献了巨大的、真实的而不是空洞的激情,感悟了实实在在的人生真谛。光阴荏苒,白驹过隙;无怨无悔,问心无愧。“记住岁月,珍惜人生;回眸岁月,拥抱明天!”坚信窦芒依旧的激情,会一如既往地领引他未来的写作、奋斗以及与之相应的豁达、淡定的美好人生!  是为序。

2013年3月28日于京华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报社社长、少将军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