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游思(卷3)/刘再复散文精编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再复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刘再复散文精编”的第三卷:游记作品卷。《世界游思(卷3)》收入了作者游历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的游记类文章六十余篇。收入集中的游记作品,早一点的写于一九八五年,晚一点的写于二。一一年。一些文章选自于《漂流手记》(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一九九二年)、《远游岁月》(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一九九四年)、《西寻故乡》(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一九九七年)、《阅读美国》(明报出版社,二O0二年)、《沧桑百感》(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二O0四年)等作品集,一些文章选自《人民日报》等报纸,一些文章为近年来的游记新作,未曾发表与结集。

内容推荐

《世界游思(卷3)》收录作者刘再复游历世界各地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的游记类文章五十余篇,是其近三十年来此类散文的最新结集。

《世界游思(卷3)》作者去国怀乡,视汉字为故土,以文学救援心魂。周游列国,记游文字既不着意于山光水色,也不滞笔于风花雪月,而是怀着“观赏美的动机”,张开“个人心灵的眼睛”,观赏“具有历史遗迹的人文景观”与“大自然的奇崛”。这些游记偏重人文感悟,且伴之以人性自审与学人情思。此种观赏被作者称之为“阅读”,并被视为与“读哲学历史”同列,实际上成为其学术寻思的别一种表达。作者由巴黎凯旋门而见出“胜者自美”的文化;由西班牙斗牛见出杀戮游戏之后的“生命的颤栗”与“笑盈盈的诛杀”;由玛雅祭坛及其解剖活人以为祭品的传说,见出其民族毁灭乃过度迷信所致;由卢浮宫的精美绝伦与红灯区的金碧辉煌,见出“高雅与鄙俗的共存”,陷入“在灵与欲的搏斗中,谁是最后的胜利者”的无尽思索之中……可说是玄思彻悟落于笔端,妙想指涉皆成文字,写得不落俗套,读来一洗凡尘。

目录

第一辑

阅读欧洲七国

(一)阅读德国

(二)阅读瑞士

(三)阅读捷克

(四)阅读斯洛伐克

(五)阅读奥地利

(六)阅读匈牙利

(七)阅读列支敦士登

又见欧洲

欧洲两大旅游经典批判

(一)凯旋门批判

(二)西班牙斗牛场批判

巴塞罗那的一件小事

欧洲两袖珍小国游记

(一)摩纳哥一瞥

(二)圣马力诺的“根基”

二〇〇五年的浪迹

彼得堡游思

西贡沧桑

追寻中美洲的“玛雅遗迹”

第二辑

初见温哥华

悟巴黎

独处密歇根湖畔

雪国的领悟

纯粹的呆坐

“宁静”的对话

失明的眼睛更明亮

自戕眼睛之后

鲜花与子弹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作家的缺席

风景独好的科罗拉多

高原上重逢的黄蜻蜓

怪杰之乡

寻找旧梦的碎片

徘徊冬官

嫁错了对象的国家

严峻的自由城

莱茵河畔的天乐

丢失的铜孩子

甜蜜的哥本哈根

欲望之城

世界最后的归宿

埃菲尔铁塔也曾孤独

孔雀东南飞

从马六甲到槟城

香港,我向你问候

香港漫笔

第三辑

杰弗逊遗愿 

杰弗逊名言

走访黑山四总统

再悟纽约 

西部牛仔

我爱波德城 

读山川巨著

走出去

熊国与牦牛国

美国的意味

美国腊月天里的“三言”

华盛顿之行

落基山漫笔 

阅读美国

美国有时离我很远

疯狂的硅谷

小城守望者

走访海明威

佛罗里达之游二题

(一)快乐园里说快乐

(二)深浅二字论人生

科罗拉多惨案二题

(一)科罗拉多惨案 

(二)再谈科罗拉多惨案

夏威夷的思念

访日随想七题

(一)和平艺术的“奥林匹克”

(二)珍惜从苦难中学到的一切

(三)向世界投以开放性的目光

(四)向一个时代告别

(五)茶道的启迪

(六)研究他人,也研究自己

(七)访箱根 

五千里恒河的游思 

作者后记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一)阅读德国

这是第二次到德国,第一次是一九九二年应著名汉学家马汉茂教授(已故)的邀请到鲁尔大学作学术演讲。因时间太短仅到大学所在城市科隆游览了两天。那一次最让我高兴的是见到从未相逢的莱茵河和大诗人海涅的故居,还有建设了好多世纪才完成的雄伟的科隆大教堂。

此次到德国,则是受纽伦堡爱尔兰根大学国际人文中心主任朗宓榭教授的邀请,前去参加高行健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有来自亚洲、澳洲、美洲等处的三十多位学者,加上欧洲和德国本地的学者,会场上的“人气”很旺。这年秋天,欧洲的秋色仍然十分迷人,只可惜经济危机的阴影覆盖着欧洲大陆,让人感到时代的萧索。在这种情境下,德国的教育部还能资助召开这样一个大型的作家研讨会,实在不简单。在欧盟的十几个成员国中,德国几乎可谓“一枝独秀”,强过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自不必说,它甚至也强于法国。我多次到法国,觉得那里的工人阶级仿佛已经消失,社会上只有旅游业、服务业、交通业高科技等部门,所有的日常用品几乎都是“中国制造”或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所制造。连电灯泡也是中国制造。我和法国朋友开玩笑:“你们的光明来自东方。”其实,意大利、英国也是如此。据说英国的军装有一部分也是出自中国工人阶级之手。与欧盟诸国相比,德国倒是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工厂和制造业,工人阶级尚未消失。

爱尔兰根大学的所在地是举世闻名的纽伦堡。这个城市既是纳粹的摇篮,又是纳粹的坟墓。纳粹从这里兴起,又在这里接受历史的审判。凡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字。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日,希特勒在纽伦堡的文化协会大厅召开会议,通过了三个反犹太人的法律:《帝国旗帜法》、《帝国公民法》和《保护德国血统及德国荣誉法》。第一个“法”规定只有雅利安血统的人才有充分公民权,第二个“法”剥夺了犹太人的德国公民籍;第三个“法”则严禁德国人与犹太人通婚。这之后,纽伦堡政权还陆续公布了十三项补充法案,进一步剥夺了犹太人的新闻自由、娱乐自由和教育自由等,把犹太人打入贱民阶层。可以说,德国通向奥斯维辛的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的血腥之路,就从这里出发。这是人类最黑暗、最可耻的种族灭绝的死亡之路。我们在大学校园里开了四天会,还赢得许多时间与德国朋友谈论历史。所有的德国朋友都对纳粹的暴行感到耻辱。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七日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这一行为语言典型地表明德国人具有真诚的忏悔意识。所谓忏悔意识,就是确认“二战”时期对犹太人的屠杀行为乃是德国整个民族集体的“共同犯罪”,是集体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历史错误和历史罪恶,每个德国人都负有一份责任。不仅是纳粹头子负有责任。普通老百姓也负有责任。这种意识是对良知责任的体认。“二战”后的德国知识分子和德国人能够真诚地下跪体认,这是德国真正的新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方与东方都经历了大灾难,即都经历了巨大的死亡体验,但战后的德国人和日本人表现不同,直到今天,日本的政客还在年年参拜他们的靖国神社。他们只想向屠杀中国人的“战神”下跪,绝不向南京万人坑前的中国亡灵下跪。东西方两种行为语言表明:德国战后确实砍断了战争的尾巴,而日本人还保留着,甚至还翘得高高。

在纽伦堡与德国朋友的交谈,总是很高兴,也才明白他们何以具有如此清明的忏悔意识。他们说,纳粹头子希特勒能登上“总理”宝座,是大家即当时的德国民众用选票把他选上的。纳粹党的名称多么好听——“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又是“国家”,又是“社会主义”,又是“工人阶级”,结果民众被迷惑了。他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最疯狂的呐喊和手中的“民主选票”把一个跳梁小丑似的暴君推上历史舞台。今天,德国新一代不能忘记这一历史教训,不能忘记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狂热导致了罪大恶极的法西斯主义。

也许是受德国朋友的感染,我到柏林顾不得去逛大街和博物馆、艺术馆,先去观看郊外的“集中营”。这个集中营规模比不上奥斯维辛集中营,也没有奥斯维辛那么多耸人听闻的血腥故事,但毕竟可以再看一遍集中营的刑具、肤发、机枪和纳粹们如狼似虎的图片以及只剩下一张人皮的犹太人的照片。人类是不可以丧失纳粹集中营的记忆的。丧失,就意味着堕落。倘若集体遗忘;那便是集体堕落。

观看了集中营之后,我们才放心好好地看了看柏林市,看看发生过著名纵火案的帝国大厦,看看勃兰登门和门前的历史性大街,看看让人想起种族灭绝的犹太纪念碑林,看看让德国实现统一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雕塑,看看马克思和恩格斯铜像,看看爱因斯坦曾经在那里教过书的洪堡大学,看看海森喷泉和柏林大教堂,看看闻名于世的博物馆岛和岛上的老馆与新馆。这之间还到波斯坦看看波斯坦风车和无忧宫。奔走了整整四天,才明白柏林不是纽约,不是洛杉矶,不是罗马,不是巴黎,不是东京,不是上海,不……

P4-6

后记

这本《世界游思》,是“刘再复散文精编”之三,为游记卷。集中的文章,早一点的《访日随想》写于一九八五年,晚一点的写于二。一一年,是他近三十年来的一部游记类散文作品的集中荟萃与最新结集。

从八十年代中期在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任上,再复就多次出国访学,走过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八十年代末期发生了人生的重大变故之后,他就基本落脚于美国,从美国出发游历世界,也做访学和游说,或如他所说的,像一个“负笈的行者”“东西游走”,成了他基本的人生方式之一。因此,他的游记类作品数量既多又内容丰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作为一个读者和编者,我不止一次地拜读他的这些游记作品。不消说,收获甚丰,感触良多。一个最大的感受是,这些出自再复之手的作品,从文体类别上说,当属于游记,但细读之后,却又觉得它跟一般的游记很不一样。这里的再复,既不着意于山光水色,也不滞笔于风花雪月,而是怀着“观赏美的动机”,张开“个人心灵的眼睛”,去观赏“具有历史遗迹的人文景观”和“大自然的奇崛”。他在《读山川巨著》里把这种观赏称之为“阅读”,并把它与“读哲学历史”相并列,可见在再复那里,游览本身即是阅读方式之一。由于这种不同于一般游览者的独特的动因,更由于这个游览者不同于一般游览者的特异造诣,他的游记作品,便以敏动的感觉、朴茂的文字,负载了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人文的意趣,实际上成为他学术寻思的别一种表达,另二种文字。这种文字,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游历中的“游思”,用更具体的话说,是行万里路的悟万种思。

偏重于人文解悟与审美感悟,是再复的这些游记文字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比如,他由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壁画艺术的“惊天动地”和“投入全部的生命”,看到“超人的天才”、“超人的勤奋和毅力”,更由“上帝与亚当形象的改变”,看到“哪怕是《圣经》也无法牵制他的独创力量”。他游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罗马,流连于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拉斐尔、提香等人创造的“艺术奇迹”,“庆幸能在这里和伟大的灵魂相遇”,更从中领悟到“伟大的艺术创造是需要信仰支持的,或对神的信仰,或对美的信仰”。游历彼得堡,他沉浸于对俄罗斯文学的遐想,由托尔斯泰的“我是人”的答案,“我写的作品就是我的整个人”的说法,联想到托尔斯泰“用爱贯穿人生”的写作,以及契诃夫“含着最善良眼泪”的讽刺文字。在这里,看的是人所共看,却能见出人所未见,其因就在于,自在的景物客体,被发现美和感知美的主体所激活,所浸润,使得客体与主体,在人文的层面与审美的境界上,达到了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对话。

伴之以人性自审与学人情思,是再复的游记文字另外一个鲜明的特点。再复的世界游历,始终带着那个作为中国学人的独特主体,总是从文化比较、历史比照的角度,来审视人性、反思自我。他由巴黎凯旋门的对战争胜利的纪念,看见其中内含的“胜者自美”文化;由西班牙的斗牛表演,看到杀戮游戏背后的“生命的颤栗”与“笑盈盈的诛杀”;由玛雅人遗留的祭坛与传说中把活人剖解之后作为“祭奠的祭品”,看出这“不合情理”的祭礼中的过度迷信,以及由此导致的民族毁灭。游历巴黎,他由卢浮宫的精美绝伦与红灯区的金碧辉煌,看到“各种颜色的共生”,“高雅与鄙俗的共存”,更由此陷入“在灵与肉的搏斗中,谁是最后的胜利者”的无尽思索。把人们引入历史又带进沉思的,还有在冬宫广场的“一美元购得的两枚列宁像章”,由这“导师”的“贬值”,想到“把列宁的名字叫得最响的人把列宁引向失败”;以及由杰弗逊纪念馆读到杰弗逊的“我憎恨和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于人类心灵的专政”,引发起心灵深处的“共鸣”,联想到曾遭致过的“心灵专政”,衷心期望“人类的每一颗心都像自由的风筝”。这些人文思考与人性反思的背后,透射出来的,显然是深厚的人道情怀,坚定的人本理念。

由于缘情体物,物我互动,情景交融,情文并茂,再复的这些游记作品,读来醇厚引人,读后隽永启人。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它至少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显见作用,一是以他自己真切的亲历亲见,向人们深入绍介了那些著名的世界游览胜地,特别是那些经典性的人文景观,并导引人们更内在地赏其美、悟其妙;二是以他独到的所思所感,与人们分享他的“阅读”感悟与学人情思,在借物抒情中实现他与读者的精神交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