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平原地区林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1.1.2 平原地区是木材供给的重要基地,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希望所在
1.1.3 平原地区林业及林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框架和内容
1.4 研究步骤与方法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步骤
1.4.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5 小 结
2 研究基础
2.1 研究的经济学范畴
2.1.1 产业经济学
2.1.2 区域经济学
2.1.3 林业经济学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平原地区
2.2.2 林业产业的概念
2.2.3 林业的经济功效与林业的经济效益间的关系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
2.3.1 林业产业的经济研究
2.3.2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功效的发挥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
2.3.3 结 论
2.4 基本研究假设
2.5 小 结
3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的样本调查与资源禀赋
3.1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功效的调查研究
3.1.1 调查对象和样本的选择
3.1.2 调查方法
3.2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的特点
3.3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3.3.1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的供给因素
3.3.2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的宏观因素
3.3.3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的中观因素
3.4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资源禀赋的现状分析
3.4.1 平原地区的基本情况分析
3.4.2 平原地区林业建设的现状分析
3.4.3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资源的现状分析
3.4.4 分析结论
3.5 小 结
4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功效的区域综合评价
4.1 评价方法
4.1.1 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4.1.2 评价步骤
4.2 指标的选取方法和原则
4.2.1 指标选取的方法
4.2.2 指标选取的原则
4.2.3 指标选取的具体步骤
4.3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功效的区域主成分分析
4.3.1 市级层面主成分分析
4.3.2 省级层面主成分分析
4.4 小 结
5 平原地区林业的规模经济评价
5.1 规模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5.1.1 规模经济的概念
5.1.2 规模经济的经济层次
5.2 平原地区林业规模经济的评价方法
5.2.1 平原地区林业规模经济评价的框架
5.2.2 评价指标
5.3 平原地区林业规模经济分析和评价
5.3.1 平原地区林业规模经济的一般性分析
5.3.2 平原地区林业规模经济的深层次分析
5.4 小 结
6 平原地区林业的经济结构评价
6.1 理论基础
6.1.1 产业结构的相关定义
6.1.2 林业产业结构评价的重点
6.2 评价方法
6.2.1 产业结构的基本比率计算
6.2.2 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
6.2.3 基本假设
6.3 林业三次产业结构的基本分析
6.3.1 林业产业的外部结构分析
6.3.2 林业三次产业的內部结构分析
6.4 平原地区林业三次产业结构的深层次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
6.4.1 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6.4.2 平原地区林业投入与产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6.5 实证分析结论
6.6 小 结
7 基于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功效评价的分类经营和利益相关分析
7.1 基于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功效评价的分类经营
7.1.1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功效的聚类分析
7.1.2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的区域分类经营框架
7.2 基于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功效评价的利益相关分析
7.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7.2.2 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功效的利益相关主体
7.2.3 基于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利益相关主体的政策性框架
7.3 小 结
8 研究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平原地区林业的经济功效
8.1.2 平原地区区域林业经济功效
8.2 建议
8.2.1 建立平原地区林业利益相关者的林业产业政策框架
8.2.2 以主导产业带动平原地区林业的发展,确立林业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
8.2.3 以比较优势产业带动平原地区区域林业经济的发展
8.2.4 建立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分区,制定分区经营指导政策
8.2.5 林业产业及其三次产业的发展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