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太原史话/中国史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胡建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太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以其历史悠久闻名华夏,而且以其战略地位声震九州;不仅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而且以深邃文化底蕴、质朴诚信民风独领风骚。

胡建林主编的《太原史话》追古述今,上溯先秦,下迄当今,长达几千年,历史脉络清晰可见,历史事件、自然景观、重要人物尽收其中。特别是史话对当今太原的现代风貌浓墨重彩,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使正在建设的太原重铸历史的辉煌。

内容推荐

胡建林主编的《太原史话》上至先秦,下至当代,全方位地反映了太原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着重展示了当代太原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现代风貌。自古以来,太原便有“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战略地位,是历朝历代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太原以其天然的禀赋和灵气,以文化灿烂的底蕴和魂魄展现在中华大地上,在中华民族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太原史话》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沿革、史海钩沉、地方文化、自然人文景观、现代风貌等角度出发,诠释和书写了太原历史与社会发展,彰显了“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太原”的独特魅力。

目录

一 历史沿革

 1.太原名称的起源

 2.远古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

 4.秦汉时期

 5.魏晋南北朝时期

 6.隋唐五代时期

 7.宋金元时期

 8.明清时期

 9.民国时期

二 史海钩沉

 1.桐叶封弟

 2.晋阳城的崛起

 3.晋阳之战与三家分晋

 4.豫让复仇报恩

 5.秦兵攻占晋阳

 6.刘恒治理太原

 7.刘琨坚守太原

 8.北齐别都

 9.隋经营太原

 10.李渊、李世民晋阳起兵

 11.女皇武则天与名臣狄仁杰

 12.唐代太原三城

 13.李光弼坚守太原

 14.唐代太原文化名人辈出

 15.后唐、后晋、后汉太原兴起

 16.北宋新建太原城

 17.杨业抗辽

 18.李白、范仲淹、欧阳修等文人与太原

 19.金兵进攻太原

 20.蒙古占领太原

 21.晋王府的兴建与太原城的扩建

 22.罗贯中、王琼、于谦与太原

 23.李自成攻占太原

 24.名士傅山

 25.太原近代经济与文化发展

 26.响应辛亥革命

 27.阎锡山统治山西

 28.抗日风云

 29.解放太原

三 地方文化

 1.中路梆子

 2.太原锣鼓

 3.太原背棍

 4.太原莲花落

 5.太原面食

 6.太原头脑

 7.六味斋酱肉

 8.晋祠大米

 9.太原陈醋

 10.清徐葡萄

四 自然、人文景观

 1.人文景观

 2.古太原八景

五 城市概览及风貌

 1.地形地貌与自然资源

 2.区域规划与民族人口

 3.文化传承与创新

 4.文物保护与利用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20 蒙古占领太原

金朝后期,蒙古族日益强大起来。1211年,成吉思汗以替祖先复仇为名,亲率蒙古军主力攻金。1215年,蒙古大军攻入山西北部,取代州平型、横城、承天等关隘,对太原形成合围之势,金朝急调兵救援,然援兵未至,蒙古军已占领太原周边地区。1217年八月,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率约十万大军全权负责攻金事宜。1218年,木华黎由西京经略大同境内,亲率大军由忻州至太原,将其重重包围,很快攻破太原城外的护城河和城墙。金国太原府事乌古论德升竭力防守,曾三次打退蒙古军队的攻击,终因蒙古军队的强势进攻而使太原城陷落,乌古论德升自缢殉城。攻取太原后,蒙古大军一改以往征金时的扫荡劫掠,任命攸哈剌拔都为河东北路兵马都元帅,镇守太原,为蒙古军队赢得“仁厚不杀”的名声。太原陷落,金国如失藩篱,金宣宗封统领河东北路的郭文振为“晋阳公”。郭文振联合坚州(今繁峙)等地兵力收复太原,在此役中,太原人赵益“夜登其城,斩馘甚众,所获马仗不可计,护老幼二万余口以出”,战后,赵益镇守太原,任太原治中,后升任同知太原府事,兼任招抚使。1222年八月,蒙古大军再次攻破太原城,赵益自杀殉国。1234年,金国灭亡。

21 晋王府的兴建与太原城的扩建

蒙古占领太原后不久,便建立元朝。但元朝后期政治腐败,引发了农民大起义。后来,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统一全国,建立明朝。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嫡三子朱榈被封为晋王,1375年,朱棢落藩太原,永平侯谢成奉命扩建太原城、兴建晋王府。

明朝所建太原城,由宋初所建之城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城周达12公里,城墙高约12米,外面包砖、里面填土,城壕深10米,角楼4座,小楼92座,敌台32座。城门共八座,每面两门,北面是真远门即大北门、拱极门即小北门;东面是宜春门即大东门、迎晖门即小东门;南面是迎泽门即大南门、承恩门即首义门;西面是振武门即水西门、阜成门即旱西门。如今太原的迎泽大街、北大街、建设路、新建路大致就在明建太原城的四面城门的位置。

晋王府在明建太原城的东北角,中心在今天的精营街一带。有宫城、外城两座城池,四座府门即东华门、西华门、南华门、后宰门。太原今天的东华门街、西华门街、南华门街三条街即是当年宫城的东、西、南华门通往外城三门的走道。宫城外围建有四道城墙,名日萧墙,所在地位于今太原的东肖墙、西肖墙、南肖墙、北肖墙和上肖墙等街道。晋王府前有四座红色牌楼,西南有天地坛,西面有典膳所,还有晋府店、钟楼、鼓楼、皇庙。东南面是王府花园,因为是坡地,且广种杏树,故被称为杏花坡,后改名杏花岭。这些地名后来基本都成为太原现在的街道名。明代太原城美丽、壮观、坚固,当时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22 罗贯中、王琼、于谦与太原

元明时期与太原相关的人物,以罗贯中、王琼、于谦最为著名。

罗贯中,元末明初太原清源县(今清徐县)人,号湖海散人,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章回体小说的鼻祖。曾参加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其幕客。明朝建立后,罗贯中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有很多作品传世,小说如《残唐五代史演义》《隋唐志传》《粉妆楼》,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会》等。其中最著名的为《三国演义》。

王琼,太原人,明成化年间中进士,为人有心计才略,善于钩校、筹划、算术。1515年,王琼任兵部尚书,当时境内各地起义频发,将士以杀敌人数为进阶的标准,王琼认为这是延续秦朝暴政的做法,应当予以废止,此后将士的升迁只按照荡平的成效为准,此举保护了很多百姓。1519年,王琼平定明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后获赠太师,谥号恭襄。王琼留有不少著作,如奏议类的《晋溪奏议》《户部奏议》,纪实类的《北边事迹》《西番事迹》,杂记类的《双溪杂记》等,这些著作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更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于谦,自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率军击退瓦剌也先军的侵略,颇富民族气节,曾巡抚河南、山西,为官清廉刚正。在山西任职期间,遇天旱,于谦亲临晋祠祷雨,有诗云:

悬瓮山前景趣幽,邑人云是小瀛洲。

群峰环耸青螺髻,合涧中分碧玉流。

出洞神龙和雾起,凌波仙女并珠游。

愿将一掬灵祠水,散作甘霖遍九州。

P38-41

序言

太原,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我国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错地带,是华夏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区,自古以来,太原便有“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战略地位,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叶封弟”,太原成为唐叔虞的封地。位于太原西南的晋祠,便是后人为纪念他而修建的。公元前453年,发生在这里的晋阳之战,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其肇始者便是治理太原17年的代王刘恒,在这片故土上,刘恒形成了自己的治国安邦理念,并在继位后推广到全国,使汉代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景象。南北朝时期,太原为北魏权臣高欢时的“霸府”,北齐时的别都,是这一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被誉为“天府之国”。谭其骧先生在《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一文中认为,从东魏到北齐,实际的政治中心一直在晋阳,东魏的重要政令几乎都从晋阳发出。隋唐时期,当时的太原位列大唐北都,大诗人李白赞誉其“天王三京,北都居一”,“雄藩剧镇,非贤莫居”。太原公子李世民辅佐父辈坐拥天下,而后承启天运,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太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有“中原北门”之称。元好问曾这样描述太原的地理形势:“晋阳有北门之重,山川盘结,士马强盛,天下名藩巨镇,无有出其右者。”到明代,太原为九边重镇之一,明太祖朱元璋派其三子朱棡为晋王,就藩太原。朱棡命永平侯谢成在宋太原城的基础上扩建,并在城东北兴建晋王府。这样,明太原城基本奠定了今天太原城区的基础,城区多数街巷名沿用至今。由于太原城宏伟壮观、坚固美丽,明时被誉为“锦绣太原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太原革命党人积极响应,于10月29日举行起义,为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作出了贡献。总之,千百年来,太原以其天赋的灵气,以文化灿烂的底蕴,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太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太原在建设一流省会城市中展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城市记忆上,在新城、老城、古城、山城、县城五城联动发展上,在加大对文庙、崇善寺片区、天主堂片区、五一路片区、钟楼街片区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上,在发展晋祠天龙山、太山龙泉寺、店头村、蒙山以及崛山和窦大夫祠、多福寺、净因寺等四大板块的山水寺庙文化上,形成了大山水、大文化、大景区、大旅游的产业格局,体现了太原“三面环山,一水中分”的城市格局,彰显了“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太原”的独特魅力。  《太原史话》追古述今,上溯先秦,下迄当今,长达几千年,历史脉络清晰可见,历史事件、自然景观、重要人物尽收其中。特别是史话对当今太原的现代风貌浓墨重彩,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使正在建设的太原重铸历史的辉煌。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太原史话》为宣传太原、服务太原、研究太原将起到重要作用。值此书付梓之际,作此赘语为序。

耿彦波

2014年5月

后记

太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以其历史悠久闻名华夏,而且以其战略地位声震九州;不仅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而且以深邃文化底蕴、质朴诚信民风独领风骚。《太原史话》作为《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之一,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努力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文风、精练的笔法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反映太原历史文化的重点,呈现“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太原”的独特魅力,展示太原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现代风貌。

本书是省城学者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执笔分工如下:第一、二章,王朝华、王振芳执笔;第三章,康玉庆、张锦华执笔;第四章,王利娥执笔;第五章及序、后记,胡建林、张明、武颜文执笔。其间得到了太原文史专家王继祖先生、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吴国荣、马竣敏先生的大力支持。同时,在此一并感谢《中国史话》编委会的悉心指导和编辑同志的辛苦工作。

这个小册子,若能使读者略窥古今太原,实为幸事。由于时间紧迫,兼之学力所限,本书会存在诸多不足或缺憾,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太原史话》编委会

2014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6: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