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俐主编的《档案吉林(省档案馆卷上下)》以档案的视角,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吉林清中晚期以来的政治变迁、地理堪舆、先贤旧事、民俗风情、山川物产等诸多历史原貌和真实状态,为世人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尘封历史、古老传奇的民间典故、荡气回肠的钩沉往事,汇聚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结集了具有浓郁关东风情的民俗瑰宝,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了解吉林、认识省情、资政育人的生动教材,是宣传吉林、展示吉林、推进开放和交流的名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档案吉林(省档案馆卷上下)/档案吉林系列文化丛书/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房俐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房俐主编的《档案吉林(省档案馆卷上下)》以档案的视角,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吉林清中晚期以来的政治变迁、地理堪舆、先贤旧事、民俗风情、山川物产等诸多历史原貌和真实状态,为世人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尘封历史、古老传奇的民间典故、荡气回肠的钩沉往事,汇聚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结集了具有浓郁关东风情的民俗瑰宝,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了解吉林、认识省情、资政育人的生动教材,是宣传吉林、展示吉林、推进开放和交流的名片。 内容推荐 《档案吉林系列文化丛书》以档叙史,以全省各级档案馆珍存的档案为线索,通过一件或一组档案,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和吉林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本丛书以建国前档案为主,建国后档案主要涉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档案吉林(省档案馆卷上下)》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为吉林省档案历史和文化。 《档案吉林(省档案馆卷上下)》由房俐主编。 目录 总序 王儒林 第一部分 晚清回眸 吉林省历史钩沉 凝冰水 吉林历史上的船厂将军 尹怀 细数清朝皇帝祭拜长白山的故事 穆占一 清朝对吉林的封禁 张永珍 打牲乌拉旗务承办处捕贡江界全图 凝冰水 贡品之争 王放 采捕安楚香的故事 刘丽 张丽红 消失的贡品一东珠 张永珍 嘉庆年间的吉林参务大案 刘敏 马岚 清末吉林徇私溺职案 朱巍 贡品蜂蜜 刘丽 清末吉林拨荒安置旗人 王玉梅 五常堡放荒执照 朱巍 甲午抗日 安德喜 吉林义和团运动 朱巍 刘单子抗俄 张恩宁 中东铁路始末 刘敏 鲜为人知的清末吉林保路运动 朱巍 辛亥革命在吉林 李锋 长春商埠地移址始末 孙青 长春商埠地与满铁附属地的抗争 刘敏 东北第一个近代军火工厂 安德喜 刘敏 吉林第一家电灯公司创办始末 张满庭 清末吉林实习工厂 张满庭 吉林旗务处工厂 乔会博 姜如十 三姓金矿的兴衰始末 柴瑜 清末吉林发展蚕业的尝试 徐冲 清末吉林“农博会” 单玉红 吉林永衡官银钱号 杨俊卿 我国第一批机制银元吉林制造 张丽红 清代吉林典当业的发展 朱巍 恒升当当帖背后的故事 杨沫 清代吉林地方与朝鲜的互市贸易 苏建新 电影放映进入吉林趣话 李峰 “喜连成”与清末吉林戏曲改良 羊书圣 从官修藏书楼到公共图书馆 王放 婉容的曾祖父与《吉林通志》 王放 吉林省的第一张报纸一《吉林白话报》 单玉红 吉林最早的书院一白山书院 张永珍 清末吉林的科举考试 王放 林伯渠吉林兴学掠影 陶敏 清末吉林外国语学堂的一份入学考卷 朱巍 吉林省第一所警官学校 于海英 吉林早期的军事学校 于海英 吉林省最早的官办中学 单玉红 吉林满蒙文学堂的设立 朱巍 清末吉林旗务宣讲所 王玉梅 吉林省历史上第一次体育盛会 朱巍 吉林驿站及邮品 杨俊卿 胡吉勇 吉林文报局的设立与裁撤 凝冰水 吉林至宁古塔驿路的变迁 凝冰水 王玉梅 吉林始设西医院 王放 清末吉林的鼠疫防治 张永珍 一份誊黄所反映的清末吉林社会状况 孙青 珍贵的清末吉林禁烟告示 孙青 吉林最早的彩票发行始末 孙青 清末吉林禁燃爆竹风波始末 孙青 透视清末长春同善堂 张永珍 清代的敬老政策 孙青 清代的廉俸 张永珍 清末吉林民主思想的实践者松毓 孙青 吴大潋在东北的防务活动 凝冰水 孙青 吴大潋招抚关东金王韩宪宗 孙青 胡传与吴大潋 凝冰水 衣淑香 胡传断案 凝冰 李金镛结缘吉林 朱巍 曹廷杰投效吉林边防 张永珍 吉林三杰 朱巍 清代功牌 朱巍 光绪遗诏 张永珍 平南王尚可喜宗支家谱 陶敏 第二部分 民国纪事 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 李万 张作霖驱逐孟恩远 张恩宁 吉林农民反清丈运动 李万彦 民国初期吉林省抵制日货活动 赵双 “五四”运动在吉林 刘敏 吉林学生声援“五卅”运动 孙志成 赵颖鑫 楚图南与“吉林五中共产党案” 周桂芬 徐宏丽 日军制造“龙井村事件”始末 王红艳 张学良保存的《蔡智堪与“田中奏折”事件》剪报 王毓莉 吉林百年印花税史话 王红艳 民国时期吉林民办汽车行业 刘敏 民国时期的吉林火柴工业 王放 吉林省最早参加的一次世界博览会 王玉梅 吉林女工传习所的成立 杨惠波 日本对漾江林权之掠夺 陶敏 苏建新 美人牌化妆品商标 王红艳 民国九年吉林那批留学生 王红艳 吉林省第一所高等学府 李峰 朱光 吉林文庙与祭孔活动 孙青 民国时期吉林省曾定谷雨为植树节 李峰 王玉梅 孙中山与植树节 张永珍 一份民国婚书的故事 王红艳 吉林崇俭总会 李峰 发生在民国初期的一宗盗卖档案案 孙青 章太炎在东北的筹边活动 刘敏 马骏在吉林的革命活动 安德喜 主政吉林八年的张作相 刘敏 一份珍贵的王希天手迹 徐冲 第三部分 沦陷记忆 “九一九”长春抗敌 王玉梅 “九一八”事变后“吉林独立”闹剧 崔永河 一个傀儡政权的建立 王红艳 《李顿报告书》发布之后 李星 吉林自卫军归国始末 王红艳 溥仪在长春的两座“皇宫” 柯俊波 溥仪两次访日 李星 掌中伪满洲国全图 王红艳 陈加荣 日本移民侵略 谢楠楠 日本对东北特产的掠夺 赵玉洁 日本对吉林煤炭的掠夺 胡吉勇 伪满洲中央银行 宣妍 日本侵华时期试制的陶币和炻币 赵玉洁 战俘劳工大逃亡 凝冰水 逃出731部队魔爪的幸存者 凝冰水 731魔窟的建筑工人 赵玉洁 石井四郎与长春鼠疫 凝冰水 赵玉洁 东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战俘“手记” 凝冰水 马岚 被偷窥的信件 凝冰水 张惠民谍报案 王心慧 张景惠家的共产党 王心慧 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 杨俊卿 关东宪兵队《阵中日志》 凝冰水 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 安德喜 袁淑范 1936年叛徒出卖过杨靖宇 刘敏 周保中将军的《东北抗日联军日记》 苑华伟 魏拯民与中共南满省委 安德喜 吉林籍抗日名将陈翰章 安德喜 徐泽民遗书 王玉梅 《抗日旬报》创刊号 高瑛 马占山与江桥抗战 王玉梅 冯占海举旗抗日 姜承 长春的有轨电车 王玉梅 第四部分 黎明往事 吉林省第一个人民政府的成立 赵圃 张苏林 土地改革运动在吉林 王满 解放战争时期吉林剿匪 吴庄岩 陈云与南满根据地 安德喜 苑华伟 林枫与吉林 安德喜 苑华伟 解放战争时期的周保中 张永珍 蒋介石来长春 王放 长春时期的孙立人 王放 光荣起义的国民党第六十军 王放 董王岐瑞的生活 王红艳 第五部分 建国回溯 吉林省省会驻地的变迁 赵圃 第一任吉林省委书记陈正人 安德喜 吉林省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56年召开 羊书圣 吉林省第一届劳动模范大会 赵圃 吉林支援抗美援朝 安德喜 国家重点工程落户吉林 冯岩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的诞生 杨俊卿 红旗轿车诞生记 朱巍 毛泽东与《吉林日报》 赵圃 20世纪50年代吉林省疫病防治 冯岩 宋振庭与吉林书画藏品 杨川 吉剧的创立 张敏 1978年邓小平吉林谈话 冯岩 日本关东宪兵队档案惊现记 李茂杰 高瑛 天棚里发现的“中正剑” 陈长春 写在后面 穆占一 试读章节 清政府认为参枝为瑞草,一经人工栽培,形状虽觉腆润,但性味浅薄。因此严禁人工栽植,以假乱真。事发后,嘉庆皇帝大怒,令将吉林将军秀林以及该处各承办人员一律交刑部严加议处,并亲自召见秀林。秀林称每年于进参之时,同承办人员共同拣选,只取枝条壮大、颜色红润者,不知此系秧参,只图美观,辨别不真,致被愚弄。嘉庆皇帝认为秀林承办参务16年之久,对参的真伪竟断然无知,且秀林战栗恐慌、情虚胆怯,因此断定秀林之罪不只是以假乱真问题,必有通同侵蚀之事。当即命令将挑出之秧参退回,由新任吉林将军赛冲阿照数更换补解;令托津同乾清门侍卫苏冲阿、玉福传旨将秀林革职拿问;令文宁、松宁到吉林详细调查,务必水落石出。 嘉庆十五年七月,苏冲阿、玉福将秀林连同其子华诚及户部官员胡呆一并押送至刑部。为防秀林有所察觉,托心腹之人捎话以销毁证据,托津严查密防,不敢透露一点消息。随后率人秘密查抄了秀林及其子华诚家产,出人意料的是竞查出银两盈千累万,消息传出后满朝皆惊。嘉庆皇帝更觉事态严重,以四百里加急传递谕旨,指示远在吉林调查此案的钦差文宁、松宁,定要查清秀林侵吞参余银两的实情。 由于秀林在京羁押,且招供情况严密封锁,因此文宁、松宁在吉林的调查取证及秀林党羽交代情况颇为顺利。首先查办嘉庆十四年分参佘报销册,查出萨音保有格外捏开刨夫塌欠多收银两,抵补短票、缺参各款。由此可以看出,其贪污手段是虚开刨夫塌欠项以多收银两,因无账可查可尽收个人腰包。另外,通过对参局已革官员青山、萨音保、钱保等严行究诘,均供认商人贩卖秧参实能获利,故肯多出参余及商帮银两。据萨音保供:“这商帮一项原是其初到局时奉秀林谕令,依照从前办法向商人撰凑。还称秀林之子华诚原向其学满文,来吉林省亲时因师生之谊,其在商帮项下凑银1500两送交华诚。”钱保供称:“吉林参局十二年报销册,与十三年接奉部驳,说是参余银数因何比上年减价报销,萨音保遂令其于解参之便向胡呆说明原委,并许给银2100两,报销册才准了。”青山称:“书吏沈志桂于九年、十年得受商人银1900两,众人分用。”等等。 迷雾层层剥开,案情真相大白,正如文宁、松宁在奏折中指出的那样:“该处历任将军、副都统等无不侵用累累,而秀林侵蚀之数最甚。至此等婪索多银,总由办参而起。若商人领买官参,利息不多,何肯受局勒措。而山内官参如果稀少,商人等岂肯多出重资甘心置买秧参,以致成本。看来好参之透漏必多,皆由局勒等惟利是视,将好参任听商人潜匿私售渔利。又纵令刨夫等私种秧参以充官参数额,每次拣选参枝彼此蒙混,上下通同一气,殆至不可究诘。此案上自吉林将军、副都统以下官员,下至揽头刨夫等无不通同作弊,将军大员等既婪赃为事,明知故纵,属员又何所畏惧。官员等营利无厌纵容包庇,则其余揽头、刨夫人等又岂有顾虑。遂致明目张胆肆意为奸。”经查秀林一人即吞参银三万余两;参局协领萨音保、钱保等抽收14年所分参余银达四万五千八百余两;前任副都统达禄、伊锤额、布兰泰等侵蚀数千两不等,此案合计私吞参银八万余两。嘉庆十五年八月,秀林、达禄、伊锤额、布兰泰等将军、副都统级高官被革职问罪,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严查;参局协领萨音保、钱保,佐领明保、富通阿,仓官富珠礼,骁骑校穆隆阿,驿站监督萨英额,笔帖式武陵等俱令赔偿,并收审查处。秀林把侵吞参银馈送废员绷武布等,又绷武布1人就独得参银980两,朝廷将其革职,发往吉林效力赎罪。 嘉庆吉林参案,是清廷为最高统治阶级利益,盲目一味追求人参等次数额,各级官员为取悦皇上徇私舞弊、以次充好,为谋取私利,官商勾结弄虚作假的必然结局。这些官员用侵吞银两,或自己奢侈享乐,或赠送亲朋好友,或贿赂自己认为有用的官员,这是清朝政治制度、政治风气腐败的大暴露,也预示着清王朝必将由盛转衰。 P34-36 序言 吉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白山松水孕育了丰富多姿、浓郁粗犷的萨满文化、长白山文化、关东文化、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基因相互交织融合,凝结为松魂雪韵,沿着一代代吉林人的血脉,渗透到骨子里,凝固在思维中,流淌在黑土地上,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在中华文脉中占据了独特的历史地位。履痕如歌,《档案吉林》系列文化丛书穿越时空,稽古探微,铺展开了一幅恢宏的史册画卷,讴歌彰显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吉林地域民族文化。振奋之余,感悟良多。 档卷蕴史尘。档案是有史以来最早的文字信息记录,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代文献。举世罕见的甲骨金石、简牍缣帛,浩繁璀璨的铁卷金册、纸墨文书,汇集了国家记忆,是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堪称“历史文明之母”“文化之母”。吉林人民在数千年频繁迁移、开拓疆域中,加速了各民族的分化融合,创造了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多元民族文化。时光荏苒,兴亡更替,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有地方特色的千万卷档案。这些档案是蕴藏巨大历史信息的文化金矿,不仅是吉林省的历史文化瑰宝,更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各级档案部门倾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工程,自觉融入文化建设大格局,担负起传播吉林文化发展的重任,将档案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延续文脉,彰显文明,传承文化,提醇升华了吉林特有的传统文化精髓,展现了吉林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风情,还原了先辈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奋斗足迹,见证了吉林历史文明孕育发展的伟大历程。在梳理历史沿革、抢救文化遗产、破解历史谜团、发掘文化资源、提高人文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坐标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吉林》系列文化丛书的问世,是吉林文化建设的又一成果。是一项服务社会、造福子孙的德政工程。不仅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而且对物化、活化吉林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吉林文化软实力,扩大区域文化影响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案牍赋春秋。张张故纸承载吉林印迹,点点墨迹再现历史沧桑。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纵贯古今,横跨百业,是了解过去、决策当前、预见未来的依据,肩负着补阙拾遗、承前启后、鉴往知来的责任。郭沫若有诗云:“前事不忘后事师,自来坟典苹先知。独龙柱下窥藏史,呼凤舆前听诵诗。国步何由探轨迹,民情从以识端倪。”《档案吉林》以档案的视角,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吉林清中晚期以来的政治变迁、地理堪舆、先贤旧事、民俗风情、山川物产等诸多历史原貌和真实状态,为世人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尘封历史、古老传奇的民间典故、荡气回肠的钩沉往事,汇聚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结集了具有浓郁关东风情的民俗瑰宝,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了解吉林、认识省情、资政育人的生动教材,是宣传吉林、展示吉林、推进开放和交流的名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愈加凸显的社会深层次矛盾,更具有“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独特作用。 吉源长白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寓诸万物;万物有大美而不语,得之在人。追溯吉林文明发展史,古肃慎、秽貊、东胡和汉族四大族系的起落沉浮,始于舜禹的纳贡之举,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夫余国的诞生发展,存续七百余年历经28代王的高句丽的灿烂辉煌,渤海国的强盛一时,“一国两制”在辽朝东丹国的最早实践,“辽塔”“金碑”的熠熠生辉,明清两代船厂和水师的国门御敌,清代吉林将军和行省的政区设置,打牲乌拉牲丁的上山下水,伪满殖民的屈辱历程,抗日英雄的惊天动地,都在吉林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辙印。经年积淀传承,一段段传奇在此演绎,一代代英雄流芳百世。长白飞雪,不仅润泽了世界稀缺的生态天堂,而且滋养了吉林各族儿女刚健粗犷、勤劳质朴、勇于担当、坚韧不拔、侠肝义胆、富于牺牲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这种精神和气节成为征服自然、改变现状、抵御外侵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档案吉林》用大量的文献史料,翔实记录了吉林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图强的点点滴滴,生动记述了先辈们为民族独立解放赴汤蹈火、血染疆场的浩然正气。历史与文化并重,气魄与精魂共举。光照千秋的先人圣贤,铮铮傲骨的民族英雄,包容大气的淳朴百姓,如同三冬雪一样圣洁。其民族气魄、民族风尚、民族风范、民族之魂,屹立于世,彪炳史册。时间永恒,天地不息,精神长存,这种特质,成为吉林人民代代相继的精神内核,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传统美德的精华浓缩,更是传播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雄厚根基。将激发人们热爱吉林、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成为吉林乘势而上、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 林荫黑土魂。莽莽林海,幽幽黑土,见证历史,承载希望。历史的沧桑与荣耀已铭刻在岁月深处,吉林人民迈着踏实而从容的脚步,开启新的征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切充分证明: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精魂,它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它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在经济较量千帆竞发的同时,也将是文化竞争的百舸争流。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在“十八大”继往开来的新形势下,参与到发掘、研究、宣传、弘扬吉林文化中来,系统整理吉林历史文化,着力提升本省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吉林文化品牌,续写无愧于先贤、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的吉林新篇! 是为序。 后记 在经历了整整两个春夏秋冬的轮替之后,当时序刚刚告别满眼沉甸甸的金黄色,当大地被白皑皑的雪片覆盖并开始孕育一个新的希望,《档案吉林》这套丛书终于同大家见面了。上周,在研究丛书出版事宜的时候,尹怀局(馆)长指示我代表出版单位和所有编辑同志,为丛书写一个后记性质的文字。我一方面感到能力难担其任,另一方面也深为这支编研团队两年来默默无闻地艰苦付出所感动,在收获的时刻也有许多体会和感慨需要向大家,尤其是读者诸君汇报也就不再推辞,欣然领命了。 我国的各级综合档案馆承担着收集、保管、利用本行政区域内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和文献资料的职能,档案部门相应地具有了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多种属性。相比较而言,长期以来,各级档案部门更加注重发挥档案馆的政治属性(收集、保管)、社会属性(接待查阅),而在发挥文化属性方面的作为还没有很好地彰显出来。正因为如此,有人形象地把档案馆叫作“没有开发的富矿”,把档案部门比喻为“端着金饭碗愁饭吃”的部门。由此可见,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馆在开发档案资源、积极投身文化建设方面着实存在着大有作为的空间。 2012年初,正值党中央和中共吉林省委做出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全省上下文化建设发展方兴未艾之际,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同志要求吉林省档案局(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型思维谋划档案文化事业。省局(馆)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以打造吉林地域文化为立足点,依托全省70个综合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全力构建吉林档案文化。很快,我们与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在《吉林日报》文化版开辟了《档案吉林》栏目,同时着手编撰《档案吉林》系列文化丛书。“一栏目一丛书”,两条主线开辟出吉林档案文化建设的两大平台。两个平台同出一源,资源共享又遥相呼应,相映成辉。如今,《吉林日报》上的《档案吉林》已刊出将近一百期,即将走出创立初期的青涩,以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姿态在姹紫嫣红的吉林文化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 《档案吉林》系列文化丛书在规划实施之初就被一系列的困难困扰和包围着。这些困难几乎涵盖了编撰这套丛书的整个要件,如风格定位、组织调度、作者队伍等。现在回想起来,一个一个地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恰恰构成了编撰这套丛书的整个经历和工作面貌: 关于风格定位。吉林省各级综合档案馆珍藏着自雍正三年以来的一千三百余万卷(件)档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把这些档案整理出来,就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吉林历史,最起码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吉林历史。但是关于吉林的史书已多有面市,我们不能再去完成也无法完成一部“史书”风格的作品,于是提出“以史为经,以档为纬,以文记史,以史佐文,文史合一”的编撰思路。即选取一件一件有价值的档案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档案背后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承载的风物人情、历史脉络,借鉴相关史料和文史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考证档案背后发生的故事。在写作风格上,我们要求立意高远、短小精悍、文字清新、言之有物、感人亲切,既尊重档案史实,体现源于档案的真实性、权威性、惟一性,又不拘泥于档案本身,提倡广泛借鉴对照、旁征博引、海纳百川。使每一篇文章都能独立成篇,成为新的研究成果,令人读之有味、赏之成趣、品之深思。使人掩卷之后仿佛吉林大地白山松水间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扑面而来,甚至“眼前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关于组织调度。调动起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的力量,编撰出版一套档案丛书,是我们全体档案编研工作者一次大胆的尝试。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对编撰好这套丛书给予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和我们一起探讨工作思路,对丛书的编撰规模、内容选择、风格体例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亲自担任丛书的主编。为改变以往省、市、县各自为战、独立编研的状况,形成大编研工作格局,我们提出了“以我为主、联合开发、人才主导、项目管理”的编研工作思路,汇聚起档案部门与档案部门之外文史工作者两方面人才队伍,整合全省各级档案局(馆)的编研力量共同开展编研开发工作。省局(馆)、各市(州)和部分县(市)档案局(馆)相继成立了《档案吉林》编撰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确保编研工作整体向前推近。省档案局(馆)专门组织编研队伍,一方面积极完成省馆卷编撰任务,同时承担起市(州)、县(市)卷稿件的审核、校对、修改等繁重的任务。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默默无闻、爱岗敬业、肯于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才使这套丛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展现在读者面前。 关于作者队伍。过去档案部门形成的编研成果,以整理汇编为主,缺乏在档案内容基础上的二次创作。这次编撰《档案吉林》丛书的过程中,我们要求一改过去零打碎敲式、资料汇编式、重编轻研式的做法,提倡在阅读档案、研究档案的基础上进行原创式编研。由过去的以“编”为主转变为“编”“研”并举、以“研”为主。鼓励各级档案工作者拿出时间,走进档案库房,沉下心来阅读档案、研究档案,使自己能够由“保管式”档案工作者向“研究式”档案工作者转变。同时,我们提出“联合开发”这一工作思路的主要用意在于通过有效的机制,调动档案局(馆)之外热爱文史工作的有识之士同我们一起研究档案、开发档案。工作实践中,一大才比档案工作者拿出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蹲在库房查找资料,考证历史沿革,写出一篇篇短小精悍、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在这个过程当中使自己成为吉林某一历史阶段、某一领域里的“准专家”。与此同时,各地还按照省里的部署和要求,主动与当地党史、史志、文联、报社、学校等部门的文史工作者广泛合作,把他们吸收到编研作者队伍中,合力研究开发档案。在成书之后,我们在每一篇独立文章之后都署上了作者的名字。这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体现编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原创性;二是为了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让作者能够在呕心沥血伏案笔耕之后品尝到收获的喜悦;三是为了体现“文责自负”的惯例和精神,鼓励作者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也为今后的研究、完善、突破留下充足的空间。 回顾两年来编撰工作的历程,我们在欣慰和感慨之余,内心涌出更多的是对给予这套丛书的出版以关怀、支持、帮助和付出艰苦努力人们的感激之情。 感谢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儒林同志为本丛书作序。这既是对全省档案工作者的高度肯定、极大鼓舞,又直接地提升了丛书思想的高度和内涵的深度。 感谢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同志。正是她的亲自指导和主持编写工作,才使我们能够扩大视野,厘清思路,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笔耕不辍,把这套丛书呈献在您的面前。 感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庄严同志的关心和指导,将本丛书纳入《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书系》之中,使全省档案工作者能够以自身的文化自觉,为推动吉林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同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张安顺同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市委书记张晓霈同志,四平市委书记刘喜杰同志,辽源市委书记吴兰同志,通化市委书记刘保威同志,白山市委书记李伟同志,松原市委书记高福平同志,白城市委书记李晋修同志,公主岭市委书记王子联同志,以及农安县委书记周贺同志,珲春市委书记高玉龙同志分别为本丛书各市(州)、县(市)分卷作序。当地主要领导同志的关心和重视不仅为编撰好丛书,更为各地档案部门开展好工作提供了巨大的鼓舞。 感谢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领导和相关负责同志。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关心、专业性的指导鼓励着我们无怨无悔地坚守档案编研工作的阵地,并不断把基于档案的编研成果呈现于兰台内外。 感谢吉林省财政厅和各市(州)、相关县(市)财政部门,他们的大力支持使本书获得了宝贵的经费支持。 感谢吉林日报社总编辑李新民同志、副总编伊秀丽同志、文化新闻部副主任李信同志以及其他领导和专家,是他们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才使《档案吉林》这个栏目,在《吉林日报》上开办起来、坚持下去,并为我们这套丛书的编撰提供了第一份灵感。 感谢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吉林出版集团的领导和编辑,是他们默默无闻又勤奋踏实的工作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平台。 感谢两年来同我们一起奋斗的每一位作者、每一位编者,每一位为本丛书出版竭诚努力的人。正是有了我们在过去的日子里付出的辛勤劳动,才能让所有同仁在今天备感欣慰和自豪,并把目光瞄向前方。 此时此刻,回望走过的路程,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谦卑和敬畏。 就在我们这套丛书即将付梓之际,恰逢吉林大地降下今冬的第一场大雪。漫天遍野铺天盖地的雪片严严实实地封盖了大地,仿佛在孕育一个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新梦。在全党上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扎实有效地进行。具有不同反响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代中国,迎来了新一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壮丽征程。我们深深感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档案工作者责任同样重大,舞台更加宽广。就让我们延续拼搏的脚步,伴随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大潮,再次出发。 2013年11月18日于长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