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金编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上的27个军》在编写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是军事科学院图书馆现存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历史资料和公开出版的图书资料,同时,也参考了各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军、战史资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派兵侵入中国台湾,并不断出动飞机对中朝边境进行狂轰滥炸,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7月7日,美国政府从其称霸全球的利益出发,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组成“联合国军”的决议,这是使朝鲜战争国际化的开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上的27个军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张明金//刘立勤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明金编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上的27个军》在编写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是军事科学院图书馆现存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历史资料和公开出版的图书资料,同时,也参考了各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军、战史资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派兵侵入中国台湾,并不断出动飞机对中朝边境进行狂轰滥炸,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7月7日,美国政府从其称霸全球的利益出发,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组成“联合国军”的决议,这是使朝鲜战争国际化的开始。…… 内容推荐 《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上的27个军》详尽介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编制构成、历史沿革、部队特点以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参战情况,内涵丰富,梳理缜密,尤其对作战经验、教训作了客观表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上的27个军》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及阅读价值的读本。 目录 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沿革综述 第一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 第一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 第二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 第三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 第二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 第一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 第二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 第三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 第三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 第一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 第二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 第三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 第四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 第四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 第一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 第二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 第三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 第五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加兵团 第一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 第二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 第六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 第一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 第二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7军 第七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他军 第一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 第二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 第三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 第四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 第五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 第六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 第七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 第八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 第九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 第十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 第八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他军兵种部队 第一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 第二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 第三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兵 第四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乓 后记 附录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联司”首长决定集中志愿军3个兵团共11个军、4个炮兵师和朝鲜人民军1个军团的兵力,在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准备首先歼灭南朝鲜军第1师、英军第29旅、美军第3师、土耳其旅和南朝鲜军第6师,然后会歼美军第24、第25师。以第9兵团和第19兵团进行战役两翼迂回,第3兵团进行正面突击。 第3兵团首长根据战役计划,决心集中力量首先歼灭土耳其旅和美军第3师,而后向钟悬山、哨城里方向发展进攻,协同第9、第19兵团会歼美军第24、第25师。兵团赋予第12军的任务是加强炮兵第32、第28团、第30团第1营、第46团第1营和防坦克炮兵第402团,向法化洞、富兴洞方向进击,力争第一夜歼灭土耳其旅,而后与第15军会歼美军第3师。 第12军受领任务后,于4月17日由谷山、伊川地区出发,于19日进至涟川以北进攻出发地区。沿途因敌机封锁,道路遭破坏,加之几个军走一条路,部队拥挤,配属的炮兵第28团和防坦克炮兵第402团被阻于途中,未能及时到达。部队到达后,一面积极抵近敌人,侦察情况,一面抓紧时间进行作战准备。 4月22日19时30分,按预定作战时间开始炮火准备,但加强的炮兵只有1/3按时赶到参加射击,加之时间短促,未周密组织协同,致未能有效压制敌人。第一梯队两个师冒着敌人的炮火,经连续奋战,分别攻占法化洞和500高地,于23日拂晓前进至草幕和477.3高地,将土耳其旅击溃,并歼敌一部。但由于部队遭敌密集火力阻滞,加之与敌初次交锋,对敌作战特点了解不深,行动不够迅速,未能及时组织迂回,断敌退路。残敌在其航空兵掩护下,丢弃重装备,向杜岩洞、栗隅方向溃逃。I司时,涟川地区美军第3师向哨城里撤退。 为不给敌以喘息机会,第12军令第34、第35师于当晚渡过汉滩川,分别向杜岩洞、栗隅方向追击。敌以少数兵力与第12军保持接触,掩护其主力撤退,至夜退入新的预设阵地。第12军发起攻击后,因遭敌警戒部队节节抗击和优势火力层层拦阻,未能对敌预设阵地实施连续突破,随即不顾一切,向南猛追。24日,第35师进至穿石里地区,第34师进至炭洞以南地区,歼敌百余人,继续南进,于25日3时突破大田里以北美军第3师防守的“三八线”防御阵地。 25日上午,土耳其旅在飞机掩护下由栗隅向永平方向溃退,哨城里的美军第3师乘汽车向东豆川里方向撤退。为此,兵团首长命令第12军直出东豆川里,协同第15军歼灭美军第3师。第12军即令第35师直出东豆川里以东地区,进行正面攻击;第34师直插东豆川里东南地区,堵敌南逃;第3l师迅速自涟川南下展开,伺机投入战斗;同时,令敌后侦察支队迅速破坏抱川至议政府间重要桥梁,断敌退路。但美军依靠其空中优势和较强的机动力,出动大量机群,掩护其主力于白天乘车南逃。第12军因缺乏火力支援,徒步行军,负荷沉重,翻山越岭,前进迟缓。敌后侦察支队虽以果敢机敏动作将清潭川水泥桥炸断,把逃敌车队阻滞数小时,但敌迅速用制式器材架设了轻便桥梁,继续乘车南逃。待第12军主力进至旺方里、雪云里、射亭里、广岩里地区时,敌已退至议政府地区。 第12军鉴于第19兵团和第15军已向议政府地区推进,正面已无战机,判断抱川地区美军第25师和土耳其旅残部尚不可能撤退完毕,遂决心向抱川西南地区出击,截断抱(川)议(政府)公路,寻机歼敌。因此,军首长令第35师出松隅里、国师峰地区;第34师出二东桥里地区;第31师进至雪云里、旺方里待机。命令下达后,又接第3兵团26日12时命令:原地停止,补充粮弹,准备再战。由于通信联络不及时,第34师第10l团、第106团和第35师第104团已按第12军原计划向抱川西南地区开进,于27日3时进至竹叶山地区,第106团有两个营分别位于竹叶山以西343.5高地和304高地。由于夜间不便观察,直至27日天明后,第106团始发现竹叶山以南寺谷至松岘问有敌汽车300余辆,装载步兵准备南撤。第106团一面报告情况,一面部署攻击。但部署尚未就绪,敌即以约1个营的兵力,在几个炮兵营火力掩护下发起猛烈攻击,同时出动40余架飞机疯狂轰炸扫射,掩护其主力撤退。当时,第106团已经4昼夜连续行军作战,并断粮两天,极为疲劳,在既无工事依托,又无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不顾一切,与敌英勇战斗,弹药打光了,就用石块打击敌人,直至与敌白刃格斗,经两小时苦战,伤亡逐渐增多,第106团团长宋崇魁光荣牺牲,被迫放弃304高地。第12军接第106团报告后,即令军主力在白天迅速南进,待军主力到达时,敌已乘车南逃。第35师立即展开追击,于29日进抵汉江北岸的南上里、思陵里、栗石里、独井里地区。 敌在志愿军连续突击下,全线撤退,于28日退守汉城(今首尔)、北汉江和昭阳江以南地区,美军骑兵第l师也迅速西调加强汉城防御,并在汉城周围组成火控地带,企图给中朝军队大量杀伤。“联司”首长鉴于在汉江以北歼敌机会已失,遂决定于29日结束第一阶段作战。 2.打破敌军“磁性战术”,大胆向敌纵深穿插 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联合国军”乘中朝军队主力撤回“三八线”休整之际,又运用“磁性战术”,趁机北犯,企图破坏中朝军队进攻准备,掩护其主力调整部署。至5月中旬,敌已进至议政府、春川一线,其中:美军第1、第9、第10军团在西线和中线;南朝鲜军第3、第l军团在东线。敌惧中朝军队在东线发动新的攻势,5月10日和11日,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和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先后到襄阳召开军事会议,策划东线防御,并严告其部下“无令撤退者将受严惩”。 “联司”首长决心在第二阶段作战中大量歼灭南朝鲜军。以第9兵团(欠第26军)并指挥第12军,和朝鲜人民军金(雄)集团(第2、第3、第5军团)在东线实施主要突击,首先歼灭县里南朝鲜军4个师,而后视情况再歼灭南朝鲜军两个师;以第3兵团(欠第12军)割裂美军、南朝鲜军联系和阻止美军第10军团东援;第19兵团在西线钳制美军主力,配合东线作战。P4-6 后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是军事科学院图书馆现存的有关抗关援朝战争历史资料和公开出版的图书资料,同时,也参考了各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军、战史资料。在上述这些公开出版的书稿中,若有存疑和不同之处,我们以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有关军、战史资料为准。 本书主编:张明金、刘立勤;副主编:王中兴、王增义、郑屹;参加本书撰稿的人员有: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明金;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杂志社原编辑王中兴;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副研究员刘立勤、郑屹、骆建成、初虹;总参谋部军训部参谋戴文明;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助理研究员戴萍、周晓峰、沈兮姝、郑婕、刘玮;军事科学院院办公室副主任樊海仲;军事科学院综合计划部研究员朱爱民;军事科学院学术调研部研究员李士军;军事科学院院办公室秘书徐伟、程秀俊;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干事赵巍;沈阳军区总医院政治部干部科刘种。 本书在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解放军出版社和军事科学院图书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心指导;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丁伟研究员为本书审读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但是,由于抗美援朝战争作战频繁,部队指挥关系多变,再加上我们的研究水平所限,本书肯定还有许多的缺憾和错漏之处,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