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希利尔讲世界史(2版修订本全译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希利尔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印刷术和火药;是他发现了“新大陆”;寻宝之旅;到迷人的土地上探险和侵略;东非的航线;文艺的复兴;基督教的“内乱”;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时代;斯图亚特王朝……《希利尔讲世界史(2版修订本全译本)》作者希利尔以全新的视角、幽默的方式为孩子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如见的历史故事。

内容推荐

《希利尔讲世界史(2版修订本全译本)》作者希利尔以全新的视角、幽默的方式为孩子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如见的历史故事。《希利尔讲世界史(2版修订本全译本)》从万物起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希利尔都采用了时间阶梯的讲解方法,既生动,又能帮助孩子对历史全貌有所了解,仿佛在孩子眼前展开了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同时,希利尔先生又以随文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让孩子对历史能有基本的认知和思考。

目录

第1章 万物的起源

第2章 穴居的人们

第3章 火的出现

第4章 从天上向地下看

第5章 历史从这里开始

第6章 埃及人的谜题

第7章 为自己建坟墓的人

第8章 没有金钱的富饶之地

第9章 寻觅家园的犹太人

第10章 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

第11章 特洛伊之战

第12章 犹太人的国王们

第13章 谁发明了英文字母

第14章 坚硬如铁的斯巴达人

第15章 奥林匹克的起源

第16章 罪恶的开端

第17章 长着螺旋卷发的国王们

第18章 奇迹与罪恶并存的城市

第19章 宴会中的突袭

第20章 世界的另一边:印度

第21章 中国人自己的世界

第22章 穷人与富人

第23章 被赶出局的罗马国王

第24章 希腊VS波斯

第25章 战争狂人

第26章 以一敌千

第27章 黄金时代

第28章 希腊人大战希腊人

第29章 智者和愚者

第30章 年轻的国王

第31章 没事就打仗

第32章 靴子的反击和践踏

第33章 世界的新霸主

第34章 最高贵的一位罗马人

第35章 被奉为神灵的皇帝

第36章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你的”

第37章 关于血与雷

第38章 好皇帝与他的坏儿子

第39章 1.H.S.V

第40章 野蛮人的祖先

第41章 当野蛮人遭遇世界霸主

第42章 新的地方,新的英雄

第43章 “善”是什么

第44章 基督教在非洲

第45章 铁锤查理

第46章 阿拉伯世界

第47章 这一个国王,那一个国王

第48章 英国人的启蒙

第49章 世界末日

第50章 真正的城堡

第51章 骑士和骑士时代

第52章 海盗家族里的大英雄

第53章 遥远的旅程

第54章 连连看:三个国王排成行

第55章 西非的黄金三国

第56章 用石头和玻璃做成的“《圣经》”

第57章 不受欢迎的约翰

第58章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第59章 魔针和魔法药粉

第60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

第61章 印刷术和火药

第62章 是他发现了“新大陆”

第63章 寻宝之旅

第64章 到迷人的土地上探险和侵略

第65章 东非的航线

第66章 文艺的复兴

第67章 基督教的“内乱”

第68章 伊丽莎白女王

第69章 伊丽莎白时代

第70章 斯图亚特王朝

第71章 被砍掉脑袋的国王

第72章 红帽子和红高跟鞋

第73章 善于学习的国父

第74章 逃之天天的王子

第75章 美国摆脱了她的国王

第76章 闹翻天的法国

第77章 一个伟大的小个子

第78章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群岛

第79章 聆听的盛宴

第80章 公元1854—1865年间的报纸

第81章 三张新邮票

第82章 奇迹时代

第83章 非同一般的革命——工业革命

第84章 世界大战

第85章 短短的二十年

第86章 “野蛮人”又来了

第87章 打倒独裁者

第88章 新风潮款款而来

第89章 过去、今天和明天

试读章节

可是奇怪的是,这些箭呀、矛呀、斧头呀,都是用石头做的,而不是用铁或者钢做的。

我们由此能够断定的是,这些东西是只有人才能制造并使用的,像鸟啊、鱼啊这些动物是根本不会使用斧头和矛的。我们还能认定,制造这些工具的人肯定生活在非常非常早的时候,早到还没有钢铁的出现。因为这些工具都埋在很深很深的地下,也说明它们出现的年代非常非常久远。后来,我们发现了已经死去几百万年的人的骨头,其中,最古老的骨头是在东非发现的。我们知道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样,也要劳动、玩耍、吃饭、打仗——特别是打仗。

这一段史前时期,人们使用的是石头制成的工具,所以这段时期被称为“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的人们生活得很艰苦,现在我们周围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他们可是连见都没见过。

不过,那时候很多野生动物就流露出聪明的本领了,它们会为自己“造房子”,比如狐狸会挖洞,海狸会用树枝和泥土给自己筑窝。但是原始人和这些动物相比,可就要逊色一些了。他们不会建造房屋,只会寻找现成的地方藏身。他们藏身的地方当然要能够遮风挡雨,避免遭受暴风雨和野兽的袭击,所以他们常常躲避在岩石缝和山洞里。所以,我们把这个时期的人称为“穴居人”。

白天的时候,他们要打猎,还要提防和躲避凶猛的野兽。他们通常是在地上挖个陷阱,然后用树枝、青草什么的,把陷阱盖起来,然后就找地方躲起来等着野兽掉进去。有时候,他们还用别的方式打猎,比如用棍子、石头打死野兽,或者用石箭和石斧杀死它们。原始人还会画画呢!他们会把野兽的样子或者打猎的场面,画或者刻在洞穴的石壁上。这些作品直到现在还存在一些呢!

浆果、坚果和种子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他们有时也会去掏鸟窝。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火,没办法把食物弄熟,他们就会把找到的鸟蛋直接生吃。原始人也喜欢喝热乎的东西,比如兽血,就像现在我们喝温热的牛奶一样。  他们只会从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或者是其他一些非常简单的字词来与人交流。那时候是没有布料的,但原始人已经开始学做衣服了,他们会用兽皮制作衣服。

大部分时间里,原始人都需要寻找食物,否则就会因为断食而饿死。同时,他们还要留心野兽的袭击。他们没有大象那样可以保护自己的厚皮,也没有熊那样茂密的体毛可以保暖,还不能像鹿一样在逃命时跑得飞快,更没有狮子那样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肌肉。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生活,很多原始人在很小的时候便死掉了,很少有人能活到成年。

但是,这些并没有阻止石器时代的人们拥有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而这两样东西远比那些动物的利爪、强壮肌肉和厚实的皮肤更有用。

那时候的人们想到了使用工具,并且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没有尖牙,他们可以用矛。没有用以保暖的厚厚的皮毛,他们就用动物的皮毛取代。

如果你是一个石器时代的孩子,说不定你会喜欢上这样的生活:

早上醒来,不用洗脸,不用刷牙,也不用梳头。

吃饭的时候还可以直接用手抓,也没必要用刀呀、叉呀、杯子、碟子什么的,他们唯一使用的餐具就是妈妈用泥巴捏成的碗;吃完饭后,他们也不用收拾餐桌,更不用洗盘子,而且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用被大人要求什么餐桌礼仪。

那时候没有纸,没有笔,没有书。

没有什么星期六和星期天,也没有什么一月、二月的分别。除了时晴时阴、时暖时冷的天气变化以外,每天都是一个样。那时也没有学校。

每天所做的事就是玩泥巴、摘果子、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捉迷藏,除此之外,没什么其他事情可做。

你一定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吧!

你是不是在想:“太棒了,简直就像在野外露营一样!”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那些只是原始人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原始人居住的洞穴是黑暗、阴冷、潮湿的,没有床,没有被褥,只能躺在硬邦邦、光秃秃的地面上休息,或者睡在发霉的草垛上,并且还有大蜘蛛和吸血蝙蝠时不时地出现。

如果很幸运,你的爸爸捕杀了一些野兽,那么你就可以用兽皮来当衣服穿,但大部分身体还是暴露在外面的。那时候,因为没有火取暖,所以在冬天你会感觉非常寒冷,甚至会被活活冻死。

这样的生活,你肯定是无法享受面包、奶酪、热饼和果汁的,也不可能吃到加糖的燕麦片、苹果派和冰激凌。早餐你可能只能吃到些干果、草籽或者一块生肉。午饭、晚饭还是这些东西。

那时候的人们,虽然看起来很清闲,但是得时时刻刻提防着熊、老虎等野兽。要知道,山洞可没有能够上锁的门,如果你被一头老虎发现了,就算是快速钻进山洞,也逃脱不了它的魔爪,只能被活活吃掉。P8-10

序言

在美国有一种流传了近百年的教育体系,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就是“卡尔沃特学校体系”,它的创立者就是著名的教育家希利尔(Hillyer,V.M.)。希利尔天性拥有一颗教师的心,他十分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以及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他认为,在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应该帮孩子们打好写作、阅读和数学等学科基础,在此之上,学生们也应当接受生动、有趣的历史、地理、艺术的系统教育,因为“历史、地理和艺术实是孩子一生学识的基石所在:历史是时间的纵深所在,地理是空间的广博所在,艺术是孩子心灵寄托所在。”

但在当时,传统的教材枯燥无味,让人望而生畏。希利尔立志为孩子们编定一套读起来兴味盎然的历史、地理和艺术读物,这便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和《希利尔讲艺术史》。这套历时五年才完成的著作一出版上市就轰动欧美教育界,不断再版,成为英美等国著名的儿童读物。同时也作为卡尔沃特学校的通用教材,一直沿用至今。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说这是一套教材,仍然会让许多国人感到惊讶。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教材总是板起面孑L说教的。特别是关于儿童人文素养读物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在我们的教育中,只重视升学考试知识的积累,不够重视那些可以引领孩子心灵成长的人文阅读。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要来阅读希利尔的根本原因!

希利尔的这一套启蒙教材风趣幽默。他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乐趣。希利尔和我们的“专家学者’’不同的是,他重视孩子的见闻、意见,一生致力于研究他们,和他们对话。因此他熟知孩子们需要什么,知道怎样讲孩子才愿意听。希利尔对知识的选择也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希利尔选择讲述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标准就是这个人、这件事孩子能理解吗?喜欢吗?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总能感受到他把孩子看成真正的“孩子”,而不是把他们仅仅当作灌输的对象,当作应付考试的机器。他处处尊重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理解力,平等地看待孩子,而不是时刻俯视他们。

所幸的是,今天我们对希利尔的教育思想越来越理解,也越来越认可。所以希利尔的这套著作近年来,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眼帘。有趣的是早在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就出版过陈汉年的译本,只因在那个特殊的动乱年代,印数很少,所以没能广泛流传。去年我的朋友在美国游学,欣喜地发现了这套书1924年的首印版。九十年过去了,竟然装帧完好。更可贵的是,这套书自出版以来,就没有修订过,可见内容的严谨与考究。于是,我们邀请许多同样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担当译者,历时一年终于完稿。

在本书付梓之际,也对参与本书出版的老师们表达由衷的感谢!

万童

2014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放开科学不论,历史、地理和艺术实是孩子一生学识的基石所在:历史是时间的纵深所在,地理是空间的广博所在,艺术是孩子心灵寄托所在。

——希利尔

他(希利尔)有着一种天生的异能,能很快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知道如何讲孩子才能听明白,以及孩子成长的规律是什么。

——全球最大图书推介网站Goodreads

这套书完全脱离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让孩子们一点也不觉得陈旧乏味……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极其少见的优秀课本,清晰而引人入胜的内容、风趣幽默的语言、精致的图片,使其不同于其他的教材。

——《哈珀》杂志

希利尔的教学方法仍然没有过时。他的远见超越了卡尔沃特学校的围墙,给予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孩子们接受卡尔沃特教育的机会。

——红泥巴读书俱乐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