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川藏》一书分为三部分:藏地行走、巴蜀古镇、千寻之旅,收录了作者周世通多年来跋涉于藏区考察、行走于四川各地采风所撰写的游记。
忽而走进了藏地那散发滚烫情感的高原上,静听鹰笛的旋律和来自蔚蓝天空下五色经幡的飘吟;忽而钻进墨脱那原始森林,感受泥石流并倾听那没完没了的雨声,经历死亡又体味新生;忽而徜徉在巴蜀山水间,穿行于一条条蜿蜓曲折的羊肠小道,徘徊于一座座充满古典情怀的小镇,感受如诗如画的人文风情、自然美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映像川藏/博物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世通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映像川藏》一书分为三部分:藏地行走、巴蜀古镇、千寻之旅,收录了作者周世通多年来跋涉于藏区考察、行走于四川各地采风所撰写的游记。 忽而走进了藏地那散发滚烫情感的高原上,静听鹰笛的旋律和来自蔚蓝天空下五色经幡的飘吟;忽而钻进墨脱那原始森林,感受泥石流并倾听那没完没了的雨声,经历死亡又体味新生;忽而徜徉在巴蜀山水间,穿行于一条条蜿蜓曲折的羊肠小道,徘徊于一座座充满古典情怀的小镇,感受如诗如画的人文风情、自然美景…… 内容推荐 《映像川藏》这本书,是笔者周世通这些年的旅行记录。 《映像川藏》一书行文流畅、文笔生动、内容充实,镌刻着作者对藏区、对古镇、对巴山蜀水的一片深情;同时,作者还将自己眼之见、目之观的山川、江河、寺庙、古镇、风俗、传统、人物,一并传神般地用影像定格了下来,录之于书中,使全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从而更加具有感召力、亲和力。应该说,读这本书,既可以让人品味美文,感受作者文字的魅力,也能通过实景图片,一饱眼福。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这些图片,如同身临其境,弥补不能行走藏区、徜徉古镇、畅游巴山蜀水的遗憾! 目录 第一辑 藏地行走 寻访“世外桃源”之香格里拉 绒布寺: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 北上,抵达有108座子寺的八邦寺 “佛城色达”的红色奇观 乡城:用佛珠串起的康巴江南 探访神秘的“小西藏”——阿坝 “东方瑞士”郎木寺 黑水达古:绝美藏地秋韵秘境 萨迦寺:承载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奇的千年古寺 探秘扎坝奇异婚姻与飞檐走壁的爱情 第二辑 巴蜀古镇 李庄:走过抗战硝烟的千年古镇 罗城:中国唯一的船形古镇 青城街子:水清山灵的皇家古镇 元通古镇:千年前的“小成都” 茶马古道上的望鱼古镇 郪江古镇:蜀汉遗留的真实印记 阆中:千里嘉陵第一古城 罗泉:盐名天下的“川中第一龙镇” 福宝古镇:深山中的音乐古城堡 龚滩:乌江悬崖上的千年古镇 第三辑 千寻之旅 千寻之旅,穿越唐蕃古道 四川古桥中的五朵金花 丹巴,神秘的千碉之国 最后的蒸汽机:嘉阳小火车 探秘大渡河大峡谷 百年孤寂的白鹿上书院 隆昌:中国石牌坊之乡 高原马背穿越之旅 一路狂奔到川西高原松潘古城 萝卜寨:云呆上的古羌第一城堡 后记:藏地记忆与一点说明 试读章节 在稻城休整一天后,我们便乘车赶往理塘,从理塘租车途经巴塘、芒康、左贡√\宿,直奔西藏波密,去寻访我们心目中最后一处香格里拉——墨脱。墨脱,是我国目前唯一不完全通公路的县,素有“高原孤岛”之称,被誉为“西天最后的一片净土”。 在乘车去西藏波密的路途中,我们经历过深夜23时还在雪山上修车的痛苦;也经历过夜幕降临时,昏暗的天空中透出一束灿烂粲然的霞光,投在山峦上,光线来得突兀,去得迅速。我们有人抢拍得一张后那唯我独有的神情令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天刚放亮,我们乘上丰田越野车向墨脱出发。在夜幕的笼罩下前往进入墨脱的第一驿站24千米处。汽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爬行两个小时,拂晓时分我们到达了第一驿站。随后,我们便开始徒步行军,准备翻越嘎龙雪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嘎龙雪山最顶峰时,在雪光的映衬下,奇形怪状的冰川显得格外亮丽。据有经验的当地人讲,现在是翻山的较好时机,太阳完全照在雪地上,会灼伤眼睛和皮肤。我们跟随一群背夫信心百倍地开始翻越嘎龙雪山。 沿着前面踩过的雪道,我们10步一歇、9步一停地缓步向前挪动着身体,特别是踩空一脚滑下时,根本无法移动一步,腿脚变得完全无力,体力也开始渐渐有所不支。在红景天口服液与葡萄糖口服液的催化作用下,连走带爬地到达了山顶。山顶的风很大,吹得全身透凉,由于雪风拂面的刺骨,我们无暇顾及攀登眺望美景,便开始往下走。据说波密县与墨脱县是以嘎龙雪山峰顶为界,北坡属波密,南面属墨脱。进入墨脱境内,由于心情激动,我们的体力好像有所恢复,经过第三、第二、第一平台到山脚下的52千米处,我们走得较为顺利。在52千米处吃过午饭后,我们便乘上了清一色的农用车赶往下一驿站80千米处。前往80千米处的“公路”,依山而建,刚好能够挤过农用车,另一侧就是万丈深沟。路基全是被雨水冲刷后裸露出来的参差不齐的鹅卵石,路陡弯急,在车厢内感觉简直是大厨手中的颠勺,上下翻飞,五脏六腑感觉几乎搅在一起。我们在80千米处下车后,便又开始徒步前行到108千米处。 越往墨脱走,海拔就变得越低,植被就更加浓密,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多。放眼望去,随处可见植物中的活化石桫椤树、大如铺盖的芭蕉叶,奇美无比的瀑布,耳边不时响起动听的鸟鸣、虫叫,但必须时刻提防更加恐怖的蚂蟥、毒蜂、虫蛇、野兽,以及泥石流造成的山体滑坡或者滚石飞落。傍晚时分,我们在哈达的包围、热情的问候和黄酒的飘香中,终于踏进了墨脱县城。 迄今为止,墨脱仍是中国唯一不完全通公路的县,环抱雅鲁藏布江的群山像把巨大的钳子,把墨脱的乡乡寨寨紧紧地钳在狭长的谷地和山腰之间。从南迦巴瓦峰到墨脱县城直线距离不过40千米,但雅鲁藏布江江面海拔高度却已从2000多米急速下降到数百米。当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着雅鲁藏布峡谷逆流源源北上,撞到喜马拉雅的庞大身躯并与它上方强大的寒流扭成一团时,一个自然奇观出现了: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上,是寸草不生常年堆积着冰雪的高寒世界,但随着急速下降的山势,在这里几乎可以发现北半球湿润地区的各种主要植被类型的顺序更替。换言之,从严寒的北极到我国海南岛的植被类型,几乎全部被压缩于这个局促的弹丸之地。 所有能有机会徒步进出一次墨脱的人,在数天的步行中都会强烈体验到一次从冬天滑入夏天,或从夏天爬进冬天的艰辛而又奇异的感受。 对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来说,西藏是神秘的;而对许多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族同胞来说,墨脱不但是神秘的,而且是神秘中的神秘。在他们的心目中,墨脱至今仍是不可企及的极乐世界。藏族好友嘉措对我说:在藏传佛教中,墨脱代表着七种圣境中的一种“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之意。 在历史上墨脱被称为“白马岗”。在藏传佛经中,“白马岗”意为“隐秘的、刻画而成的莲花圣地”。据说,如果从空中俯视墨脱县,就能发现整个墨脱宛如一朵巨大的莲花,它的花心就在今天墨脱县“县城”所在地,周围的群山则是一片片花瓣。藏经中有过这样的句子:“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历史上许多佛教信徒都把一生中能去一次“白马岗”视为最大幸事。 墨脱境内有雄伟壮观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这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两座山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与山峰南坡上遍地生长着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座山峰的夹峙中雅鲁藏布江咆哮而出,于崇山峻岭间劈开一道深达5000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险峻的峡谷——稚鲁藏布大峡谷。由于位于南迦巴瓦峰南坡,因此与西藏任何地方都不同,处在热带和亚热带环境之中,这里植物种类繁杂多样,高山寒带植物和热带植物几乎都能生成,是西藏的大植物园。 清朝末年到这里安国定边的清兵首领刘赞廷对此深有感触,对墨脱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世外之桃源……”对此地高山峡谷的亚热带雨林作了精要的描述。 20世纪30年代,英国植物学家华金栋亦潜入墨脱在山谷探险,并在白马狗熊(地名)一带的江面上发现了一个壮丽的瀑布,每遇丽日蓝天,飞瀑蒸腾,形成无数七色彩霞,因而被称为“虹霞瀑布”。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对墨脱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考察,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科学数据对当地的自然生态作了全面研究,获得许多重要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无论在深度或长度都居世界第一,最深处即在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之间,深度达5382米;长度即派村至巴昔卡,长度达494.3千米,这使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科尔卡大峡谷自愧不如。大峡谷将以其无与伦比的雄伟峻峭和非他莫属的奇丽风貌受到世人的格外青睐。 要离开墨脱了,临行前,我们每人带了一份当地土特产——石窝和一把乌木筷子,这是墨脱县唯一能生产加工的商品。 多雄拉雪山是走出墨脱的必经之路,也是进出墨脱最艰难的一段。多雄拉雪山垭口海拔只有4200多米,这在雪域高原是最常见的高度。然而它的难度在于从海拔只有数百米的亚热带半天时间爬升到冰雪严寒的“北极”,这急剧上升的海拔高度一般常人是受不了的。 多雄拉雪山终年积雪不化,即使在盛夏山口也是白雪皑皑,每年这里有8个月大雪封山。这里每天气温最高的时间是中午,部分冰雪从下部融化,最易出现雪崩和冰层塌方,因此不论出山还是进山,必须赶在中午前翻过山口。天不亮我们就打好行装向多雄拉雪山进发。茫茫的多雄拉雪山云雾缭绕,能见度极低,眼前只留下一串串杂乱的脚印。风刮得很大,经过山口时起码有八九级风力,隔几米远几乎连话都听不清。终于在下午两点多钟我们翻过了多雄拉雪山这个鬼门关,走出了“隐秘的香格里拉”墨脱。P9-12 后记 一 有一种意象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徘徊。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上高原,天气的原因,飞机是下午才在西藏贡嘎机场降落。踏上舷梯,我便打了个冷战,外面有一股凉风。驶离机场约十分钟,我隔着模糊的车窗玻璃,偶然看见公路旁,倒卧着一具冻僵了的尸体。昨夜的雪几乎覆盖了他的躯体。我隐约看到他的双手朝前伸开,头朝向圣地拉萨布达拉宫的方向,这是一具朝圣者的尸体。他终于合弃了自己的肉体,随灵魂而去。 这些朝圣者,他们从远道而来,缓慢而艰难地磕着长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无论风霜漏途中。他们的虔诚与执着无与伦比,苦难载着他们的信念进入冥冥中的天堂。它给我以巨大的刺激,在这四季无夏的地方,生命接近死亡的极限,你必须理解并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二 高原的冬季,是一个异常干燥的季节。当遍地洒满金色的落叶时,就把整个高原卷进了漫长的、飘散着沙粒仿佛再无尽头的冬季。 在高原,石头上刻的、经幡上印的、转经筒里藏的、信徒口中念的全是那著名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而信佛教的那些忠实信徒一代又一代把今生今世一切祈愿浓缩为那六个音节来一生吟诵。每次在街头,见着那些口念六字真言沿途叩着头,一步一长叩地从家乡一直以身体丈量到拉萨布达拉宫的朝圣者,望着他们那结痂结茧的额头,常使我深深感动和钦佩他们的执着虔诚。 三 一个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经历大概是注定的。我们无论是身处人海车潮拥挤喧嚣钢筋水泥丛林的大都市,还是住在偏僻破落静谧的异乡小镇。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在体验一种艰难而又诱惑无比的生活历程、生命历程。 譬如现在,我坐在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县境内的原始森林里的一座铁皮房里,外面的风吹得铁皮房啪啪作响,我和护送我的西藏军区某部侦察连两位战士围坐在火堆旁,有滋有味地吃着午餐肉罐头煮稀饭——味道真是绝了。一位老兵对我说,这顿饭你会记一辈子的。我想会的。我们用烂铁盆做锅,罐头盒做碗,两根小树枝做筷子,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过这种生活。吃饱喝足后,揉了揉麻木的腰,说声,睡吧!我便睡在这铁皮房内唯一的一位执勤战士的床上,却难以入睡。外面风声、雨声,时而远,时而近,拍打着铁皮房子。 四 一位友人踏入藏区的寺院时,透过缭绕的香烟,望着长拜不起的朝圣者。好友大发感慨,壮观!太壮观了!太富有历史感了。我没附和,我什么也没说。其实,我能说什么呢。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忠诚与虔诚。 在高原,我曾独自在散发滚烫情感的大街上行走,感受一些风化的语言和语言背后的东西;我曾在黄昏静听鹰笛的旋律和来自蔚蓝天空下五色经幡的飘吟;在原始森林,感受泥石流并倾听那没完没了的雨声,经历死亡又体味新生。 我们就是在这种困惑的骚扰下,经历并体验生命的全部过程。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沮丧更令人激动的了。 当我真正背过身去,我就感觉到,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我只能站在一种高度来想念我的高原。 五 《映像川藏》这本书,是笔者这些年的旅行记录。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的倾力相助和辛勤劳作! 本书中,有个别图片因辗转而来,摄影者不很确定,敬请与笔者联系,特以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