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梅酒香螺嘬嘬菜》、《说戏讲茶唱门歌》、《清粥草头咂咂鱼》之后,著名作家谈正衡生花妙笔再写江南古镇风情。
二十八段记忆,二十八个江南古镇。《二十八城记》以太湖周边江浙“十大水乡古镇”为主,也包含了渔梁、深渡这样放船一湾清水、迎面数点青峰的徽水古码头,以及查济、茂林这样极富徽文化色彩的古村落,甚至还收入了南陵弋江和芜湖县西河两个古镇——那是作家生活和工作多年的地方,也是他心中的“边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十八城记/博物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谈正衡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继《梅酒香螺嘬嘬菜》、《说戏讲茶唱门歌》、《清粥草头咂咂鱼》之后,著名作家谈正衡生花妙笔再写江南古镇风情。 二十八段记忆,二十八个江南古镇。《二十八城记》以太湖周边江浙“十大水乡古镇”为主,也包含了渔梁、深渡这样放船一湾清水、迎面数点青峰的徽水古码头,以及查济、茂林这样极富徽文化色彩的古村落,甚至还收入了南陵弋江和芜湖县西河两个古镇——那是作家生活和工作多年的地方,也是他心中的“边城”。 内容推荐 黑白旧巷,寻常人家,桥卧绿波,青瓦生烟,旧时月色…… 二十八座城,二十八段记忆。 《二十八城记》由著名作家谈正衡漫游江南古镇,细数江南二十八座小镇里的民风民俗。 岁月的味道,用心体会,只道是世间情缘,花谢花开,都来几许? 《二十八城记》文字圆润丰满,开阖自如,却又带着沧桑的质感、山水的色泽,或暗香浮动、或绮丽明艳,悠远绵长而余韵袅袅。 目录 一 木渎 香溪与胥江 没有青鸟飞过 严家花园和虹饮山房 衣香鬓影 二 锦溪 睡梦中的少女 唱曲的船娘 陈妃墓所寄予的同情与惋惜 桥与博物馆 散不去的文人情怀 三 千灯 千灯之惑 昆曲探源 顾园 一睹芳容 四 甪直 “甪”字的来历 江南“桥都” 人文底蕴 五 仙潭 仙风袅袅 逆鱼 仙潭羊肉 宅深深,巷悠悠 诗意的仙潭 六 塘栖 运河码头 侯门宅院 广济桥与乾隆御碑 美人靠 塘栖枇杷 七 乌镇 走进一部线装书 看年华,似水流 再至乌镇赶“香市” 西棚之夜 八 西塘 西塘河边 宅弄深处 廊棚与口福 西塘之夜 九 南浔 丝绸之富 小莲庄 藏书楼与崇德堂 混搭的风格 十 震泽 太湖别号 禹迹桥 慈云塔与宝塔街 师俭堂 文昌阁 十一 绍兴 古越之地 地灵人杰 沈园与兰亭 仓桥直街 大禹陵 十二 周庄 “贞丰泽国” 陈逸飞的“双桥” 沈万三的那些事儿 “万三蹄”及其他 十三朱家角 市郊滑脚 角里看桥 课植园与圆津禅寺 十四 同里 别样的意绪 退思园 人文魅力 寻味昏晨 十五 丁蜀 借得丁蜀一丸土 看不尽的壶 紫砂亦有精神 画溪花浪 十六 瓜洲 历史上的瓜洲 寄情瓜洲 寻得古渡口 十七 西津渡 一段文脉 沧桑巨变 下面煮锅盖 昭关石塔与观音洞 十八 高淳 老街 民艺 美食 世俗生活 十九 九华街 九华天街 僧俗共处 地藏王菩萨 悠然自觉 二十 屯溪老街 老街的前世今生 老街的老字号 展馆与名人戴震 食在老街 二十一 渔梁 新安第一关 渔梁老街 渔梁坝 故事 二十二 深渡 岁月留痕 绝美景色 口舌享受 二十三 大通 地标与历史 大通镇 和悦洲 二十四 桃花潭 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曾经文事兴盛 中华第一祠 历史与现实 寻味特色土菜 二十五 查济 依山造屋,傍水结村 摄影绘画村 查氏宗祠 黄昏雨,驿边桥 二十六 茂林 几处残垣围颓井 吴家的辉煌 “皖南事变”标记处 茂林筵席的“三绝” 二十七 弋江 因水成镇 才子佳人 厨艺如姿色 羊肉火锅风味好 二十八 西河 因缘有分 渔趣 鱼鹰 白兰花 馄饨担子 铁匠铺子 篾匠 弹花匠 试读章节 从三味书屋出来,沿着一条小河向东走,不到200米,便可以看到春波桥和春波弄。“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这是陆游75岁时重游沈园写下的《沈园二首》中的第一首。他31岁时曾在沈园与唐琬偶遇,作《钗头凤》题壁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根据介绍,陆游迫于母亲的压力,与表妹唐琬离异后浪迹天涯数十年,始终无法抚平心中的伤痛……待他倦游归来,心上人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情不能已。到他81岁高龄,还梦入沈园,“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直至离世前一年,才“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沈园是一个静静的园子,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些深红浅紫的花儿错落有致地开放着。下午3点多钟,游客不多。走进园子,入耳便是写有爱的寄语的风铃牌,整廊的风铃随风舞动,发出清脆的丁零声。慢慢驻足在残壁前,壁上镶嵌着两方碑刻,分别是陆游和唐琬的《钗头凤》,再一细看,竟然是词学大师夏承焘书写的。“东风恶,欢情薄……”一阕《钗头凤》,挽不回往日的笑语,却让沈园成了情爱圣地。我站在问梅槛边放眼南望,斜阳下,曲径高处的孤鹤轩是那样的凄美。有一对男女在卵石小道边拍照留念,几树碧桃开满了深红的花,开得那般烂漫。葫芦池中问有贴水小桥,应该是宋代的原样吧?“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桥的两头,在那块假山石边,似还能看到一对伤感的身影投映水面。 江南不缺名园,但太多的名园早已湮灭不闻,唯有这沈园,历时八九百年,至今遗址犹存,让人凭吊。其实,沈园的布局并无特别之处,不过有了一阕《钗头凤》,有了《沈园二首》,就让其与众不同了。不管如何,对后人来说,园子没有造假,故事足够动人,其他的或许都不重要了吧! 兰亭,我是次日在谒过禹陵后过去的。 兰亭位于绍兴的西南面渚兰山下,山环水绕,修竹繁茂,一进入景区,清新文雅之气扑面而来。在王羲之父子书写的“鹅池”碑旁,十来只白鹅悠游水面。微风拂来,清香阵阵,倒很有些“山阴道上”的味道。据说,当年王羲之刚写好一个“鹅”字,忽闻圣旨到,忙掷笔接旨……儿子王献之拾笔一挥,续写了“池”字。父子搭手,遂成千古佳作。 兰亭名传天下,是因为这里诞生了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漫步竹林间那条九曲回环的清流边,想象着当年的三月初三那次文人兴会,自己的脚步似也踩着了一股灵气。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等41位宽袍大袖的高士列坐水边,兴致勃勃地玩着一个游戏:盛满酒的羽觞从曲水的上游放出,顺流而下,流到某人面前,某人抄起羽觞饮上一口就得赋诗一首。玩的都是真本事,容不得作虚弄假和半点吞吞吐吐……游戏线束,共得诗37首,结为《兰亭集》。酒酣耳热的王羲之为之作序,并当场撸起大袖挥毫书写此序,是为书法史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兰亭集序》! 现在,每年的兰亭书法节上,来自各地的书法家——包括日本和韩国,皆身穿晋服正经八百地坐在清溪两旁,模仿1600多年前的名流雅士的做派,将盛满黄酒的羽觞放在溪中顺流而下……想象那种冠冕堂皇景况,给人的感觉,大约也就是做戏吧。园内风物,还有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为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P110-1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