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头到脚的自疗智慧--不被忽悠欺骗不被误诊伤害叫你多活20年的24节生命课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
作者 纪小龙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浏览一下这本书,你看病不会被忽悠;认真阅读一下这本书,你的水平能超过七成医生。

《从头到脚的自疗智慧——不被忽悠欺骗不被误诊伤害叫你多活20年的24节生命课》作者纪小龙以30年从医经验,透视种种现象,教给你从了解自身、就医之道和自诊自查三个方面告诉读者怎么弄明自身情况、花小钱看好病、健康长寿的秘诀等。作者以30年从医经验,教给读者自己把握健康与生命的智慧、自己争取确诊与治疗的权利。

内容推荐

人生在世,谁都不可能不生病,看病如何能不被忽悠、不被误诊、不被欺骗,作为一名医生,作者纪小龙在《从头到脚的自疗智慧——不被忽悠欺骗不被误诊伤害叫你多活20年的24节生命课》这本书里做了诚恳的回答。

不仅要知道该如何看病,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看病;不仅要知道人体的疾病,还要知道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毛病,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只有懂得了人体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做到早查、早防、早治。

不管是保健还是治疗,翻阅一下《从头到脚的自疗智慧——不被忽悠欺骗不被误诊伤害叫你多活20年的24节生命课》这本书,就能让你少走很多冤枉路,少花很多冤枉钱。

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能解决三分之一的病。

最好的保健是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强调外因的作用,而要遵循生命本身运作的规律。

就医要多比较,医生的诊断也可能有三成是误诊。

不是不吃药,而是吃药要有期限,如果一直吃不好,就要找出原因。

面对病痛,当务之急是要先了解哪些病痛是可以自愈的,是不需要担心恐惧的,是可以不花钱的,以及如何才能好得更快更彻底。

目录

第一篇 了解人体,保健、治疗心里都有底

第一课 人体可以“自愈”,了解人体更长寿

 每个身体部件都有说不清的奥妙

第二课 从头说起

 头发的故事:让“烦恼丝”不再烦恼

 拯救眼睛:中国学生近视眼率排世界第二

 大脑好,工作效率高,心理疾患少

 耳朵挺不容易

 鼻子总发炎,可能是鼻中隔在捣乱

第三课 五脏六腑皆烦恼

 谁在对“肺先生”暗下毒手

 几乎人人都有“冠心病”

 别让胆“心惊胆战”

 护肾刻不容缓(上)

 护肾刻不容缓(下)

 胃,你好吗?

 从小肠的吸收功能说“吃什么补什么”不可能

 别让大肠多愁多病

 一半人有痔疮,如何照顾好我们的“出口”

第四课 最易被忽视的器官

 该如何对待身上的痣

 胰腺:最易被误诊和漏诊的器官

 生命之河:血管与血液

 保护脊髓,颈椎、腰椎病莫小视

 你是软骨头还是硬骨头?

第五课 男男女女有“隐秘”

 别憋坏了膀胱

 保养卵巢,保鲜女人味

 呵护生命的摇篮——子宫

 孕育生命,巧躲波折

第六课 免疫系统——人体防御部队

 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

 淋巴结变大要及时检查

 人体的三道防御系统

第七课 读懂你的内分泌

 垂体:个子小,本领大

 甲状腺:新陈代谢加速器

 肾上腺:“人小鬼大”

第二篇 就医之道——少花钱也能看好病

第八课 何病求何医,对症看医生

 进京看病陷阱多,有病乱投医让人心痛

 看病不要迷信专家和高学历

 病分三种,求医有别

第九课 选对医院、科室和医生

 选对医院

 选对科室

 选对医生

第十课 就诊需要动脑子

第十一课 看病要及时

第十二课 治病需对路

第十三课 怎样防误诊

第十四课 如何应对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不靠送红包

 别让《知情同意书》耽误事

 手术有风险,术后应活动

 请相信人体的再生能力

第十五课 防病5步骤

第三篇 自诊自查——保证健康长寿的绝招

第十六课 哪些疾病不是病

 请容忍身体的小毛病

 有多少“宫颈糜烂”被过度治疗

 发烧不叫病,关键找原因

 脂肪肝不是病,担心烦恼均多余

 “超级病菌”不新鲜,重在预防是关键

 腹泻是身体为了尽快排泄有害物

 被误解的颈、腰椎病

 请你每天咳嗽几声

 慢性胃炎自己治

 甲状腺结节“疯狂”起来了

 钙化灶吓着你了吗?

 你的身体是酸还是碱

第十七课 哪些“小毛病”里有危险信号

 有些小毛病要警惕

 哪种肚子疼一定要赶紧看

 头痛是个“头等”的事儿

 手术猝死应警醒

 三招制服动脉硬化

 囊肿带来的混乱

 息肉不可小视

 血管瘤不是瘤,只怕破裂大出血

第四篇 家庭保健看过来

第十八课 健康的女性最幸福

 最好的保健就是顺其自然

 痛经也是病

 经常摸一摸自己的乳房

 更年期女性的锦囊妙计

 女性忍无可忍的漏尿问题

 没必要盲目补充胶原蛋白

 老年性阴道炎要预防真菌感染

第十九课 “男”以承受之痛

 真真切切看男性

 男性特有的癌——前列腺癌

 饮酒要因人而异

第二十课 给孩子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础

 保健从生命源头受精卵开始

 生命可以从试管中开始

 新生宝宝应该注意哪些健康问题

 一岁内的孩子,皮肤黄了是大事

 关注6~12岁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定要常看看孩子的眼仁儿

 常摸摸孩子的肚子

 叛逆的青春期

第二十一课 60岁不妨重新来一次

 迈好中年这道槛儿

 60岁,重新调整自己

 乐天知命,顺其自然

 80以上古来稀

 临终关怀,家属应该知道这些

 生命在于运动,长命在于安宁

第五篇 实效防癌怎么办

第二十二课 认识癌症真面目

 什么是癌症?

 癌症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乔布斯以身试癌不可取

 癌细胞是杀不死的

 癌症的真实面目

 癌细胞也会自然死亡,关键在于改善自身环境

 躲开污染:生活中的致癌因素 

 预防癌症的良方

第二十三课 治癌前一定先确诊

 癌症诊断中也有假象

 癌症诊治一定要有病理依据

 不做病理检查遗恨无穷

 那些介于良恶之间的肿瘤

第二十四课 最易误诊的癌症

 一种可以治好的脑瘤——脑膜瘤

 淋巴瘤没有良性的

跋 在与细胞对话的过程中,我感受着生命

试读章节

拯救眼睛:中国学生近视眼率排世界第二

中国现在近视眼率特别高,学生近视眼率在全世界排行第二。小学的近视眼率在28%,初中是60%,高中的是85%。为什么现在孩子近视眼这么多呢?学习太繁重了,用眼太多了。

近视是怎么回事?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可以观察和欣赏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感觉器官,一生都会感觉很遗憾。

眼睛是怎么变近视的呢?咱们得先了解一下眼睛的结构。眼睛是一个球形,最前面的一层是透亮的,是光的,是一层膜,我们叫它角膜;再往里面黑洞洞的这叫瞳孔,外面的光强它马上缩小,外面的光弱它想多进去点光,就会放大,是自然调节的;后面有一个凸透镜,这叫晶状体,这个晶状体必须是透亮的,如果不透亮,光线进去的时候就模糊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白内障;再向里全是胶冻状的,实际上是一团胶状的,也是透亮的,我们叫玻璃体,它把这个球撑起来,不撑起来这个球不是扁掉了吗?这样使得光线能够很顺利地到达了最后的视网膜。光是能量,刺激到视网膜上的细胞,你就有感觉了,细胞感受到红的了,它就告诉你红光来了,通过视神经就传到你的脑子里。原来这个球是圆的,但是这个球变成椭圆的、拉长了,这个距离就大了,而你的晶状体聚光还是聚了那么长的距离。结果就到不了视网膜,聚焦以后落到视网膜的前面。这时候人就看不清楚了,这就是近视。远视是这个球扁了,不圆了。对于近视、远视你都不用担心,现在有很多方式可供你选择。

比如戴隐形眼镜。隐形眼镜,就是一个人造的镜片,类似一层薄膜,贴到角膜上。人的角膜就是眼睛里最前面透明的那一小圈。这个角膜有多厚呢?专门有人做过研究测量,只有0.5毫米。角膜是很娇嫩的!皮肤上划一个口子,过几天就长好了。角膜划个口子可长不好。有一个小沙子在上面,一天都不舒服。你说你在这上面贴一层膜,不管它做得跟人体的细胞多相融,总是一个异物,它不能长久戴着。

现在还有一种方法宣传得很厉害,就是手术治疗。这里要再次提醒大家,角膜总厚度才0.5毫米,穿透了也就扁了,做这种手术得悠着点。也许有人告诉你成功率占98%。但是对每一个人来说,不是100%就是0。

说到角膜,还想再谈谈角膜移植。角膜移植就是把死去的人的角膜赶快取下来,把已经不透明的角膜换上透明的,眼睛又能看到物体了。我们当医生的总是希望没有眼病的或者是角膜好的人逝世以后,能够把角膜捐献出来,使那些角膜有毛病的人能够重新看到大干世界。

现在宣扬得挺厉害的一个东西是眼保仪,对于这个,我认为不管用。刚才我们说了近视的机理在哪。眼球像葫芦一样、像瓢一样,它现在长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了,我觉得还没有一个办法能让眼球长成的长度改变。

眼保健操只是换一种方式休息一下眼睛。前面已经讲过了,眼球的形状是,关键。眼眶的骨头坚硬得很,眼外的按摩进不到里面。如果是遗传性近视,谁都没有办法预防;如果是用眼过度,那你休息下就可以了。按摩、远眺或者看一些绿色植物,都是一种休息方式,都可以尝试。

年轻时近视眼,年老时一样老花眼

有这么一种说法,年轻的时候是近视眼,年老就不得老花眼。这种说法对不对呢?近视,我们知道是眼球的轴被拉长了,原来是一个西瓜,现在变成冬瓜了;远视就是原来是一个圆西瓜,现在变成扁南瓜了;老花眼是什么呢?不是说眼睛变成冬瓜、南瓜了,是眼球不能动了,就变不了了,变成铁西瓜了,肌肉不起作用了,所以它就固定住了,所以说45岁以后,肌肉它就调节不了了。近视和老花眼并无直接的关系,我年轻时就是近视眼,我老了之后一样花,我看远的地方要戴眼镜,看近的地方我就要摘掉。

泪腺让你不得干眼症

为了缓解眼部疲劳,可以滴点眼药水。有不少白领都这么做。现在都用眼过度嘛。大家别小看眨眼皮这件事,眨一下等于是在给眼睛刷一层保护水,叫你的眼角膜赶快湿润一下,不要干燥,所以眨眼睛就是保护眼睛。正常人的泪腺会随着你眼睛周围的环境而变化,就像变频空调一样会自动匹配。空气干燥了就多分泌一点,空气潮湿了就少分泌一点。如果你的泪腺能够产生眼泪就不用点眼药水了,多余的,你自己眨一下眼皮,整个眼睛全给你刷一遍,不仅是起到润滑的作用,而且把表面一些细小的灰尘都给刷掉了。

可是有很多人的泪腺真有点不太起作用,原因是什么呢?现在不少白领写字都不用笔了,天天看着电脑,眼睛就跟兔子似的,又红又肿。这在医学上叫作干眼症,就是泪腺被破坏掉了,不能产生泪液了,眼睛就干了,这样的人眼药水不离身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白内障是咋回事

白内障就是晶状体出了问题。晶状体就像一个凸透镜,年轻时是很透亮的,但是随着岁数增大,尤其是人到老年以后,它的透明度就降低了,这时简称为白内障。现在有办法了,把混浊的晶状体取出来,换一个晶状体就行了。手术成功率还是挺高的,几乎都会成功,比近视眼手术成功率高多了。所以,得了白内障的老年人应该积极接受手术治疗。

青光眼早治疗是不会失明的

青光眼如果早期就能诊断、治疗是不会失眠的。什么叫青光眼呢?我们的眼睛上有层膜叫虹膜。在虹膜的边上有血管,血管要产生什么呢?角膜后面的虹膜是在液体里面,是泡在水里的,就是房水,前面叫前房,要不断地产生新鲜的水,青光眼就是产生的水、进来的水多了,流出去的水小了。水越来越多,这里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就产生了青光眼。它最初的症状是看见灯的外面有一层圈,因为压力高了,它会产生眼睛胀痛。在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到医院去看。

实际上治疗也是要开刀,很简单,进口产生的水是正常的,出口不通畅了,把出口打开一点,把口子打大一点,让水进来、出去都畅通了,这个手术一做,青光眼不就解决了吗?青光眼手术也是挺简单的,成功率也挺高,不复杂,最起码手术以后不会再发展了。可是好多病人,尤其是不了解眼睛的结构和疾病原理的,这时候就不开刀,反正看着都是模糊的,都是胀,就不管它,等到那个口子堵上了,你再开刀开不了了,眼睛就失明了,为什么呢?它的压力总是大,使得视网膜萎缩掉了,这时就变成没有办法的事儿了。

视网膜可以透视血管病变  虹膜再往后面就是视网膜了,医生从瞳孔里可以看到你视网膜上的血管。岁数大了,你可以去眼科看看你的眼底里面的视网膜如何,有没有什么毛病,这个可以提示全身的血管有没有问题。

有些人比较爱美,喜欢戴个太阳镜,走在哪儿都喜欢戴着。这个太阳镜对眼睛肯定是有用的,视网膜的细胞很娇嫩,强光刺激对它来说不是好事,所以你在强光下戴一个太阳镜,减少刺激是好事,应该提倡,但是阴天或者室内就不需要了。

看东西模糊要及时检查

再往后面是视神经。视神经就是负责把你感受到的各种各样光的信号传到大脑去的家伙。视神经一旦有问题,如发炎、长瘤子等,你看东西就不清楚了。一旦视神经坏了,眼睛也就瞎了。视觉形成的最后的器官是大脑的枕叶,是管你看东西的,所以,脑子里面有问题也会影响视力。

总的来说,如果你的眼睛原来是明亮的,舒服的,一旦看东西模糊或者不舒服了,就说明你的眼睛在感受光之信号途中,某一个环节有问题了。这时就一定要想办法到正规的眼科去查一查。

从平常保护眼睛的角度来说,一个是重视角膜,因为角膜在最前面,最容易受到伤害。出了问题,自己瞎摸瞎擦不行,还要到医院找眼科医生帮助你;再一个就是不能一直看一个东西,要注意休息。

P11-14

序言

感悟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作为医生,总是要和生老病死打交道,不停经历着一个个生命的延续或终止这样截然不同的故事。三十多年的医疗实践,慢慢地,我悟出了生命具有的双重性:脆弱性及坚韧性。所谓脆弱性,生命就像路边的小草,随时都可以被踩倒、枯萎、消失;所谓坚韧性,实际上也如同路边的小草,尽管它地面上的茎叶可以被毁灭,但是如果它扎在地下的根仍然活着,那么野火烧不尽的地方,春风就会吹又生,总是会再次冒出新芽,会再次钻出来,青翠起来,迎风招展起来。

记得我刚当医生的时候,遇到一个病人,在过去20年中,他经历过喉癌手术、淋巴瘤化疗、横纹肌肉瘤手术、肾癌手术、鼻咽癌放疗,5个恶性肿瘤在他身上出现了,每一个都可以置人于死地,然而他却顽强地生活着、抗争着……为了不忘记他,我还就他的5个癌肿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杂志上。以后陆续看到那么多的病人,原本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但是,突然间,那该燃烧到尽头的油灯,又重新注入了活力,点燃起来,明亮起来,展现出光芒。其实,人最本质的东西是生命,而生命本来是一种生物基因繁衍生息的符号,是人类社会给生命罩上了迷人的七情六欲的光环,人类对生命才有了一种痴迷,在人的眼中,生命成了一种炫耀、一种力量、一种象征,这时,生命就会升华,就能坚韧无比!

反之,在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的不幸与灾难发生着,地震、海啸、水灾、车祸、矿难、瘟疫……成千上万的鲜活的生命,顷刻间就可以消失。

在医院里,有的病人看起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他可以瞬间就从你手里消失,流走,终止了生命。这时,医生只能叹惜。就我自己遇到的:一位肺小细胞癌的病人,用上化疗,原本已经压迫上腔静脉而导致头面肿胀的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几天就缩小了,原已绝望的病人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她女儿扶着她来看我,就在我办公室门口,突然病人“呵”的一声,倒地而亡!另一位肾癌肺转移的姑娘,上午查房时还与她说说笑笑的,傍晚时突然心跳、呼吸停止!最残酷的是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骨肉瘤两肺转移,当我查房时,他问我:“爷爷,我什么时候能回学校上课去?”而我知道,他没几天活头了呀!叫我如何回答他!果然,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年幼的孩子被推进了太平间。一天天,一年年,重复着同样的例子,延绵着无尽的哀伤……

其实,生与死只有一纸之隔,一捅即破,生命的花朵可以在转眼间凋谢。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每个人从生到死,平均只有短短的七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但对每个人来说,却是我们的全部!而我们平凡的每一个人,就是在脆弱和坚韧的天平上保持着平衡。

2007年的新年,我是在病中度过的,感冒一次,折腾一回。浑身不适,冷热交替,只能卧床,躯体不动,脑儿胡思:一会儿地狱天堂,一会儿病毒细胞,一会儿田头村庄,一会儿好人坏蛋……人的生命太脆弱?一个普普通通的感冒,让我在床上待了7天,在高峰的三四天时是最难过的。当时脑子里出现了“这么难受,死就死了吧”的念头,也想起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句子,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叹息过,我走也就没什么的了。我是一个从医三十多年的人,自己经历病痛时尚且如此,也就更能理解那些在病中的患者的痛苦和他们有病乱投医的心情。

可是,如果我要问人类健康的大敌是什么?大伙的答案可能会是:肥胖、疲劳、糖尿病、不良的生活习惯、艾滋病、乙肝等许多许多。还有人可能会回答:19世纪最可怕的疾病是肺结核,20世纪则是癌症。而我则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可怕的是愚昧无知!在我三十多年的行医过程中,见到太多太多的这种愚昧和无知。

一是对自己的身体一无所知。许多人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想一想自己的身体是怎么一回事。连心在何处、肝在哪儿也一概不知。一些原本简单的毛病被耽误、被忽略,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怪谁呢;二是迷信神医神药。有一点不舒服就不知所措,认为有灵丹妙药,手到病除的奇迹发生。原本好端端的身体被自己鼓捣得千疮百孔;三是好坏不分、良莠不辨,今天听风就是风,明天听雨就是雨,原本是棒棒的身体眼睁睁地被自己毁掉了。  作为医生,我感到无奈,这种无奈是束手无策时的不甘心,这不甘心敦促我写下这样一本书。就是想把医生知道的一些事情告诉给广大读者朋友,让大家哪怕只是稍微地去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且不说这部机器有多么精妙美丽,就是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也应该稍微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生理知识,才能不犯下最低级的错误;然后你也要稍微了解一下我们目前的真实的医疗现状,学会聪明地去治病求医,不要简单地就被误诊,盲目地就开刀动手术,更不能轻易地去迷信什么灵丹妙药、神医神药;我也渴望通过本书把那些容易“浑水摸鱼”、屡屡“制造事端”的疾病逐一告诉大家;我更期盼珍爱生命的人们主动地了解疾病、自觉地识别症状、正确地选择医疗,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医生与病人不再是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彼此提防,而是携手对付病魔,这就是双倍的力量!

2013年4月9日

纪小龙于北京永定路

后记

在与细胞对话的过程中,我感受着,生命

作为一名病理医生,我工作的直接对象不是病人,而是一个个标本、一张张病理片子。透过这张张玻璃,我触摸到了世间最真实、最宝贵的东西——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对起“一锤定音”作用的病理医生来说,错误是一次也不能发生的,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我每天与显微镜、标本打交道,但我时时提醒自己:谨慎、细心。我如履薄冰,倾力挽救了一个个死亡线上的生命,这让我感到欣慰,感到无愧。

许瑞江医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每天清晨我都能看到他念英文、,傍晚锻炼身体、白天勤恳工作的身影。一天上午,外科送来了他的肾脏切除标本,切开一看,在肾盂、肾盏内有一个椭圆形肿物。我不由心中一沉。显微镜下看,细胞丰富,生长活跃,诊断移行细胞癌,Ⅱ一Ⅲ级是毫无疑问的了。夜深人静,我注视着那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的癌细胞,大大的细胞核和核仁,就像一双双窥视的眼睛在肆无忌惮地向周围寻找着侵袭、扩散的方向和途径。突然,这些癌细胞均匀细粒般的染色质引起了我的注意。对了,这些癌细胞有不同于一般肾脏移行细胞癌的地方!通过电镜检查,发现这些细胞内有许多神经内分泌颗粒。这一下,真相大白,许瑞江医生是属于肾盂的类癌,而不是一般的细胞癌。这是当时国内外的首例报告。8年过去了,他一直以生龙活虎般的姿态活跃在医生的岗位上,成了一个出色的好医生。

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它是一门内容丰富而又深奥的综合性学科。有人说:名医是从死人堆上站起来的。再高明的医生,误诊、误治都是不可避免的,经验的获得来自大量的一个个病例的诊治实践。作为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除了大量接触病人,从病人身上获得经验外,还要求对病人有特殊的同情心。要求做人诚实、正直、忠厚、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得失等品德来自我要求,自我修行,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经验。知识会青睐心地善良、品质纯正的人。

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生物学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任何医学上的定理都会有10%的误差。医学上绝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和定律。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绝不会表现相同,总是会有约10%的例外。因此,医疗实践中经验要时时刻刻不断积累,把一个个的个性病例积累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经验,即医学经验是以个例为特性的,而不是共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留下的是诸多“医案”,而不是专著。只有将一个个的个例都一一化解和诊治过,并且记录下来,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个例,才会有一点参考价值。而仅仅熟记一些医疗原则,不做一个个病例的积累,就永远不具备真正的医学经验。

悟到了这一点,我似乎能与显微镜下每一个静止的细胞都交谈起来,可以询问每一个细胞的来历、使命,以及每个细胞的“喜怒哀乐”。只要“诚心诚意”地去与它们交流,最终都可以从它们的“嘴里”得到真实情报,做出明确诊断,这是我真实感受的记录。这种将静止的细胞看活起来的思维方式,将伴随我的病理生涯,直至最后的终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