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对玄学与魏晋六朝诗学的关系的研究,将注重从基本的诗学范畴和诗歌史问题着手,如玄学“言意之辨”与诗学的“言”、“意”范畴的关系、“言意之辨”从“得意忘言”到“言尽意”的发展及其诗史意义、玄学自然观与“体物”诗学的产生、“自然”作为文学批评范畴的确立等。通过对魏晋诗学的基本范畴及诗歌史基本问题的分析,探讨玄学与魏晋诗学的发展与建构的内在关系,是本书一个基本的研究思路。本书由蔡彦峰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博雅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蔡彦峰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对玄学与魏晋六朝诗学的关系的研究,将注重从基本的诗学范畴和诗歌史问题着手,如玄学“言意之辨”与诗学的“言”、“意”范畴的关系、“言意之辨”从“得意忘言”到“言尽意”的发展及其诗史意义、玄学自然观与“体物”诗学的产生、“自然”作为文学批评范畴的确立等。通过对魏晋诗学的基本范畴及诗歌史基本问题的分析,探讨玄学与魏晋诗学的发展与建构的内在关系,是本书一个基本的研究思路。本书由蔡彦峰著。 目录 序 序 引言 第一章 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意义 第一节 玄学“言意之辨”与《文赋》的理论建构 一、“言意之辨”的思想渊源及其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二、“意”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文学理论建构上的意义 三、“意”作为文学表现范畴与《文赋》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 第二节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歌的古典主义转向 一、玄学与古典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确立 二、玄学“言意之辨”与古典主义文学语言观 三、玄学“言意之辨”与“立意造辞”的古典主义写作策略 第三节 玄学“言意之辨”的发展及其诗史意义 一、从“得意忘言”到“言尽意”——玄学“言意之辨”的发展 二、“言尽意”与两晋语言观的转变及其诗学意义 三、“言尽意”与晋宋的诗歌变革及其诗史意义 第二章 玄学“自然”观与诗学 第一节 从“感物”到“体物”——玄学与晋宋诗学的发展 一、“感物”向“体物”的发展 二、“体物”诗学的思想基础 三、东晋玄、佛自然观对“体物”的影响 四、“物”作为表现范畴的确立与“体物”诗学的成熟 第二节 “自然”与《文心雕龙》的“自然”文学论 一、“自然”的两种涵义及其作为文学批评范畴的确立 二、本源与艺术:《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与“自然”的涵义 三、“自然之道”与“自然雕饰”:《文心雕龙》“自然”文学理论的建构 第三章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的发展 第一节 魏晋玄学与叙事诗学的衰落 一、情、事结合的诗歌艺术观与传统叙事诗学的发展 二、玄学与魏晋诗歌艺术观的转变 三、从“缘事而发”到“课虚无以责有”:玄学与叙事诗学的衰落 第二节 玄学与陆机《文赋》“感物缘情”论 一、“缘情”与“感物”的内在关系及其性质 二、玄学与陆机《文赋》“感物缘情”论的建构 三、理思与辞藻:陆机“感物缘情”论的诗学意义 第三节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歌的语言转向和发展 一、玄学与魏晋文学的自觉及诗歌的语言转向 二、玄学“言意之辨”的语言本体论与“巧构”的诗学 三、玄学自然观与诗学从“巧构”到“自然”的发展 第四节 玄学与两晋玄言诗学的发展和流变 一、玄学与玄言诗的诗学渊源 二、魏晋以玄理入诗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诗学流变 三、东晋玄言诗学的确立及其发展流变 第四章 正始玄学与嵇、阮的诗歌 第一节 玄学与阮籍《咏怀诗》 一、阮籍《咏怀诗》的主题类型及其逻辑发展 二、《咏怀诗》主题的内在矛盾 三、阮籍后期的思想特点与《咏怀诗》的组诗性质和创作时间 第二节 “自然”思想与嵇康的诗歌 一、嵇康的“自然”思想与诗歌的隐逸主题 二、“自然”与嵇康诗歌的游仙主题 三、“自然”与嵇康“清峻”的诗风 第五章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歌艺术考论 第一节 玄学与陆机天道思想的变化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入洛之前:神学性质的天道思想 二、人洛之后:天道思想的玄学化 三、陆机天道思想的玄学化转变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玄言诗山水赏悟与山水诗的兴寄艺术 一、山水景物与兴寄艺术的内在关联 二、东晋玄言诗山水赏悟的兴寄法 三、元嘉山水诗对山水赏悟的兴寄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玄学与陶渊明诗歌考论 一、玄学与陶渊明的“自然”思想 二、玄学与陶渊明诗歌的“自然” 三、玄学与陶渊明诗歌的“怀古” 第四节 玄学与谢灵运诗歌考论 一、玄学与谢灵运前后期诗歌主题的发展变化 二、玄学“言尽意”论与谢灵运山水诗及其“玄言尾巴” 三、玄学自然观与谢灵运诗歌之“自然” 第六章 东晋玄佛合流及其诗学意义 第一节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晋宋山水诗学 一、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思想渊源 二、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建构及其美学内涵 三、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晋宋山水诗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 一、宗炳与慧远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形象本体”之学的接受 二、“形象本体”之学与山水作为审美客体的确立及宗炳的《画山水序》 附录 郭象《庄子注》与庄学实践性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