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黑帮英雄,以一次彻底的坦白,挥别混迹二十载的险恶江湖。比肩《美国往事》、《教父》系列的经典黑帮电影《盗亦有道》,即由本书改编。亨利·希尔是个匪徒,是个骗子,她策划阴谋、密谋行动、大打出手。他懂得如何行贿,深谙欺诈伎俩。他是个专职敲诈者,属于犯罪团伙中臭名昭著的暴徒,这种罕见的人物不仅让警察兴致盎然,也让社会人类学家感兴趣。他和他的同伙在街头以“精明仔”相互指称。这本《盗亦有道(一个精明仔的黑帮生涯)》(作者尼古拉斯·派洛基)以他的平生未题材,也许能让大众透过内幕人士的目光看到一个扭曲的世界;对这个世界,人们通常只是从外部泛泛获悉,或者听黑手党的党魁透露过。阅读本书,体验美国黑帮的秘密生活!
《盗亦有道(一个精明仔的黑帮生涯)》是一部生动而未加虚饰的纪实作品。主角亨利·希尔出身纽约布鲁克林区工人阶级家庭,自十二岁起,便在歹徒作恶的浪潮中随波逐流。他相信,成为黑帮‘精明仔’,等于拥有了整个世界。他的生活自此改变,一方面充斥着抢劫、行贿、仇杀、贩毒、诈骗、赌球……另一方面则是金钱滚滚而来,娶妻生子家庭美满。直到涉入1978年的肯尼迪机场汉莎航空公司大劫案,他的命运再次改变。终于,他选择了与联邦政府合作,将自己知道的内幕和盘托出……
《盗亦有道(一个精明仔的黑帮生涯)》的作者是尼古拉斯·派洛基。
亨利·希尔加入黑帮几乎纯属偶然。1955年,他才11岁。一天,他在纽约东部布鲁克林区的布朗斯威尔一带茫然游荡,到了靠近皮特金大街的松树街39l号,走进一个油漆斑驳、了无生气的出租车场,想找个放学后打工的活儿。几乎打他开始记事起,那个地方就激起他强烈的兴趣。车场有个一层的建筑物,正面是个店铺和派车办公室,地点就在他家街对面。亨利一家有他父母、四个姐姐和两个兄弟.亨利开始在那儿干活前,就常常看到一辆辆加长型黑色凯迪拉克和林肯轿车赫然驶过这个街区。他望着来往车场的人们,记忆中。那些人神情呆板,总是身穿肥大的外套。有些访客身躯特别硕大,挤出车门下车后,汽车会骤然弹起好几英寸高。他们手指上戴着闪闪发光的戒指,皮带扣上镶嵌着珠宝,义粗又厚的黄金表带上,自金表盘薄如华夫饼。
车场的人跟周围居民区的人完全不同。每天上午,他们身穿丝光闪亮的套装,用大手帕遮挡住车牌,倚在车座上交谈。有时候,亨利见他们把车并排停在马路上,甚至违规紧靠消防栓停车,警察却从不给他们贴罚单。冬天下了雪。市环卫部门的除雪卡车先来清除这个车场的积雪,然后才去清理学校和医院的场地。夏天,那里打牌的喧闹声通宵达旦,可谁也不敢贸然表示不满,就连住在同一条街上什么都看不顺眼的曼库索先生也不敢抱怨。车场的人都很富有,常常把一卷卷20美元的钞票像投掷垒球一样丢给人,他们戴在无名指上的钻石戒指大得像核桃。那番权贵豪气,让亨利着迷。
起初,亨利的父母为生气勃勃的小儿子在街对面找到个课余零工感到喜悦。亨利与父亲同名,老亨利·希尔是个踏实肯干的电工,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他始终认为,年轻人应该干活,从中了解金钱的价值,这才不会总是缠着父母要钱。他要凭自己干电工的工资养育七个孩子,因此,家里能增加一笔收入,自然让他感到高兴。老亨利·希尔原籍爱尔兰,父亲去世后不久,他便来到美国。那时他只有十二岁,却不得不干活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弟。后来他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年轻人只有从小开始干活,才能懂得金钱的价值。美国的年轻人与他祖国爱尔兰的孩子不同,这里的年轻人似乎整个青春期都在游手好闲混日子.实在是浪费大好时光。
亨利的母亲名叫卡梅拉·科斯塔·希尔。母亲也为儿子在自家附近找到工作感到喜悦,不过高兴的理由却不同。首先,她知道儿子干活让他父亲感到高兴;其次,她希望这个脾气暴躁的儿子放学后去干活,免得待在家里跟姐姐们吵闹个不停;再说,小亨利出去工作,她就能有更多的时间陪着最小的儿子迈克尔,这孩子天生脊柱有缺陷,除了卧床就只能坐轮椅。还有个理由让卡梅拉·希尔感到喜悦,她发现,拥有那座车场的瓦里奥家族原籍西西里,而且跟她的出生地在同一个地区。卡梅拉·科斯塔从小就随家人来到美国,到了十七岁,她嫁给同住在本社区的一位爱尔兰裔年轻人;小伙子身材高大,长相英俊,一头乌黑的头发。可她并没有割断与出生地祖国的纽带。她家厨房是西西里样式的,她自己动手做意大利面食,给年轻的丈夫做醍鱼酱、鱿鱼卷,不让他吃现成的调味番茄酱。她还崇拜一些西西里西部的圣人,认为他们具有宗教的神力,其中就包括保护牙齿不疼的圣-潘塔利奥尼。她的想法跟许多移民群体类似,认为与祖国有纽带联系的人更亲切。儿子在同胞那里找到第一份丁作后,卡梅拉感到,准是自己的祈祷应验了。
可是,没过多久,亨利的父母对他课余打零工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两个月后,他们发现,儿子本来是课余打零工,如今却变成了全职工作。小亨利全天都待在车场。妈妈想叫他跑腿办个事,只能上车场找他。早上上学前他要去车场,下午放学后也待在车场。父亲问起他的课后作业,他说:“我在车场做。”母亲问起他怎么不跟同龄伙伴们玩了,他说:“我们在车场玩。”
“我父亲天生易怒,总是发脾气。他累死累活挣不到几个钱,回家就发火。在那个年代,电工挣不到多少钱,就算参加工会的电工也没什么两样。我们四姐妹三兄弟在三居室的小房子里吵闹让他发火。他常常大声呵斥,要我们保持安静,等到我们吓得像耗子一样不敢吱声了,他自己却大吵大闹,朝墙上摔盘子。他还恼怒我弟弟迈克尔生来腰部以下就瘫痪。最让他光火的是我整天待在车场不回家。他常常嚷道:‘那里的人都是恶棍,你不惹上麻烦才怪!’我呢,就装作听不懂他的话,分辩说我不过是放学后去打工,又不是参加赌博。我还赌咒发誓说,我一直在上学。其实我已经逃学好几个星期了。他知道那个车场搞的是什么勾当,我的话他从不买账。每隔一阵子,他来了火,就揍我一顿。到了那时候,我也不在乎了。谁都有挨揍的时候嘛。”P1-3
这部书配得上各种溢美之词,堪称涉及“有组织犯罪”这一题材的最佳作品。——《大都会》
绝对引人入胜……《盗亦有道》令人难以释卷。——《纽约时报书评》
激动人心!点缀着令人捧腹的桥段,但自始至终让人心惊胆战……《盗亦有道》不愧为一流佳作。——《底特律自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