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档案揭密外交风云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朱纪华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据外交部新近开放的解密档案记载,1954年4月至7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五国外长会议。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此次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期间,中美两个处于敌对状态的国家,通过英国从中斡旋,开始了直接接触,开启了中美领事级以及随后大使级会谈的大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不予承认的态度。朝鲜战争结束后,两国仍处于实际上的敌对状态,但美国有一桩心事必须要和中国交涉,即要求释放因侵入中国领空和领海而被俘的美军事人员以及触犯中国法律被扣押在华的美国人。

1954年3月,美国新闻媒体连续报道被中国扣押的32名美国人问题。舆论称美国国务院已通过英国、印度,以及其他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共产党国家提出过多次抗议,甚至请苏联从中说项,但均无结果。

自5月初开始,美国不断通过媒体来试探中方态度,最后决定委托英国代表团成员、英驻华代办杜威廉作为中间人来斡旋。

日内瓦会议期间,杜威廉以英国驻华代办的身份,与中国代表团成员、外交部司长宦乡,就改善中英双边关系问题进行频繁接触。

5月19日,杜威廉在与宦乡的磋商即将结束时,提到愿意以私人身份就“中美双方平民回国”问题居中斡旋。杜特别声明,这只是纯粹以私人身份提出来的,中国如果愿意他一定会尽力。

宦乡回答:中国并没有扣留美侨,美国侨民愿意申请出境的,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如债务纠纷、犯罪行为、私行越境等),都出了境。相反,美国扣留了许多中国留学生,不许他们回国。现在杜威廉先生愿意斡旋,因本人不是主管者,现在不能答复,待请示后再答复。

5月22日,美国代表团代理团长、副国务卿史密斯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及要求中方释放犯罪在押的美侨问题,并承认美国政府对中国某些政策是不现实的。

在此期间,美国媒体已经将英国人居间斡旋的事情炒得沸沸扬扬。其中,有充满神秘色彩的报道,称与中国代表团的协商正在非正式的幕后进行。西方官方人士不愿谈及此事的进展情况,他们害怕时机不成熟的言论将会使双方微妙的对话胎死腹中;也有对这位英国中间人品头论足的,说杜威廉在北京时实际上是被中国人置之不理的,而现在此地与中国代表团的官员们非正式会谈多次,他在这里与中国人的接触,比好几年来在北京时还要多;最后还有结论性的传闻,说英国在共产党中国曾经一般地代表过美国的利益,但是在俘虏问题上却一直遭到拒绝。

周恩来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认为在美国对华政策如此敌对和僵硬的情况下,中国可以抓住美国急于要求释放在华人员的机会,开辟中美直接接触的渠道。

5月26日下午,中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黄华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关于美国政府无理扣留我侨民和留学生的谈话,驳斥美方对我的诬蔑宣传。谈话提到:

少数美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中国政府依法予以逮捕处理,这是任何主权国家的职责。

对这些犯法被拘的人,我们都掌握充分的证据。这些因犯法而被拘留的美国人中有居留中国的美国侨民,还有从天上降落下来或从海上钻进来的。

美国政府对于在美国境内的中国侨民,尤其是五千多中国留学生强行扣留,不准其离开美国,否则将被判处五千美元的罚金或五年以下的徒刑,或同时予以两种处罚,则是横加压迫。同时中方发言人表明立场:中美双方应直接就此问题进行接触。

随即美方也通过英方转告,可以举行直接接触。但之后却无进一步消息。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政府反对美国代表团同中方接触。这时杜威廉传话说:美国代表团仍愿经过英国介绍与中国方面直接谈判,现正等候美国务院指示。

周恩来在6月3日给中央的电报中分析到:“由此看来美国政府及美国代表团内部在这个问题上是有矛盾的。我们拟再等候一段时期,如美方果真来谈,我们即按既定方针和他们进行接触并以接触情况决定在何处举行谈判。谈判中当然首先要联系到中国留美学生被扣留问题,并区别对待犯法美侨和其他美国人。如美方确实不愿与我方接触,则我们即拟发表声明,说明我方惩处犯法美侨及保护守法美侨的一贯政策和实际情况,同时揭露和驳斥美方扣留我留学生的无理行为。”

6月4日上午,杜威廉在与宦乡就中英双边关系问题的磋商即将结束时,谈到关于安排中美会谈问题,表示美国愿意与中国就侨民问题举行会谈,并且要求杜本人也参加会谈。美方将以美国代表团成员、美驻捷克大使约翰逊为代表(其人在美国代表团内的地位仅次于史密斯和罗伯逊)。希望中国方面以同等级别代表出席,如果能派王炳南先生作为代表就太好了,并希望第二天(即6月5日)就能安排一次会谈。

宦乡回答:中国原则上是同意接触的,但关于参加人员、时间、地点等问题,将请示后再答复。

当日下午,宦乡与杜威廉再次磋商。宦乡表示:考虑到杜威廉当日要前往伦敦,而中方有关官员第二天也将暂时离开日内瓦几日,建议等杜从伦敦返回后再谈。但杜威廉说他的行期可以更改,坚持第二天上午谈一次。宦乡同意道,既然这样,明天上午就进行初步接触。

6月5日,在日内瓦国联大厦,中美代表首次正式接触。中方代表王炳南,美方代表约翰逊。上午10点,杜威廉带着美方代表约翰逊、助手马丁以及翻译艾克弗尔进入会议室,向已等候在此的中方代表介绍。约翰逊主动走上前与中方人员握手,称很高兴与中方代表会面。

会晤一开始,王炳南就说明由于中方主管官员事先已定好要赴柏林开会,所以此次只是初步接触,正式商谈从下星期开始。

按一般推断,杜威廉应已将中方关于首次仅作初步接触的想法转告美方,但约翰逊仍表示感到失望,并声称已受政府全权委托,希望能在这次商谈中得出结果(从后来美方所持立场看,第一次会谈根本就不可能得出任何结果)。王炳南不得不提醒说,此前当杜威廉先生告知我们美国代表团愿意与我们讨论这些问题时,我们曾立即表示愿意直接接触。拖延的责任并不在中方。

初次会晤持续了十五分钟。

从6月5日至6月21日,中美两国代表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共进行了四次会晤,就双方交换被扣人员回国问题进行针锋相对、讨价还价式的磋商。在6月5日第二次会晤中,中方同意在押美国人可以通过北京红十字会与亲友通信(此次杜威廉仍以中间人身份参加,以后就不再参加);在6月15曰第三次会晤和6月21日第四次会晤中,中方建议由双方起草一份联合声明,宣布住在一方的对方侨民将具有回到他们自己国家的完全自由;在第四次会晤时,中方又提出关于委托第三国代管双方侨民利益的建议。但以上建议均被美方拒绝。  7月21日,就在日内瓦会议结束当天,美方通过联络人建议双方通过驻日内瓦总领事馆继续就侨民及留学生回国问题保持联系,中方表示同意。随后中美就上述一般领事事务进行多次接触,又称之为领事级会谈。P1-3

目录

中美交换被扣人员的外交斡旋

第一次对外建交高潮

新中国第一批“使”字牌照

寻找拉姆斯菲尔德的失踪密友

解密“波兰事件”

外交解密档案中的中苏关系及冷战铁幕

周恩来与“烤鸭外交”

毛泽东著作海外出版轶事

解密外事警卫制度

档案记述的中苏建交轶事

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纪事

中国援外医疗队印尼之行

三干印度战俘在中国的真实生活

旅居海外华侨换发新中国护照始末

外交礼宾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与埃及建交二三事

中国为何援助鲍威尔揭露美军发动细菌战

新中国援助非洲忆往

中国首次接待来访外国政府首脑的幕前幕后

中国如何向美国记者采访开禁

老挝王室子弟中国留学记

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的文化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档案作为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天然的文化属性和不可再生的唯一性,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档案部门理应发挥集聚与发散历史文化信息的这一独特长处,坚持为社会大众、为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档案文化本身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深入地认识档案的文化价值,挖掘档案的文化内涵,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档案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档案部门不容懈怠的职责。

《档案春秋》杂志是上海市档案馆精心打造的档案文化品牌,一直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关爱。她依托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蔸集精彩图文,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传播档案文化。她不仅以严谨、严密以及鲜活的风格,在历史人文类杂志中独树一帜,而且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知情权,填补了市场空白,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2011年度荣膺网络传播国外公共图书馆阅读ToPlOO排名;2012年《档案春秋》蝉联第五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近五年来,我们尝试以“书”的形式,把档案文化的散在成果集中起来,进行二次传播,先后出版了《档案春秋丛书》第一辑、第二辑和《那个年头,那些事》、《档案里的金融春秋》等六种书籍,收获的市场好评超过了我们原先的设想。我们理解,读者之所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仍愿意阅读《档案春秋》,是因为他们不仅可从中获得丰富的历史信息,满足人类所共有的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欲;而且这些档案背后的故事,也许在某一层面上与他们的个人记忆关联或相互碰撞,从而为他们认识某段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个人与时代,小我与大我,在某一个记忆点上真正实现了彼此交融,互为补充,进发共鸣。

档案文化的核心资源是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记忆即历史,是任何一个民族藉以安身立命的文化之根。挪威档案学家列威·米克伦曾经说过:“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近年来史学界有一个共识:尊重历史,以档案说话,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来面貌。因为在诸多历史元素中,档案的可信度是最高的。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开明度的日益提高和法制建设的完善,档案的解密与开放已纳入常态化的管理轨道,许多曾束之高阁的档案材料开始进入社会视野,受到了学术界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部分外交档案的开放,不仅研究价值非凡,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04年起,外交部档案馆陆续解密并开放新中国成立后的部分外交档案。从2006年起,《档案春秋》编辑部即集中人力、物力,经过精心策划,或专程派出编辑记者前往外交部查档采写,或邀约著名文史学者和外交部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撰文,对解密档案深挖细作,在《档案春秋》杂志上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形成了一个系列。这些文章内容丰瞻,披露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交往中的若干重大事件,以及深蕴其间的鲜为人知的众多细节,真实感人,读来如临现场。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数度春秋的积累,这些篇什无论在数量上和内容上,都已日见厚重,可以集结成册,出版以飨读者了。本书中的文章皆以档案资料为依托,用严谨质朴的文字和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客观公允的视角,努力还原历史;既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又能体现集真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档案文化传播特质,相信可以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经历了那个时代变迁的同龄人的阅读需求。在此,我们要向外交部档案馆的同仁们致以敬意,对他们的辛勤工作和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

档案是历史发展的记忆,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档案部门应把档案文化放在档案事业发展体系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档案独特的文化功能,彰显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固有地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贡献。

朱纪华

(上海市档案局局长、上海市档案馆馆长

《档案春秋》杂志编委会主任)

内容推荐

《档案揭密外交风云》涵盖了新中国1950年代,发生在外交史领域的许多重要内容,涉及建交、出访、事件、人物、援外、谈判等,内容广泛,情节曲折,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袖及其他外交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国际交往中的风采,以及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智慧。

《档案揭密外交风云》中的文章皆以档案资料为依托,用严谨质朴的文字和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客观公允的视角,努力还原历史;既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又能体现集真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档案文化传播特质,相信可以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经历了那个时代变迁的同龄人的阅读需求。本书由朱纪华主编。

编辑推荐

《档案揭密外交风云》稿涵盖了新中国1950年代,发生在外交史领域的许多重要内容,涉及建交、出访、事件、人物、援外、谈判等,内容广泛,情节曲折,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袖及其他外交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国际交往中的风采,以及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智慧。全书既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又能体现集真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档案文化传播特质,相信可以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经历了那个时代变迁的同龄人的阅读需求。本书由朱纪华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