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北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乌安诗云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乌安诗云所著的《西北望》讲述:青春遭遇国殇之痛,一路险象环生的逃亡,诉说1941年的抉择,

从沦陷区到解放区,一段危机四伏的跋涉,爱国总有鲜为人知的传奇,

一段险象环生的冒险跋涉,带你回到1941,横贯大江东西,纵越神州南北,阅江山无限,听大地嘶鸣,感受激情与苦难的撞击……

内容推荐

乌安诗云所著的《西北望》以爱国青年舒静仁投笔从戎,奔赴陕甘宁边区过程为主线,通过无锡城内5个青年秘密邀约逃离沦陷区,并于途中产生不同归宿的经历,描写了战火中的中国大地生灵涂炭、危机四伏的惨状,塑造了一群各具特色的爱国青年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了抗战时期内忧外患、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社会现实。

《西北望》饱含爱国主义情愫,以宽阔的视野、大镜头的描写,向读者展开了一幅战火中神州大地的巨幅画卷,既有秀美江山,又无不狼烟四起,百姓哀号。通过沦陷区、国统区与解放区系列人物有血有肉的描写,又向读者展开了一幅全方位立体画卷,使人如临其境,看到那灾难深重,又充满希望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目录

楔子 邂逅舒老

第1章 愁别上海

第2章 忧心返乡

第3章 亡父之痛

第4章 重大决定

第5章 结伴出逃

第6章 密谋行程

第7章 月下离家

第8章 遭遇鬼子

第9章 夜半哭声

第10章 镇江奇遇

第11章 铜陵历险

第12章 神秘老胡

第13章 曲折抵汉

第14章 虎胆孤鹰

第15章 智送莱德克

第16章 神农架枪声

第17章 穿越封锁线

第18章 过贺家湾

第19章 竹山分别

第20章 智斗陈旅长

第21章 竹溪览胜

第22章 醉酒安康

第23章 离奇失踪

第24章 西安被囚

第25章 巧入七贤庄

第26章 向北进发

第27章 夜宿胡家铺

第28章 冰糖事件

第29章 保安新生活

第30章 排查第三者

第31章 窑洞婚礼

第32章 巧遇旧知

第33章 打架风波

第34章 小王庄支农

第35章 校友探望

第36章 奔赴新战场

后记 套中套

试读章节

第1章 愁别上海

1941年底,离寒假还有一个月时间,正在上海读书的舒静仁不得不提前离开校园,急匆匆返回老家无锡。

舒静仁生于无锡,父亲经商,家境较为殷实,1938年,他在无锡的公立中学毕业后考取上海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美国人创办的一所西式教会大学,他到学校的时候,“八·一三”淞沪战役刚结束几个月,日本人已占领上海,为避战火,学校迁往公共租界内的南京路大陆商场,与相继迁来的沪江、东吴、之江以及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组成上海联合基督教大学。当时的租界犹如战火中的孤岛,舒静仁得以继续学业,但是到了1941年底,战局发生重大变化,日军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火,同盟国对日宣战,盘踞在上海的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租界。租界被占领,犹如失去了避风港,不少外籍教师回国,外地学生纷纷返乡。舒静仁此时离毕业还差半年,原打算坚持读完最后一学期,拿到毕业证,可眼下就连这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都难以坚持了,他考虑再三,最终决定离开上海。

促使舒静仁回无锡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几天前他刚接到家人的一封来信,说父亲病重,望他速归,两件事加一块,他决定立即踏上回家路。

临行之前,他去和徐素琴告别。徐素琴和他曾是上海联合基督教大学的同学,不过她是从原东吴大学合并过来的,同学期间,他们都是该校秘密组织读书会成员,徐素琴是该组织负责人,组织上是他的领导,思想上是他的引路人。后来圣约翰大学迁回原址,两校分开,读书会仍维持活动。抗战时期,我地下党为推动全民抗战,在爱国青年中广泛组织学生运动,称为党的外围组织,学生运动受地下党领导,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上海基督教联合大学里的读书会,正是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的组成部分,他们以读书为纽带,传播革命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日后,很多进步青年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听说他要走,徐素琴并没感到惊讶,日军占领租界后,地下抗日活动受到极大破坏,很多外地同学都在陆续回老家,读书会也被迫暂停活动。她问他什么时候走,说要送送他。他说明天乘火车回,票已买好了,婉拒了她的送行,说读书会虽暂停活动,她留在上海还有很多事要做。两人没说几句话就分手,他说要回去收拾一下。

他在离学校不远处的一个弄堂里租了个房间,位于一幢居民楼顶层的阁楼上,房间很小,原是主人用来堆放杂物的,房租不算贵。学校本来是有集体宿舍的,他租住在这里是为了静心学习,而且家庭条件允许。读书期间,他每天都要往返于学校与住所两地,日复一日地过着枯燥而乏味的读书生活。每天晚上,他都要在学校图书馆看书至关门,学校图书馆藏书较多,其中不乏违禁书籍,他的兴趣爱好较广泛,正因为看了不少违禁书籍,受到某种思潮影响,后来他才参加了读书会。

回到租住的阁楼,他把准备带走的衣物、日用品类的东西都装进了皮箱,把刚在街上买的几包上海小吃也塞了进去,这些小吃都是他父亲平时爱吃的,每次放假都要带些回去。该带走的东西都收拾好了,他开始收拾带不走的东西,这一走就不知何时再能回来,就打算把它们送给房主,房主平时对他多有关照。

听说他要走,房主无声地摇了摇头,她对眼下这场战事也很无奈。房主跟着他上到阁楼,看见地上堆放的几件什物,说了几句客气话,就拿了下去。

房主走后,他也没其他事,坐在床边,看着地上的行李,想到明天就要走,就要离开读了近四年书的上海,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特别是想到离开读书会,离开徐素琴和同学们,心里就有种空荡荡的感觉。

舒静仁赶到上海北站的时候,离发车还有半个多钟头。他身着一袭长衫,头戴礼帽,提着一口大皮箱,从人力车上下来,付过车费,驻足朝站前广场望去。

广场上很嘈杂,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其中不少是返乡学生。每年寒暑假,他都要从这里坐车回无锡,对这座车站十分熟悉。广场北端矗立着一幢英式四层楼房,那是集售票房、候车房与行包房为一体的车站大楼,楼的顶端书写有“上海驿”三个黑色大字。他清楚地记得,刚到上海那年,该楼曾遭日军飞机轰炸,当时只剩下残垣断壁,日军占据上海后,简单修复后便恢复了通车,将原名上海北站改为含有日文意味的“上海驿”。  在候车房门口,他买了份当天的报纸,进到候车房内,在长椅上找了个空位,便打开报纸看了起来。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引起了他的关注,细看内容,说的是日军在汪伪的协助下一举破获军统上海站一窝点,抓获大部分成员及主要头目,该窝点被日军彻底捣毁。看完这条消息,不由得使他想起在上海听闻的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

P4-5

后记

套中套

最后那天晚上,舒老的故事讲到10点多钟才结束,看得出,他已经很累了。他的“老领导”中途好几次推着架子车来到书房,通过她不停蠕动的嘴,我明白她的意思,她是在向我下逐客令。我纵然是脸皮再厚,心再贪,也不得不站起身来告辞,说下次有机会再来。舒老拉着我的手说:“一言为定,欢迎你下次再来。”

离开N市,我一直都在寻找机会重返舒老身边,然而总是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难以成行,这样一拖就是几个月。

直到半年后,我突然改变主意,决定暂缓听他的后续故事,我觉得有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即着手,我怕时间拖长了对我也很不利。我立即给舒老打电话,说他的故事很有价值,可以写成回忆录,我极力怂恿他自己来写。他在电话里冲我笑,虽然看不见,可以想见他是在指着我鼻子,说你别跟我绕圈子,你那点心思我早就知道,不然你不会跑到我这里来,不然也轮不上你。在睿智的舒老面前,我简直成了个玻璃人,没什么能瞒过他的。老人都已经90高龄了,年岁不饶人,此刻让他去写几十万字的回忆录,那不是明摆着是要他命!

有了舒老的这句话,我立刻动手。

在撰写这本书的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除了上班,几乎将自己完全封闭,为的是和时间赛跑,和舒老赛跑。说实话,我在这件事上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我不是没有顾虑,万一我的书还没写完他就……

最让我同情的是阿香和阿杏姐妹俩的遭遇,我的笔每每触及她们,往往长时间陷于她们的苦难中而不能自拔,为她们流了无数的泪。

一年后,初稿完成,按照事先的约定,要先将样稿寄给他过目,说是过目,其实就是审查,他老人家被别人审查了一辈子,对我也不放心。

样稿寄给舒老后,我苦苦等待了整整三个月,好不容易等来了舒老的审查结果。他是用书信方式给我寄来的,大意是说,书写得还凑合,不算太差。但他同时也指出了几点不足之处,比起他的正面评价,不足之处显得有点吹毛求疵。

老人在信的最后又故技重演,他给我布了个套,用故事中的几个人物的结局来诱惑我。他的这招对我来说是正中下怀,我早有此预谋,只是不便开口,一是不忍心再去长时间打扰老人,二来害怕“老领导”磨磨叽叽的那张嘴。

我立刻开始筹划,我必须攒积足够多的年休假,全都用去听故事,这事还不能拖得太久,万一他老人家……唉!我真该抽自己嘴巴,我不该总去想些不吉利的事,我要衷心祝愿他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根据故事的发展,舒老回到上海将策反阎少泓,并且对徐素琴有所企图,我把后一本书的书名都想好了,就叫作《回南方》。舒老的后续故事,只有等到我再次去N市,坐在他那间阳光充足的小书房里,等他沏好一杯茶,揭开杯盖,故事才会从里面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这是件很值得期盼的事。

P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8: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