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大军事、历史读者中广泛流传的“凤凰观天下”丛书,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中心重点打造的一套军事图书。它立足于史实,突出生动的故事描写、细致的人物刻画与军事细节揭秘,再辅以“军事常识”“军事历史”“军情解码”等相关链接文字,结合丰富的真实历史图片,旨在为大众军事爱好者提供一套图文并茂的军事历史和军事知识普及型图书,为其快速而整体把握世界格局、世界军事军史、特工谍战提供图文解读。
“凤凰观天下”包括秘闻秘档、铁血军魂、特种作战、绝密档案、隐蔽战线、战场风云、军中神旅等多个系列。本书是“战场风云”系列之《日军二战战场大解密》,由张友筠编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60多年了,当年的战败国德国已经坦然接受了历史的审判,和当年曾饱受其侵略之苦的国家一道纪念那次本来可以避免的世界大战,但同样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时常与那些被它侵略过的国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事实上他们从未对自己的暴行进行过真诚的忏悔,而其他亚洲国家的创伤也久久难以愈合。非但如此,日本还试图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的暴行辩护。他们甚至认为,自己之所以会输掉战争,只不过是因为美国先于他们生产出了原子弹。
那么,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日军二战战场大解密》从日军扩张之路,对日军在二战时各个战场的各次重大战役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深度解密,逐层讲透日军二战败亡之局。
《日军二战战场大解密》由张友筠编著。
“九·一八事件”是提前爆发了,但没有偏离日军计划。
9月18日当晚,日军独立守备第二大队向北大营进攻,第29联队向沈阳城进攻,时任第七旅参谋长的赵镇藩一面指挥部队抵抗,一面向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报告,可得到的却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的命令。
荣臻直到北大营被日军占领,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他向张学良告急,张学良又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复电是:“相应处理。”张学良为了不“扩大事态”,遵照蒋介石于9月12日发出的“一律不抵抗”的指示复电荣臻:“以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
张学良以为不会侵占东三省,他的判断彻底错误了,等他醒悟过来之时,已经为时过晚。
19日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后,军方首脑召开会议一致赞同关东军的行动,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分别致电关东军,电文说:“9月18日夜以后,关东军司令官之决心和处置深合时宜,深信此乃提高帝国军队威信之举……”
沈阳,仅仅只是罪恶之源的开始。沈阳之后就是长春,长春之后,就是吉林、黑龙江、锦州,乃至整个东北大地……“不抵抗”政策,将东北拱手交给了敌人!
东北大片土地失陷
沈阳失陷后,关东军按照事先制订的作战计划,向长春以南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进行突然袭击,侵占了安东、凤城、本溪、辽阳、海城、营口、抚顺、铁岭、四平、公主岭以及其他重要城市。
长春是吉林北部的咽喉,也是南满铁路的终点,侵占了长春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扼住了吉林。日军打算以长春作为后方基地。
从兵力和武器来看,不论是沈阳还是长春,都优于日军,但沈阳已然被侵占,而长春则由于东北军的麻木不仁,9月18日晚还安然沉睡在梦乡。等到大梦方醒,日军已经全面行动,对东北军驻区采取全面围攻的态势。
驻南岭炮兵团是能直接威胁到日军的兵团,所以日军两个联队早早就接近炮兵团驻地,并在东北军还没反应过来之时发起了攻击。毫无准备的炮兵团一片混乱,幸而东北军依托营防工事才赖以抵抗,使日军的进攻一度受阻,只得等待后援。然而经过一番猛烈的激战后,东北军因伤亡过重和没有后援的缘故,只得被迫撤离南岭营房,日军侵占长春取得了决定性的一役。
当独立第23旅旅长兼吉长镇守使李桂林闻知日军侵入,他不做抵抗,反而逃之天天。长春城内的东北守军纷纷弃械而逃,不战而败。
长春被占,日军大量兵力向长春汇聚。吉林岌岌可危,黑龙江也难逃厄运。
9月21日,日军尚未对吉林发起进攻,时任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官兼吉林省主席张作相代理的熙洽就不顾冯占海等人的强烈反对,以遵照蒋介石“不抵抗’’指示为由,下令吉林市各驻军部队及吉长铁路警备队撤出了吉林市。这个曾经留学日本的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的兄弟莫尔哈赤的后裔试图借用日军的力量来达成复辟的美梦。在他的迎接下,吉林市城门大开,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将吉林占领。
拱手相让,莫过于是。
日军侵占辽宁和吉林两省后,就迫不及待地图谋想要攻下黑龙江省,但
由于黑龙江与苏联接壤,日军有所顾忌,于是玩弄起以华制华的策略,收买伪军张海鹏率先攻打黑龙江省。
恰巧此时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远在北平,驻军群龙无首。在此情况下,万福麟在电报中授令警卫处处长窦联芳和谢珂负责抵抗事宜,以窦联芳为主要负责人,谢珂为次要负责人。但是主要负责人窦联芳对抗战之事漠不关心,全赖谢珂处理。
所幸军中尚有谢珂,他奉张学良之命,于黑龙江各要处布置军事,对进犯的张海鹏伪军进行抵抗。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卫齐齐哈尔,谢珂将独立骑兵第二旅部署在泰来,对洮南方向警戒,并派一个工兵连驻守在嫩江铁桥。
嫩江南岸的江桥是洮(洮南)昂(昂昂溪)铁路跨越嫩江的必经之路,日军要想入侵齐齐哈尔,必须要攻占江桥。
10月13日,张海鹏在日军的授意下向齐齐哈尔进犯,于是,打响了著名的江桥抗战。
江桥抗战
江桥位于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长853.2米,高30.6米,距齐齐哈尔市80公里,是进入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洮南北进齐齐哈尔必须克服的唯一一条通道,谢珂以抗日大业为己任,严防死守,全力抵抗敌军进犯。
在黑龙江群龙无首之际,张学良于10月11日委任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谢珂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马占山临危受命,19日晚抵达齐齐哈尔市,次日就职,并亲赴前线激励抗日将士,发布告悬赏索取张海鹏首级。22日,马占山发表铮铮宣言:“于此国家多难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莫不卧薪尝胆,誓求危亡,虽我黑龙江一隅,尚称一片干净土。尔后凡侵入我省者,誓必死一战。”他说,“守土有责不让寸土。”
这个弹无虚发的黑龙江新任主席表现出其他东北军所没有的坚定。正是他,在这里打响了东北抗日的第一枪,同时也是全国抗日的第一枪。那些还沉浸在前面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轻易侵占成功的喜悦中的关东军,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身材矮小且黑瘦的人将在江桥之战中给他们怎么的还击。事实证明,江桥抗战中,马占山给日本猛烈的还击使中外震惊。
江桥抗战从10月13至11月20日,前后历时37天,整个抗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创张海鹏伪军进犯。张海鹏令少将旅长徐量隆率领3000余人进驻泰来,于10月16日在轰炸机的支援下,向江桥发起袭击。在谢珂部英勇顽强的炮火阻击下,徐量隆在逃跑的过程中毙命于脚下的地雷,许多受到蒙蔽的伪军士兵纷纷反正,以张海鹏为首的伪军溃败告结。
第二阶段:击败日军第二师团。在谢珂击败张海鹏的进犯之后,日本以中国军队破坏江桥为借口,决定以第二师团部分兵力以武力掩护修桥,来挑起事端,发动进攻。11月2日,本庄繁令齐齐哈尔日本特务机关长林义秀向马占山发出最后通牒,并先后对江桥守军发起攻击。但在马占山的指挥下,守军成功将其击退。
第三阶段:在日军的不断攻击下,马占山军最终被迫退出江桥地区。连日的攻占失败,日军向马占山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均被马占山严词拒绝。13日,本庄繁决定暂时减少长大铁路沿线及新占领地区的警备兵力,由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集中力量直接指挥击灭马占山军,占领齐齐哈尔,并将作战计划上报陆军省和参谋本部。15日,本庄繁向马占山发出让其撤至齐齐哈尔以北、并限令16日中午前答复的通牒,马占山再次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
但战到最后,在日军猛烈的攻击下,守军伤亡极众。为保存力量,马占山不得已向关东父老乡亲谢罪,遂下令所属部队逐次撤离第一线阵地。19日下午3时,日军进入齐齐哈尔市。江桥抗战结束。P15-18
虽然“二战”硝烟早已散去,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漠视那场因为人类贪婪、软弱和愚昧而给自己造成的空前大劫难。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作为一个凶残的肇事者,它的兵锋所到之处,尽是惨绝人寰的屠杀,他们企图将被侵略国的精神和文化连根拔起。
为了能够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野心,他们打出了驱逐西方殖民主义的旗号。在19世纪上半叶,连续发动了对俄罗斯、中国、东南亚各国和对美国的战争。
日本之所以能够如此嚣张,首先因为它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步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其次是在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蛊惑之下,广大的日本底层民众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也逐步丧失了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最起码的做人良知。
6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战败国德国已经坦然接受了历史的审判,和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当年曾饱受其侵略之苦的国家一道纪念那次本来可以避免的世界大战,以此来展现他们的团结,但同样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时常与那些被它侵略过的国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事实上他们从未对自己的暴行进行过真诚的忏悔,而其他亚洲国家心理的创伤也久久难以愈合。非但如此,日本还试图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的暴行辩护。他们甚至认为,自己之所以会输掉战争,只不过是因为美国先于他们生产出了原子弹。
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本书试图对日军在“二战”时各个战场的各次重大战役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深度解密,让读者可以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把握。
在“二战”期间,日军主要在四个战场与反法西斯同盟国作战。
首先是中国的关内战场,日军在该战场主要与中国军队作战。其次是中国东北战场,在这里,日军的主要对手是苏联红军。第三个战场是太平洋战场,日军在这个战场主要同美军作战。第四个战场是缅甸战场,在这里日军的主要对手是英联邦军队,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军队对被占领各国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人们甚至只需要通过“南京大屠杀”、“慰安妇”、“三光政策”、“活人实验”、“细菌战”等词汇便可以直观地感受那段充满血腥的历史。
而根据日本方面的统计资料,日军在四个战场上的死亡人数超过220万,其中中国东北战场为8.3万,缅甸战场为18.5万,中国关内战场为45.6万。而在太平洋战场损失的人数最多,为150万人,超过其他三个战场的总和。日军在中国关内战场、中国东北战场和缅甸战场被中国军队打死的人数在47万以上。而日军破坏最为严重、掠夺最为残酷的是中国。中国也是与日本战争时间持续最长、牵制了日军兵力最多的国家。据相关统计,在这次战争中中国损失的人口高达5000万,而经济方面的损失则达到6000亿美兀。
但在2002年,日本的《新编历史教科书》中却故意回避了“侵略”字眼,并将日本对中国和东亚各国的侵略历史尽皆删除,从根本上否认了那场战争的侵略性质,向他们的年轻一代掩盖了历史的真相,这是一种可笑而又可耻的掩耳盗铃的做法。日本的当权者们似乎忘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只有以史为鉴,才可以不重蹈覆辙,也只有以史为鉴,才可以更好地安排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