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中学生读者的兴趣和阅读特点,《趣味哲学(修订本)》的作者成云雷选择了最有吸引力、最有趣的故事和知识,通过多篇有趣的哲学故事,引导青少年读者学到基本的哲学知识,并从此对哲学感兴趣。希望能给功课繁多的中学生朋友提供阅读的快乐,并潜移默化地提升文科成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趣味哲学(修订本)/趣味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成云雷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中学生读者的兴趣和阅读特点,《趣味哲学(修订本)》的作者成云雷选择了最有吸引力、最有趣的故事和知识,通过多篇有趣的哲学故事,引导青少年读者学到基本的哲学知识,并从此对哲学感兴趣。希望能给功课繁多的中学生朋友提供阅读的快乐,并潜移默化地提升文科成绩。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以“趣味”命名的系列读物,包括:《趣味语文》“趣味历史》《趣味考古》《趣味地理》《趣味逻辑》《趣味哲学》《趣味文字》《趣味美学》《趣味心理》等九个人文社会学科。为什么要用“趣味”命名呢?因为每本书的作者在每门学科中选择了其中最有趣的、最容易引发读者兴趣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故事和知识。 它们既不是教科书,也不是教辅材料,更不是考试秘诀,不需要预复习,不必做作业,更不用担心考试。你觉得哪本有趣就看哪一本,觉得哪一段有趣就看哪一段,有多少空闲时间就看多少,隔一段时间再看也不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优秀的普及性读物就要遵循这些基本的原则,根据特定读者的需要和可能,精选出适量的内容,以最容易接受吸收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这正是这套书的作者和编者的良苦用心。 成云雷编著的《趣味哲学(修订本)》是通过多篇有趣的哲学故事,引导青少年读者学到基本的哲学知识,并从此对哲学感兴趣。 目录 《趣味系列》修订本序 哲学与哲学家 什么是哲学 为哲学辩护 哲学思考什么问题 哲学家的师生情 哲学家的人品 哲学家是善于思考的人 哲学家之死 哲学家与权势 哲学家的童年 哲学家的婚姻 哲学家与音乐 哲学思想能否用语言来表达 认识世界 万物的源头 有没有灵魂 时光在握 有限而没有边界的空间 心外的世界 禅师的棒喝 我们的感觉可靠吗 快乐的鱼儿 熟知与真知 不龟手之药 说,还是不说 我们比孔子聪明吗 因果关系可靠吗 道在哪里 柔软的舌头 庖丁解牛与思维 丹霞烧佛 知识的起点 不识字的好处 哲学的误区 我们拥有纯粹自然的肉体吗 成功与基础 边缘与中心 科学方法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吗 劳心与劳力 金钱万恶 古代人比现代人道德好吗 孝与养 正与邪 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勿友不如己者 事实与价值 伦理的境界 仁者爱人 道德的起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恶止恶对不对 我们为什么不应当说谎 动植物有没有自己的权利 机械化的害处 功利主义的困惑 一毛不拔的杨朱 利他的≠道德的 道德的范围 动机和效果 舜的道德困境 墨子的兼爱 圣人批判 人类生命的价值 文化与人生 历史发展有规律吗 古今之争 凿七窍的后果 认识你自己 性善还是性恶 几曾知天命 温饱与道德 不敢属马的刘墉 眺望自由 古代的民主 秀才的牢骚 为中庸之道平反 孔子为什么不愿归隐 浩然之气 宽容 南山之竹也得修 名教的面具 梦中的君子国 试读章节 哲学家的师生情 传说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孔子对他们都很喜欢,其中最喜欢的是颜回。颜回这个人,给人的印象很神秘,吃得起苦,不大吭声,但很聪明,闻一以知十,连素来自负敏捷的子贡也很推崇他。颜回死得很早,孔子对他的死非常伤心:“老天爷,真是要了我的命呀!真是要了我的命呀!”孔子的其他学生爱护老师的身体,劝他节哀。孔子说:“这个人死了再不哀痛,我还哀痛谁呢?”可见,孔子与颜回之间感情之深。 《论语》的第一章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的“朋”,有人认为是指学生。孔子晚年,学问大成,前来请教学习的人很多。孑L子把这些人都称为朋友。孔子和这些学生讲学之余,弦歌诗颂,其乐融融,后人把孔子教学的地点称为“杏坛”,孔子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孔子死后,他的学生在一起服丧3年,才各自离开。子贡在孔子坟墓附近搭建了草庐,一共住了6年才离开,这表明了弟子对孔子的深厚感情。我们现在读《论语》,还常常为他们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所感动。 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学生很多,他谪居西南时,从全国各地赶来求学的有几百人。《传习录》一书就是他的学生辑录他说的话而编成的。 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熊十力,一生不喜为刊物写文章,但《十力语要》里收录了许多写给学生的信。学生请教他一个问题,他往往要写几万字来回答。他对学生的确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的学生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后来都成为新儒家中的重要思想家。熊十力在给牟宗三的一封信中说:“吾无精力多写,汝好自作人,宏斯学者,吾不能无望于汝与唐君毅。”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有名的三大哲学家,他们有师承关系。苏格拉底一生述而不作,本人没有留下一部著作。我们现在能够了解他的思想,主要靠他的弟子柏拉图。柏拉图20岁时拜苏格拉底为师,此时,苏格拉底已是年逾60的人了。柏拉图被老师的哲学所吸引,放弃了对文学创作的爱好,把旧诗稿付之一炬,专心致志地学习哲学。他追随老师,不离其左右,在苏格拉底身边度过了8年。当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时,他不无自豪地说:“我感谢神,使我生活在苏格拉底时代,使我做了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是“人类中最有智慧的人”。 哲学家的师生情往往会发展成超越功利的人间真情。孔子的一生是凄凄惶惶的一生,如果没有颜回、子路这些忠心弟子,很难想象孔子能够周游列国。孔子曾经说过:“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未教也。”求教于孔子,只要交十小块干肉就行了。孔子并没有用他的知识和智慧来谋求物质利益。他的学生中有的是流浪汉,有的是住在小巷子里的穷人,有的甚至做过大强盗。 师生之间的对话能深化对真理的认识。古代比较有名的哲学著作往往是对话体,由学生根据老师讲学或回答问题时所记的笔记整理而成。师生间的这种对话,往往是围绕着生活的意义、世界的本质等真正的哲学问题各抒己见,没有预定的答案。《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就是开放性的,对不同的弟子他有不同的回答,但又是一以贯之的。苏格拉底总是以启发的方式同人讲话,他把这种对话方式称作“助产术”,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思维的能力,他不过是通过对话把人们所固有的知识激发出来罢了。真正的哲学问题,往往首先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中产生。 学生常常要受老师思想和人品的影响。颜回对孔子是亦步亦趋,子贡等人都很向往孔子的人生境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也影响了以后一代代的哲学家。 师生之间感情的互敬互爱,并不妨碍学生对真理的追求。亚里士多德从17岁时来到马其顿的柏拉图学园,在这里整整生活和学习了20年。柏拉图很欣赏亚里士多德的才学,把他誉为“学园之魂”。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他的好多思想同他的老师柏拉图并不一致。他认为尊敬老师和爱戴老师,就应该把老师的思想发扬光大,发现老师有违背真理的地方,就应该将其纠正,站在真理一边。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或反面的,无论学生有没有接受老师的主张,都能推动哲学的发展。因为哲学的发展既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前人思想的纠正和创新。 P12-14 序言 这是一套以“趣味”命名的系列读物,包括:《趣味语文》《趣味历史》《趣味考古》《趣味地理》《趣味逻辑》《趣味哲学》《趣味文字》《趣味美学》《趣味心理》等九个人文社会学科。为什么要用“趣味”命名呢?因为每本书的作者在每门学科中选择了其中最有趣的、最容易引发读者兴趣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故事和知识。 如果你要学一门学科,或者老师要教一门学科,一定要讲究知识结构系统和内容完整。其中当然也会有一些有趣的内容,但也不得不包括不那么有趣、甚至非常枯燥艰深的内容。或者一部分人感到有趣,学得轻松愉快,另一部分人却毫无兴趣,只能硬着头皮学。 但这套书不同。它们既不是教科书,也不是教辅材料,更不是考试秘诀,不需要预复习,不必做作业,更不用担心考试。你觉得哪本有趣就看哪一本,觉得哪一段有趣就看哪一段,有多少空闲时间就看多少,隔一段时间再看也不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当然,不能只讲趣味。既然是以学科分类,还得对本学科的知识和内容作一番精心选择。为什么要选择呢?因为每门学科知识和内容的积累、记录、传承,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是古往今来无数学者的心血凝聚成的,其中一些最重要、最经典的内容必须有所体现。另一方面,到了今天,每门学科的知识和内容都已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不用说这套书容纳不了,任何人穷毕生之力也读不完。再说,从我们所希望的读者的需求出发,也必须有所选择。 以我最熟悉的历史学科为例。 历史是靠人记录的,但一开始这一过程是相当艰难的。尽管在进入文明社会的早期人类就有了记录历史的意识,但一直缺少工具和手段。在文字发明后依然存在书写工具和记录介质的困难,所以只能尽可能使文字简约,甲骨、竹、木、帛等都被用作书写材料,而最重要的内容只能镌刻于石材,铸造于青铜器。 由于已有的历史文献不易复制,大多只是孤本秘籍,一遇天灾人祸,往往从此消失。得以幸存至今,成为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史料、史书,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秦始皇烧毁了民间收藏的儒家经典,只允许官方学者保存研究,其中一位伏生专门负责《尚书》。秦末战乱爆发,伏生怕《尚书》毁坏散失,将书藏在墙壁中。战乱过后,他发现书已经遗失了一部分,就将书的内容记在心中,等待传播的机会。直到他九十岁时,才等到了皇帝派来记录的学者晁错。可惜他已口齿不清,只能靠听得懂他的话的女儿传达。加上他们讲的是山东方言,河南人晁错没有听懂,记录的内容又打不小的折扣。 只有在纸得到普遍运用和印刷术普及后,历史的记录和传播才有了物质条件的保证,才能够突破官方的封锁和限制,进人民间。甚至连统治者刻意禁毁的史料、史书,只要曾经被复制或印刷,往往依然能得到流传。 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又面临着新的困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海量信息已可轻易获取。以前人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读起”,不过是发感叹而已,真正能拥有一部《二十四史》或随时可以读的人是不多的。而如今只要有一张光盘,或者能够连上相应的网页,《二十四史》不仅能随意读,还能逐句、逐字检索,找出每一个人名、地名、事件、制度就在瞬间。但是以个人的精力和时间,终身也无法穷尽,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无此必要,何况绝大多数只是出于业余兴趣的人! 历史研究固然应该不受任何禁区的限制,完全从史实出发,且无论巨细都有意义,无论正负均有价值。但运用和传播历史知识、历史研究成果时必须根据各方面的条件而有所选择,如对专业和业余、精英和大众、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等,就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还应顾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德、民族感情、宗教信仰、风俗禁忌等多方面。 优秀的普及性读物就要遵循这些基本的原则,根据特定读者的需要和可能,精选出适量的内容,以最容易接受吸收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这正是这套书的作者和编者的良苦用心。 趣味系列这套书,原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策划出版的,受到了读者,特别是中学生的热烈欢迎,加印多次,其中《趣味逻辑》《趣味哲学》加印20多次;2007年出版了插图本。本次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趣味系列新版,《趣味文字》《趣味心理》是第一次出版,其他7本对原有版本的内容做了新的修订,根据时代变化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重新装帧设计,希望给读者朋友,特别是中学生朋友编辑一套“开拓人文视野,提高学习兴趣”的人文社科入门读物。 葛剑雄 2014年1月1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